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及邻区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基地调查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菊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7-624,共8页
西藏四大成矿带是特提斯洋漫长演化的产物,尤其近年来一系列超量富集铜金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评价的成果,使得西藏不仅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和开发基地之一,更是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基地。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工作艰辛、工作程度... 西藏四大成矿带是特提斯洋漫长演化的产物,尤其近年来一系列超量富集铜金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评价的成果,使得西藏不仅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和开发基地之一,更是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基地。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工作艰辛、工作程度较低等原因导致带内众多关键地质问题仍未解决,尤其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简称班-怒带)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评价工作受到严重制约。针对上述问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和主导的多个项目,与国内外12个高校、研究所、地勘单位、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以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为技术手段,以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认识:(1)从青藏高原中部构造、沉积、岩浆耦合等多方位出发,对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特提斯洋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为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2)对多龙矿集区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厘定、成矿动力学机制及矿床保存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建立了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深化了多龙铜资源基地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指出多龙矿集区作为藏北"明珠"般地潜力及特色,做实了藏西国家级有色金属储备基地。(3)对班公湖-怒江成矿造山带野外填图工作方法进行了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班-怒混杂岩带的1∶5万岩性+构造填图理论和方法,并付诸实践。同时研发的"短红外光谱+高精度AMT+高精度磁法+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在多个矿床的勘查评价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4)对班-怒带、冈底斯带新发现、新突破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和丰富了大洋俯冲-大陆碰撞的矿床成矿系列,识别出多种新矿床类型,为西藏主要成矿带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成矿带 斑岩矿床 矿产资源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那仁乌拉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找矿勘查的指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 侯可军 +4 位作者 张增杰 朱乔乔 王天顺 潘忠飞 唐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7-1770,共14页
内蒙古那仁乌拉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大兴安岭西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以钨为主,伴生有铋、银、锌、铜的大型矿床。然而,该区经历过多期次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目前该矿床与区内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关系还不清楚,这不仅制约了对... 内蒙古那仁乌拉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大兴安岭西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以钨为主,伴生有铋、银、锌、铜的大型矿床。然而,该区经历过多期次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目前该矿床与区内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关系还不清楚,这不仅制约了对该矿床成因的认识,也阻碍了该地区钨矿找矿勘查工作的部署。本文选择区内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独居石以及石英脉型矿体中的黑钨矿、锡石开展精细的原位LA-HR-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进而构筑精细成岩成矿年代学框架。结果显示,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46.2±2.2Ma和144.2±0.8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含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主成矿期石英脉型矿石中的黑钨矿和锡石的U-Pb年龄分别为136.7±1.0Ma和137.8±1.9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钨锡矿化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由于含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与成矿年龄之间存在超过10Myr的时差,考虑到同一岩浆-热液演化过程难以长达10Myr,表明含矿花岗岩仅仅为赋矿围岩,而与钨锡矿体无成因上的联系,并暗示区内存在与钨锡成矿有关的早白垩世隐伏的高分异花岗岩小岩体,深部具有钨锡矿找矿潜力。结合区域已有资料,本文提出那仁乌拉钨矿的形成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过程控制,并可能受到古太平洋俯冲作用远程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多金属矿 黑钨矿U-Pb定年 锡石U-Pb定年 独居石U-Pb定年 锆石U-Pb定年 那仁乌拉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洋形成演化新视角:兼论西藏中部古-新特提斯转换 被引量:31
3
作者 宋扬 曾庆高 +3 位作者 刘海永 刘治博 李海峰 德西央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5-641,共17页
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演化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的关键,近几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部署了大量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发现。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关键性海陆沉积地层对比研究,认为南羌塘地块与... 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演化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的关键,近几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部署了大量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发现。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关键性海陆沉积地层对比研究,认为南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晚古生代-晚三叠世地层沉积特征及岩石组合基本一致,二者在班公湖-怒江中生代洋盆形成以前是一个整体,为冈瓦纳大陆北缘被动陆缘环境。班公湖-怒江洋在早中侏罗世裂解形成,至中侏罗世趋于稳定且范围最大;向北俯冲消减作用始于中晚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演化为残留海,早白垩世中晚期出现短暂的裂解,致使海水重新灌入;晚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进入闭合后的隆升造山阶段,发生了残留盆地迁移,形成了磨拉石建造。班公湖-怒江洋类似古加勒比海(现今墨西哥湾地区)的形成机制,并与大西洋、太平洋的形成过程关系密切。对于班公湖-怒江洋的闭合和冈底斯弧的形成,本文提出了另一种可能解释,即,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下,岩浆弧逐步南迁,在弧后形成了一系列伸展性质的弧后盆地,两者组成微陆块由北向南逐渐增生形成了现今的拉萨地体,持续向北俯冲也导致了班公湖-怒江洋最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瓦纳 古特提斯 新特提斯 造山带 班公湖-怒江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地区麻花坪铍钨矿床绿柱石的成分特征及指示意义
4
作者 闫阔 王昱 +4 位作者 安鹏 孔志岗 李文昌 张必宏 侯可军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6-2125,共20页
铍(Be)的赋存形式决定了其晶体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铍矿物的成分特征可以指示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麻花坪铍钨矿床是云南“三江”地区典型的超大型铍钨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尚不明确。本文以该矿床两种不同矿化... 铍(Be)的赋存形式决定了其晶体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铍矿物的成分特征可以指示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麻花坪铍钨矿床是云南“三江”地区典型的超大型铍钨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尚不明确。本文以该矿床两种不同矿化围岩中的绿柱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以及多晶X射线衍射(XRD)进行绿柱石主微量成分测试,探讨两种围岩中绿柱石的化学成分和替代机制及对成矿环境的指示。结果显示,麻花坪铍钨矿床两种围岩中的绿柱石均属于Na-Li绿柱石,产于大理岩中的绿柱石元素替代机制包括(Na,Cs)Fe^(2+)□_(-1) Al_(-1)和(Na,Cs)Mg^(2+)□_(-1) Al_(-1)通道-八面体取代,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绿柱石元素替代机制包括(Na,Cs)Li□_(-1) Be_(-1)通道-四面体取代和(Na,Cs)Fe^(2+)□_(-1) Al_(-1)、(Na,Cs)Mg^(2+)□_(-1) Al_(-1)通道-八面体取代。结合XRD分析结果,大理岩中的绿柱石属于“八面体”替代为主的“八面体”绿柱石,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绿柱石属于“四面体”和“八面体”替代均发生的“正常”绿柱石。Fe以类质同象占据[AlO_(6)]八面体的位置是麻花坪铍钨矿床绿柱石的主要致色机理,导致其呈浅蓝色-蓝色。两种围岩中绿柱石的Cs/Na值及Mg/Fe值指示麻花坪铍钨矿床绿柱石与热液活动相关,Rb-Cs含量指示麻花坪铍钨矿床绿柱石属于岩浆热液型绿柱石。本文认为,麻花坪铍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含矿热液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萃取出围岩的Fe、Mg等元素,致使不同围岩中绿柱石成分发生变化。水-岩作用是麻花坪铍钨矿床绿柱石沉淀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坪铍钨矿床 绿柱石 矿物化学成分 元素替代机制 成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Sb-Pb-Zn-Ag矿床Sm-Nd、Rb-Sr成矿年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茂田 丁帅 +2 位作者 郑文宝 林彬 杨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6-1346,共11页
由于成矿作用的多期性与复杂性,如何精确获取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一直是成矿年代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矿物提纯技术及分析测试手段不断完善,基于Sm-Nd及Rb-Sr体系测定热液矿物年龄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定年方法。通过测定西藏南部... 由于成矿作用的多期性与复杂性,如何精确获取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一直是成矿年代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矿物提纯技术及分析测试手段不断完善,基于Sm-Nd及Rb-Sr体系测定热液矿物年龄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定年方法。通过测定西藏南部扎西康超大型Sb-Pb-Zn-Ag矿床中热液成因菱锰矿Sm-Nd与黄铁矿Rb-Sr同位素组成,获得菱锰矿和黄铁矿对应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9.1±0.9)Ma和(98.0±1.8)Ma,记录了一次重要的热液成矿事件。此外,菱锰矿初始143Nd/144Nd值在0.512301~0.512849之间,经99 Ma球粒陨石CHUR计算出εNd值在-6.57384~4.115965之间,黄铁矿87Sr/86Sr值在0.714021~0.719708之间。这2种矿物均具有盆地流体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前人对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扎西康矿床主成矿期形成于印度板块向北偏移过程中产生的张性构造系中,矿床属于盆地构造环境控制的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年龄 菱锰矿Sm-Nd 黄铁矿Rb-Sr 矿床成因 扎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圳口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白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及其对区域找矿勘查的指示 被引量:7
6
作者 严宸 赵海杰 +1 位作者 赵盼捞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7-1158,共12页
彭公庙岩体是南岭地区早古生代大花岗岩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周围发育有圳口、张家垄及杨梅坑等大-中型的钨矿床(点)。由于钨矿化主要产出于彭公庙岩体的内部及其周缘地层中,这些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与彭公庙岩体有着紧... 彭公庙岩体是南岭地区早古生代大花岗岩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周围发育有圳口、张家垄及杨梅坑等大-中型的钨矿床(点)。由于钨矿化主要产出于彭公庙岩体的内部及其周缘地层中,这些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与彭公庙岩体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然而,这些矿床与大花岗岩基的时间及成因关系尚未准确厘定。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圳口钨矿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48.0±0.7)Ma(MSDW=3.1),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8.1±0.8)Ma(MSDW=2.6),反等时线年龄为(148.1±0.8)Ma(MSDW=2.6),表明圳口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明显晚于早古生代彭公庙大花岗岩基的侵位时间,是南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大规模钨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通过总结研究发现,区域上早古生代花岗岩基周缘的钨锡矿床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该结论不仅表明研究区深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而且指示区内不同矿床之间在成因上密切相关。整个区域上的矿床类型和空间分布显示出不同的围岩性质制约了不同的矿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含矿热液沿着裂隙通道向上运移,当围岩为花岗岩时,形成了石英脉-云英岩型矿床,而当围岩为碎屑岩时,则形成石英脉型矿床。这些不同类型矿床可以构成一套矿床组合模型,互为找矿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测年 早古生代 彭公庙岩体 圳口钨矿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矿区土壤重金属特征及环境问题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宇靓 王松 赵元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85-2996,共12页
在矿产开发前,充分了解矿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特征对矿产绿色开发和合理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位于西藏改则县的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的重要矿床之一,目前已探明铜资源量达234.44万吨。本文以多不杂矿区为例,在地表选取4条剖面采集了37... 在矿产开发前,充分了解矿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特征对矿产绿色开发和合理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位于西藏改则县的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的重要矿床之一,目前已探明铜资源量达234.44万吨。本文以多不杂矿区为例,在地表选取4条剖面采集了37件土壤样品,开展了重金属元素(Cu、Pb、Zn、As、Cd、Cr、Hg)含量和pH值测试,对其中10件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形态特征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研究了多不杂矿区内地表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污染指数和形态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元素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多不杂矿区地表为碱性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中,Cu在所有样品中的含量均超过GB15618-1995Ⅲ级标准;Zn、Cd仅有最大值超过Ⅲ级标准;Pb、As、Cr、Hg含量均不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呈现出Cu>Zn>As>Cd>Cr>Pb>Hg的分布特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1.60,表明重金属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较高。Cu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分别占48.40%和14.73%,Pb、Zn、As、Cr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分别占90.27%、71.48%、79.59%、86.12%。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和碳酸盐态形式存在,分别占40.05%和22.42%,Hg主要以残渣态和腐殖酸态存在,分别占40.16%和22.54%。7种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有3类:Cu、Zn、Cd、Hg源于黄铜矿的氧化淋滤;Pb、As源于黄铁矿的氧化;Cr源于岩石的自然风化。针对重金属相关的环境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矿区 土壤重金属 环境特征 来源解析 生物有效性 防治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