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铁永波 高云建 +6 位作者 张宪政 史安文 黄文洁 秦雅东 李宗亮 董磊 宁志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2)地震还导致107处震前地质灾害点发生进一步变形;(3)此次地震虽未引发大量的同震地质灾害,但仍会对高位山体、冰川、冰湖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评价,并深化砂土液化成因机制及其对城镇和工程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定日县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控灾条件 防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三峡库区特大滑坡变形关联规则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鸿鹄 王佳 +3 位作者 李厚芝 叶霄 施斌 张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7-1527,共11页
从实测数据中分析滑坡灾害的成因机理,对于准确识别潜在危险区与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十分重要。由于现场监测数据的数量庞大、来源多样,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从海量监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进而对滑坡变形演化趋势作出正确评价和预... 从实测数据中分析滑坡灾害的成因机理,对于准确识别潜在危险区与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十分重要。由于现场监测数据的数量庞大、来源多样,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从海量监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进而对滑坡变形演化趋势作出正确评价和预测。本文基于经典数据挖掘方法中的两步聚类法与关联规则分析,提出了滑坡变形行为的关联分析挖掘技术,并以长江三峡库区新铺滑坡为例,对库水位波动及降雨影响下的特大滑坡位移速率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变形受库水位高程水平、库水位波动速率与降雨强度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水位下降、强降雨与滑坡变形密切相关;滑坡不同空间位置处的变形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由坡脚至坡顶,库水位波动的影响水平依次降低,降雨强度的影响水平逐渐增强。本文提出的数据挖掘方法可定量分析滑坡变形的控制因素,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相关规则的可靠性,这对于海量监测数据条件下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规则 滑坡变形 数据挖掘 库区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叶润青 付小林 +5 位作者 郭飞 易庆林 张俊义 李长明 侯时平 刘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0-692,共13页
为进一步归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本文基于三峡库区189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位移-时间曲线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17~2019年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形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变形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降雨为变... 为进一步归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及机制,本文基于三峡库区189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位移-时间曲线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17~2019年专业监测地质灾害点的变形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变形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降雨为变形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地质灾害年变形量及地表宏观变形,划分为未变形或微变形、缓慢变形、较明显变形、明显变形等4类;(2)依据GNSS累积位移-时间曲线特征,将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划分为振荡型、直线型和阶跃型3种基本类型,其中阶跃型是发生明显变形和较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主要变形形式,为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关注的重点;(3)通过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总结了三峡水库运行期地质灾害存在8种阶跃变形特征,提出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归纳了其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在变形“台阶”的形态特征、高度控制因素、出现时间及重复规律性等4个方面差异。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分析和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专业监测 地质灾害 变形特征 滑坡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甘洛县山体滑坡应急调查与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郑琅 张欣 王立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22,共6页
2019年8月14日四川省甘洛县苏雄乡埃岱村成昆铁路2号隧道口突发山体滑坡,造成17名铁路工人遇难。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安全、科学、高效的实施,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和现场调访、地质测量等方法对“8·14”甘洛滑坡进行了现场应急调查,在... 2019年8月14日四川省甘洛县苏雄乡埃岱村成昆铁路2号隧道口突发山体滑坡,造成17名铁路工人遇难。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安全、科学、高效的实施,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和现场调访、地质测量等方法对“8·14”甘洛滑坡进行了现场应急调查,在获取了滑坡区地质条件和滑坡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滑坡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滑波区斜坡受河谷下切卸荷的浅表生时效变形、物理化学风化以及工程扰动等因素的长期作用,斜坡岩体破碎,稳定性差,在强降雨和侧缘冲沟泥石流冲蚀作用下在高位突然失稳下滑,形成高速滑坡,破坏力巨大。在极端降雨情况下,冲沟泥石流的冲蚀作用对坡体表层岩土体的扰动极易引发滑坡灾害,这类滑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应急调查 成因机制 冲蚀作用 强降雨 甘洛县埃岱村滑坡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志 韩剑侠 +2 位作者 倪化勇 王东辉 黄天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4-1057,共14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区(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究,初步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区以往地质调...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区(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究,初步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区以往地质调查等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成-德-眉-资同城化区资源环境条件总体较好,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呈“东北向、三廊道”的空间特征,近30年来近80%地区生态空间维持良好,且生态空间增加区略大于减少区,生态功能逐年增强。大气环境较好,河流与地下水水质处于一般,河流水质总体“上游优、下游劣”,地下水劣V类水呈“城区大集中、城周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适宜区分布广、集中连片,水土资源组合条件好,土壤养分、环境质量总体为优良,大部分地区含硒元素,局部为富硒地区。城镇建设适宜区分布广,水土资源禀赋较好,同时面临地震与地质灾害、洪涝的灾害风险。【结论】基于自然地理格局的相似性,建议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形成一体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区域性生态先行示范区,建立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规避自然灾害,优化空间格局,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城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安全 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 成-德-眉-资同城化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洪 胡桂胜 +1 位作者 陈宁生 倪化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型泥石流谷汝沟“7·14”泥石流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模型计算、流域地貌信息熵和气象分析等方法,揭示谷汝沟“7·14”泥石流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谷汝沟“7·14”泥石流容重为1.83g/cm3,属于黏性石流,平均流速为11.2m/s,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991.2 m3/s;流域处于壮年偏幼期的地貌发育阶段,为谷汝沟“7·14”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能条件,49.7mm的日降雨量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根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谷汝沟将在2027年、2034年、2042年暴发泥石流灾害。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沟谷型泥石流的预测预警,可为其他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型泥石流 形成机制 预测预警 流域地貌信息熵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 谷汝沟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改进U-Net模型的滑坡提取——以汶川地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白石 唐攀攀 +3 位作者 苗朝 金彩凤 赵博 万昊明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7,共12页
滑坡快速识别检测可以满足滑坡灾害的高时效性要求,对灾害损失评估和灾后救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滑坡自动提取方法提高滑坡检测的精度。该方法使用目标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面向对象多特征变化向量分析... 滑坡快速识别检测可以满足滑坡灾害的高时效性要求,对灾害损失评估和灾后救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滑坡自动提取方法提高滑坡检测的精度。该方法使用目标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面向对象多特征变化向量分析法(robust change vector analysis,RCVA)提取的变化特征作为模型输入,设计结合密集上采样和非对称卷积的U-Net模型提高滑坡识别精度。以四川省汶川地区作为研究区,设计试验测试了不同数据组合和不同方法得到的像素级滑坡分割精度,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改进的U-Net模型可以取得更好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滑坡 语义分割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安全监测及变形破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建辉 魏良帅 +2 位作者 唐然 李大鑫 邓韧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3-547,共5页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为一老滑坡复活体,剧烈变形约始于2011年,坡体拉裂缝遍布,变形累加遂产生大规模的滑动破坏。通过该滑坡现场变形特征调查,布设了地表位移观测墩、测斜孔、渗压计对滑坡体的变形和水位进行监测。通过对变形和水位监...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为一老滑坡复活体,剧烈变形约始于2011年,坡体拉裂缝遍布,变形累加遂产生大规模的滑动破坏。通过该滑坡现场变形特征调查,布设了地表位移观测墩、测斜孔、渗压计对滑坡体的变形和水位进行监测。通过对变形和水位监测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累积位移-孔深曲线图、滑带位错-时间曲线、孔口累积位移与转动方位角-时间曲线图、地表位移与转动方位角-时间曲线图的对应关系,查明了滑动带的位置及厚度,确定了新滑面位于18.5~19.5m处的土体中,为阐明滑坡蠕滑变形破坏提供了可靠依据,该滑坡处于等速蠕滑变形阶段,随着时间发展,该滑坡将会处于加速变形阶段。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该滑坡的监测成果,对今后类似滑坡的勘查设计、监测和资料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测斜孔 地表位移 变形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貌演化的黄土滑坡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向灵芝 杨为民 +2 位作者 李浩 田尤 杨培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81,共9页
甘肃天水麦积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受强降雨和历史地震的影响,地表沟壑纵横,滑坡分布广泛。如何判断不同成因滑坡的敏感性与地貌演化阶段的对应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总结滑坡的形态特征,将区内滑坡分为降雨诱... 甘肃天水麦积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受强降雨和历史地震的影响,地表沟壑纵横,滑坡分布广泛。如何判断不同成因滑坡的敏感性与地貌演化阶段的对应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总结滑坡的形态特征,将区内滑坡分为降雨诱发型和地震诱发型。基于地貌演化理论,利用面积-高程曲线参数HI值和K值判断各小流域发育阶段与侵蚀程度,开展研究区滑坡敏感性分区。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的滑坡分布数据,计算各个不同敏感区的地震滑坡和降雨滑坡面积比例,探讨不同成因形成的滑坡的分布趋势与地貌演化阶段的对应关系,并对敏感性分区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敏感区(壮年期)HI值为0.35~0.6,占全区总面积的67.87%;中敏感区(幼年期)HI值为0.6~1,占全区总面积的21.33%;低敏感(老年期)区HI值为0~0.35,占全区总面积的10.8%。K值与HI值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各敏感性分区内地震与降雨滑坡的面积与分区面积的比值随敏感性的增加而增加,降雨滑坡在中敏感(幼年期)区中分布比例最高,多为黄土浅表层滑坡,地震诱发滑坡在高敏感区(壮年期)中分布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演化 面积-高程曲线 敏感性 地震滑坡 降雨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源县中海村“8·21”雨后型滑坡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宇嘉 陈宁生 +4 位作者 杨溢 侯儒宁 何杰 倪化勇 刘恩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探讨2020年8月21日四川省汉源县中海村突发滞后于降雨42 h的中型昔格达组滑坡特征及其成因。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遥感解译、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中海村滑坡属于典型的昔格达组地层顺层基岩滑坡... 探讨2020年8月21日四川省汉源县中海村突发滞后于降雨42 h的中型昔格达组滑坡特征及其成因。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遥感解译、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中海村滑坡属于典型的昔格达组地层顺层基岩滑坡,滑坡面积8.10×10^(4) m^(2),后缘陡坎高7 m,平均厚度约7 m,滑坡总体积58.00×10^(4) m^(3);降水通过滑坡体两侧冲沟和干旱土体表层产生的微裂缝渗入。前期超平均降雨量93%的降雨主导了滑坡的发生;滑坡区昔格达组地层及阶梯状地形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条件,降雨和灌溉水通过干旱土体裂隙补充地下水的过程和地下水在砂岩、黏土岩互层结构中发生的转化过程导致了滑坡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海村滑坡 雨后型滑坡 成因机制 昔格达组 降雨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滞效应的库区滑坡位移预测——以新铺滑坡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佳 朱鸿鹄 +3 位作者 叶霄 李厚芝 张巍 程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9-1619,共11页
库区滑坡失稳每年不同程度影响区内人民生活和生产安全,滑坡位移精准预测对于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十分重要。常规的位移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降雨、库水位波动等诱发因素对滑坡变形的时滞效应,无法精确识别滞后天数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库区滑坡失稳每年不同程度影响区内人民生活和生产安全,滑坡位移精准预测对于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十分重要。常规的位移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降雨、库水位波动等诱发因素对滑坡变形的时滞效应,无法精确识别滞后天数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制约了预测精度的提高。本文以三峡库区新铺滑坡为例,根据2021年度的位移监测与水文气象数据集,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定量描述了山坡尺度上降雨、库水位波动对滑坡变形的时滞效应,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考虑时滞效应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坡尺度上,库水位波动对地表变形的时滞效应明显,滞后时间呈现出从近岸向远岸逐渐增加的规律;降雨量对地表变形的时滞效应较弱,在山坡尺度上呈现相关度不高、滞后天数较短的规律;与未考虑时滞因素的模型相比,本研究中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提升了55.77%,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1.60%,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特大型库区滑坡的变形机理,并为同类滑坡的位移精准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滑坡 位移预测 时滞效应 现场监测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优化卡尔曼滤波预测库岸滑坡位移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汪延 张巍 +4 位作者 李厚芝 潘波 邓禄 朱鸿鹄 施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2-381,共10页
中国三峡库区库岸滑坡灾害频发,预测库岸滑坡位移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构建了库岸滑坡中文知识图谱,提出了知识图谱优化卡尔曼滤波预测库岸滑坡位移模型KG-MTKF。以三峡库区奉节县新铺滑坡为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有... 中国三峡库区库岸滑坡灾害频发,预测库岸滑坡位移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构建了库岸滑坡中文知识图谱,提出了知识图谱优化卡尔曼滤波预测库岸滑坡位移模型KG-MTKF。以三峡库区奉节县新铺滑坡为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与监测数据系列相比,多因素卡尔曼滤波模型(MT-KF)和知识图谱优化卡尔曼滤波模型(KG-MTKF)用于预测库岸滑坡时,在稳定变形阶段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滑坡变形的初始阶段和阶跃段,KG-MTKF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初始段两种模型存在误差,主要由于滑坡初期变形值较小、系统噪声显著所导致。在阶跃段、平稳段与整个监测周期中,两种模型的误差都较小,且KG-MTKF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高于MT-KF模型。对于新铺滑坡这类非线性动力系统,KG-MTKF预测模型在不同位置与变形阶段均能保持高精度与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滑坡 位移预测 知识图谱 卡尔曼滤波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大坡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厚芝 叶霄 +1 位作者 朱鸿鹄 李长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0876-10883,共8页
大坡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的非涉水覆盖层滑坡,于2017年6月17日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前缘道路中断和多户房屋墙体开裂。为避免后部及前缘区域邻近滑坡群被激活而加剧变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勘探、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模型计算,从地质... 大坡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的非涉水覆盖层滑坡,于2017年6月17日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前缘道路中断和多户房屋墙体开裂。为避免后部及前缘区域邻近滑坡群被激活而加剧变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勘探、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模型计算,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触发因素,并考虑人为活动和极端降雨在内的两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坡滑坡属于浅层多级滑面顺层岩质滑坡,该滑坡变形的外因主要是持续性降雨/强降雨和人类活动,库水位升降影响甚微。在水蚀作用下,薄层堆积体下砂岩、砂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层面的强度弱化是该滑坡变形的主要内因。稳定性计算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促进了滑坡的形成和发育,极端降雨显著降低了滑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滑桩板墙+截排水工程”工程治理方案。相关结论对于库区非涉水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滑坡成因 稳定性评估 顺层岩质滑坡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热年代结果及其对断裂活动的指示
14
作者 郑勇 李海兵 +4 位作者 王焕 司家亮 张蕾 李成龙 张佳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42-3558,共17页
中生代和新生代多期次的新老构造活动叠加造成了龙门山现今地震频发和复杂的构造格局。沿2008年汶川地震断裂带出露有多种断裂岩组合,为直接开展断裂带热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本研究首次尝试针对映秀-北川断裂带出露的假玄武玻璃... 中生代和新生代多期次的新老构造活动叠加造成了龙门山现今地震频发和复杂的构造格局。沿2008年汶川地震断裂带出露有多种断裂岩组合,为直接开展断裂带热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本研究首次尝试针对映秀-北川断裂带出露的假玄武玻璃开展^(40)Ar/^(39)Ar年龄的多重扩散域(MDD)模拟研究。与钾长石相似的阶梯状上升的年龄谱图表明假玄武玻璃同样具有开展MDD模拟的应用潜力。模拟结果显示,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别经历了~230Ma和~180Ma起始的构造热事件,对应青藏高原东缘中-晚三叠世统一的挤压造山运动和造山后的伸展垮塌。断裂带内新获得的断层角砾岩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结果与上、下盘已有结果共同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年龄-高程剖面,揭示出年龄拐点出现在~13Ma,位于~1100m的海拔高度,与热历史反演结果一致,对应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出露位置,直接证实断裂活动在中中新世以来龙门山的隆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中中新世以来,龙门山断裂带的快速剥蚀和地温梯度的显著降低很可能暗示了构造活动机制上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岩 热年代学 假玄武玻璃 多重扩散域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公路朗嘎村冲沟型泥石流形成演化机制与防治模式
15
作者 宋亚兵 贺拿 +2 位作者 胡桂胜 王涛 倪化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9-750,共12页
以川藏公路朗嘎村崩滑型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野外勘查、遥感解译、室内试验和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泥石流运动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提出该类泥石流的防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朗嘎村冲沟泥石流是小规模降雨型高频黏性泥石流沟,此次泥石流... 以川藏公路朗嘎村崩滑型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野外勘查、遥感解译、室内试验和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泥石流运动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提出该类泥石流的防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朗嘎村冲沟泥石流是小规模降雨型高频黏性泥石流沟,此次泥石流容重为1.95 g/cm~3,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体积约560.2 m~3,流体总体积约1 002.5 m~3;坡面产流与后端凹槽汇流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朗嘎村崩滑型冲沟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应该采用组合防治模式,以避免泥石流对公路的冲击和淤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泥石流 朗嘎村 形成机制 演化过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