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暴雨叠加区小岗剑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石胜伟 刘建康 赵万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3,共6页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比震区大量泥石流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泥石流沟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炼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并在防治设计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竣工后的运行监测,证明各项防治新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特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泥石流排导槽 小岗剑泥石流 汶川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喜昌 石胜伟 胡时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在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定义中,笔者将预测时段仅限于“工程年代”之内,且前提是保持现有斜坡结构和环境条件,以及可预料的人类活动影响;预测程序是先进行斜坡稳定性预测,然后再对稳定性差或较差的坡段进行灾害危险性(度)预测。关于斜坡破坏型式的划分,一是从它的影响范围和“量”与“质”的关系看都需重视其单次规模;二是要与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相结合,才能对现场地质调查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展示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对稳定性的控制意义,本文提供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总结出来的碎屑岩和副变质岩斜坡的新类型系统,并对三类土质斜坡的典型结构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简要比较。关于环境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量化研究,笔者更看重多个非自体(非本坡段)天然模型观测和滑坡反算的成果。同时建议在全面准确的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确定性地质模型并应用基础学科的相关原理进行单要素的量化分析和单元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斜坡变形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质灾害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工程防治技术体系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程英建 张勇 石胜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864,共6页
通过128处典型案例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常用的防治技术、防治思路及防治技术的适宜性.利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初步构建了滑坡灾害工程防治技术体系框架.针对该体系中的研究核心,探索建立了滑坡灾害防治技术方案决策评价体... 通过128处典型案例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常用的防治技术、防治思路及防治技术的适宜性.利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初步构建了滑坡灾害工程防治技术体系框架.针对该体系中的研究核心,探索建立了滑坡灾害防治技术方案决策评价体系,并通过案例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防治技术体系 综合集成思想 防治决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快速锚固的钢质锚墩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军 王全成 +2 位作者 程英建 张勇 杨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为实现地质灾害快速处置,通过结构设计、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快速锚固的钢质锚墩,以改变传统现场配筋和浇筑形式,节省锚固工程锚墩浇筑周期。通过工程应用表明,该新型锚固技术可提升施工效率50%,增强了边坡锚固... 为实现地质灾害快速处置,通过结构设计、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快速锚固的钢质锚墩,以改变传统现场配筋和浇筑形式,节省锚固工程锚墩浇筑周期。通过工程应用表明,该新型锚固技术可提升施工效率50%,增强了边坡锚固施工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质锚墩 快速锚固 结构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县域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怒江流域泸水市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群 易靖松 +2 位作者 张勇 马志刚 程英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221,共10页
西南山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高山峡谷区域,区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具有人口、房屋多集中于斜坡坡脚分布的特点,亟需寻找一套新的易损性评价方法,针对该区域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性评价。文中选取具有典型西部山区特征的泸水市,利用地质灾... 西南山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高山峡谷区域,区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具有人口、房屋多集中于斜坡坡脚分布的特点,亟需寻找一套新的易损性评价方法,针对该区域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性评价。文中选取具有典型西部山区特征的泸水市,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和逻辑回归理论,对模型进行评估、多元共线性诊断、拟合度检验,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考虑承灾体可能遭受的破坏状态和类型,构建了不同类型承灾体的易损性指标分级赋值表,首次提出了针对西南山区人口、房屋等承灾体分布特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结果表明:泸水县城北部为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县城及周边大部分区域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与野外调查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能有效反应县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风险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 逻辑回归 危险性 风险评估 承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黄土区地质灾害解译特征与应用:以甘肃天水麦积区幅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田尤 杨为民 +3 位作者 刘廷 李浩 程小杰 张树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0-1169,共10页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地质灾害的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开展恶劣环境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等方面成为可能。基于空间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对甘肃天水麦积区幅内各类地质灾害进行目...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地质灾害的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开展恶劣环境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等方面成为可能。基于空间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对甘肃天水麦积区幅内各类地质灾害进行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调查,提出黄土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像解译特征。其中,黄土滑坡以圈椅状地貌、滑坡壁阴影或白色条纹、滑坡周界在微地貌上表现出同一等高线的梯田不连续为主要解译标志;泥石流、崩塌解译侧重以灾害体轮廓、色调区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黄土区灾害解译而言,DO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遥感数据源,且地质灾害解译准确率以泥石流和滑坡最高,崩塌解译准确率略低;而漏检率以滑坡最高,泥石流次之,崩塌最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图 地质灾害 解译标志 麦积区幅 黄土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限斜坡模型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易靖松 张群 +2 位作者 张勇 程英建 尹国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9-517,共9页
小面积大比例尺的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一直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领域一大难点,选取典型山区城镇作为研究区,基于无限斜坡模型,采用斜坡单元尺度,开展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定量评价。在获取研究区精细化的调查数据和... 小面积大比例尺的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一直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领域一大难点,选取典型山区城镇作为研究区,基于无限斜坡模型,采用斜坡单元尺度,开展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定量评价。在获取研究区精细化的调查数据和雨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皮尔逊模型曲线,查询获得研究区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设计雨强。随后利用Green-Ampt模型中的非积水入渗部分公式计算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入渗深度,完成模型参数的赋值。基于ArcGIS平台,将完成赋值的参数图层代入无限斜坡模型对斜坡单元的危险性进行逐坡评价。再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易损性评价结果叠加,形成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斜坡单元尺度的风险性评价结果。通过复核验证,本文论述的评价方法在小面积大比例尺的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具备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斜坡模型 GREEN-AMPT模型 斜坡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孙金辉 谢忠胜 +2 位作者 陈欢 黄海 李金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目的]对四川省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涪江流域的环境地质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构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层的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体系,采取层次... [目的]对四川省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涪江流域的环境地质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构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层的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判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GIS栅格功能对现状下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获得北川县的现状环境地质承载力分区图,划分出承载力状态高、较高、较低和低4种区域。[结论]北川县现状环境承载力分布与人类工程建设相关,总体上呈现人类聚集程度高而承载力状态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江流域 环境地质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四川省北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勇 石胜伟 宋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15-2020,共6页
以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汇总、分析了库区72处特大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措施,总结了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的特点。通过对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类型与防灾特点的分析,建立了特大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的评价... 以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汇总、分析了库区72处特大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措施,总结了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的特点。通过对三峡库区特大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类型与防灾特点的分析,建立了特大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评价指标和标准对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效果进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滑坡灾害 防治工程 防治效果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勇 石胜伟 何江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将云模型理论应用于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通过建立隧洞围岩分类多级定量指标体系及评价等级标准,计算隧洞围岩云模型隶属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划分成果进行结合,判定隧洞围岩工程地质类别。通过工程实践应用,该方法对围岩分类问题... 本文将云模型理论应用于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通过建立隧洞围岩分类多级定量指标体系及评价等级标准,计算隧洞围岩云模型隶属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划分成果进行结合,判定隧洞围岩工程地质类别。通过工程实践应用,该方法对围岩分类问题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进行了统一,围岩分类结果与多位地质工程师联合判断结果相比较,在共计15段围岩中有14段相同,具有高的准确度,云模型理论应用于隧洞围岩分类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隧洞 围岩 工程地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哈尔木沟堵河型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海 谢忠胜 +1 位作者 石胜伟 佘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327-332,337,共7页
[目的]分析汶川震区哈尔木沟堵河型泥石流灾害特征,为堵河型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震后历次泥石流跟踪调查,分析哈尔木沟地质环境演变过程。利用雨洪法等计算了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了不同频率的泥石流... [目的]分析汶川震区哈尔木沟堵河型泥石流灾害特征,为堵河型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震后历次泥石流跟踪调查,分析哈尔木沟地质环境演变过程。利用雨洪法等计算了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了不同频率的泥石流堵河可能性。[结果]哈尔木沟泥石流流体特性、交汇条件和主河水文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堵河,4个经验公式计算均显示,P=1%(100年一遇泥石流)以上规模的泥石流有严重堵河风险。对哈尔木沟治理工程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经过3个水文年共7次泥石流灾害的检验,治理工程防灾效果明显,但同时还存在拦挡工程平面布局不合理、坝肩渗流、溢流口淤积、排导槽冲刷损毁等问题,影响了防治工程的安全可靠度及防灾效果。[结论]针对哈尔木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应通过增设拦挡工程,修复加固排导槽等方法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堵塞主河 活动特征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容重的内涵诠释及其对灾害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海 马东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容重是描述泥石流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文基于泥石流运动过程的时空特征,厘定了最大容重、峰值容重和平均容重3个容重特征值。以蒋家沟1987年以来的泥石流观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3个容重特征值在数值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 容重是描述泥石流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文基于泥石流运动过程的时空特征,厘定了最大容重、峰值容重和平均容重3个容重特征值。以蒋家沟1987年以来的泥石流观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3个容重特征值在数值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最大容重与峰值容重的关系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大容重与平均容重的关系式具有实际计算适宜性;②最大容重和峰值容重均与泥石流峰值流量呈正相关,与泥石流冲出规模关系不明显。在现有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泥石流容重取样、计算和校验方法,构建了泥石流灾害特征值计算中容重独立取值原则,即峰值流量、流速、冲压力等计算建议选取最大容重,而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量、堵河危险性和危险区范围等计算建议选取平均容重。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特征值 物理意义 峰值流量 校验方法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在役防治工程缺陷分类和健康评价方法
13
作者 石胜伟 蔡强 +3 位作者 程英建 梁炯 杨栋 周云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2-528,共7页
为快速评估常见在役滑坡防治工程的运行状态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维护手段,笔者在三峡库区、汶川震区和川东地区实地调查了160余处抗滑挡墙、抗滑桩和格构锚固工程,获取了上述三类滑坡防治工程表征损伤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 为快速评估常见在役滑坡防治工程的运行状态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维护手段,笔者在三峡库区、汶川震区和川东地区实地调查了160余处抗滑挡墙、抗滑桩和格构锚固工程,获取了上述三类滑坡防治工程表征损伤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式及特征,定义了滑坡防治工程缺陷的概念,定性地提出了缺陷程度分级标准。在统计分析滑坡防治工程损伤特征基础上,选取了墙身滑移距离、墙身沉陷位移、墙身倾斜程度、墙身裂缝密度、桩体倾斜程度、桩体剪切程度、桩体裂缝密度、格梁最大裂缝宽度、单根格构梁裂缝率和受损格构变形区比例等10个控制指标作为其缺陷分类指标,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单体工程结构进行综合量化评分评定,进而建立了半定量的滑坡防治工程健康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防治工程缺陷 分级标准 多元线性回归 健康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佳佳 陈龙 +3 位作者 王军朝 李元灵 高波 石胜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474-481,共8页
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 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地区鲁朗至通麦不同区段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背景,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段,分别为鲁朗—东久段、东久—拉月段、拉月—排龙段、排龙—通麦段,每一区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区段内崩滑地质灾害的性质、变形破坏模式、规模。相关成果可用于藏东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地质条件 崩塌滑坡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藏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昌都觉学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洪梁 陈龙 +5 位作者 杨栋 张佳佳 田尤 蔡佳君 王灵 李宝幸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695,共12页
觉学红层滑坡发育于向斜北东翼形成的反向坡,是近年来依托川藏交通廊道沿线灾害地质调查在新厘定的“藏东昌都红层区”发现的典型红层滑坡。为厘定其成因,以基础地质为切入点,进行了详实的地质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 觉学红层滑坡发育于向斜北东翼形成的反向坡,是近年来依托川藏交通廊道沿线灾害地质调查在新厘定的“藏东昌都红层区”发现的典型红层滑坡。为厘定其成因,以基础地质为切入点,进行了详实的地质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中侏罗统东大桥组(J_(2)d)紫红色、灰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砂岩。地层内发育与区域构造活动配套的轴面劈理(S_(1))、“X”型共轭剪节理(S_(2)、S_(3))和层间剪切劈理(S_(4))。文章从沉积环境控制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域构造演化制约斜坡结构与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和地下水及重力作用加剧斜坡失稳等角度,提出觉学红层滑坡形成于内外地质营力耦合的失稳机理,对区域红层滑坡防治和川藏交通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滑坡 反向坡 地质成因 结构面 构造演化 川藏交通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赵万玉 石胜伟 谢忠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狭陡型泥石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箱体衬砌式排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巴中市滑坡灾害与降雨雨型关系探讨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勇 温智 程英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以宽缓的隔档式褶皱为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的红层岩体,红层滑坡灾害多为强降雨诱发。开展滑坡灾害与降雨雨型关系的研究,可为该地区滑坡灾害临界降雨阈值和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以宽缓的隔档式褶皱为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的红层岩体,红层滑坡灾害多为强降雨诱发。开展滑坡灾害与降雨雨型关系的研究,可为该地区滑坡灾害临界降雨阈值和预警服务提供参考。文章通过统计巴中市强降雨事件与滑坡发生的对应关系,初步揭示了滑坡灾害触发的降雨特征,并在分析降雨强度的基础上,结合降雨历时和降雨过程,对巴中市2007—2016年之间23场月降雨量大于200 mm的降雨事件进行了细分,共划分为单峰型、前峰型、后峰型、递增型、递减型、均匀型6类降雨雨型。对各类降雨雨型下滑坡发生数量进行统计,递增型和单峰型降雨事件下滑坡发生的比例分别为46.90%和25.02%。经稳定性计算分析,递增型和单峰型两类雨型条件下滑坡稳定性有明显降低,降雨过程对滑坡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强降雨期间应加强降雨雨型的分析,为适时发布区域滑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提前避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质灾害 降雨雨型 灾害预警 四川巴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的川东红层滑坡识别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苗朝 石胜伟 +1 位作者 张勇 易靖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45-252,共8页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的变形位移曲线,揭示了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解译区滑坡基本都发育在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欠稳定和红色不稳定区域,区域形变位移值大小与滑坡发育比例成正比关系,35%的解译面积滑坡发育比率可以达到 70%以上。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4 个潜在不稳定隐患斜坡,极大地提高了红层滑坡的早期识别能力。InSAR解译显示研究区西北区由采矿引起的斜坡失稳,与干涉图上的条纹位置对应较为一致,形变位移最大能达到视线向 20 mm/a;牛马场滑坡范围均为垂直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和红色解译点,变形位移曲线显示滑坡发生前已经处于蠕变变形阶段,累计变形量可以达到 500 mm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红层滑坡 时间序列InSAR 小基线集 早期识别 牛马场滑坡 变形位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谷脑河下游坡面泥石流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海 石胜伟 谢忠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以杂谷脑河下游为研究对象,对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坡面泥石流发育条件、固体物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基于物源特征,将坡面泥石流分为崩滑型、沟谷冲蚀型、坡面侵蚀型和面蚀型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坡面土体启动的力学过程、泥石流启动机理... 以杂谷脑河下游为研究对象,对干旱河谷气候区的坡面泥石流发育条件、固体物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基于物源特征,将坡面泥石流分为崩滑型、沟谷冲蚀型、坡面侵蚀型和面蚀型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坡面土体启动的力学过程、泥石流启动机理、致灾方式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了土体失稳临界状态及造成其失稳的关键外力因素,揭示泥石流启动过程中的水、土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水力条件和地形地貌下,斜坡表层土体的空间分布及受力状态控制坡面泥石流频次、规模和致灾方式,由此提出基于物源受力过程和保护对象的优化防治模式,并为具有相似下垫面条件的川西北干旱河谷区的坡面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 坡面泥石流 启动机理 力学过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钢管桩修复加固拦砂坝坝基土的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胜伟 刘建康 +1 位作者 蔡强 周路旭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0,共8页
坝下冲刷是拦砂坝满库后存在的主要隐患问题之一,在泥石流巨石冲击和流体冲刷作用下,以护坦、副坝、潜坝为主的常用坝下防冲消能措施逐渐损毁失效,所形成冲刷坑的溯源侵蚀作用诱发坝基悬空,极易导致拦砂坝主体失稳倾覆或冲毁失效。为解... 坝下冲刷是拦砂坝满库后存在的主要隐患问题之一,在泥石流巨石冲击和流体冲刷作用下,以护坦、副坝、潜坝为主的常用坝下防冲消能措施逐渐损毁失效,所形成冲刷坑的溯源侵蚀作用诱发坝基悬空,极易导致拦砂坝主体失稳倾覆或冲毁失效。为解决这个难题,延长拦砂坝服役期限,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小口径钢管桩修复加固泥石流拦砂坝坝基土的技术方法,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在拦砂坝坝趾至集中冲刷区段范围以内的松散层埋设小口径钢管桩,并利用桩身孔眼注入水泥浆进行渗透扩散,将桩间松散层和钢管桩结合形成固结体,达到同时减少越坝泥石流直接冲击冲刷破坏和提高坝基土抗冲能力的目的,以防止泥石流的溯源侵蚀破坏,确保拦砂坝主体结构的安全运行。通过理论分析和简易模型试验手段,介绍了技术方法中小口径钢管桩埋设位置、埋设深度、埋设间距和埋设排列4项关键参数的设计原理和计算依据;通过实施绵竹市清平镇雍家沟泥石流工程案例示范,验证了修复加固技术的良好效果,为泥石流拦砂坝坝下冲刷缺陷问题的修复加固方案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砂坝 坝下冲刷 小口径钢管桩 修复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