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暴雨叠加区小岗剑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石胜伟 刘建康 赵万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3,共6页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比震区大量泥石流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泥石流沟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炼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并在防治设计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竣工后的运行监测,证明各项防治新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特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泥石流排导槽 小岗剑泥石流 汶川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工程防治技术体系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程英建 张勇 石胜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864,共6页
通过128处典型案例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常用的防治技术、防治思路及防治技术的适宜性.利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初步构建了滑坡灾害工程防治技术体系框架.针对该体系中的研究核心,探索建立了滑坡灾害防治技术方案决策评价体... 通过128处典型案例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常用的防治技术、防治思路及防治技术的适宜性.利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初步构建了滑坡灾害工程防治技术体系框架.针对该体系中的研究核心,探索建立了滑坡灾害防治技术方案决策评价体系,并通过案例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防治技术体系 综合集成思想 防治决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赵万玉 石胜伟 谢忠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狭陡型泥石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箱体衬砌式排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的川东红层滑坡识别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苗朝 石胜伟 +1 位作者 张勇 易靖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45-252,共8页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的变形位移曲线,揭示了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解译区滑坡基本都发育在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欠稳定和红色不稳定区域,区域形变位移值大小与滑坡发育比例成正比关系,35%的解译面积滑坡发育比率可以达到 70%以上。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4 个潜在不稳定隐患斜坡,极大地提高了红层滑坡的早期识别能力。InSAR解译显示研究区西北区由采矿引起的斜坡失稳,与干涉图上的条纹位置对应较为一致,形变位移最大能达到视线向 20 mm/a;牛马场滑坡范围均为垂直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和红色解译点,变形位移曲线显示滑坡发生前已经处于蠕变变形阶段,累计变形量可以达到 500 mm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红层滑坡 时间序列InSAR 小基线集 早期识别 牛马场滑坡 变形位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排导槽磨蚀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1 位作者 陈晓清 黄海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磨蚀损坏是泥石流排导槽失效的重要诱因之一。对排导槽底面受泥石流冲刷而产生磨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分析排导槽的磨蚀系统特征,以期促进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损坏的机理研究及抗磨蚀结构的研发应用。通过泥石流排导槽... 磨蚀损坏是泥石流排导槽失效的重要诱因之一。对排导槽底面受泥石流冲刷而产生磨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分析排导槽的磨蚀系统特征,以期促进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损坏的机理研究及抗磨蚀结构的研发应用。通过泥石流排导槽磨蚀的野外现象考察和理论分析,总结了磨蚀系统构成、磨蚀影响因素、磨蚀形貌和磨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泥石流排导槽磨蚀面是一个复杂的多相系统,涉及因子众多,符合系统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多学科交叉耦合的摩擦学系统特征;磨蚀影响因素分为泥石流自身磨蚀能力因素和排导槽抗磨蚀能力因素两大类,包括泥石流容重、流速、颗粒组分、泥深、流变参数、流态参数、过流持续时间和排导槽结构断面型式、衬砌材料的强度、骨料级配和硬度等;磨蚀形貌可归纳为层状剥落、犁沟状切槽、“壶穴状”磨蚀坑和肋槛顶部磨蚀共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冲刷磨蚀 摩擦磨损 结构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顺层岩质滑坡中抗滑桩受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华丽 石胜伟 +2 位作者 王军朝 张世林 孙金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5-848,共4页
在总结抗滑桩加固顺层岩质滑坡室内模型试验实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抗滑桩桩身弯矩的分布关系,锁口桩桩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滑面附近,钢管桩桩身弯矩存在反弯点,桩身上半部分弯矩为负,下半部分弯矩为正,抗滑桩桩后压力最大值出现... 在总结抗滑桩加固顺层岩质滑坡室内模型试验实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抗滑桩桩身弯矩的分布关系,锁口桩桩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滑面附近,钢管桩桩身弯矩存在反弯点,桩身上半部分弯矩为负,下半部分弯矩为正,抗滑桩桩后压力最大值出现在距桩顶15 cm处,桩顶及滑面处压力接近零.在总结抗滑桩桩身受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缓倾顺层岩质滑坡防治技术的一些建议,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 岩质顺层滑坡 抗滑桩 物理模型试验 内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快速设置锚墩的方法及其在凤凰岩不稳定斜坡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栋 王全成 严君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9-854,共6页
针对滑坡灾害快速处置锚固工程中设置锚墩周期较长的现状,介绍两种快速设置锚墩的方法:预制高强混凝土格构及钢质锚墩,对这两种结构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方案比选过程、数值计算、制作工艺及室内试验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将其运用... 针对滑坡灾害快速处置锚固工程中设置锚墩周期较长的现状,介绍两种快速设置锚墩的方法:预制高强混凝土格构及钢质锚墩,对这两种结构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方案比选过程、数值计算、制作工艺及室内试验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将其运用于天台山景区凤凰岩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处置 高强预制混凝土格构 钢质锚墩 不稳定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应急抢险的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全成 姜昭群 +2 位作者 杨栋 张勇 罗宏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5-858,864,共5页
提出一种不需要注浆即.可进行张拉锁定的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在钻孔完成下入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后即可进行张拉施工,初始锁定锚固力可达设计锚固力的50%-100%,初始张拉后,进行注浆施工,浆体达到强度要求后,可进行二次张拉,按... 提出一种不需要注浆即.可进行张拉锁定的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在钻孔完成下入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后即可进行张拉施工,初始锁定锚固力可达设计锚固力的50%-100%,初始张拉后,进行注浆施工,浆体达到强度要求后,可进行二次张拉,按照设计锚固力进行锁定,利用预留的自由段,形成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对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的意义、结构及作用机理、试验研究等做了详细的介绍,系统结构合理,应力分布均匀,初始张拉后,降低了二次张拉对砂浆体强度的要求,使快速锚固成为可能,在锚固工程的快速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承载式 预应力锚索 快速锚固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组合抗滑桩力学特性模型试验
9
作者 李乾坤 石胜伟 +1 位作者 韩新强 蔡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1-844,共4页
通过特定距径比条件下的微型组合抗滑桩室外模型试验,分析微型桩前后土压力和桩身弯矩,研究微型组合抗滑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外部荷载加载至150kN时,桩前土压力骤减,桩土发生脱离,模型失稳破坏;桩体滑面以上1/3-4/2长度范围... 通过特定距径比条件下的微型组合抗滑桩室外模型试验,分析微型桩前后土压力和桩身弯矩,研究微型组合抗滑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外部荷载加载至150kN时,桩前土压力骤减,桩土发生脱离,模型失稳破坏;桩体滑面以上1/3-4/2长度范围为主要受荷段,所受滑坡推力约为其余部分的2—3倍;靠近滑坡后缘的桩,最大弯矩出现在滑面附近,靠近前缘的桩,最大弯矩出现在滑面以上1/8—1/4长度范围内.提出了微型组合抗滑桩结构的一些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组合抗滑桩 物理模型试验 力学特性 距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