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正安县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碳质泥岩Re-Os同位素精确厘定及其古环境反演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欣尉 李超 +1 位作者 周利敏 赵鸿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我国上扬子地台地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交广泛发育蕴含丰富页岩气资源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沉积岩。采用Re-Os同位素体系对该套沉积地层进行研究,不仅能得到精确的地层沉积年龄,同时根据Re、Os元素的富集机制,对该时期沉积环境进... 我国上扬子地台地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交广泛发育蕴含丰富页岩气资源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沉积岩。采用Re-Os同位素体系对该套沉积地层进行研究,不仅能得到精确的地层沉积年龄,同时根据Re、Os元素的富集机制,对该时期沉积环境进行有效反演,可以为这一阶段发生的地球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事件的触发机制提供更合理的解释。本文在贵州正安县班竹1井岩心采集11件碳质泥岩样品,岩心样品连续且完整跨越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界线地层,通过对该样品开展高精度Re-Os同位素研究,获得了奥陶系—志留系地层界线Re-Os同位素年龄为443.68±6.24Ma[2σ,n=7,(187 Os/188 Os)i=0.699±0.019,MSWD=0.55],其结果与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年龄(443.7±1.5Ma)高度一致,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年龄提供了直接、准确的年龄依据。Os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大量陆源碎屑参与成岩过程、多期火山活动的发生及冰期向间冰期的转换。连续沉积地层Re-Os同位素特征的变化反映了研究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经历富氧—缺氧—富氧的变化,指示赫南特期冰川事件和火山喷发共同造成了生物大绝灭并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沉积岩提供了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奥陶系—志留系界线 Os同位素特征 古环境演化 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沉积岩 热电离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Os同位素稀释N-TIMS测定计算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超 周利敏 +3 位作者 杜安道 杨刚 李欣尉 屈文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Re-Os同位素实验室之间数据比对,本实验室在了解国内外部分实验室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实验室的N-TIMS Re、Os同位素计算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Re、Os同位素计算方法包括氧同位素干扰校正、Re同位素比值和含量... 为了更好地实现Re-Os同位素实验室之间数据比对,本实验室在了解国内外部分实验室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实验室的N-TIMS Re、Os同位素计算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Re、Os同位素计算方法包括氧同位素干扰校正、Re同位素比值和含量计算、Os同位素测定质量分馏校正方法、三峰法和全峰法Os同位素比值和含量计算、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Isoplot作图基本参数介绍和相关系数Rho的计算。对于辉钼矿和普通Os信号弱(^(187)Os/^(188)Os>2000)的样品适合采用三峰法计算Os同位素比值,普通Os信号强(^(187)Os/^(188)Os<2000)的样品应该采用全峰法计算同位素比值。在全峰法计算中,按照指数分馏规律以迭代计算方式校正Os同位素比值的质量分馏,采用5iso方法进行样品中Os和稀释剂中Os的摩尔比(N_(5iso)/S)_(Os)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 氧同位素干扰校正 三峰法 全峰法 相关系数R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正安县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碳质泥岩Re-Os同位素精确厘定及其古环境反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欣尉 李超 +1 位作者 周利敏 赵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13,共3页
Re-Os同位素体系可避免多期火山活动对锆石U-Pb年龄的影响,对奥陶系—志留系广泛发育的沉积地层进行直接的、精确的年代厘定。同时,Os同位素特征能够有效地对沉积时期物质来源进行示踪,精确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探讨该时期发生的... Re-Os同位素体系可避免多期火山活动对锆石U-Pb年龄的影响,对奥陶系—志留系广泛发育的沉积地层进行直接的、精确的年代厘定。同时,Os同位素特征能够有效地对沉积时期物质来源进行示踪,精确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探讨该时期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与环境、气候变化及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奥陶系—志留系界线 古环境演化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昆阳磷矿成矿时代及沉积环境Re-Os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严清高 李超 +3 位作者 江小均 王忠强 李云驹 李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2-474,共13页
川滇黔地区下寒武地层中广泛分布一系列磷矿床,其中滇中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梅树村期黑色页岩中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磷矿床,其成矿时代以及沉积环境对于矿床成因研究以及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Re-Os同位素不仅能够对富有机质沉积... 川滇黔地区下寒武地层中广泛分布一系列磷矿床,其中滇中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梅树村期黑色页岩中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磷矿床,其成矿时代以及沉积环境对于矿床成因研究以及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Re-Os同位素不仅能够对富有机质沉积岩地层进行直接定年,而且还能为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示踪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对昆阳磷矿中谊村段磷块岩和石岩头段黑色页岩开展热表面电离质谱法Re-Os同位素示踪及定年探索性研究,获得了石岩头段黑色页岩Re-Os等时线年龄为521.9±5.4Ma,直接限定了昆阳磷矿黑色页岩沉积时代。磷块岩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6576~0.7671,黑色页岩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887,另外磷块岩187Re/188Os值为2.582~240.5,而上覆黑色页岩187Re/188Os值为96.24~341.8,而且磷块岩、黑色页岩微量元素δEu和δCe值在垂向剖面上显示由低变高的变化特征,这些证据表明昆阳磷矿形成正处于大陆快速剥蚀时期,指示大量陆源碎屑汇入海洋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在寒武纪,大气氧含量快速升高,加剧陆壳风化,大量高放射性陆源Os的输入造成该时期内187Os/188Os初始比值逐渐升高。另外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导致滇中早寒武世梅树村组沉积期古海洋环境由浅水氧化向深水还原逐渐过渡,而昆阳磷矿形成于该阶段海进旋回沉积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黑色页岩 磷块岩 海侵 梅树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金钉子”灰岩Re-Os富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鸿 李超 +4 位作者 江小均 周利敏 李欣尉 屈文俊 杜安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83-1791,共9页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三叠"金钉子"灰岩样品Re-Os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和有机碳测定,对不同层位灰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通过分析灰岩主微量元素、有机碳与Re、Os含量的相关性,探索性地研究了灰岩中Re、Os富集机制...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三叠"金钉子"灰岩样品Re-Os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和有机碳测定,对不同层位灰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通过分析灰岩主微量元素、有机碳与Re、Os含量的相关性,探索性地研究了灰岩中Re、Os富集机制。研究发现,灰岩中Re、Os的富集主要受氧化还原作用影响,Re只有在还原环境下,才会被灰岩中的有机物富集,此时灰岩中Re含量较高,适用于Re-Os同位素定年,而Re在氧化环境下很难被灰岩中有机质富集。Os在还原环境下同样被有机质富集,但氧化环境下,部分Os也可以被灰岩地层中含铁、铜等自生矿物吸附富集,含铁、铜等自生矿物Os同位素比值可以代表沉积时海水Os同位素特征。Re、Os在灰岩中的富集机制研究对于将Re-Os同位素应用于灰岩地层精确定年及古环境示踪具有重要意义。Re、Os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富集差异导致了还原环境沉积的灰岩中187 Re/188 Os要大于氧化环境灰岩中187 Re/188 Os,灰岩中187 Re/188 Os变化对研究古海洋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可能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RE-OS同位素 富集机制 长兴“金钉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硝酸溶解体系ICP-MS快速测定辉钼矿的Re-Os年龄及Re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雪 李超 +3 位作者 李欣尉 杜安道 周利敏 屈文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1,共8页
Re-Os法能够直接厘定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但是封闭Carius管法化学流程复杂,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Re含量的方法。用3 m L浓硝酸在10 m L比色管中溶解5~15 mg辉钼矿样品,将溶液中的钼酸沉... Re-Os法能够直接厘定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但是封闭Carius管法化学流程复杂,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Re含量的方法。用3 m L浓硝酸在10 m L比色管中溶解5~15 mg辉钼矿样品,将溶液中的钼酸沉淀分离后稀释定容,直接采用质谱测量187和185质量数比值(M187/M185)。利用辉钼矿Re-Os年龄标准物质JDC和HLP的M187/M185值与其年龄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计算未知辉钼矿样品的Re-Os年龄,并通过185Re计数利用相对法计算Re含量。本方法应用于测量13.26~2130 Ma的辉钼矿,Re-Os年龄的测定值与推荐值的相对偏差多数在0.36%~7.42%之间,由于放射性积累较多,长年龄样品测量的准确度较高。与传统Carius管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加入稀释剂,省去了封闭和打开Carius管环节以及Re-Os分离纯化流程,适合于辉钼矿Re-Os年龄的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年龄 Re含量 187和185质量数比值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休瓦促钼钨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和Sr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忠强 李超 +5 位作者 江小均 周利敏 赵九江 严清高 李亚东 陈耀坤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2-776,共15页
滇西北休瓦促钼钨矿床是义敦岛弧Cu-Mo成矿带南缘典型的热液石英脉型钼钨矿床,目前前人对该矿床主要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成因、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本文以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微量LA-ICP-MS以及原位Sr同位素LA-MC-ICP-MS... 滇西北休瓦促钼钨矿床是义敦岛弧Cu-Mo成矿带南缘典型的热液石英脉型钼钨矿床,目前前人对该矿床主要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成因、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本文以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微量LA-ICP-MS以及原位Sr同位素LA-MC-ICP-MS测试技术对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物质来源开展了系统研究。白钨矿的产状和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存在早中晚三个阶段,以中阶段白钨矿最为发育。早阶段白钨矿稀土配分与斑状二长花岗岩相似,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模式,Eu具有中等负异常(δEu=0.42),Mo平均含量为3.0%,87 Sr/86 Sr平均值为0.7098,与斑状二长花岗岩(0.7075~0.7098)接近;与早阶段相比,中阶段白钨矿轻稀土含量降低,Eu也具有中等负异常(δEu=0.37),Mo平均含量降低至2445μg/g,87 Sr/86 Sr值升高至0.7113;晚阶段白钨矿稀土配分呈中稀土相对富集的拱形模式,Eu基本无异常(δEu=0.93),Mo平均含量降低至56μg/g,87 Sr/86 Sr平均值为0.7083。从早到晚,白钨矿中轻稀土元素尤其是La和Ce的逐渐亏损表明存在氟碳铈镧矿的结晶;δEu升高和Mo急剧降低指示成矿流体从氧化到还原的转换;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了成矿物质来源的转变,早阶段岩浆流体贡献大,在中阶段白钨矿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大规模作用下,地层为白钨矿的形成提供了大量Ca,表明强烈的水岩交互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SR同位素 LA-ICP-MS fs-LA-MC-ICP-MS 成矿流体演化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南秧田钨矿床白钨矿原位Sr同位素对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忠强 李超 +3 位作者 张定才 江小均 周利敏 严清高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5-299,共15页
南秧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W-Sn矿集区,地处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地质背景复杂并遭受了多期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事件,其成矿时代和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矽卡岩型和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开展了年代学、原位微量元素、Sr同... 南秧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W-Sn矿集区,地处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地质背景复杂并遭受了多期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事件,其成矿时代和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矽卡岩型和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开展了年代学、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研究,分析了两类白钨矿年龄、成因以及物质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石-石英脉内与白钨矿共生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1.0±1.3Ma,明显晚于矽卡岩矿体年龄,属于后期成矿事件。矽卡岩型白钨矿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强烈亏损,Eu呈明显负异常(δEu=0.46),∑REE平均含量为65.60μg/g,Mo平均含量为240.16μg/g,Sr平均含量为883.43μg/g;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稀土呈Eu正异常(δEu=2.8)的平坦型,∑REE平均含量为194.40μg/g,Mo平均含量为16.01μg/g,Sr平均含量为129.26μg/g。以上两者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差别显示它们具有性质明显不同的流体来源,Eu异常指示矽卡岩型白钨矿形成于氧逸度较高的环境,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形成于还原性环境。矽卡岩白钨矿87 Sr/86 Sr值相对较低,并且比较均一,介于0.71319~0.71491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87 Sr/86 Sr值较高且变化范围大,介于0.71537~0.72803之间,平均0.72079,呈现出变质流体特征。两种不同类型白钨矿Sr同位素都具有二元混合的特征,显示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对矽卡岩型白钨矿有叠加改造作用,成矿流体与围岩的强烈交代作用是白钨矿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原位Sr同位素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来源 南秧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宇 钟世华 +5 位作者 李三忠 赵鸿 薛梓萌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400,共13页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意义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来自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以探究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微区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信号采集时间较短时会得到较大的U-Pb定年误差,但它的改变并不会对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含矿物包裹体和不含矿物包裹体的分析点可知,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同样不会对定年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然而,若选择的锆石分析位置含有磷灰石等副矿物包裹体,得到的分析数据会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假象,从而造成诸多误判,如推断出错误的岩浆氧逸度特征等。因此,锆石微区分析前必须首先查明所分析的位置是否存在副矿物包裹体,而在探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地质意义前必须将受到矿物包裹体混染的锆石数据予以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定年 副矿物包裹体 信号采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铼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黄凡 王登红 +3 位作者 王岩 江彪 李超 赵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2-1269,共18页
铼是重要的稀散元素,主要应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以及石油化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对中国铼矿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全国铼矿产资源勘查和科研成果的系统梳理,初步总结了中国铼矿的资源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认为,中国铼矿... 铼是重要的稀散元素,主要应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以及石油化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对中国铼矿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全国铼矿产资源勘查和科研成果的系统梳理,初步总结了中国铼矿的资源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认为,中国铼矿分布较广泛,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将中国铼矿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碳酸岩脉型等8种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其复合类型最为重要,占估算资源量的90%以上。铼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古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发育,以喜马拉雅期形成的资源量最多,次为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呈现出越年轻铼越富集的趋势。将内生铼矿划分为25个成铼带,以冈底斯成铼带和东秦岭成铼带最重要。首次划分了铼矿的矿产预测类型,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陆相沉积型和海相沉积型5种类型,对每种预测类型的有利找矿区域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找矿方向,并对未来铼资源调查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矿 矿床类型 成铼带 成矿规律 找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法测量铼的化学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礼兵 屈文俊 +3 位作者 李超 周利敏 杜安道 俎波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8,共7页
Re-Os同位素定年中,丙酮萃取法分离Re比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法流程简单快速。用本实验室原有丙酮萃取流程纯化的Re溶液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但由于盐量较高(>1 mg/mL)不能直接用于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N-TIMS)测定。... Re-Os同位素定年中,丙酮萃取法分离Re比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法流程简单快速。用本实验室原有丙酮萃取流程纯化的Re溶液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但由于盐量较高(>1 mg/mL)不能直接用于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N-TIMS)测定。本文对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中原有丙酮萃取分离Re的流程进行改进,将丙酮萃取和碱洗时的氢氧化钠浓度由5 mol/L提高到10 mol/L,有效降低了萃取后的Re溶液中的盐量,由此分离纯化的Re溶液经硝酸和过氧化氢处理,可直接点带用于N-TIMS测定。与阴离子交换分离Re方法相比,改进的丙酮萃取方法操作简单,缩减实验时间,同时有效降低全流程空白至3~7 pg,并且1 ng的Re测量信号可达到100 mV以上。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4436)和实验室铜镍硫化物监控样品(JCBY)验证,利用改进的方法纯化,Re的测定值分别为(17.17±0.50)μg/g和(38.34±0.44)ng/g,与推荐值(17.39±0.32)μg/g和(38.61±0.86)ng/g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完全吻合。目前改进的丙酮萃取方法已经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并取得了长期稳定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 丙酮萃取 离子交换 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馏法富集纯化Os实验条件研究及其在负离子热电离质谱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欣尉 杨显德 +2 位作者 李超 周利敏 赵鸿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微蒸馏是富集纯化Os的一项重要化学前处理技术,提高Os回收率对提高Os的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测量精度尤为重要。在微蒸馏过程中,蒸馏温度、吸收液体积、蒸馏时间等对Os回收率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微蒸馏的实验条件不够明确,导致Os回... 微蒸馏是富集纯化Os的一项重要化学前处理技术,提高Os回收率对提高Os的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测量精度尤为重要。在微蒸馏过程中,蒸馏温度、吸收液体积、蒸馏时间等对Os回收率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微蒸馏的实验条件不够明确,导致Os回收率不稳定,影响NTIMS测量精度,易增加所得Re-Os年龄误差。本文以自制的含Os溶液为对象,以ICP-MS为测量手段,对微蒸馏过程中多种实验条件对Os回收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佳微蒸馏实验条件,满足后续NTIMS对Os信号强度的测量要求。结果表明:在溶液蒸干温度为120℃并保持15 min,微蒸馏温度为80℃,氢溴酸吸收液体积为15μL,微蒸馏时间为2 h的条件下,获得Os回收率为80%~90%,能够满足多种地质样品尤其是中酸性岩浆岩、热液硫化物等pg级地质样品的NTIMS测量要求,在保证Os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提高了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热电离质谱 微蒸馏最佳实验条件 Os回收率 Os富集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科克苏河地区隆升剥蚀历史——来自(U-Th)/He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7
13
作者 喻顺 陈文 +6 位作者 张斌 孙敬博 李超 袁霞 沈泽 杨莉 马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22-2936,共15页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合解释及热演化史模拟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晚白垩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3期快速隆升剥蚀事件,起始时间分别为~90Ma、~13Ma及~5Ma,且这3期隆升剥蚀事件在整个天山地区具有广泛的可对比性.相对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南缘地质演化史中更新和更近的热信息,即中天山在晚中新世(~5 Ma)快速隆升剥蚀,其剥蚀速率为~0.47mm·a^(-1),剥蚀厚度为~2300m.总体上,中天山科克苏地区隆升剥蚀起始时间从天山造山带向昭苏盆地(由南向北)逐渐变老,表明了中天山南缘隆升剥蚀存在不均一性,并发生了多期揭顶剥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科克苏 隆升剥蚀 (U-Th)/He 低温热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水吸收液ICP-MS测量信号强度衰减原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利敏 李超 +3 位作者 李欣尉 赵鸿 屈文俊 杜安道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8,346,共9页
蒸馏法能从样品中有效分离出OsO_4,吸收液直接用于ICP-MS测定,是辉钼矿Re-Os定年的关键技术环节。但实验发现,长时间放置的吸收液中Os信号强度显著降低。根据OsO_4化学性质推测原因在于一是挥发使吸收液Os含量减少,二是还原使+8价Os变... 蒸馏法能从样品中有效分离出OsO_4,吸收液直接用于ICP-MS测定,是辉钼矿Re-Os定年的关键技术环节。但实验发现,长时间放置的吸收液中Os信号强度显著降低。根据OsO_4化学性质推测原因在于一是挥发使吸收液Os含量减少,二是还原使+8价Os变成低价态,气态比例降低,若雾化效率不变,进入质谱仪的Os减少,两者都会导致信号降低,但具体影响情况不明,需深入研究。本文利用辉钼矿标准物质制备不同放置时间、酸度和温度的吸收液,对比上述条件对ICP-MS信号强度的影响。实验时将残余吸收液与稀释剂、氧化剂封入Carius管加热蒸馏,测定Os含量。结果表明:吸收液放置时间越长,酸度越低,温度越高,信号降幅越大,幅度达到3.2%~68.6%。室温下放置相同时间,低酸度吸收液的Os保存率高于高酸度吸收液,但Os信号强度低于后者,证明了挥发和还原共同导致信号衰减,且还原是主导原因。本文提出,冷冻(-18℃)可抑制OsO_4挥发,提高酸度(约3.5 mol/L)可减弱OsO_4还原,两者结合抑制信号衰减,提高了蒸馏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蒸馏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挥发作用 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