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浦桑果铜铅锌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壮 王立强 +2 位作者 李海峰 旦真王修 施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5,共10页
西藏浦桑果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冈底斯成矿带火山岩浆弧内,矿区矽卡岩型铜铅锌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和似层状近东西向赋存于白垩系塔克那组第四岩性段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对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闪锌矿、方... 西藏浦桑果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冈底斯成矿带火山岩浆弧内,矿区矽卡岩型铜铅锌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和似层状近东西向赋存于白垩系塔克那组第四岩性段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对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前人数据,综合探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浦桑果矿床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2.4‰~1.0‰之间,平均值为-0.40‰,硫同位素频率直方图具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指示硫可能与岩浆作用有关,硫同位素具岩浆硫特征,主要与闪长玢岩有关。矿石硫化物中^(206)Pb/^(204)Pb变化于18.344~18.625之间,平均值为18.555;^(207)Pb/^(204)Pb变化于15.549~15.794之间,平均值为15.716;^(208)Pb/^(204)Pb变化于38.12~39.34之间,平均值为39.044;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结合铅同位素μ值特征(9.37~9.82)及铅同位素构造环境演化图投图结果,综合表明浦桑果矿床的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且伴有地幔物质的混染,铅同位素具壳幔混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浦桑果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壮 唐菊兴 +2 位作者 王立强 李海峰 刘文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1-258,共18页
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冈底斯成矿带火山岩浆弧内,矿区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近东西向赋存于白垩系塔克那组第4岩性段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 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冈底斯成矿带火山岩浆弧内,矿区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近东西向赋存于白垩系塔克那组第4岩性段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在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区内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非连续的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类质同像系列(And47.39~98.17Gro0.59~50.22Ura+Pyr+Spe0~3.53),且早期主要形成钙铁榴石,部分钙铁榴石含锰质较高;单斜辉石主要为钙铁辉石-锰钙辉石-透辉石类质同像系列(Hd37.91~74.16Jo0.91~61.66Di0.43~46.07);似辉石主要为硅灰石,端员组分为Wo99.09~99.26En0.50~0.56Fs0.13~0.24;角闪石主要为镁角闪石,具钙质角闪石属性;绿帘石贫铁、镁而富铝、钙;绿泥石属于密绿泥石类。矿床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表明,浦桑果矿床矽卡岩兼具钙质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的特征。早期矽卡岩形成于高温、偏碱性、强氧化的开放体系中,成矿流体具有较高氧逸度。锰质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独立银矿物的存在综合表明矿区具有银矿找矿潜力,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钙质矽卡岩 锰质矽卡岩 浦桑果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南缘老牛山杂岩体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新证据 被引量:54
3
作者 齐秋菊 王晓霞 +1 位作者 柯昌辉 李金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9-301,共23页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野外侵入关系和锆石LA-ICP-MSU-Pb定年显示,其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组成。印支期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23±1Ma、222±...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野外侵入关系和锆石LA-ICP-MSU-Pb定年显示,其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组成。印支期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23±1Ma、222±1Ma和214±1Ma;燕山期为中粒-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1Ma和146±1Ma。印支期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的SiO2相对含量低、富碱、高铝,为钾玄系列,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印支期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富硅、碱、高铝、低镁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Ⅰ型花岗岩;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硅和铝、富碱,低镁的特点,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Ⅰ型花岗岩。组成老牛山杂岩体的花岗岩从早到晚SiO2含量由低变高,MgO、CaO和Na2O由高变低。各期次岩石均表现出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较弱的铕异常。两期花岗质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印支期花岗质岩石的全岩εNd(t)为-11.3~-14.87,tDM为1.7~1.9Ga,锆石的εHf(t)为-9.57~-25.11,tDM2为1863~2841Ma;燕山期花岗岩的全岩εNd(t)为-13.32~-16.83,tDM为1.7~1.9Ga,锆石的εHf(t)为-18.28~-24.79,tDM2为2360~2767Ma,表明该杂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与太古宙太华群相似,印支期有年轻地幔物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SR-ND-HF同位素 物质源区 花岗质杂岩体 华北地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