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蕾 刘向东 +2 位作者 李秋玲 杜东阳 邓会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8-52,57,共6页
本文通过开展我国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跟踪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服务利用现状,掌握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2016年接收和处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情况、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和馆藏资源情况;分析了省... 本文通过开展我国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跟踪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服务利用现状,掌握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2016年接收和处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情况、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和馆藏资源情况;分析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主要方式;初步总结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在人员安排、汇交监管、整理保管和服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汇交 保管 服务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及地市级危险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立海 张业成 刘向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危险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晓飞 周毅 +5 位作者 刘俊来 李树才 王必任 滕超 曹军 张华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5-1791,共17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合,岩性以流纹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件流纹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76±0.81Ma(MSWD=1.3)和280±0.76Ma(MSWD=0.69),说明大石寨组流纹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Eu和Ti的负异常。10000Ga/Al平均值3.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 A型 弧后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晓飞 刘俊来 +5 位作者 冯俊岭 周毅 滕超 张华川 曹军 王必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5,共10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年龄为287.5±1.4Ma...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年龄为287.5±1.4Ma(MSWD=3.1),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高铝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Ba、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有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结合大石寨组岩石学及地质学特征,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或弧间)盆地,是早二叠世早期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锡林浩特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早期 弧后盆地 古亚洲洋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晓飞 王必任 +5 位作者 张华川 周毅 冯俊岭 曹军 滕超 刘俊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80,共18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寿山沟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2个样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Th/U值指示,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103颗碎屑锆...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寿山沟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2个样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Th/U值指示,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103颗碎屑锆石年龄测试结果显示,年龄信息可划分为5组:285~328Ma,峰期年龄302Ma;338~361Ma;455~490Ma;757Ma;1278Ma、2380Ma。最年轻的年龄为285Ma,结合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指示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寿山沟组沉积时限介于285~280Ma之间,主体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Artinskian期。寿山沟组碎屑锆石反映出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沉积物源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物,可能代表弧后盆地沉积,为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沉积响应。结合区域资料,寿山沟组碎屑锆石的年龄对应于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及其后的构造岩浆事件,物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一带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岩浆弧及贺根山—东乌旗一带,并进一步限制了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缝合线应位于寿山沟组发育地区的南部,即索伦缝合带,拼合时代最可能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早二叠世 寿山沟组 碎屑锆石 U-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双峰式侵入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晓飞 周毅 +5 位作者 曹军 滕超 王必任 张华川 冯俊岭 刘俊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5-686,共22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伊和绍荣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伊和绍荣复式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伊和绍荣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伊和绍荣复式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_2含量为44.01%~77.60%,在55.91%~75.97%之间存在一明显的间断,显示出双峰式岩浆岩的特征。辉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80.1±1.3 Ma和279.8±1.2 Ma,为早二叠世侵入岩。辉长岩为一套低钾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_2含量为44.01%~52.63%,Na_2O+K_2O为2.78%~5.33%(Na_2O>K_2O),Al_2O_3为15.11%~24.43%,TiO2为0.55%~3.59%,Mg#介于23~60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平坦型配分型式,具Eu正异常;岩石相对富集Ba、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反映了俯冲带构造背景特征。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K_2O+Na_2O、FeO^T/MgO,低Al_2O_3、CaO和MgO;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有一致的海鸥型配分曲线;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明显富集K、Th、U、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Nb、Ta、Sr、P和Ti,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提出伊和绍荣复式岩体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早二叠世 双峰式侵入岩 A型 弧后扩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敦岛弧措交玛岩体岩浆混合成因: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鹏 董国臣 +5 位作者 董美玲 李永平 徐一鸣 潘彦宁 陈薇 吴宗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35-2547,共13页
义敦岛弧北部的措交玛岩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边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存在有少量镁铁质微粒包体,其成分为闪长质,与寄主岩石接触关系从渐变到截然。在包体周围的寄主岩石中存在黑云母、角闪石自身的包含... 义敦岛弧北部的措交玛岩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边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存在有少量镁铁质微粒包体,其成分为闪长质,与寄主岩石接触关系从渐变到截然。在包体周围的寄主岩石中存在黑云母、角闪石自身的包含结构,角闪石包含黑云母,斜长石发育明显的溶蚀结构,核部斜长石被溶蚀成筛状,边部环带状斜长石溶蚀不明显,是基性岩浆注入到酸性岩浆中导致岩浆混合的结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更高的轻重稀土分异系数,闪长质包体轻重稀土分异系数较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具有明显相似性的微量元素特征。寄主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36±1.9Ma,闪长质包体为235±3.9Ma,二者形成年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可能为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过程中,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上涌底侵于壳-幔边界导致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措交玛 义敦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吴家山群地层时代及物源特征: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振举 文成雄 +3 位作者 国阿千 牛广德 王增祥 刘志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32,共22页
对西秦岭吴家山群4件样品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研究,限定地层沉积时代并示踪沉积物源。锆石U-Pb年龄介于(399±3)^(2 858±43)Ma,主要集中分布在0.40~0.50、0.70~1.05Ga两个年龄段,少量分布在1.10~1.40、1.45~1.85、2... 对西秦岭吴家山群4件样品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研究,限定地层沉积时代并示踪沉积物源。锆石U-Pb年龄介于(399±3)^(2 858±43)Ma,主要集中分布在0.40~0.50、0.70~1.05Ga两个年龄段,少量分布在1.10~1.40、1.45~1.85、2.35~2.65Ga等年龄区间。其中两粒锆石的最小年龄为399 Ma和401 Ma,限定了吴家山群地层沉积的最大年龄约为400Ma,由此推断沉积地层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吴家山群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与北秦岭地体、华北地块、南秦岭地体、华南(扬子)地块岩浆活动U-Pb年龄对比结果表明:0.40~0.50Ga锆石碎屑源区应主要为北秦岭地体;0.70~1.05Ga锆石主体应来自北秦岭地体,有少量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物质的加入;1.10~1.85Ga锆石应来自北秦岭地体;而2.35~2.65Ga锆石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也可能来自华北地块。总体来看,吴家山群源区主要为北秦岭地体,少量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结合吴家山群地层时代及陆源物质源区的示踪结果,秦岭早古生代洋盆在西秦岭地区闭合时间应不晚于泥盆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时代 物源 锆石U-Pb年龄 泥盆纪 北秦岭地体 南秦岭地体 吴家山群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在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循环中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邵杰 李瑛 +1 位作者 王文科 侯光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5,共6页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沿地下水运动方向,重点研究典型剖面水化学在地下水循环演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号剖面"潜水主要水化学组分浓度在地貌类型(强倾斜砾质、缓倾斜含砾细土、冲洪积细土平原区)分界部位浓度...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沿地下水运动方向,重点研究典型剖面水化学在地下水循环演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号剖面"潜水主要水化学组分浓度在地貌类型(强倾斜砾质、缓倾斜含砾细土、冲洪积细土平原区)分界部位浓度上升,出现峰值。由北向南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Ca、HCO_3·SO_4—Ca·Mg、HCO_3·SO_4—Ca·Na。"2号剖面"主要阳离子与阴离子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沿程变化图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拐点,即水样F4W04点。从水样点YN01W20到F4W04点,如Ca2+从188.4 mg/L降至48.1 mg/L等。由北向南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SO_4—Ca·Na、HCO_3·SO_4—Ca·Mg、HCO_3—Ca。水化学结果指示了存在局部循环系统、中间循环系统,地下水以水平方向运移演化特征为主,循环交替强度由北向南逐步减弱,并且地下水循环速率与所处地貌类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伊犁河谷 地下水循环 指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霍城县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杰 李瑛 曾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61-62,87,共3页
[目的]评价新疆霍城县地下水质量。[方法]利用2014年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伊犁地区54组潜水、29组承压水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潜水中Ⅱ、Ⅲ、Ⅵ、Ⅴ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0.00%、37.... [目的]评价新疆霍城县地下水质量。[方法]利用2014年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伊犁地区54组潜水、29组承压水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潜水中Ⅱ、Ⅲ、Ⅵ、Ⅴ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0.00%、37.04%、7.41%、5.55%,承压水中Ⅱ、Ⅲ、Ⅵ、Ⅴ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73%、41.37%、3.45%、3.45%,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造成地下水为Ⅵ、Ⅴ类的主要水化学组分是氨氮、SO_4^(2-)、总硬度(以CaCO_3计)及溶解性总固体(TDS)。[结论]霍城县地区地下水质普遍较好,适宜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量 单因子评价法 水质评价 霍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谱分析-支持向量回归机耦合模型在月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以晨 欧阳琦 邵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0,28,共5页
降水通常是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其准确预测对于水资源量的预测等十分重要。为提高降水量的预测精度,以吉林省西部某气象站为例,采用奇异谱分析对月降水量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出多个独立的子序列,再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对不同... 降水通常是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其准确预测对于水资源量的预测等十分重要。为提高降水量的预测精度,以吉林省西部某气象站为例,采用奇异谱分析对月降水量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出多个独立的子序列,再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对不同子序列单独建立预测模型,对不同子序列预测模型的输出值求和即可得到该耦合模型的预测值,并利用该耦合模型(SSA-SVR)与小波分析-支持向量回归机耦合模型(WA-SVR)以及在原始降水量数据基础上建立的支持回归机预测模型(SVR)对其月降水量进行步长为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预测。结果表明,三种模型中,SSA-SVR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谱分析 小波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机 降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兵 张雄华 +1 位作者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3-1690,共8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斯动物群 哲斯组 中二叠世 凉水型 颗粒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脊地形效应的强震动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港圣 周游 +4 位作者 周正华 魏来 魏鑫 沈欣茹 陈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0-1116,共7页
根据强震动观测、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主震及余震的三个地形效应观测台阵记录的三分量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经基线校正后计算得到各观测点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加速度比和反应谱... 根据强震动观测、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主震及余震的三个地形效应观测台阵记录的三分量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经基线校正后计算得到各观测点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加速度比和反应谱比,分析山脊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脊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显著,其地形地震效应随山脊地形的不同而变化,且地形效应具有方向性;水平向地形效应显著于垂直向;谱比是周期相关的,在所分析的周期范围内谱比不总是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观测台阵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比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脉动谱比的龙头山集镇局部场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佳龙 周游 +5 位作者 郝冰 李远东 周正华 魏来 魏鑫 宋加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726,共10页
地脉动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场地特征分析,本文依据鲁甸龙头山集镇老行政机关办公区、老街区及骡马口村区三个震害严重区域的场地特征地脉动,并结合各区内建筑结构特点和局部场地效应分析了龙头山集镇场地特征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测试... 地脉动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场地特征分析,本文依据鲁甸龙头山集镇老行政机关办公区、老街区及骡马口村区三个震害严重区域的场地特征地脉动,并结合各区内建筑结构特点和局部场地效应分析了龙头山集镇场地特征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测试区具有显著的场地放大效应,且存在方向性差异;参考点谱比法与H/V谱比法虽有一定差异,但两方法的优势频带基本吻合;老行政机关办公区和老街区的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其震害较重是由其场地显著的放大效应及共振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老街区与骡马口村区的土木与土石结构震害较重主要是由场地放大效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场地特征 场地效应 共振效应 地震震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