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海洋调查船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1
作者 黄棉煜 彭天玥 +2 位作者 郑少雄 闫爽 张力中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日本作为海洋科技强国,其海洋调查船队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海洋调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日本主要海洋机构调查船的技术参数与作业案例,系统梳理了日本在大洋钻探、极地科考、深海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研究等领域的创新实践。研究发... 日本作为海洋科技强国,其海洋调查船队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海洋调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日本主要海洋机构调查船的技术参数与作业案例,系统梳理了日本在大洋钻探、极地科考、深海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研究等领域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日本海洋调查船以模块化设计、无人装备集成及军民技术协同为特色,通过“需求牵引创新”的模式,依托国际科学计划推动技术创新。基于此,提出我国应加速海洋装备自主研发,深化国际合作,完善国家海洋调查管理运行机制,并优化数据共享平台,为我国海洋调查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对标,并为海洋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调查船 科考船 技术发展 国际合作 日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秦绪文 石显耀 +13 位作者 杨胜雄 高延光 许振强 王宏斌 王平康 黄文星 吕文超 沙志彬 万晓明 张涛 王淑玲 陈浩 施剑 蒋成竹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文明演进、国家需求、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等因素,将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升级期"5个阶段,探讨了不同阶段海洋地... 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文明演进、国家需求、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等因素,将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升级期"5个阶段,探讨了不同阶段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目标、主要特点和标志成果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练历史发展规律和启示,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海洋地质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调查 发展历程 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集成及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勇 李学杰 +1 位作者 尚鲁宁 梅西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1期72-72,共1页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航遥中心共同组队实施的“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集成及应用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中国海域 海洋地质研究所 沉积演化 油气资源 重大进展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建文 王嘹亮 +11 位作者 王平康 袁勇 曹珂 付玉通 陆东宇 杨长清 李慧君 王建强 张银国 龚建明 孙晶 赵化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4,共17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将工业碳排放源或油气开发过程中捕集的二氧化碳,以超临界态注入到海底咸水层、废弃或开发中油气藏等地质体中,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离的过程。因远离...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将工业碳排放源或油气开发过程中捕集的二氧化碳,以超临界态注入到海底咸水层、废弃或开发中油气藏等地质体中,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离的过程。因远离人类居住地且有海水覆盖、具有“安全性高、环境风险小”特点,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受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基本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创新的模型体积法评价了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研究表明,我国海域沉积盆地新生界厚度大,地壳稳定性较好,具有中低地温场特征,发育多套储碳-封盖组合,构造地层圈闭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条件优越、咸水层封存潜力巨大。这将为我国海洋地质碳封存区带评价和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对我国沿海省市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和离岸碳封存示范工程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中国海域沉积盆地 模型体积法 咸水层 封存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国辉 魏合龙 +5 位作者 孙记红 王诏 林文荣 刘京鹏 李刚 严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共11页
回顾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历程,介绍了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框架,归纳总结了20年来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信息技术标准、网络体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海洋... 回顾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历程,介绍了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框架,归纳总结了20年来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信息技术标准、网络体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海洋地质信息化成果丰硕,为海洋地质工作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分析了当前海洋地质信息化存在的人员融合力度不足、感知设备不足、对成果的快速产出支撑力度不足、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工作今后应加强观念转变、落实行动促进人员深度融合、加强感知-计算-分析能力、拓展全流程软件生态、推进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信息化 发展历程 发展方向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海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现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林强 张涛 +4 位作者 蒋成竹 赵一璇 梁前勇 王晓辉 邢佳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黑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区域。论文系统地总结、分析了黑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近50年的地质调查结果,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资源潜力和地质调查特点等。分析归纳要点包括:黑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类型以... 黑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区域。论文系统地总结、分析了黑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近50年的地质调查结果,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资源潜力和地质调查特点等。分析归纳要点包括:黑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类型以Ⅰ型为主,主要赋存在细粒沉积储层中,甲烷资源量最高可达850万亿m^(3);除俄罗斯外,黑海周边其他各国的调查能力和装备实力相对较弱,各专属海域水合物调查程度较低,资源分布不明;土耳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具备一定的调查能力和装备实力,是我国未来合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海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海洋地质调查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矿床地质 被引量:8
7
作者 何高文 杨永 +16 位作者 韦振权 杨胜雄 刘永刚 邓希光 姚会强 邓义楠 高晶晶 方念乔 王洋 王汾连 任江波 姜静 邓贤泽 梁东红 马维林 张立敏 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49-2664,共16页
利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多年航次调查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对合同区结壳矿床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板状结壳是合同区主要结壳类型,主要连片发育在海山平顶边缘及海山斜坡基岩之上;砾状结壳和钴结核零星分布于海山山... 利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多年航次调查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对合同区结壳矿床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板状结壳是合同区主要结壳类型,主要连片发育在海山平顶边缘及海山斜坡基岩之上;砾状结壳和钴结核零星分布于海山山顶、斜坡平缓处、斜坡坡脚等平坦地形处。合同区结壳主要由水羟锰矿与铁相矿物(FeOOH)组成,还可见微量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自然锡等单质矿物及铜锡合金矿物;结壳中Co平均含量为0.40%,ΣREE平均含量为2158μg/g。成因类型属水成型大洋铁锰沉积矿床,主要生长期包括79~66 Ma、54 Ma、41 Ma、35~28 Ma、18~10 Ma和6~0 Ma,平均生长速率为3.69mm/Ma。结壳成矿经历了铁锰矿物相形成、微量元素富集和后期改造三个主要过程;结壳中有用元素的富集与铁锰矿物表面能有关,磷酸盐化事件促进了钇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床地质 中国合同区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胜 张伟 +5 位作者 吴庐山 刘鹏奇 王阔 季春生 王力峰 王飞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3-2765,共13页
地质调查与钻探结果证实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往往地质构造复杂且发育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可能对海洋工程以及环境气候等产生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基于公开文献成果以及琼东南盆地高... 地质调查与钻探结果证实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往往地质构造复杂且发育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可能对海洋工程以及环境气候等产生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基于公开文献成果以及琼东南盆地高分辨率二维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相关地质灾害开展研究,梳理了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灾害的发育特征和识别标志,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海底地质灾害发育模式,并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等地质因素,对各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充足的物源供给、普遍发育的高温超压、复杂的构造沉积背景以及丰富的有机质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及相关海底地质灾害普遍发育的主要成因。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发育多类型地质灾害,各地质灾害因素彼此之间往往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且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复杂,其中海底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最为密切,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分解与海底滑坡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最后,针对目前国内海底地质灾害在研究、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未来海底地质灾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商业化开采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家雄 姚永坚 +1 位作者 于俊峰 张金锋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共17页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海域油气产量增长迅猛,目前,渤海盆地原油年产量已超过3000×104 t且油气产能还在递增。系统阐明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结构类型、沉积充填特征、油气成因类型及烃源供给关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等基本油气地质特点,概括分析了中国近海主要盆地油气(水合物)勘探开发进展,以期为挖掘已获得重大发现的盆地的剩余资源以及有效指导新盆地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主要烃源岩 油气成因类型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勘探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峡谷区沉积相特征及BSR地质灾害指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鑫 杜文波 +3 位作者 高红芳 胡小三 杨楚鹏 鞠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7-2752,共16页
神狐海底峡谷群是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主要目标区,本文根据多道地震资料结合勘查试采成果,精细刻画了神狐峡谷区沉积相特征,并将海底峡谷沉积体系分为峡谷充填和峡谷边缘两个亚相,前者包括浊积水道、滞留沉积、侧向倾斜沉积... 神狐海底峡谷群是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主要目标区,本文根据多道地震资料结合勘查试采成果,精细刻画了神狐峡谷区沉积相特征,并将海底峡谷沉积体系分为峡谷充填和峡谷边缘两个亚相,前者包括浊积水道、滞留沉积、侧向倾斜沉积和块体流沉积4个微相,后者含天然堤、浊积扇和块体流沉积3个微相。通过对神狐峡谷群的沉积单元和BSR整体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明确提出了上新世以来的峡谷沉积体系中,天然堤沉积微相和块体流沉积微相是水合物富集的有利沉积相带。同时,根据沉积相带中BSR发育位置及特征差异,将该区BSR划分为3种类型:A型为脊部穹隆型、B型为脊部边缘平直型、C型为峡谷边缘坡变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能引起海底滑塌的致灾机理,强调指出C型BSR具有视倾角变大、上覆地层薄的特点,是水合物极易分解而发生滑塌的高风险区。本研究成果可为神狐峡谷海域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尤其是环境稳定性评价预测等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峡谷 天然气水合物 沉积体系 BSR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及其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被引量:1
11
作者 鞠东 高红芳 李学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共11页
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巨大的资源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南海北部海域被动陆缘,对南海东部主动陆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主动陆缘区多道地震剖面分析,识别出似海底反射、振幅空白带... 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巨大的资源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南海北部海域被动陆缘,对南海东部主动陆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主动陆缘区多道地震剖面分析,识别出似海底反射、振幅空白带、极性反转等典型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以及逆断层、泥底辟等流体运移通道。台湾西南部造山带是马尼拉海沟增生楔的延伸,其泥火山伴生气以CH_(4)为主,少部分表现出高氮异常;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为热解成因的成熟烃类气,且主要是新近纪巨厚海相沉积烃源岩的贡献。分析认为,其成因是板块俯冲运动将深部烃类物质带入增生楔内,并形成高压环境,热成因烃类气体沿着泥底辟和逆断层等通道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被微生物逐步改造,并混合原位生物气。热成因和生物成因甲烷最终在合适的稳定带内混合;形成以热成因为主,部分具有生物成因特征的逆冲推覆控藏混合气源天然气水合物藏。另外,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及俯冲运动的持续活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条件遭到破坏而发生分解渗漏,可能引起滑坡,在对本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一步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 主动陆缘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海底多金属结核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于淼 邓希光 +1 位作者 姚会强 刘永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8,共10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而开发利用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海洋已经成为实现新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随着中国大洋调查的进展,有必要系统梳理世界...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而开发利用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海洋已经成为实现新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随着中国大洋调查的进展,有必要系统梳理世界国际海域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历程、研究现状及进展。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作为可能是海底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金属资源,历来得到国际和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十年的调查和估算表明,全球海洋中大约覆盖了54×106km2的多金属结核,有商业开采潜力的资源量达75×109t。但是很多海域涉及到具体区域性的资源调查工作还有待开展,同时在新的理论认识如热液成因和生物化学作用在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如何使金属提取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和科学高效等学科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新方向。中国应该合理有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多金属结核调查,争取使中国在深海海域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工作中走在国际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资源 多金属结核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何健 梁前勇 +2 位作者 马云 石要红 夏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8,共14页
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着有利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综合调查及钻探结果揭示南海北部陆坡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多发育在构造活动复杂地区,同时也是灾害地质因素高发区,潜在的灾害地质因素对水合物的赋存及商业开... 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着有利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综合调查及钻探结果揭示南海北部陆坡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多发育在构造活动复杂地区,同时也是灾害地质因素高发区,潜在的灾害地质因素对水合物的赋存及商业开发是极大的威胁。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采集的大量2D、3D、浅地层剖面及多波束测深资料对南海北部水合物发育区进行海底灾害地质研究,对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灾害地质因素类型、特征、成因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阐述了灾害地质因素与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天然气水合物区成矿预测、试采井布置及未来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天然气水合物 灾害地质 海底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与无人艇在海南东锣岛水上水下地貌联合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勇航 韦成府 +3 位作者 李瑞铿 傅晓洲 杨江平 利明泽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8,共9页
水上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水面无人艇和无人机,在传统大船和人员难以到达的浅水、岛礁等高风险区域调查中具有重要的替代意义。通过水上无人系统对岛礁地貌进行调查,探讨其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应用实效。2020年9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C40... 水上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水面无人艇和无人机,在传统大船和人员难以到达的浅水、岛礁等高风险区域调查中具有重要的替代意义。通过水上无人系统对岛礁地貌进行调查,探讨其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应用实效。2020年9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C400声学水面无人艇和Phantom 4 RTK摄影无人机在海南东锣岛获取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和正射影像等数据。结果表明采集的数据能清楚识别海底沙丘、沙纹、沙斑、礁石等岛礁水下地貌以及裸露礁石、植被、房屋、码头、废弃铁船、人工栈道等岛礁陆上地貌。证实无人机摄影在无人艇调查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联合调查可实现岛礁陆上和水下地貌数据完整拼接和融合;采集的数据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在海洋牧场建设、岛礁生态修复以及揭示岛礁地质灾害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无人艇 水上无人系统 岛礁调查 正射摄影 岛礁地貌 多波束 侧扫声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西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成烃-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3 位作者 许红 帅庆伟 骆帅兵 钱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经历了白垩纪—始新世裂陷湖相、渐新世抬升剥蚀及中新世至今沉积、沉降3个阶段;发育下白垩统、古新统及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水下扇和河道砂体等多种类型储集体;具有形成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与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烃成藏 油气勘探潜力 台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康盆地主要地质界面时代确定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帅庆伟 张莉 +4 位作者 雷振宇 骆帅兵 钱星 刘建平 周佳维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开展了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及特征识别、年代重新厘定以及油气地质意义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6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分别对应于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开展了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及特征识别、年代重新厘定以及油气地质意义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6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分别对应于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南沙运动、万安运动和广雅运动。其中,T3不整合是后南海扩张期的分界,对应于南沙运动及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扩张终止。Mulu-1井井震对比显示,T3对应于中中新世不整合面(MMU),时代为16 Ma。该界面总体表现为强振幅、下部地层强烈削蚀、界面起伏大,上下地层结构、产状、地震反射特征发生突变,是构造变形前后两大套地层的分界面,对局部圈闭形成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构造运动 油气地质 北康盆地 南海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定位系统在大洋富钴结壳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水原 罗伟东 +2 位作者 于彦江 肖昌荣 王俊珠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0期57-64,共8页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受到海流、风力、波浪等外界作力影响,导致调查效率低,调查定位精度下降,甚至损坏调查设备。动力定位系统能让调查船舶长时间保持在某点上,让船舶极低速保方航行,或跟随水下调查设备航行,从而克服外界因素对调查的...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受到海流、风力、波浪等外界作力影响,导致调查效率低,调查定位精度下降,甚至损坏调查设备。动力定位系统能让调查船舶长时间保持在某点上,让船舶极低速保方航行,或跟随水下调查设备航行,从而克服外界因素对调查的影响,保障调查安全。介绍了动力定位系统原理和主要功能及大洋富钴结壳主要调查手段,分析了动力定位系统在海底摄像、深海拖网、海底浅钻、重力活塞取样、ROV等手段中的应用,得出该系统在大洋富钴结壳调查应用中能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安全性和定位精度,以确保调查者更真实地获得海底资源资料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系统 富钴结壳调查 大洋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峰 于宗泽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9期66-70,共5页
大洋多金属结核作为潜在的战略资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海洋六号船的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太平洋海盆的实测背散射强度数据,证实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背散射强度数据与多金属结核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可以为大洋资源调查中多金属... 大洋多金属结核作为潜在的战略资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海洋六号船的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太平洋海盆的实测背散射强度数据,证实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背散射强度数据与多金属结核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可以为大洋资源调查中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圈定提供前期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多波束测深系统 背散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拖网在富钴结壳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伟东 何水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9期66-70,共5页
岩石拖网是一种获取结壳和岩石样品的常规地质取样设备,广泛应用于富钴结壳调查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重点了阐述岩石拖网工作方法、位置精度控制和安全措施,并通过实例说明岩石拖网的成功应用。探讨了进一步高岩石拖网的安全性、成功率... 岩石拖网是一种获取结壳和岩石样品的常规地质取样设备,广泛应用于富钴结壳调查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重点了阐述岩石拖网工作方法、位置精度控制和安全措施,并通过实例说明岩石拖网的成功应用。探讨了进一步高岩石拖网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定位精度,使其成为富钴结壳调查中浅钻调查的补充,弥补浅钻调查获取样品量少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拖网 富钴结壳调查 安全措施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及气源条件海洋可控源电磁成像 被引量:2
20
作者 景建恩 赵庆献 +5 位作者 罗贤虎 刘成功 陈凯 王猛 邓明 伍忠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94-2708,共15页
地震剖面的似海底反射(BSR)指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底边界,并已得到钻探的验证。南海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研究的热点区域。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且钻井数量有限,仅仅依靠地震与钻探研究不能完全描述区内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剖面的似海底反射(BSR)指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底边界,并已得到钻探的验证。南海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研究的热点区域。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且钻井数量有限,仅仅依靠地震与钻探研究不能完全描述区内天然气水合物及气源通道的分布。含水合物地层比围岩具有更高的电阻率,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数据获得的电阻率能为水合物和气源通道检测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神狐海域开展MCSEM探测研究,沿一条测线采集了15个站位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场数据,通过数据处理与二维反演,实现了研究区海底二维电阻率成像。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检验了MCSEM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合SH-W07-2016随钻测井(LWD)和地震数据,对二维电阻率剖面进行解释,推断了剖面上水合物和游离气分布,划分了两种形式的水合物储层结构,分析了其构造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 天然气水合物 神狐海域 二维反演 电阻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