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邢光福 吴振扬 +5 位作者 陶奎元 伍世良 陈荣 姜杨 李龙明 余明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9-1093,共15页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质碎斑熔岩 火山岩石柱 白垩纪 粮船湾组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岩心自然伽马测量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世忠 杨经绥 +6 位作者 张泽明 刘福来 李天福 邱海峻 牛一雄 王文先 徐海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使用石油大学研制的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对主孔2000m岩心进行了连续测量,并记录峰、谷的伽马值及其对应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特征。通过系统测量,建立了主孔2000m自然伽马值剖面,发现榴辉岩具有较低的伽马值,并从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使用石油大学研制的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对主孔2000m岩心进行了连续测量,并记录峰、谷的伽马值及其对应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特征。通过系统测量,建立了主孔2000m自然伽马值剖面,发现榴辉岩具有较低的伽马值,并从榴辉岩→角闪岩→花岗片麻岩,伽马值逐渐增大。伽马值与变质岩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从放射性元素U、Th和K含量的角度来看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元素变化的成因,指出变质基(中)性岩原岩反映的岩浆岩成因,不同于变质泥质沉积岩;岩石高Th/U比值与岩石曾经经历了近地表环境有关。主孔深变质岩自然伽马测量的系统研究对主孔岩心深度归位、探讨岩石成因和区域岩石圈热状态和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自然伽马测量 变质岩 Th/U 岩心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毛建仁 高桥浩 +6 位作者 厉子龙 中岛隆 叶海敏 赵希林 周洁 胡青 曾庆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4-856,共13页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岩浆作用 新生代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地质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董永观 郭坤一 +2 位作者 廖圣兵 肖惠良 王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0-1738,共9页
新疆西昆仑地区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层间断裂带内.本文阐述了该矿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变化特点,并与区内密西西比型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科... 新疆西昆仑地区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层间断裂带内.本文阐述了该矿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变化特点,并与区内密西西比型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矿体围岩—大理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矿石,Rb、Th明显富集,Ce略富集,Ti亏损;矿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Rb正异常明显,Ba、Nb、Zr、Ti负异常,既继承了围岩特征,又保留了成矿热液的成分特点.而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床的矿石与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据此认为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受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和断裂构造控制,成矿过程中有岩浆热液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成矿特征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片麻状”浆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邢光福 卢清地 +8 位作者 姜杨 聂童春 陈荣 冯艳芳 陈志洪 余明刚 李春海 黄家龙 柯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43,共13页
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在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多处新发现白垩纪(辉长)闪长质和二长花岗质岩浆经机械的、化学的混合形成各种浆混岩类,与两混合端元岩石共同构成浆混杂岩,成岩后还受到应力作用。它们因特殊的结构构造而长期被归入混... 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在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多处新发现白垩纪(辉长)闪长质和二长花岗质岩浆经机械的、化学的混合形成各种浆混岩类,与两混合端元岩石共同构成浆混杂岩,成岩后还受到应力作用。它们因特殊的结构构造而长期被归入混合花岗岩或片麻状花岗岩类。描述了泉州市肖厝、福清市高山等地浆混杂岩的野外地质特征,并与莆田市和福清市的典型变质变形花岗岩类进行了对比,指出这3类岩石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浆混杂岩可能形成于主变质变形期之前早白垩世早期的伸展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浆混杂岩 白垩纪 长乐-南澳断裂带 闽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若羌县红十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济元 崔炳芳 +1 位作者 肖惠良 陈世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红十井金矿,产于中、上石炭统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为受断裂带控制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原认为主矿体南倾,未查明侧伏方向,在矿体南侧和中、东段布钻,深部未打到矿体,仅求得0.947 t金储量。笔者等经地质构造、矿体空间展布形式... 红十井金矿,产于中、上石炭统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为受断裂带控制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原认为主矿体南倾,未查明侧伏方向,在矿体南侧和中、东段布钻,深部未打到矿体,仅求得0.947 t金储量。笔者等经地质构造、矿体空间展布形式、矿物热电性和电磁场测深等研究,预测主矿体北倾,西延,南西西侧伏,北东东仰起,在主矿体北侧和中、西段布钻,结果在深部和中、西段均打到了矿体,金储量由0.947 t增加到10.1t以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空间展布形式 成矿预测 新疆 韧性剪切带 金矿床 地层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含银夕卡岩矿床的分布和地质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一鸣 李大新 +1 位作者 毕承思 董永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含银夕卡岩矿床在我国银矿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岭、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台北缘和东南沿海等一些重要褶皱带中,其控矿地层较多,其中以石炭一二叠系最重要。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壳源重熔型中酸性和酸性浅成侵入岩... 含银夕卡岩矿床在我国银矿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岭、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台北缘和东南沿海等一些重要褶皱带中,其控矿地层较多,其中以石炭一二叠系最重要。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壳源重熔型中酸性和酸性浅成侵入岩,次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Ag(Pb,Zn)矿化与锰质夕卡岩紧密伴生,往往产于离岩体接触带有一定距离的碳酸盐岩围岩中,井常与含Fe,Cu,Au,W,Sn钙(镁)夕卡岩构成明显的交代矿化分带,成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银矿床 分布 地质特征 中国 控矿地层 成矿作用 岩浆岩 找矿标志 矿化蚀变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岗上石榴石橄榄岩岩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卫星孔(CCSD-PP3钻孔)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经绥 陈世忠 +6 位作者 张仲明 许志琴 吴才来 刘福来 李天福 陈松永 陆永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04,共12页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苏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PP3卫星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白垩系综合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耀西 汪迎平 丁保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1-458,共8页
笔者以盆地分析学、构造-沉积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手段对中国东南部白垩系进行综合研究,对过去有争议的、特别是关键性的地层问题,从成因机制上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研究认为,该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构造... 笔者以盆地分析学、构造-沉积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手段对中国东南部白垩系进行综合研究,对过去有争议的、特别是关键性的地层问题,从成因机制上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研究认为,该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构造-沉积旋回、地层相序与层序、地质事件等,主要受控于相同的幕式构造运动,是同一诱因形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地质记录,因而彼此间有成因联系和对应关系,可以互相验证和补充,从而达到深化研究的目的。通过对上述手段所获信息的综合研究,对“塘上组”的时代归属、“丽水运动”是否存在、永康群与“天台群”以及方岩组、中戴组、“赤城山组”等类磨拉石建造间的层位关系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最后,还提出了中国东南部各省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白垩系 综合地层学 “塘上组” “丽水运动” 类磨拉石建造 层位关系 盆地分析学 成因机制 构造-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早侏罗世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以东坑盆地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武显 赵希林 +2 位作者 邢光福 岑涛 陶继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6,共9页
印支造山运动是华南早中生代最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南现今的地形和地貌特点。本文研究了南岭东段赣南早侏罗世东坑火山岩盆地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获得最显著的年龄峰值为196Ma、238Ma、364Ma和427Ma,表明... 印支造山运动是华南早中生代最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南现今的地形和地貌特点。本文研究了南岭东段赣南早侏罗世东坑火山岩盆地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获得最显著的年龄峰值为196Ma、238Ma、364Ma和427Ma,表明该沉积岩并不是外来的震旦纪-寒武纪变质岩,而是早侏罗世裂谷火山盆地的沉积物。缺乏260~290Ma的锆石年龄,很可能反映物质为近源来源。通过与闽西南晚三叠世和华南内陆中-晚二叠世沉积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比,反映华南印支早期(290~260Ma)岩浆活动主体在东南沿海地区,晚期(240~200Ma)主体发育在内陆地区。大量印支期侵入岩锆石的出现也很可能表明华南内陆印支造山带在~190Ma已经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垮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东坑盆地 印支造山 南岭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君浒 董永观 +1 位作者 董志高 马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6-514,共9页
通过对华东地区6省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初步总结了该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和治理现状,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制度来规范和引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治理现状 应对措施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TTG岩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艳芳 姚晓峰 +5 位作者 魏友卿 马腾 公凡影 邢光福 张灵芳 孙义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15-3333,共19页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花岗岩类岩石结构构造特征、锆石SHRIMP U-Pb与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测年结果集中分布于200~191Ma、155~97Ma与84~69Ma三个区间,暗示构造带燕山期(J-K)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早侏罗世(J1),以片麻岩类与糜棱岩类为主;(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片麻状花岗岩类占优势;(3)晚白垩世(K2),出现大量的晶洞花岗岩类与脉岩类。采用O’Connor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识别TTG岩石组合获知,早侏罗世(J1)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时,构造带存在TTG岩石组合;晚白垩世(K2)时,构造带TTG岩石组合消失,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TTG岩石组合以钙性(C)和中钾钙碱性(MKCA)为主,显示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Tdj),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由此可推断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构造性质为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带发育两类成因机制的TTG岩石组合,分别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具镁安山质(M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融熔,具正常安山质(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陆壳底部玄武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乐-南澳构造带 燕山期(J-K) TTG岩石组合 大陆边缘弧 岩浆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别岳西岩体和飞旗寨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强 闫峻 +2 位作者 王爱国 李全忠 姚洪忠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大别造山带发育大量早白垩世侵入体, 前人对北大别岳西岩体和飞旗寨岩体的形成时代的认识存在差异.选取岳西岩体和飞旗寨岩体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全岩主元素分析和LA-ICPMS 锆石U-Pb 定年.锆石的高Th/U 比值特征及典型岩浆锆石环带显... 大别造山带发育大量早白垩世侵入体, 前人对北大别岳西岩体和飞旗寨岩体的形成时代的认识存在差异.选取岳西岩体和飞旗寨岩体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全岩主元素分析和LA-ICPMS 锆石U-Pb 定年.锆石的高Th/U 比值特征及典型岩浆锆石环带显示其为岩浆成因.岳西岩体的26 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8.5±1.4) Ma, 飞旗寨岩体的15 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4±1.7) Ma, 说明岳西岩体和飞旗寨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目前大别造山带高精度火成岩年代学数据, 大别造山带腹地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早晚两期, 分别为143-130 Ma 和130-119 Ma.早期火成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和埃达克质地球化学属性, 而晚期火成岩具有向碱性岩过渡的性质, 在120 Ma 左右出现少量A 型花岗岩, 暗示130 Ma 为本地区深部过程转换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锆石定年 白垩纪 大别造山带 岳西岩体 飞旗寨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富阳神功村二长花岗斑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剑 包超民 +2 位作者 高永华 李忠雄 T.Z.Duan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9-732,共4页
浙北富阳神功村地区二长花岗斑岩脉侵入于中新元古界地层中,采自该岩脉样品的锆石离子探针(SHRIMP)U-Pb同位素年龄为117.7Ma±2.7Ma。这一数据表明本区二长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代为早白垩世中期,而不是1∶5万填图资料所认为的新元... 浙北富阳神功村地区二长花岗斑岩脉侵入于中新元古界地层中,采自该岩脉样品的锆石离子探针(SHRIMP)U-Pb同位素年龄为117.7Ma±2.7Ma。这一数据表明本区二长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代为早白垩世中期,而不是1∶5万填图资料所认为的新元古代时期(晋宁晚期)。新获得的高精度年龄数据支持华南中生代末广泛的岩浆侵入作用始于早白垩世中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斑岩脉 SHRIMP锆石U—Pb年龄 白垩纪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G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志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2-375,共4页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在充分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IG)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构架模式,以解决目前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希望起到抛砖引...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在充分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IG)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构架模式,以解决目前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网格(SIG) 地质资料 一站式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版石-蔡坊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岑涛 李武显 +2 位作者 陶继华 赵希林 邢光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3-949,共17页
赣南版石和蔡坊盆地流纹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29.2±2.3 Ma和138.0±2.4 Ma。综合报道的同时期火山岩年龄,可以确定武夷山西缘发育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时限大约在145~130 Ma。版石和蔡坊火山岩SiO_2>7... 赣南版石和蔡坊盆地流纹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29.2±2.3 Ma和138.0±2.4 Ma。综合报道的同时期火山岩年龄,可以确定武夷山西缘发育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时限大约在145~130 Ma。版石和蔡坊火山岩SiO_2>70%,属于高硅流纹质岩石,具有较低的Fe_2O_3~t/MgO比值(平均值<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中-重稀土元素,具显著的Eu负异常(δEu=0.06~0.20),类似于湿冷氧化性流纹岩,可能由来自交代岩石圈地幔的富钾岩浆结晶分异形成。湿冷氧化性的版石和蔡坊流纹质火山岩在武夷山西缘出现,并没有扩展到华南内陆,很可能表明古太平洋俯冲对华南地幔的影响范围主要位于武夷山西缘及其以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流纹岩 湿冷氧化性 早白垩世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早白垩世介形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兵 李树才 +2 位作者 魏乃颐 杨欣杰 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41,共9页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ishanensis组合和上部Cypridea concina-Cypridea justa-Darwinulla leguminella组合,根据区域对比,将下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上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根据2个介形类组合的属种分布及化石形态特征的演化特征,对赤金堡组三段沉积期古生态、古气候进行讨论,认为湖盆在Barremian期较Hauterivian期更深广,气候具有变温暖湿润的趋势,这与全球早白垩世气候波动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早白垩世 古环境 赤金堡组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结束时限研究--兼与华北燕山地区对比 被引量:122
18
作者 邢光福 卢清地 +5 位作者 陈荣 张正义 聂童春 李龙明 黄家龙 林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63,共13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福建是华南中生代多期次火山活动发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锆石SHRIMPU—Pb法测年表明:福建分布最广的晚中生代“南园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可明显分为两期,分别为中侏... 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福建是华南中生代多期次火山活动发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锆石SHRIMPU—Pb法测年表明:福建分布最广的晚中生代“南园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可明显分为两期,分别为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3~149.8Ma)和早白垩世(142.3~130.1Ma)。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对比表明,该两期火山岩形成于不同的火山活动旋回和构造背景,不能归入同一地层组中。与华北燕山地区相比较,前者层位相当于髫髻山组,后者层位相当于张家口组,推断它们分别形成于华南构造体制转折最终结束前后。据此提出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结束于晚侏罗世(149.8~142.3Ma),也即华南与华北的构造体制转折基本同时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束时限 与华北对比 构造体制转折 晚中生代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周清 姜耀辉 +4 位作者 廖世勇 靳国栋 赵鹏 刘铮 贾儒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3-940,共8页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170.2~ 171.0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环境,由俯冲大洋板片(主要为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具高Sr、Sr/Y和La/Yb比值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所形成.超大型的Cu-A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成矿物质主要由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后从岩石圈地幔中萃取出来.而在晚侏罗世中期(约153.5Ma),区内转换为由俯冲大洋板片rollback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形成了壳—幔混源成因的闪长质侵入岩脉群,但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矿化作用;到了早白垩世晚期(100.9~106.5 Ma),德兴斑岩铜矿区内发生一次热液成因的Cu(-Au?)成矿作用事件,叠加于原先大规模的主成矿事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斑岩铜矿 岩石学成因 成矿物源 板块俯冲 热液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岳西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晓强 闫峻 +2 位作者 王爱国 李全忠 张媛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7-914,共18页
北大别岳西地区广泛分布燕山期侵入岩和火山岩。14个岩浆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134~125 Ma之间。以130 Ma为界,岩浆岩可以分为两个期次:早期以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 北大别岳西地区广泛分布燕山期侵入岩和火山岩。14个岩浆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134~125 Ma之间。以130 Ma为界,岩浆岩可以分为两个期次:早期以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为主;晚期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及脉岩为主。早期岩浆岩含有古元古代(1900~2120 Ma)、新元古代(670~800 Ma)和三叠纪继承锆石;晚期岩浆岩中缺少古元古代继承锆石,以新元古代、三叠纪及140~160 Ma时期的继承锆石为主。高Sr低Y地球化学特征仅出现在早期岩浆岩中,结合继承锆石的年龄特征,表明早期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加厚的基性下地壳,下地壳的拆沉和岩石圈的减薄发生在约130 Ma;而晚期岩浆岩为以新元古代年龄的中—下地壳在减薄后的环境下发生深熔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岩浆岩 锆石U Pb定年 继承锆石 岳西 大别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