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红河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对策研究
1
作者 林金鑫 吴建中 赵卿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地面沉降现象,影响着发育地区的地质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在低海拔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其危害尤为严重。故以低海拔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2016年4月至2021年9...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地面沉降现象,影响着发育地区的地质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在低海拔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其危害尤为严重。故以低海拔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2016年4月至2021年9月的地面沉降发育信息,揭示其全域差异化发展、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空间分布格局。结合收集的文献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地面沉降发育背景、诱因及危害。在越南红河三角洲与中国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对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经验,从加强地面沉降调查研究、建设地面沉降立体监测体系、综合防治地面沉降等方面,提出了红河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建议,可为研究区及相似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 越南 红河三角洲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阿根 魏子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2-75,共4页
地面沉降是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城市化进程中 ,资源与环境如何由对立走向统一的焦点之一。上海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努力 ,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与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本文初步总结了上海地面沉... 地面沉降是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城市化进程中 ,资源与环境如何由对立走向统一的焦点之一。上海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努力 ,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与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本文初步总结了上海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上海市 防治措施 地下水开采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面沉降地下水渗流场与地层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士良 李培超 +1 位作者 吴继红 李贤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2-235,共4页
为有效控制上海地面沉降发展,利用地下水位与地层变形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及其制约机制。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渗流场、第四纪地层的应力场关系密切;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工程建设活动,是渗流场与... 为有效控制上海地面沉降发展,利用地下水位与地层变形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及其制约机制。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渗流场、第四纪地层的应力场关系密切;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工程建设活动,是渗流场与应力场发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层空间分布的不均一也使渗流场和应力场发生突变并呈现非线性;深部含水层集中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及浅部含水层的工程降水和建筑荷载,是上海地面沉降防治面临的新问题。该研究有助于上海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的制定与防治技术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第四纪地层 地下水渗流 土体变形 地质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龚士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近年来上海地下水采灌格局新的变化态势,利用地下水位与地层变形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及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采地下水直接影响地下水流场分布;埋深170~300m的深部含水层集中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持... 针对近年来上海地下水采灌格局新的变化态势,利用地下水位与地层变形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及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采地下水直接影响地下水流场分布;埋深170~300m的深部含水层集中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及地表下至75m范围内的浅部含水层的工程降水和建筑荷载,是目前上海地面沉降的两大制约因素;深部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总采量的80%,其地层压缩量占地面沉降比例超过50%,75m以浅地层的固结压缩则占近30%。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调控的对策与措施,有助于减弱地面沉降及其社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渗流场 地下水位 地面沉降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5
作者 龚士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2-702,共1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地面沉降 国际 一号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自然资源 墨西哥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征稿简则
6
作者 龚士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1,共1页
正"第四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11月上旬在西安举办。将由出版社出版会议论文集,遴选优秀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正刊发表。征稿内容:1、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与机理研究;2、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3... 正"第四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11月上旬在西安举办。将由出版社出版会议论文集,遴选优秀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正刊发表。征稿内容:1、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与机理研究;2、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3、抽汲地下水引发的区域性地面沉降的模拟与预测;4、工程建设引发的地面沉降效应分析与防治措施;5、地面沉降环境影响与风险评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表沉降 工程地质现象 学术研讨会 征稿简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龚士良 吴继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横跨长江河口,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根据工程沿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软土变形、水土突涌、水下砂体运移、浅层天然气、岸带冲淤、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其潜在的工程危害,分析了工程...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横跨长江河口,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根据工程沿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软土变形、水土突涌、水下砂体运移、浅层天然气、岸带冲淤、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其潜在的工程危害,分析了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评价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 长江河口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防治集对论优态共存准则 被引量:11
8
作者 龚士良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3期16-21,共6页
地质灾害是威胁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关乎国计民生。地质灾害是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恶化的结果,其孕育与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 地质灾害是威胁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关乎国计民生。地质灾害是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恶化的结果,其孕育与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过程具有诸多不确定性,给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带来影响。借助系统工程中处理不确定性的"集对分析"理论,剖析了地质灾害防治中相关因素及其作用与转化,探讨了系统不确定性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提出了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同的优态共存准则,以助于有效保障人与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并为灾害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集对分析 优态共存 防灾减灾 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培超 李贤桂 龚士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9-252,共4页
以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为基础,推导建立了适合描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过程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的二维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承压含水层定产量开采的数值算例,计算得出了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和中心位置地面沉降量的变化规律,... 以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为基础,推导建立了适合描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过程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的二维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承压含水层定产量开采的数值算例,计算得出了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和中心位置地面沉降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流固耦合效应。结果表明,考虑耦合效应与否对于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模型更能反映流固耦合渗流的物理实质。随着时间增长孔隙压力减小,孔隙压力消散的程度越来越快;含水层内部的流固耦合作用较强,而其边界处因受边界条件约束,耦合效应表现则不够明显。中心沉降量随时间增长而迅速增大,且很快趋于稳定,固结沉降速度之快,说明流固耦合效应影响之大。这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因地下水开采而诱发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渗流 地面沉降 承压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含水层黏弹塑固结模型及压密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洪然 张阿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2-396,共5页
上海市曾遭受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主要由于浅部含水层开采引发浅部土层固结所致。之后采取了回灌浅部含水层并转向开采深部含水层的措施,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1世纪初,通过水位及分层沉降监测,发现随着开采量增加,深部含水层... 上海市曾遭受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主要由于浅部含水层开采引发浅部土层固结所致。之后采取了回灌浅部含水层并转向开采深部含水层的措施,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1世纪初,通过水位及分层沉降监测,发现随着开采量增加,深部含水层也会成为主要压密土层。其变形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压密特征,即使水位普遍抬升,压密仍然持续,开展其固结压密机理模型研究对地面沉降防治十分必要。传统太沙基理论认为砂土骨架是瞬时变形的,忽略了流变性本质,因此无法解释该现象。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考虑了前期固结压力前后流变性的差异,建立了深部含水层黏弹塑固结压密模型。通过试验获取了相关参数,结合塘桥F16分层标监测结果,对第四含水层长期压密变形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含水层长期非线性压密行为,研究结果对指导防治地面沉降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含水层 非线性压密 黏弹塑 分层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讯
11
作者 龚士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会讯 学术研讨会 地面沉降 墨西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