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结则茶卡超大型盐湖锂矿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盐类资源的形成研究
1
作者 马殿哲 张智彦 +2 位作者 赵元艺 郑绵平 陈文西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27-2840,共14页
结则茶卡盐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锂(LiCl)、硼(B_(2)O_(3))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钾(KCl)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是西藏少数正在开发的锂矿之一。研究盐湖水及补给水的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结则茶卡盐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锂(LiCl)、硼(B_(2)O_(3))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钾(KCl)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是西藏少数正在开发的锂矿之一。研究盐湖水及补给水的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结则茶卡盐湖及补给水进行系统分析。共采集湖水、河水及泉水样品65件,测试其TDS、pH值及主要离子成分,通过Chadha水化学图、Piper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等方法研究湖水、补给水的主要离子特征、控制机制及来源。研究表明,盐湖水化学类型为Na-CO_(3)型,河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Na-HCO_(3)型,泉水化学类型为Na-HCO_(3)型。水化学离子组成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影响,河水、泉水的Na^(+)和K^(+)主要源于岩盐等蒸发岩溶解,Ca^(2+)、Mg^(2+)主要源于硅酸盐岩溶解。Li、Rb、Cs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岩石风化和深部水岩反应。河边泉、东如泉及清水河年补给水量分别为160.16万m^(3)、644.09万m^(3)和9361.65万m^(3),河水补给占92.09%,河水Li、Rb、Cs年补给量约为3501.26 kg、176 kg、156.34 kg,泉水Li、Rb、Cs年补给量约为6824.18 kg、288.87 kg、691.59 kg,主要为泉水补给,分别占66%、62%和82%。结则茶卡泥田、膜田面积约10.40 km^(2),在经过提锂、钾后,卤水中铷铯浓度逐渐富集,达到扎布耶盐湖规范的铷铯单独开采品位要求。结则茶卡盐湖水位上涨及面积扩大,2023年4月份结则茶卡盐湖面积已达到118.07 km^(2),比1977年增加12.69 km^(2),对盐湖生产已经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持续对湖水进行动态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则茶卡 水化学 锂铷铯 湖水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熵权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锡资源供应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凤岩 柳群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4,共8页
锡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锡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逐渐凸显,开展锡资源供应安全评价对提高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0~2017年数据从资源因素、供需因素、风险因素和... 锡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锡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逐渐凸显,开展锡资源供应安全评价对提高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0~2017年数据从资源因素、供需因素、风险因素和可持续因素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十六个指标在内的中国锡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熵权层次分析法对中国锡资源供应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锡资源供应安全状况在资源因素、供需因素、风险因素和可持续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整体呈恶化趋势,安全等级由安全到危险。尽管可持续因素对锡资源的供应安全起积极作用,但无法弥补资源因素、供需因素、风险因素对锡资源供应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资源 供应安全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凤岩 任晓娟 柳群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共8页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评价值,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渡,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耦合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砂砾型卤水蒸发过程中钾的富集行为及提取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云生 乜贞 +3 位作者 卜令忠 余疆江 伍倩 丁涛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4,共6页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砂砾型地下卤水,该富钾卤水储量巨大。本文通过盐田蒸发方式,考察了黑北凹地富钾卤水蒸发过程中钾元素的富集行为和析盐规律,发现卤水蒸发过程中基本遵循Na^(+)、K^(+)、Mg^(2+)//Cl^(-)-H_(2)O四元水盐体系...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砂砾型地下卤水,该富钾卤水储量巨大。本文通过盐田蒸发方式,考察了黑北凹地富钾卤水蒸发过程中钾元素的富集行为和析盐规律,发现卤水蒸发过程中基本遵循Na^(+)、K^(+)、Mg^(2+)//Cl^(-)-H_(2)O四元水盐体系相图,钾在液相中的含量由0.2%可富集到1.8%,钾盐析出段的矿物以光卤石为主,其类型为正常光卤石。以试验盐田采收的钾盐矿为原料,采用冷分解-浮选法进行了提钾技术研究,开展了分解水量、浮选工艺、扩大闭路浮选实验。分解水质量与光卤石矿质量为2:5时,捕获剂ZMC选用(120+60) g/t,获得KCl品位91.20%精矿产品50 kg,产品符合国家农业用氯化钾优等品指标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柴西砂砾型地下卤水有潜力成为我国钾盐资源后备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型 地下卤水 钾盐矿 富集行为 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盆东部盐下马四段富K、Li、Br油田水新发现
5
作者 樊馥 马占荣 +2 位作者 刘建平 张永生 包洪平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496,共4页
钾、锂资源是保障我国农业粮食安全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一直以来均保持极高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合作,通过“油盐兼探”,在鄂尔多斯陕北盐盆东部地区,... 钾、锂资源是保障我国农业粮食安全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一直以来均保持极高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合作,通过“油盐兼探”,在鄂尔多斯陕北盐盆东部地区,获得了米探6井、榆阳1井盐下段马家沟组四段富K、Li、Br油田水新发现,为鄂尔多斯盆地锂、钾资源新层系。测试结果表明:该层段卤水KCl含量为1.798%~3.573%,LiCl为1460.606~1915.152 mg/L,均为工业品位数倍;Rb_(2)O和Br含量也达到工业利用和综合利用标准。马家沟组四段,在盆地范围内分布较广,其富K、Li、Br油田水的发现,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良好的K、Li等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盐兼探 盐下段 马四段 富K、Li、Br油田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CT的青海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孔隙度与给水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宫达 叶传永 +3 位作者 赵元艺 陈寿铭 严群雄 王罗海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768,I0002-I0007,共18页
钾盐是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钾盐生产基地,钾盐原料主要来自固体钾矿的固液转化,而孔隙度、给水度是固体钾矿固液转化评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首次利用工业CT技术获得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准确的孔隙度和给水度,并... 钾盐是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钾盐生产基地,钾盐原料主要来自固体钾矿的固液转化,而孔隙度、给水度是固体钾矿固液转化评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首次利用工业CT技术获得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准确的孔隙度和给水度,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其动态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CT可高效、直观、非破坏性地测量固体钾矿的孔隙度和给水度。(2)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孔隙度均值为16.49%,给水度均值为10.21%。孔隙度由第一层向第三层逐渐减小,第四层稍有回升但仍呈减小趋势;给水度的平均值也由第一层向第四层逐渐减小。在特定采区,孔隙度和给水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位于不同孔深处,主要是岩性的不均一性引起。(3)别勒滩矿区的孔隙度(17.12%)较2007年的孔隙度(20.64%)减小,而给水度(10.58%)较2007年的给水度(9.56%)增大,表明地层持水度降低,储藏卤水能力减弱,这可能与干旱气候及固液转化有关。本研究可为察尔汗固体钾矿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更为地质条件类似的盐类矿床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孔隙度 给水度 钾矿 察尔汗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盐湖卤水锂矿Li、Rb、Cs来源定量估算及其成矿意义:以当雄错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胜群 叶传永 +2 位作者 赵元艺 陈文西 王新元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5-1013,共19页
Li、Rb、Cs是我国重要的关键矿产,已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青藏高原盐湖卤水中含有大量Li、Rb、Cs资源。深入研究卤水中这些资源的来源,特别是对其进行定量估算,可为该类型资源找矿突破和后续的综合利用工艺提供理论... Li、Rb、Cs是我国重要的关键矿产,已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青藏高原盐湖卤水中含有大量Li、Rb、Cs资源。深入研究卤水中这些资源的来源,特别是对其进行定量估算,可为该类型资源找矿突破和后续的综合利用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当雄错盐湖位于西藏当惹雍错-许如错裂谷北部,区内水热活动频繁,卤水中Li、Rb、Cs含量高,具有巨大开采价值,是青藏高原极具代表性的富锂盐湖。本研究对采自当雄错的湖水、河水、围岩样品进行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研究,结合前人资料,结果表明:(1)当雄错盐湖卤水中Li、Rb、Cs主要来自南部水系(曲如、曲热白玛河及面康落玛)、北部水系(玉扎河)、东部基岩裂隙水,其初始来源分别为中地壳部分熔融体、围岩风化、硅酸盐岩水/岩反应。(2)以中地壳部分熔融体为初始来源的南部水系是当雄错盐湖卤水中Li、Rb、Cs的主要补给源,分别占到其总来源的94.7%、96.3%、88.1%。(3)中地壳部分熔融体5.80ka开始补给当雄错,早于当雄错形成独立湖盆之前。(4)在封闭湖盆、丰富物质来源及干旱气候三者耦合作用下逐渐演变为现今的当雄错盐湖卤水Li、Rb、Cs矿床。以上研究结果为探索盐湖卤水Li、Rb、Cs的成矿机理提供重要依据,为以后找矿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铷铯 物质来源 裂谷 盐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铝土矿的矿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川宣地1井深部卤水提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钱程 郑绵平 张永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3,共13页
以天然铝土矿为原料,制备了以LiCl·2 Al(OH)_(3)·n H_(2)O为核心成分的铝土矿基矿物复合材料(bauxite-based mineral composites,BMC),并用于川宣地1井深部卤水中锂的分离和富集,并探讨了模拟溶液和真实卤水中BMC对Li^(+)的... 以天然铝土矿为原料,制备了以LiCl·2 Al(OH)_(3)·n H_(2)O为核心成分的铝土矿基矿物复合材料(bauxite-based mineral composites,BMC),并用于川宣地1井深部卤水中锂的分离和富集,并探讨了模拟溶液和真实卤水中BMC对Li^(+)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模拟Li^(+)溶液吸附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且298 K时Li^(+)饱和容量为2.78 mg/g。川宣地1井深部卤水中Li^(+)分离和富集研究结果表明,BMC用量1.0 g/25 mL时,卤水中Li^(+)的吸附率达到86.38%,在Na^(+)、K^(+)、Ca^(2+)和Mg^(2+)等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对Li^(+)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经过5次吸附和再生后,吸附容量下降了10.64%。洗脱液经过离子交换树脂除杂后,采用Na_(2)CO_(3)沉淀的方式对洗脱液中Li^(+)进行富集,Li_(2)CO_(3)产率最高可达80%以上,且制备的Li_(2)CO_(3)与商用分析纯Li_(2)CO_(3)具备相当的品质,表明铝土矿基矿物复合材料在卤水提取Li^(+)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矿物复合材料 卤水 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托素湖现生Eucypris mareotica壳体微量元素环境指示意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高 丁涛 马宏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4,共9页
通过2018年4月采集的托素湖不同区域的现生介形虫及其寄生水体,研究Eucypris mareotica壳体微量元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托素湖E.mareotica壳体Mg离子含量与水体Mg离子和温度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单一温度下,壳体Li/Ca比... 通过2018年4月采集的托素湖不同区域的现生介形虫及其寄生水体,研究Eucypris mareotica壳体微量元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托素湖E.mareotica壳体Mg离子含量与水体Mg离子和温度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单一温度下,壳体Li/Ca比值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壳体Mg/Ca比值与温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褡裢河入湖口处的E.mareotica壳体Mg/Ca比值随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指示托素湖地区E.mareotica壳体Mg/Ca比值至少受温度和盐度两种环境因子的控制。相比Mg的分配系数KD(Mg),Li的分配系数KD(Li)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更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KD(Li)逐渐下降,我们通过二者之间的数据拟合,建立了基于E.mareotica壳体KD(Li)的温度定量转换公式。E.mareotica壳体Sr/Ca和Ba/Ca比值平稳的变化趋势与稳定的水体盐度吻合,指示在托素湖地区壳体Sr/Ca和Ba/Ca比值可以用于指示水体盐度变化。壳体Mn/Ca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E.mareotica壳体Mn/Ca与水体深度之间的定量转换公式。温度和深度定量转换公式的建立,可为托素湖地区古环境定量重建提供依据和参考,但后续还需要采集更多的样品以及进行更精细、更广泛温度、盐度范围条件下的室内培养试验来对定量转换公式进行验证和完善,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乃至青藏高原古环境定量重建提供一种可靠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素湖 Eucypris mareotica 微量元素 环境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狮子沟深层富钾卤水成钾物质来源研究
10
作者 王冀洺 樊馥 +1 位作者 赵为永 侯献华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7-1018,共12页
【目的】狮子沟背斜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其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赋存着丰富的卤水资源,钾、硼、锂等含量较高,具开发前景。【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套卤水、石盐常、微量元素、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究富钾卤水来源及成矿模... 【目的】狮子沟背斜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其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赋存着丰富的卤水资源,钾、硼、锂等含量较高,具开发前景。【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套卤水、石盐常、微量元素、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究富钾卤水来源及成矿模式。【结果】(1)研究区卤水中K^(+)含量为1.06~15.87g/L,其中70%超过了3g/L;卤水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型为主;(2)经计算卤水特征系数,并结合水盐体系相图分析,发现溶滤盐层为该套高矿化度卤水的主要成因;(3)与此同时,卤水与石盐层锶同位素特征关系以及K^(+)与Li^(+)的相关性特点,反映深部热流体来源钾也有一定贡献。【结论】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卤水钾的成矿模式,即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狮子沟地区处于弱拉张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沉积了晚始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石盐及其他盐类沉积;后期构造活动加剧,富钾热流体沿张性断裂上升入湖,提供了部分深部物质来源钾,同时造成已有含钾盐类矿物和部分石盐沉积的溶解,进而为该区卤水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溶滤钾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深层卤水 下干柴沟组上段 地球化学特征 岩盐溶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黑北凹地—大浪滩深层卤水钾盐储卤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侯献华 王伟 +3 位作者 郑绵平 樊馥 李洪普 高雪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45,共12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型钾盐是近期新发现的一种以砂砾层为储存介质的氯化钠亚型钾盐资源,其中,以黑北凹地—大浪滩次级盐湖凹地工作程度较高,研究也相对深入。该区已经求取该类型KCl资源量(333)约3.5亿吨。对该类型成矿地质体的解剖... 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型钾盐是近期新发现的一种以砂砾层为储存介质的氯化钠亚型钾盐资源,其中,以黑北凹地—大浪滩次级盐湖凹地工作程度较高,研究也相对深入。该区已经求取该类型KCl资源量(333)约3.5亿吨。对该类型成矿地质体的解剖可对该区钾盐找矿在面上和纵深拓展提供借鉴。鉴于此,笔者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系统收集了该区的钻井、测录井及地震探测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属性分析,对比钻孔揭露储卤层岩性特征,获得研究区域内中深部孔隙储卤层地震响应特征:储卤层底部同相轴振幅较强、局部连续性较好,顶部同相轴为中强振幅,内部多为弱反射振幅,成团块状;瞬时频率属性表现为中低频反射特征;甜点属性表现为顶、底为甜点高值而内部为甜点低值的特征;包络属性表现为顶、底为异常高值而储层内部为低值分布。通过对地震剖面及钻孔资料分析,建立了砂砾储卤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标志,为预测中深部储卤层分布范围及优选水文地质钻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储卤层 属性分析 水文地质钻孔 黑北凹地—大浪滩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回顾及在西北缘区新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景秀春 周洪瑞 +4 位作者 王训练 杨志华 房强 王振涛 樊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212,共14页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为目标,主要为解决石油勘探过程中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地层对比的需求;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修订化石带为主,目的是与国际地层研究接轨。近年来在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工作显示,该区奥陶纪牙形石在纵向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变化,可分为达瑞威尔期中期、达瑞威尔期晚期—桑比期中期、桑比期晚期—凯迪期中期3个时段。第一时段以介于北美中大陆区和北大西洋区之间的热带台地边缘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二时段以北大西洋型为主混有少量亚澳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三时段以亚澳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混生为特征。在华北西北缘尽可能使用广布性标准牙形石属种进行化石带厘定,共识别牙形石带12个,自下而上分别是达瑞威尔期Histiodella cf.holodentata间隔带、Histiodella kristinae谱系带、Histiodella bellburnensis延限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间隔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间隔带、Pygodus serra间隔带和Pygodus anserinus(早期型)间隔亚带,桑比期Pygodus anserinus(晚期型)间隔亚带和Belodina compressa间隔带,凯迪期Belodina confluens间隔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间隔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间隔带。由于部分化石带与国际同名带的对比还存在一些矛盾,尚需今后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奥陶纪 生物地层 划分和对比 华北板块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盐湖成盐期与冰期对比方案的再认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安东 顾佳妮 +3 位作者 王学锋 韩光 李洪普 袁文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6-439,共14页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和一里坪盐湖共计6个中更新统—全新统含盐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铀系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测定其成盐年代,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盐类矿物种类。察汗斯拉图D19剖面芒硝和石盐层的铀系年代为(231.5&#...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和一里坪盐湖共计6个中更新统—全新统含盐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铀系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测定其成盐年代,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盐类矿物种类。察汗斯拉图D19剖面芒硝和石盐层的铀系年代为(231.5±19.5)~(239.5±40.4)ka BP,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早期;昆特依KP4剖面芒硝和石盐层的铀系年代为(76.8±19.7)~(53.7±6.5)ka BP,其中,芒硝沉积的年代可以对应于末次冰期早冰阶MIS 4;察汗斯拉图D13剖面钾盐和石盐地层的光释光年代为(6.6±1.0)~(2.6±0.4)ka BP,对应于MIS 1;一里坪YP3剖面石盐地层的铀系年代为(6.2±2.7)~(2.7±1.1)ka BP,对应于MIS 1,但测年误差较大。一里坪YP2剖面和昆特依KP2剖面未能得到有效的测年数据,测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剖面样品受到卤水开采和输卤的影响。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盐湖存在MIS 7早期和MIS 4的芒硝和石盐层,而在MIS 1有固体钾镁盐沉积。盆地西部盐湖在MIS 8、MIS 6、MIS 4和MIS 2有芒硝沉积,芒硝沉积期与冰期有对应关系。结合前人的晚第四纪成盐年代数据,作者对柴达木盆地晚第四纪成盐期与冰期对比方案进行改进,并将已研究至MIS 6的对比方案扩展到MIS 8。因此,晚第四纪冰期环境有利于柴达木盆地以芒硝为主的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盐湖 成盐期 第四纪冰期 铀系测年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鞠鹏程 王训练 +3 位作者 王振涛 刘喜方 仲佳爱 张在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1-449,共19页
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 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主,此外还含有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锆石岩相学、Th/U比值及锆石REE配分模式都显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但样品和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平洪村样品的形成年龄为(247.2±0.59) Ma(MSWD=2.3,n=30),与早、中三叠世的界线年龄(247.2 Ma)高度吻合,其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板内成因,推测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活动期之后板内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谢家槽剖面样品年龄为(225.9±1.4) Ma(MSWD=1.6,n=29),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弧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特别是研究区北部(华北南缘)同时期火山灰的发现,认为谢家槽剖面"绿豆岩"很可能是勉略洋闭合过程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绿豆岩 三叠纪 锆石U-PB定年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苏扬 黄文辉 张永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55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中国东西部构造接合区,其奥陶纪末期构造体制的改变引起了广泛关注。选取老石旦剖面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恢复其古环境特征并探索盆地西缘中奥陶世构造体制改变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方面...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中国东西部构造接合区,其奥陶纪末期构造体制的改变引起了广泛关注。选取老石旦剖面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恢复其古环境特征并探索盆地西缘中奥陶世构造体制改变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方面的响应。结果显示:(1)三道坎组和桌子山组碳酸盐岩δ18O为-5.2‰^-8.9‰,平均值为-7.0‰;δ13C为1.3‰^-1.8‰,平均值为-0.1‰。δ18O自下而上不断增加,并在顶部出现小幅降低。δ13C与δ18O变化趋势相似。(2)古环境特征表现为从三道坎组到桌子山组,水温经历了初期震荡,从32.7℃缓慢降至15.7℃。古盐度Z值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反映出该沉积期水体加深、盐度不断升高。(3)主量、微量元素指标反映出研究区中奥陶世沉积水体不断加深,从三道坎组到桌子山组陆源碎屑物质含量逐渐降低,指示沉积环境由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转变。结合研究区中奥陶统构造背景,认为中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已经处于前陆盆地的构造体制下,逐渐受到阿拉善地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造山影响,盆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貌特征,从而导致蒸发浓缩的富钾卤水向东南部汇聚;因此,陕北盐盆东南部次级凹陷是海相钾盐矿床的重点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中奥陶统 稳定同位素 主量、微量元素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盆地MK-3井上盐段成盐期前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16
作者 宋高 苗忠英 +1 位作者 杜少荣 李新民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4-592,共9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思茅盆地MK-3钻孔上盐段成盐期前后碎屑沉积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思茅盆地中生代盐层形成前后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要微量元素中除Mn元素之外,其余元素在成盐期之前的平均含量均大于...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思茅盆地MK-3钻孔上盐段成盐期前后碎屑沉积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思茅盆地中生代盐层形成前后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要微量元素中除Mn元素之外,其余元素在成盐期之前的平均含量均大于成盐期之后,指示微量元素富集有利于盐矿床的形成。以球粒陨石标准化样品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标准化曲线呈现左高右低的“L”型,表明其物质来源主体为陆源。MK-3钻孔29个岩心样品的δCe值均大于0.9,均值约为1.0,结合岩芯样品主体呈现棕红色,应指示一种弱氧化的沉积环境。综合沉积物的Rb/K和Sr/Cu比值分析,我们认为在成盐期之前,该区气候炎热干旱、蒸发强烈,水体盐度为半咸水,具备析盐、成钾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成盐期之后,该区古盐度处于淡水-咸水交替的状态,伴有三段温暖湿润期和三段极端炎热干旱期。后期淡水补给持续增强,导致沉积盆地内在上盐段蒸发析盐之后只发育碎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盆地 碎屑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卤水钾盐迁聚规律与找矿新突破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生 侯献华 +12 位作者 郑绵平 陈安东 乜贞 袁文虎 施林峰 宋高 牛新生 樊馥 汪万录 马宏涛 王云生 曾思敏 商雯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钾盐是我国大宗紧缺战略性“粮食”矿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钾盐资源具有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寻找新的钾盐矿床、形成新的大型钾盐资源基地刻不容缓。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青海柴达木盆地钾盐“... 钾盐是我国大宗紧缺战略性“粮食”矿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钾盐资源具有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寻找新的钾盐矿床、形成新的大型钾盐资源基地刻不容缓。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青海柴达木盆地钾盐“增储保供”地质调查工作,在前期对柴达木盆地成盐聚钾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于柴西北大浪滩—黑北凹地部署实施了“探采一体化”柴钾1井,钻获1021.95 m(井深111.54~1133.49 m)巨厚松散砂砾储卤层,全井段抽卤试验获日稳定涌水量8586 m^(3)/d、水位降深11.3 m、单位涌水量759.89 m^(3)/d·m、氯化钾平均含量为0.54%的高产工业品位“砂砾型”卤水钾矿,取得了柴达木盆地陆相深层卤水钾盐找矿新突破,为形成中国新的亿吨级大型钾盐基地夯实了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型”含钾卤水 柴钾1井 大浪滩—黑北凹地 大型钾盐资源基地 下更新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纪马家沟期边界断层的新认识及其对成钾凹陷的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宝玲 张永生 +6 位作者 邢恩袁 彭渊 陈天宇 毛亚辉 张文君 赵海彤 蒋苏扬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90,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盆奥陶系马家沟组具备良好的成钾潜力,然而,当前仅勘探到薄钾石盐矿层和厚层钾石盐矿化段,大规模钾盐矿尚未发现。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构造特征,认为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西部马五6亚段沉积期存在活动...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盆奥陶系马家沟组具备良好的成钾潜力,然而,当前仅勘探到薄钾石盐矿层和厚层钾石盐矿化段,大规模钾盐矿尚未发现。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构造特征,认为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西部马五6亚段沉积期存在活动边界正断层。在该断层作用下,形成东断西超的活动同沉积凹陷,富钾卤水大量汇聚于此。在持续干旱的强蒸发环境下,卤水持续浓缩,成钾窗口出现,钾石盐大规模析出,进而形成整装海相优质固体钾石盐矿床。侏罗纪末期,挤压应力导致成钾凹陷抬升,形成古凹今隆的格局,钾盐层抬升至较浅部位,有利于水溶法经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晋西挠褶带 奥陶系马家沟组 海相钾盐 构造成钾 古凹今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和重力在思茅盆地固体钾盐勘探中的应用
19
作者 苗忠英 郑绵平 +4 位作者 黄元溢 严加永 朱永山 娄鹏程 刘圆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9-1163,共15页
钾盐是中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思茅盆地是实现国内固体钾盐找矿突破最现实的区域之一。然而,复杂的构造条件及岩盐特殊的理化性质制约了找矿突破。为探索有效的找矿方法,笔者首次将三维地震应用到钾盐找矿实践中,同时开展了重力等其... 钾盐是中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思茅盆地是实现国内固体钾盐找矿突破最现实的区域之一。然而,复杂的构造条件及岩盐特殊的理化性质制约了找矿突破。为探索有效的找矿方法,笔者首次将三维地震应用到钾盐找矿实践中,同时开展了重力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勘查,研究结果表明:(1)三维地震数据处理需重点关注低频面波的压制;(2)三维地震属性中的瞬时振幅、道积分、Prg*CIP在识别2000 m以深的盐体边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据此预测顶面埋深1700~2800 m、面积为4.28 km^(2)的盐体已被MK-3井钻探证实;(3)在山区应用地震探测钾盐尚处于探索阶段,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方面还需要不断积累资料和经验;(4)重力探测钾盐的理论基础可靠,浅层盐体赋存区全部存在重力负异常;(5)第四系、新近系等与盐体密度相近的地质体、地层形态变化或断层也可引起重力负异常,此时须进一步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手段和地质规律方可判断负异常区内的含矿性。三维地震和重力是以往思茅盆地内钾盐找矿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两种物探手段,由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多解性以及不同技术手段成本的差异性,在今后的找矿实践中可综合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探测效果及效率、经济性等因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重力勘探 地球物理 钾盐 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普光地区下三叠统蒸发岩沉积特征与演化及其对钾盐矿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璠璠 张永生 +5 位作者 苏奎 桂宝玲 邢恩袁 牛新生 彭渊 商雯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1-664,共14页
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地层中发育大量膏-盐沉积,其中与石盐共伴生杂卤石(被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大量发现和重新评估引起了近年来的广泛关注。但当前对此类杂卤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矿物发育特征与成因类型等方面,对于其发育... 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地层中发育大量膏-盐沉积,其中与石盐共伴生杂卤石(被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大量发现和重新评估引起了近年来的广泛关注。但当前对此类杂卤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矿物发育特征与成因类型等方面,对于其发育地层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的精细剖析及其对杂卤石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川宣地1井连续取心的目的层段岩心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共识别出14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将其划分为6个微相组合,依次代表从局限台地到蒸发台地不同的沉积相带及能量、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沉积微相的纵向发育演化、地层厚度以及典型诊断界面等信息,划分出4个四级沉积层序以及其内部的多个五级旋回。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与石盐共伴生的原生杂卤石是明显受不同级别海平面波动影响和控制的,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海退末期与五级旋回海侵的叠加时期,前者的强蒸发条件为杂卤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后者带来的海水补给则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层序地层 沉积控矿 杂卤石 下三叠统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