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背景下地质调查单位保密管理工作分析探究
1
作者 梅晓 梁虹 同倩倩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7-358,共2页
地质调查工作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职责使命。在项目业务开展中会接触、使用、产生不少的国家秘密,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将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目前,国内将地质数据划分为成果地质数... 地质调查工作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职责使命。在项目业务开展中会接触、使用、产生不少的国家秘密,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将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目前,国内将地质数据划分为成果地质数据、原始数据和实物数据3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保密管理 问题 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喜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孕灾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小辉 白永健 +8 位作者 铁永波 高延超 葛华 徐伟 龚凌枫 王家柱 田凯 何孟龙 朱志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现场调查、基础地质资料与历史地质灾害数据,从区域地质历史演化角度,通过不同分区的基础地质孕灾条件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孕灾地质条件与灾害发育趋势的深层次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地层、构造改造以及地质演化是制约研究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240处)、泥石流(81处)为主,崩塌(7处)发育较少,全县可划分为变质基底区、被动陆缘沉积区、前陆盆地沉积区、陆内凹陷盆地区等4个孕灾模式区;软弱红层主控下宽缓褶皱构造是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孕灾环境,断裂褶皱等强烈构造改造是泥石流发育的关键,坚硬碳酸盐岩、岩浆岩等地层叠加漫长的构造演化是崩塌发育的重要条件;松软的白果湾组炭质泥页岩分布与强烈断裂改造叠加是制约红莫镇一带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条件。该研究将进一步指导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演化 发育特征 孕灾规律 喜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嘎波伟晶岩型锂矿中电气石组成、硼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伟康 董随亮 +4 位作者 张松浩 李光明 付建刚 张林奎 张志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4-819,共16页
西藏洛扎地区是喜马拉雅成矿带重要的稀有金属富集区,电气石在该地区的花岗岩中广泛富集。本文对洛扎地区的白云母花岗岩、锂辉石伟晶岩、锂电气石伟晶岩和电气石石英脉中的电气石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矿物组成和硼同位素分析,来探讨伟晶... 西藏洛扎地区是喜马拉雅成矿带重要的稀有金属富集区,电气石在该地区的花岗岩中广泛富集。本文对洛扎地区的白云母花岗岩、锂辉石伟晶岩、锂电气石伟晶岩和电气石石英脉中的电气石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矿物组成和硼同位素分析,来探讨伟晶岩体系的演化、源区性质、岩体-围岩的相关作用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电气石均属于碱性电气石,除电气石石英脉和锂电气石伟晶岩中的电气石为镁电气石外,其余都是黑电气石。随着岩浆分异演化程度的增加,电气石中Li、Be、Nb、Ta等元素逐渐富集,电气石中(R1+Al)(Na+R2)_(-1)、(Al+O)(R+OH)_(-1)、(Na+Mg)(Al+X_(vac))_(-1)和(X_(vac)Al)(NaR^(2+))_(-1)的替代关系则记录了伟晶岩岩浆逐渐富集Al,亏损Na、Ca、Mg的过程。白云母花岗岩、锂辉石伟晶岩、锂电气石伟晶岩和石英脉中电气石的δ^(11)B平均值分别为(-14.77±0.22)‰、(-11.89±0.34)‰、(-10.94±0.37)‰和(-7.71±0.24)‰,与大陆地壳平均δ^(11)B值(-10‰±3‰)一致,表明物源主要为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同时,电气石的δ^(11)B值也是逐渐变重的,说明岩浆演化晚期流体出溶是导致硼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原因。因此,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于锂等稀有金属的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电气石 矿物组成 岩浆-热液演化 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侯乾 占王忠 +5 位作者 牟传龙 万友利 曾胜强 孙伟 谢尚克 曾俊杰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648,共12页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羌塘地区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探讨侏罗系布曲组地层特征以及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羌塘地区周缘野...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羌塘地区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探讨侏罗系布曲组地层特征以及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羌塘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各项沉积标志的识别,在地层格架内,对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侏罗世,羌塘盆地继承了早侏罗世以来裂解拉张的演化历史,受洋盆拉张的影响,羌塘盆地主要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上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相古地理单元,相带沿北—南向展布,水体自北向南逐渐变深,形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的沉积格局。在布曲组一段中,北羌塘坳陷发育局限台地内蒸发环境下的白云岩,属于优质储层,是未来主要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侏罗纪 布曲组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铁永波 高云建 +6 位作者 张宪政 史安文 黄文洁 秦雅东 李宗亮 董磊 宁志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2)地震还导致107处震前地质灾害点发生进一步变形;(3)此次地震虽未引发大量的同震地质灾害,但仍会对高位山体、冰川、冰湖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评价,并深化砂土液化成因机制及其对城镇和工程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定日县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控灾条件 防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占王忠 范志伟 谭富文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9-662,共14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等岩性组合,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膏盐岩与白云岩共生的沉积环境及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形成的有机酸结晶水能有效改善盐下碳酸盐岩的储集物性;硬石膏的塑性和致密性可以有效保护盐下油气资源免受羌塘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破坏。羌塘盆地雀莫错组的咸水湖岩性组合区域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其中白滩湖—雀莫错裂陷槽是发育该类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中侏罗世 咸水湖 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黄山街组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王正和 程锦翔 张荣虎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8,共17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一套源、储、盖共生的地层,是未来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但目前缺乏其详细沉积特征与演化方面的研究,不利于对古地理演化的理解。故基于多条露头剖面,详细分析沉积特征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一套源、储、盖共生的地层,是未来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但目前缺乏其详细沉积特征与演化方面的研究,不利于对古地理演化的理解。故基于多条露头剖面,详细分析沉积特征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黄山街组一段与二段构成向上变深的下旋回,三段构成向上变深但不完整的中旋回,四段构成浅→深→浅的上旋回;②由砾质粗碎屑构成的黄山街组一段与三段是物源区在印支运动中两幕强烈隆升的沉积响应;③黄山街组中发育有洪水、地震等所致的事件沉积;④黄四段发育的暗色泥岩是高可容纳空间下充足物源的快速沉积;⑤黄三段沉积之后发生了区域性的构造抬升及构造—沉积转换,源区也呈准平原化;⑥黄四段与下伏黄三段及上覆塔里奇克组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黄山街组 三叠系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高保约铜金矿含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李红兵 张海 +3 位作者 刘铸 王富明 盛德波 唐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8-423,共16页
高保约铜金矿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铜金矿床。矿区主要出露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为该矿床的含矿岩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5±0.7)Ma,表明斑岩形成时代为晚... 高保约铜金矿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铜金矿床。矿区主要出露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为该矿床的含矿岩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5±0.7)Ma,表明斑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为钙碱性准铝质Ⅰ型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0.84~0.9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La/Yb)_(N)=5.19~8.61],相对于Rb和Th,亏损Ba,弱Eu负异常(δEu=0.70~0.98),具有俯冲带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斑岩具有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8.49~+10.28],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662~546 Ma。斑岩全岩(87Sr/86Sr)i值为0.7072~0.7077,εNd(t)值为1.69~2.66,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707~640 Ma,富集放射性Pb[(^(206)Pb/^(204)Pb)_(i)=18.370~18.437,(^(207)Pb/^(204)Pb)_(i)=15.665~15.669,(^(208)Pb/^(204)Pb)_(i)=38.605~38.669]。斑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解耦现象。在早期的俯冲过程中,洋壳板片脱水产生的富含水和成矿物质的高氧逸度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水和成矿物质的高氧逸度幔源岩浆底垫至下地壳底部,形成新生下地壳;在154 Ma左右,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发生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高保约含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Ⅰ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Sr-Nd-Pb-Hf同位素 铜金矿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昭通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刘建清 何利 +3 位作者 胡志中 冉敬 陆俊泽 何佳伟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6,共18页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其地质年代学理论,对于重塑盆—山格局及古地理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康滇古陆周缘筇竹寺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传统沉积学角度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尚未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古地理研究基础上,笔者等首次开展了康滇古陆东缘滇东北昭通地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筇竹寺组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521 Ma,与中国地层表一致,代表了筇竹寺组底部沉积年龄和中国南方古生代最大海侵时限。筇竹寺组底部黑色泥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511~2462 Ma、2061~1700 Ma、1200~550 Ma 3个集中区域,与康滇地区Kenorland古陆、Columbia古陆、Rodinia古陆的聚合、裂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富集重稀土,一般具正Ce和负Eu异常,Th/U值大多大于0.4,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及Rodinia古陆裂解产物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主要物源。灯影组是筇竹寺组源区最新层位,但岩性为白云岩不能提供碎屑锆石,其上梅树村组地层则缺失。该组碎屑锆石具有花岗岩、基性岩主要来源,且有钾镁煌斑岩、正长岩物源,并反映出多期S型花岗岩作用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筇竹寺组 碎屑锆石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日M_(s)6.8和积石山M_(s)6.2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对比研究
10
作者 董磊 铁永波 +5 位作者 高云建 张宪政 秦雅东 李光辉 宁志杰 史安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45,共12页
2025年定日M_(s)6.8地震和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是最近分别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的两次强震事件。两次事件均导致了比较显著的同震地质灾害现象,但是由于断层类型、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差异,两个地震影响区内的同震地质灾害类... 2025年定日M_(s)6.8地震和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是最近分别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的两次强震事件。两次事件均导致了比较显著的同震地质灾害现象,但是由于断层类型、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差异,两个地震影响区内的同震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及发育密度等都呈现出显著差异性。为揭示正断层和逆断层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差异性,采用地面调查、遥感综合解译、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定日和积石山地震影响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控制因子。结果表明:两次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的垂向空间展布相反,即定日地震(正断层)主要分布在上盘,而积石山地震(逆断层)主要分布在下盘。研究表明,地震影响区的岩土体特征及地形地貌是导致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密度差异性的主控因子,即两个震区均以崩塌和滑坡为主,但定日震区灾害点沿河呈线状分布,发育密度相对较低,积石山震区灾害点主要沿黄土台地边缘或深切台地的沟谷边坡呈散点状分布,而且发育密度相对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在地震活动区,防范地震地质灾害和评价其易发性时,应综合考虑特殊岩土体、气候和地形条件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积石山地震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 控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21
12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德昌馒头山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金承 聂飞 +5 位作者 吴松洋 刘洪 邹佳作 冉光辉 雷栋 来永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9,共14页
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硬岩型稀土资源基地,已发现的稀土资源均与喜马拉雅期形成的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有关,作者在该地区开展地质调查时在德昌馒头山新发现了与二叠纪晚期钾长花岗岩相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因此,本文通过对... 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硬岩型稀土资源基地,已发现的稀土资源均与喜马拉雅期形成的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有关,作者在该地区开展地质调查时在德昌馒头山新发现了与二叠纪晚期钾长花岗岩相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因此,本文通过对德昌馒头山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经3个浅钻验证,该地区风化壳厚度最深可达17 m,并根据风化程度将风化壳由地表至基岩,依次划分为腐殖土层、黏土层、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风化壳全相稀土氧化物品位(TREO)变化范围为0.07%~0.19%,平均为0.12%,高于工业品位的0.05%;离子相稀土氧化物(SREO)品位变化范围为0.02%~0.056%,平均为0.03%,高于边界品位的0.02%;重稀土配分范围为50%~72%,平均为62%。稀土品位变化在风化壳剖面呈现出“上低—下高”和“上高—下低”两种类型,全风化层和黏土层是主要赋矿层位。这是首次在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发现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风化作用 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双井子地区上石炭统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敏 程锦翔 +4 位作者 唐勇 付国斌 王正和 冯伟明 李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2-1532,共21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源岩性质及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具有低石英含量特点,其中巴山组泥岩黏土含量稍高,而石钱滩组泥岩中长石含量高,两者黏土成份均为蒙脱石(>99%),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气候特征且沉积介质长期为碱性;CIA结果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时期经历了中等—弱化学风化作用,并具有干湿交替气候变化特征;主微量元素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的源岩多以偏中性的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少量中基性及少量偏酸性的火山岩物源,并且多数为未分异的弧;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结合石钱滩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及主要物源区分析认为,野马泉地体与其南部的准噶尔地体东北缘于335 Ma左右开始由俯冲转变为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石炭系 源岩性质 古气候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冉涛 徐如阁 李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识别出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变形体)992处,分析了灾害的数量、规模和破坏模式等发育特征,揭示了灾害的易发区间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程[2672,4500)m,坡度[20,35)°,坡向E、SE、S、SW、W是灾害易发的地形地貌区间;砂砾岩、泥页岩、灰岩岩组、砂板岩夹火山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砂板岩夹煤层岩组、大理岩、灰岩夹片岩岩组、片岩、硅质岩和砂板岩岩组是灾害易发的地层岩组;距断裂和距水系距离小于1 km均为灾害易发范围。其中,高程[2672,3000)m、坡度[25,35)°、坡向SW、碳酸盐岩岩组和砂板岩夹煤层岩组是灾害最易发生的因子范围。选取的6个影响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程、岩组、坡度、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和坡向,其中前5个因子是灾害的主控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川藏交通廊道 斜坡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破坏模式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州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伟 铁永波 +6 位作者 郑玄 殷万清 付小麟 欧文 白永健 Ireneusz Malik Małgorzata Wistuba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92,共15页
凉山州地处横断山系东北缘、川滇构造带南段,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影响,发育有地质灾害总数4016处,以中、小型土质滑坡和中、小型沟谷泥石流为主,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ArcGIS软件... 凉山州地处横断山系东北缘、川滇构造带南段,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影响,发育有地质灾害总数4016处,以中、小型土质滑坡和中、小型沟谷泥石流为主,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ArcGIS软件分析等方法分析发现,按行政区分析,德昌县是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的县市,为387处;宁南县是灾害发育密度最高的县市,为17.7处/100 km^(2);按流域分析,安宁河流域的地质灾害数量最多,达779处;美姑河流域的灾害发育密度最高,达11.18处/100 km^(2)。以灾害发育密度为指标对不同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滑坡方面,划分为4个极高密度区和15个高密度区,滑坡发育受活动构造、易滑地层(红层、昔格达组等)控制作用影响较大;崩塌方面,划分为2个极高密度区和5个高密度区,崩塌沿河谷及支沟、活动构造呈带状分布,受水电站库区开发建设、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切坡影响较大;泥石流方面,划分为2个极高密度区和10个高密度区,泥石流发育受构造断裂、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凉山州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空-地-深”方法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以四川省喜德县重点乡镇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小辉 白永健 +6 位作者 铁永波 高延超 徐伟 龚凌枫 王家柱 田凯 李鹏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0-571,共12页
为了更好地适应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隐患精细识别的需求,实现中、小型以及高隐蔽性地灾隐患的有效判识,本次以川西南喜德县重点乡镇为例,综合采用了光学遥感、InSAR、无人机载LiDAR、地面精细调查、高密度电法等方法,从不同精度和角度对研... 为了更好地适应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隐患精细识别的需求,实现中、小型以及高隐蔽性地灾隐患的有效判识,本次以川西南喜德县重点乡镇为例,综合采用了光学遥感、InSAR、无人机载LiDAR、地面精细调查、高密度电法等方法,从不同精度和角度对研究区系统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判识。结果表明,不同手段具有很好的互补性,综合识别效果较好,共识别地灾隐患80处,包括新增识别29处,此外,识别潜在危险源131处;孕灾条件差异制约着不同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光学遥感在研究区西北部构造变形强烈、坚硬岩组分布区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无人机摄影测量配合地面斜坡详查及物探探查等手段更适合东部米市宽缓向斜红层分布区的地灾识别,机载LiDAR高清三维摄影对重点城镇后山斜坡普遍发育的“簸箕形”平面形态滑坡和“栎叶状”流域平面形态泥石流识别效果较好;易崩易滑工程地质岩组与顺向型斜坡结构的优势组合是研究区地灾孕育的关键,而深部物探对控灾结构面探查是地质灾害隐患判识的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地面调查 地球物理探测 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山区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缘峨边群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风霖 王剑 +4 位作者 崔晓庄 沈利军 李夔洲 庞维华 任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6-1947,共12页
【目的】扬子西缘峨边群传统上被认为是华南中元古代晚期的代表性地层单元之一,其沉积时限与物源特征可为重建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背景下扬子陆块的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方法】对峨边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开展了岩石... 【目的】扬子西缘峨边群传统上被认为是华南中元古代晚期的代表性地层单元之一,其沉积时限与物源特征可为重建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背景下扬子陆块的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方法】对峨边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开展了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获得了峨边群枷担桥组两件变质细粒岩屑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区间为1950~900 Ma,主要相对概率峰值为~910 Ma、~1570和~1730 Ma,以及次要峰值为~1130 Ma、~1390 Ma、~1840 Ma、~2500 Ma和~2550 Ma。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908±8 Ma(MSWD=0.10,n=5)和905±5 Ma(MSWD=0.52,n=9)。【结论】结合区域已有相关资料,峨边群枷担桥组的沉积时限为~910 Ma至~860 Ma,其主要沉积物源来自扬子西缘南侧的古—中元古代岩浆岩,推测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微陆块拼合的构造背景,与Rodinia超大陆的全球性汇聚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峨边群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边境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延超 龚凌枫 +2 位作者 曹佳文 铁永波 卢佳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西藏边境地区地质灾害高发,对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搜集西藏21个边境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查明该区域共有3224处地质灾害点,包括崩塌768处、滑坡697处、泥石流1738处、冰湖溃决型链式灾... 西藏边境地区地质灾害高发,对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搜集西藏21个边境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查明该区域共有3224处地质灾害点,包括崩塌768处、滑坡697处、泥石流1738处、冰湖溃决型链式灾害21处。其中,大型及以上的崩塌99处、滑坡48处、泥石流23处。综合区域地貌、气候特征,将西藏边境区域分为东段(南迦巴瓦峰—错那)、中段(错那—普兰)及西段(普兰—日土)。本文系统研究总结各段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危害特征,结合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及诱发因素,选取高程、坡度、水系密度、工程岩组、断裂密度、年均降雨量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7个影响因子,基于层析分析法和加权信息量法对西藏边境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识别出察隅县察隅曲、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段、错那县娘姆江流域、洛扎县洛扎曲、亚东县麻曲、定结县朋曲、定日县绒辖曲、聂拉木县波曲及吉隆县吉隆藏布等9个流域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边境地区建设中需关注建设场地地质安全评价、高陡斜坡蠕滑堵江、冰湖溃决、地震灾害及其长期后效应等四个关键问题,为西藏边境地区的宏观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边境地区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Wunto-Popa岩浆弧Shangalon铜金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冷秋锋 吴松洋 +2 位作者 刘书生 聂飞 张彬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Shangalon铜金矿床位于缅甸Wunto-Popa岩浆弧北段,研究工作薄弱,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成因尚缺乏高精度同位素成矿年代学数据的制约。本文选取典型矿石中5件辉钼矿样品通过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厘定成矿时代,获得的模式年龄集中变化于38.... Shangalon铜金矿床位于缅甸Wunto-Popa岩浆弧北段,研究工作薄弱,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成因尚缺乏高精度同位素成矿年代学数据的制约。本文选取典型矿石中5件辉钼矿样品通过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厘定成矿时代,获得的模式年龄集中变化于38.5±0.6至38.3±0.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8.4±0.2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8.0±1.6 Ma(MSWD=0.17),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指示Shangalon铜金矿床的成矿时限为始新世,该年龄数据与矿区的含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38~40 Ma相吻合,表明Shangalon Cu-Au-Mo成矿作用与始新世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密切相关,为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Shangalon铜金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82.4~111.2μg·g-1,平均值为98.88μg·g-1,指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认为Shangalon地区始新世铜金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撕裂和断裂,诱发软流圈上涌,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 Shangalon铜金矿床 Wunto-Popa岩浆弧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