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轮战略找矿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在行动:北方盆地取得多处铀矿找矿重大突破
1
作者 程银行 俞礽安 +8 位作者 汤超 王佳营 朱强 徐增连 赵华雷 司庆红 曾威 陈路路 王少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铀矿调查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紧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北方砂岩型铀矿,以推动建设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目标,积极创新成矿理论和技术方法,落实推进...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铀矿调查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紧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北方砂岩型铀矿,以推动建设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目标,积极创新成矿理论和技术方法,落实推进“央地企”协调联动机制,针对北方系列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调查工作,取得显著的找矿成果,引领和带动了商业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 成矿理论 找矿成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找矿重大突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印萍 林良俊 +9 位作者 陈斌 肖国强 曹珂 杨吉龙 李梅娜 段晓勇 仇建东 胡云壮 王磊 孙晓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2-856,共15页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和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优势突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重要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包括:1.2×10~4km^2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可适度开发,以缓解海岸带建设用地紧张局面;2.8×10~4km^2绿色富硒土地和4.1×10~5km^2绿色渔场,适宜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和建设海洋牧场;浅层地温能和地热水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2×10~8t,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作用;5.8×10~4km^2滨海湿地和134处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90%的陆域适宜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较好,为海岸带地质安全提供了保障。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海岸带局部存在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岸侵蚀淤积、风暴潮等重大地质问题,对部分城市与重要基础设施形成威胁,局部地区水、土污染及海水入侵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加大海岸带多学科综合地质调查,构建多要素、多圈层、多维度地质模型,查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杂岩带1∶5万地质填图的实践与探索:以西藏羌塘中部角木日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晓长 王根厚 +5 位作者 梁晓 张锋 刘洋 刘军平 郑艺龙 牛文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2-393,共12页
增生杂岩带1∶5万地质填图的理论与方法是目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亟待解决的难点。1∶5万地质填图是调查增生杂岩的地层组成、拼贴结构与构造变形的重要手段,也是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羌塘中部角木日一带出露典型的印支期增生杂岩,按照物... 增生杂岩带1∶5万地质填图的理论与方法是目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亟待解决的难点。1∶5万地质填图是调查增生杂岩的地层组成、拼贴结构与构造变形的重要手段,也是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羌塘中部角木日一带出露典型的印支期增生杂岩,按照物质组成与构造调查并重的原则开展了1∶5万地质填图与1∶1万构造-岩性解析填图。发现增生杂岩物质组成具有基质-岩块的拼贴结构,边界为俯冲期形成的脆性、脆-韧性及韧性剪切断层,基质由大陆斜坡-洋底环境的细碎屑沉积岩及强面理化构造岩组成,岩块为洋岛蛇绿岩残块、基性岩脉残块、海山碳酸盐岩残块、外来岩块等。其以俯冲期后收缩背景下的缩短褶劈理S2为区域面理,并叠加有造山期后陆内浅层次变形。地质图图面表达采用了"三元"与"四要素"方法,客观表达了该杂岩的组成与结构。上述实践提出了当前增生杂岩带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及填图单位划分与图面表达的方式,有益于探索我国现阶段造山带地质填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万地质填图 增生杂岩 角木日 构造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中部基巴拉带的地质及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康康 刘晓阳 +2 位作者 何胜飞 孙凯 龚鹏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3-1006,共14页
基巴拉带(Kibara Belt)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条中元古代构造带,该带对于重建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古元古代的Ubendian—Rusizi带为界,基巴拉带可分为两部分:北部Karagwe—Ankole带(KAB)和南部Kibaride带(KIB)... 基巴拉带(Kibara Belt)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条中元古代构造带,该带对于重建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古元古代的Ubendian—Rusizi带为界,基巴拉带可分为两部分:北部Karagwe—Ankole带(KAB)和南部Kibaride带(KIB)。其中Karagwe—Ankole带又被Kabanga—Musongati(KM)基性—超基性线性杂岩体分为东部区域(ED)和西部区域(WD),其内分别沉积有Kagera超群和Akanyaru超群,而南部Kibaride带内沉积有Kibaran超群。所有地层开始沉积于乌本迪造山作用之后,且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及周边古元古代的活动带。基巴拉带内发育有不同成因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年龄为1375~1400 Ma左右,早于或近同期于最早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带内发育的花岗质岩浆从早到晚分为4期:D1期、A型、D2期及含锡花岗岩浆作用,除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外,其他3期都为变质沉积岩局部熔融的产物。根据地层序列及岩浆活动期次,可以将整个基巴拉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为:①俯冲作用前沉积阶段:1780 Ma左右的东部区域沉积和1420 Ma左右的西部区域和/或Kibaride带内沉积作用;②俯冲作用阶段:1400~1375 Ma左右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1375 Ma左右的D1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和1200 Ma左右的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③陆陆碰撞阶段:1100 Ma左右的D2期岩浆作用;④碰撞晚期和碰撞后阶段:980 Ma左右的含锡花岗质岩浆作用和之后的Itombwe超群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 花岗质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基巴拉带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Pb-Zn-(Cu)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宏伟 任军平 +4 位作者 王杰 古阿雷 左立波 吴兴源 许康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1-1116,共16页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巨量铜钴资源闻名,同时也赋存大量铅锌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期次以及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获得以下认识: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恩古巴群及罗安群内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属于后生...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巨量铜钴资源闻名,同时也赋存大量铅锌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期次以及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获得以下认识: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恩古巴群及罗安群内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属于后生层控型硫化物矿床,与MVT型铅锌矿成矿模式相似;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Ma和500~450Ma2个时期,前者与卢菲里安造山高峰期相对应,后者则属于后造山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硫化物以海相物源为主,主要受卢菲里安造山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从罗安群及铁镁质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富集成矿。此外,本文还对该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卢菲里安 中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飞 刘永江 +4 位作者 温泉波 李伟民 冯志强 范文亮 汤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9-783,共15页
内蒙古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等。鉴于目前研究区地质资料缺乏对整个突泉—科右中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较为... 内蒙古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等。鉴于目前研究区地质资料缺乏对整个突泉—科右中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较为完善的研究和论述,笔者旨在对全区范围内的中生代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同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划分该地区不同的中生代岩浆作用期次,进而讨论本区不同花岗岩所代表的地质意义。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41.2±2.8)Ma,杜尔基镇南部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48.2±1.0)Ma,宝格吐岩体的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26.0±1.1)Ma,马家屯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6±1.1)Ma,这与广泛分布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较为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邻区的地质资料,认为本区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可能属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而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中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早白垩世花岗岩可能反映了板内拉张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 中生代 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地质环境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福 宋美钰 +5 位作者 田立柱 裴艳东 范昌福 商志文 耿岩 王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6期9-14,共6页
根据地域分带性,讨论了天津滨海新区沿海低地、潮间带及浅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沿海低地地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地面保有高程过低、地面沉降、海面上升和极端增水等。潮间带地区基本稳定,但是局部地区人为活动参与下的地质环... 根据地域分带性,讨论了天津滨海新区沿海低地、潮间带及浅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沿海低地地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地面保有高程过低、地面沉降、海面上升和极端增水等。潮间带地区基本稳定,但是局部地区人为活动参与下的地质环境变化剧烈。浅海区的浅表地层中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埋藏的古河道、古潮道、浅层气、活动断裂等。所有的这些不利因素,必将影响到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些问题,必将对提出相对合理的开发利用建议产生极为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海岸带 潮间带 浅海区 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中戈壁省矽卡岩型哈德温铁(锌)矿床地质特征
8
作者 唐文龙 李德亮 +3 位作者 付超 郭百创 李俊建 郝献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29-1130,共2页
哈德温铁(锌)矿床是新近评价出的中型铁(锌)矿床,共探获(332+333)铁矿石资源量5000万t、伴生锌金属量42万t,远景可达大型。矿床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境内,中蒙古铁多金属成矿带中部,距首都乌兰巴托260 km,乔伊尔(Choyr)68 km,大地构造位... 哈德温铁(锌)矿床是新近评价出的中型铁(锌)矿床,共探获(332+333)铁矿石资源量5000万t、伴生锌金属量42万t,远景可达大型。矿床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境内,中蒙古铁多金属成矿带中部,距首都乌兰巴托260 km,乔伊尔(Choyr)68 km,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蒙褶皱系北缘,中蒙古断裂北侧。区内岩浆岩与元古代碳酸盐-片岩捕虏体广泛接触,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闪锌矿 硫化矿物 矿体厚度 矽卡岩带 新生代地层 灰岩 尖晶石 磁铁矿 碳酸盐矿物 矽卡岩化 非海相沉积 陆相沉积 海相沉积 蒙古 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陆块南缘新太古代末岩浆弧的向西延伸:来自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9
作者 段瑞涵 刘超辉 施建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2-1404,I0007-I0010,共37页
阴山陆块出露了较为完整的新太古代末TTG(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岩系、绿岩带和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等高级地体,是研究华北克拉通这一时期构造背景的热点地区,尤以固阳-武川地区(基底出露最好)最为典型,但其它地区的研究则相... 阴山陆块出露了较为完整的新太古代末TTG(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岩系、绿岩带和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等高级地体,是研究华北克拉通这一时期构造背景的热点地区,尤以固阳-武川地区(基底出露最好)最为典型,但其它地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对固阳-武川、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变质中酸性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相关研究,对这三个地区新太古代末不同类型变质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做出了初步的限定。固阳-武川和乌拉特中旗地区的变质中酸性岩形成时代为2491~2545Ma,变质时代为2485Ma。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均表现出明显的Nb、Ta、Ti和HREE亏损以及Pb、Th和U的富集。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中轻重稀土中等-强分异((La/Yb)_(N)=3.99~119.9),重稀土分异较小((Gd/Yb)_(N)=1.32~5.20)。锆石ε_(Hf)(t)主体在+0.9到+7.1范围内,t_(DM)~C主体在2.67Ga至3.03Ga范围内,表明变质中酸性岩石原岩的母岩浆主体来自中-新太古代古老地壳的再循环,也有少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乌拉特后旗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形成时代为2495~2527Ma,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均表现出明显Nb、Ta和Ti的亏损,Rb、Pb、Th和U的富集。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中轻重稀土中等分异((La/Yb)_N=9.49~14.2),重稀土相对平坦((Gd/Yb)_(N)=1.81~2.19)。锆石ε_(Hf)(t)值为+1.7~+6.3,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62~2.73Ga,指示其主要来自新太古代末亏损地幔。在总结前人阴山陆块南缘新太古代末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期岩浆事件是与俯冲相关的岩浆作用,其范围不仅局限于固阳-武川地区,可以向西南延伸350km至乌拉特后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陆块 新太古代 变质花岗岩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232
10
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6 位作者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共23页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俯冲制约天山-准噶尔-北山多岛弧盆系形成及温都尔庙增生弧盆系发育;南天山大洋向北俯冲导致中天山岛弧形成;扬子、塔里木和印度等陆块的北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震旦洋、华南洋消亡;塔里木、扬子与华北构成统一的泛华夏大陆,其西南缘秦祁昆造山系形成,在南东缘形成了华夏造山系。(4)泥盆纪—中二叠世(419~259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南天山洋萎缩消亡,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和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形成(C2—P2);华北陆块整体隆升(O3—C1)后,发育陆表海盆地;扬子陆块发育陆缘裂陷盆地。古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发育,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陆缘弧形成(C—P)。(5)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 Ma)构造期,中国西北盆-山构造格局定位;那丹哈达洋西向俯冲形成鹤岗陆缘弧。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及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昌都-思茅地块两侧形成陆缘弧。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弧盆系形成。扬子区攀西裂谷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第三阶段:晚三叠世—新近纪演化阶段(227~2.6 Ma)。中生代时东部陆缘弧盆系形成;西北发育盆山构造;西南部喜马拉雅-冈底斯多岛弧盆系形成。新生代,中国东部沿海弧后裂陷及断陷盆地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陆块区 造山系 超大陆 特提斯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晚中生代陆相盆地红-黑岩系耦合产出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65
11
作者 金若时 程银行 +7 位作者 李建国 司马献章 苗培森 王少轶 奥琮 里宏亮 李艳锋 张天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23,共19页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区连井剖面图及关键岩层的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红-黑岩系和砂岩型铀矿的赋存岩层进行了垂向、横向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北方陆相盆地自西向东铀矿赋存地层的时代由中侏罗世过渡到晚白垩世;晚中生代至少存在6次大规模的富氧红层沉积事件:Ⅰ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BathonianOxfordian),Ⅱ早白垩世早中期(Berriasian-Barremian),Ⅲ早白垩世中期(Barremian),Ⅳ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Ⅴ晚白垩世中期(Coniacian)和Ⅵ晚白垩世晚期(Campanian)。其中第Ⅰ、Ⅴ和Ⅵ期红层之下沉积了时代相近的黑色层,与之构成"红-黑岩系"的沉积结构,是北方砂岩型铀成矿的3个重要层位。典型盆地内地球化学表明,红层与黑色层的B、Sr和Cu元素含量及Fe^(2+)/Fe^(3+)、B/Ga、Sr/Cu和FeO/MnO比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黑色岩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碳屑、油斑和红层中碳酸盐岩的发育,认为红层为相对较强氧化环境,黑色层为相对较还原环境。连井剖面资料显示红层、黑色层与砂岩型铀矿空间关系密切,铀矿多产于红层与黑色层之间过渡带上,呈板状矿体赋存于灰色、绿灰色砂岩和细砂岩中。一般红层与黑色层垂向距离超过500 m不利于成矿。晚中生代陆相盆地内耦合产出的黑色岩系和红色岩系是古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变形成的垂向分带,前者为铀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障",后者为表生流体溶解铀矿提供了"场"。文章初步提出了红-黑岩系垂向环境变化制约着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红-黑岩系耦合 砂岩型铀矿 氧化-还原环境 红层 中国北方陆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深部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42
12
作者 苗培森 李建国 +5 位作者 汤超 金若时 程银行 赵龙 肖鹏 魏佳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30-1840,共11页
受开采技术、成本和成矿理论制约,现有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选择在盆地边缘700m以浅的地区,对盆地深部的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较少。总结中国北方重要中新生代盆地的含铀岩系、构造特征,结合近年开展的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分析了盆地深... 受开采技术、成本和成矿理论制约,现有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选择在盆地边缘700m以浅的地区,对盆地深部的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较少。总结中国北方重要中新生代盆地的含铀岩系、构造特征,结合近年开展的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分析了盆地深部成矿有利的沉积建造、构造与流体改造、还原条件等,指明了盆地的深部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作为战略储备,当前盆地深部寻找砂岩型铀矿要优先重视2个方向:(1)在盆地边缘斜坡区,重点以发育红-黑岩系结构的含铀地层为目标,寻找与浅部成矿条件相似的深部矿床;(2)在盆地中心区,以含铀的红色岩系为重点,优先寻找延伸至盆地深部的正向构造区和砂体发育区。这些认识在松辽盆地的铀矿调查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深部找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中新生代 陆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动力浅海中的悬沙输运机制:以天津港附近海域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杜家笔 裴艳东 +5 位作者 高建华 于欣 王福 范昌福 王宏 汪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根据在天津港附近海域获取的水动力和浊度数据,分析了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港附近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呈低流态往复流特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 根据在天津港附近海域获取的水动力和浊度数据,分析了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港附近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呈低流态往复流特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呈典型的不对称特征,形成向岸的净输运趋势。输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是天津港附近海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其次是拉格朗日平流输运项,前者比后者高一个量级;垂向剪切作用最小。涨落潮期间流速与悬沙浓度的显著不对称是造成潮汐捕捉效应占主导的基本条件。在潮下带这种悬沙输运格局可能和潮间带发生的细颗粒沉积物捕集(堆积)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泵效应 底部再悬浮 流速不对称 通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区铀矿物赋存形式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路路 冯晓曦 +8 位作者 司马献章 李建国 郭虎 陈印 赵华雷 汤超 王贵 刘忠仁 李曙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42,共11页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伊陕单斜构造区,该区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区目的层砂岩的铀矿物类型及其赋存形式,并对其矿物组合特征及期次等进行了探...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伊陕单斜构造区,该区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区目的层砂岩的铀矿物类型及其赋存形式,并对其矿物组合特征及期次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岭沟地区铀矿物主要为铀石,还有少量的含钛含铀矿物、沥青铀矿、铀钍石等。铀矿物与黄铁矿、蚀变钛铁矿、锐钛矿/白钛石、粘土矿物等密切共生,呈毛刺状或微细柱状产于矿物边缘,或呈粒状产于黑云母解理缝中,另外也见产于碎屑颗粒中。结合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分析,对蚀变黑云母解理缝中黄铁矿及铀石成因、以及蚀变钛铁矿与铀特殊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该区存在高Y和低Y元素两种铀石类型,沥青铀矿可能为原铀矿物蚀变残留,结合矿物蚀变期次,初步认为该区含铀砂岩至少遭受两期不同成矿流体作用,多源流体耦合成矿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纳岭沟地区 铀矿物 赋存形式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磷矿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43
15
作者 张苏江 夏浩东 +1 位作者 唐文龙 崔立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8-13,共6页
磷矿是指在经济上能被利用的磷酸盐类矿物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矿物原料。磷矿资源始终是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全国磷矿资源分布、储量、产量、需求、保障以及产业结构等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磷矿产... 磷矿是指在经济上能被利用的磷酸盐类矿物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矿物原料。磷矿资源始终是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全国磷矿资源分布、储量、产量、需求、保障以及产业结构等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磷矿产业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磷矿资源,改进冶炼技术装备,加强整顿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和建议,用以保障全国磷矿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资源 磷矿产业 问题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区侵入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冯晓曦 姚书振 +4 位作者 王家松 魏佳林 李光耀 王佳营 冯旭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9-381,共13页
白乃庙铜钼矿是华北地块北缘最重要的大型铜钼矿,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探讨成岩成矿关系,笔者选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花岗闪长斑岩测年分别为432.4±2.2 Ma、440.7... 白乃庙铜钼矿是华北地块北缘最重要的大型铜钼矿,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探讨成岩成矿关系,笔者选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花岗闪长斑岩测年分别为432.4±2.2 Ma、440.7±2.1Ma和443±1Ma,岩体侵位时代为早志留世,与铜矿石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440.5±4.4Ma(待刊)基本一致。岩体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组合系列,稀土曲线右倾,δEu 14.83^-19.54,弱亏损,富集Rb、Ba、Th、U、K,亏损Nb、Ta、Ti,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白乃庙铜钼矿成矿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构造背景为早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的白乃庙古火山岛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花岗闪长岩 成岩成矿 白乃庙铜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年龄和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硕 何鹏 +4 位作者 刘洋 滕飞 胡晓佳 王文龙 杨泽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50,共11页
为了明确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流纹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以及主要金属硫化物的S、Pb同位素测试。其中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1.7±1.6)Ma(MSWD=1.02),显示... 为了明确内蒙古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流纹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以及主要金属硫化物的S、Pb同位素测试。其中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1.7±1.6)Ma(MSWD=1.02),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二叠纪。金属硫化物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34SV-CDT值分布在-0.6‰~1.0‰之间,平均为0.49‰,变化范围较窄,显示S的来源单一;Pb同位素组成比较集中,206Pb/204Pb为18.207~18.674,207Pb/204Pb为15.620~15.699,208Pb/204Pb为38.144~38.790,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S、Pb同位素特征均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结合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空间分带等特征以及S、Pb同位素组成可知,别鲁乌图铜多金属矿床为VHMS型矿床,形成于二叠纪陆缘弧裂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鲁乌图 VHMS型矿床 锆石U-PB年龄 二叠纪 S同位素 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晓曦 姚书振 +5 位作者 段明 曲凯 王佳营 冯旭彪 李超 周利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床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最重要的一个铜(钼)矿床,矿床由南、北两矿带构成。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寒武系白乃庙组绿片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北矿带矿体大部分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部分延进围岩。利用Re-Os同位素...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床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最重要的一个铜(钼)矿床,矿床由南、北两矿带构成。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寒武系白乃庙组绿片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北矿带矿体大部分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部分延进围岩。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南、北矿带主要矿段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35.8±6.0)^(443.0±6.1)Ma,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40.5±4.4)Ma(2σ,MSWD=1.4),属于早志留世,与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时代(440.0 Ma)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认为白乃庙铜(钼)矿主成矿期为早志留世,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440.0 Ma)岩浆侵入关系密切,又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强烈俯冲期(446.0~453.0 Ma)相吻合,但晚于围岩白乃庙组。综合分析认为该成矿事件是早古生代华北板块北缘"沟、弧、盆"体系演化和陆缘增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时代 成矿背景 内蒙古 白乃庙铜(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叶天津沿海地区极端高水位趋势预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美钰 王福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9-836,共8页
据统计,天津沿海地区50年一遇的风暴潮极端增水水位为+4.092m,开展控沉工作后的地面下沉速率约为15mm/a,目前沿岸海挡顶面高程一般为+4.332m。参考孟加拉湾、伦敦、汉堡等沿海地区在2050年海平面上升(取较今高约0.2m的推测值)背景下的... 据统计,天津沿海地区50年一遇的风暴潮极端增水水位为+4.092m,开展控沉工作后的地面下沉速率约为15mm/a,目前沿岸海挡顶面高程一般为+4.332m。参考孟加拉湾、伦敦、汉堡等沿海地区在2050年海平面上升(取较今高约0.2m的推测值)背景下的极端增水趋势预测(增加0.5m),推测天津沿海地区2050年的极端高水位将增加到+4.792m(4.092m+0.2m+0.5m),现有海挡顶面高程将下沉至+3.687m(以2007年为起算年份)。2050年极端高水位将比届时的海挡顶面高1.105m,由此将加重风暴潮水漫溢致灾的危险。如果再考虑波浪叠加、河口效应、极端海面上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危险将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极端高水位 海挡下沉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宫忽洞矽卡岩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丹 陈军强 +5 位作者 王佳营 文思博 肖志斌 汤超 刘行 俞礽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7-1384,共18页
宫忽洞是内蒙古中部的一例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带内,赋存于矿区东南部花岗斑岩与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组结晶灰岩形成的矽卡岩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闪... 宫忽洞是内蒙古中部的一例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带内,赋存于矿区东南部花岗斑岩与白云鄂博群呼吉尔图组结晶灰岩形成的矽卡岩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分布,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辉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石、透辉石、方解石、萤石等,矽卡岩类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9.6±1.7)Ma,推断宫忽洞铜矿床是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斑岩高Si、贫Al;亏损Ba、Sr、P、Ti等元素;10000Ga/Al值变化于2.32~3.49;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V"字形;Fe OT/Mg O值介于9.86~12.27;其成因类型为A1亚类的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3件热液方解石δ13CV-PDB值介于-10.6‰^-8.6‰,对应的δ18OV-SMOW值为4.6‰~15‰,宫忽洞铜矿床成矿期的CO2可能由花岗斑岩与灰岩地层的相互作用形成。4件不同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2‰~10‰,表明成矿所需的硫可能来自于岩浆硫与海相硫酸盐的混合;4件不同硫化物的206Pb/204Pb=17.706~17.828,207Pb/204Pb=15.506~15.564;208Pb/204Pb=37.841~37.969,表明后造山阶段拉张环境形成的A型花岗斑岩体可能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矿床地球化学 矽卡岩型铜矿床 宫忽洞 达茂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