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矿在环保、建材领域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长青 冯亚亚 +8 位作者 刘冠男 刘欢 李德先 宫晨琛 柯尊壮 黄菲 张乙飞 王志刚 王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7,共14页
随着我国矿业行业的绿色转型,尾矿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技挑战。当前我国尾矿存储总量已超过200亿t,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拓展尾矿在环保、建筑材料领域的高效利用,减轻尾矿处理的环境和经济负... 随着我国矿业行业的绿色转型,尾矿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技挑战。当前我国尾矿存储总量已超过200亿t,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拓展尾矿在环保、建筑材料领域的高效利用,减轻尾矿处理的环境和经济负担,开辟尾矿的资源化创新路径,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聚焦尾矿在环保和建筑材料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研发了尾矿基环境功能材料和高附加值建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涵盖尾矿脱色剂、重金属吸附材料、陶瓷釉料、发泡陶瓷和高密实混凝土等技术。首先,尾矿与偏高岭土和表面活性剂混合,通过碱溶工艺研发高效食品废水脱色剂,脱色效率超过95%。针对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通过高温焙烧和后处理工艺提升尾矿的吸附性能,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其次,尾矿被用作陶瓷釉料的替代原料,通过优化配方和烧制工艺,开发低成本且环保的陶瓷釉料。通过优化发泡陶瓷的配方和烧制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优良强度、保温性和防火性的材料,其尾矿掺入量高达65%,节省原料成本40%~50%。通过将尾矿与其他矿物原料结合,开发出耐腐蚀、低孔隙的新型高密实混凝土,强度提升5%~20%,水渗透系数减小10%~35%,适用于海洋工程等恶劣环境。尾矿在环保、建筑材料领域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为绿色矿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技术路径。研发的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将尾矿资源化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环保(废水脱色、重金属吸附)和建筑材料(陶瓷釉料、发泡陶瓷、高密实混凝土)。通过优化尾矿的配方和工艺,显著提高了尾矿的环保性和性能,特别是在食品废水脱色、污水中重金属吸附和发泡陶瓷强度、保温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开辟了尾矿高效利用的新途径,不仅提升了尾矿的附加值,还为环保和建筑材料行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了绿色矿山建设,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将尾矿替代传统材料,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升了环保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助力绿色矿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资源化 环境材料 建筑材料 高附加值 绿色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类资源环境与开发利用——“庆祝郑绵平院士九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专辑特邀主编寄语
2
作者 张永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盐湖是一种集无机盐、有机质和嗜盐生物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是大自然信息库和天然实验室,其包含的丰富盐类矿产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类型与农业、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息息相关。我国现代陆相盐湖和古代海/陆相盐盆涉及多... 盐湖是一种集无机盐、有机质和嗜盐生物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是大自然信息库和天然实验室,其包含的丰富盐类矿产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类型与农业、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息息相关。我国现代陆相盐湖和古代海/陆相盐盆涉及多个省区,是一个富“盐”的国家:钾、锂、硼等战略紧缺盐类矿产是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盐类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郑绵平院士提出的“盐类学”理论为指导,聚焦盐类资源环境领域的找矿勘查、成因机制、开发利用以及环境预警等问题,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本“庆祝郑绵平院士九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专辑共征集相关论文18篇,旨在为后续的盐类资源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并借此向郑绵平院士九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献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资源 成因机制 找矿勘查 开发利用 环境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镇雄黑树矿区高硫极贫铁硫磺渣铁资源回收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赛 张佳文 +5 位作者 王裕先 蔡剑辉 方景玲 魏友华 耿新霞 彭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8,共11页
滇东北地区硫磺渣堆存量巨大,长期以来难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环境地质问题。对镇雄县黑树矿区硫磺渣开展铁资源回收利用研究,以期通过选矿试验获得高品质铁精矿,从而为该地区硫磺渣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有效实用的技术方法。黑树矿... 滇东北地区硫磺渣堆存量巨大,长期以来难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环境地质问题。对镇雄县黑树矿区硫磺渣开展铁资源回收利用研究,以期通过选矿试验获得高品质铁精矿,从而为该地区硫磺渣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有效实用的技术方法。黑树矿区硫磺渣属于一类硫含量大于2%、全铁含量小于30%的弱磁性高硫极贫铁硫磺渣,针对此类硫磺渣开展选矿探索试验、铁精矿回收试验和铁精矿反浮选脱硫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湿式磁-重联选主干流程能够有效富集铁、脱除有害杂质磷;继而采用反浮选脱硫工艺,可以获得铁含量高于60%、磷含量低于0.25%、硫含量低于0.30%的铁精矿,满足炼铁用铁矿石工业指标要求,铁回收率达到49.08%。因此,建立“磁-重联选+反浮选”选矿流程用来进行高硫极贫铁硫磺渣的选铁,主干流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滇东北地区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硫磺渣等硫铁矿固废,以及实现滇东北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硫磺渣 选矿试验 铁精矿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春连 黄华 +7 位作者 王九一 徐海明 余小灿 高超 孟令阳 蔡芃睿 颜开 方景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30-1646,共17页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地质学为指导,以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和野外地质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江陵富钾锂卤水的矿田建造、矿田构造与矿田成矿作用。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建造分为构造沉积岩相矿田和构造火山岩相矿田。江陵凹陷内各地区由于受所处构造位置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局部构造,这些局部构造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与叠置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为钾锂卤水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从古新世沙市组到早始新世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汉盆地的古气候条件总体为高温干旱,利于古盐湖的蒸发作用,火山活动带来丰富的钾锂物质,从而利于钾锂卤水的富集。江陵凹陷富钾卤水属构造—储层耦合成藏模式:江陵凹陷盐湖沉积特征,决定了有大量卤水储存在其地层中。这些卤水最大的储集体就是砂岩孔隙,而构造产生的大量裂缝大部分位于泥岩和火成岩中,也成为储集卤水的场所。在构造褶皱及埋藏作用下,卤水开始从盐类晶间,首先进入砂岩体孔隙内,而后可能进入裂隙系统及火山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地质学 成矿作用 成矿环境 矿田建造 矿田构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锗矿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建楠 丁建华 +1 位作者 陈炳翰 阴江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86,共20页
锗是一种重要的稀散元素,在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其他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初步总结了中国锗矿的资源特征和成矿规律,并建立了成矿谱系。研究认为,中国主要的锗矿床和富锗矿床可被划分为煤层型锗矿... 锗是一种重要的稀散元素,在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其他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初步总结了中国锗矿的资源特征和成矿规律,并建立了成矿谱系。研究认为,中国主要的锗矿床和富锗矿床可被划分为煤层型锗矿、碳酸盐岩容矿型锗矿、岩浆热液型富锗矿床、火山岩型富锗矿床和沉积型矿产中的潜在锗资源5种类型,较为重要的类型包括煤层型和碳酸盐岩容矿型。锗成矿作用时间跨度较大,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矿床形成,但相对集中于中生代。空间上,不同类型锗矿的分布各具特点,煤层型锗矿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西南三江地区;碳酸盐岩容矿型锗矿主要分布于川滇黔地区;岩浆热液型富锗矿床、火山岩型富锗矿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岭地区。根据锗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文章共划分出15个锗成矿带,建立了21个与锗成矿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锗矿 资源特征 锗矿类型 成矿时代 锗成矿带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盆地陂头面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郑伟 毛景文 +5 位作者 欧阳志侠 赵财胜 于晓飞 赵海杰 刘东宏 吴晓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71-2686,共16页
广东陂头面铜多金属矿位于云开地区的阳春盆地内,是一个与中细粒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态不规则,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受NE和NNE向构造断裂控制。本文在详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 广东陂头面铜多金属矿位于云开地区的阳春盆地内,是一个与中细粒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态不规则,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受NE和NNE向构造断裂控制。本文在详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首次对陂头面矿床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等时线年龄为163. 5±0. 55Ma,4件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62. 9~163. 9Ma,加权平均值为163. 3±1. 1Ma,结果表明陂头面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基本同时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这也是阳春盆地首次报道的形成于该时期的多金属矿床。该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变化于30. 5×10^(-6)~41. 7×10^(-6),表明其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本文对成矿岩体开展了锆石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结果获得锆石CeⅣ/Ⅲ比值范围为198~987,表明其具有高的氧逸度和很好的成矿潜力;锆石Ti饱和温度为597~782℃,暗示可能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构造环境。陂头面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的确定为下一步在阳春盆地及区域上开展150~170Ma左右的斑岩-矽卡岩多金属矿床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钦杭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陂头面铜多金属矿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阳春盆地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及其重金属污染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佳琪 刘冠男 +2 位作者 张长青 牛之建 牛向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7,共10页
煤矸石是我国大宗固废之一,其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长期堆存可产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矸石大规模消纳迫在眉睫,而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是实现煤矸石大规模消纳的有效途径... 煤矸石是我国大宗固废之一,其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长期堆存可产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矸石大规模消纳迫在眉睫,而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是实现煤矸石大规模消纳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煤矸石中的元素和矿物组分、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技术、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中重金属释放风险及其污染防控措施,并提出了煤矸石生态修复安全利用建议。煤矸石中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和物质,且矿物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可为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煤矸石可通过填沟造地和制备植生基质实现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但部分煤矸石中重金属和硫含量高,存在产酸和重金属释放风险,使大规模生态修复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微生物技术、氧化菌抑制技术及重金属钝化技术等技术手段可有效控制煤矸石中重金属释放。针对重金属和硫含量高的煤矸石,需加强对煤矸石生态修复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研究,同时研发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多途径联用技术,抑制产酸和重金属释放,实现煤矸石生态修复安全利用。同时加强监测煤矸石生态修复过程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实现煤矸石生态修复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生态修复 重金属 污染防控 植生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棉花坑(302)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的铀矿物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龙 陈振宇 +1 位作者 李胜荣 黄国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57-2670,共14页
粤北棉花坑(302)铀矿床是华南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本文以该铀矿床的一个代表性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对该钻孔中的铀矿物进行系统研究。该钻孔岩心具有明显的垂直围岩蚀变分带现象:从上到下可分为四个带,分别为:正常花岗... 粤北棉花坑(302)铀矿床是华南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本文以该铀矿床的一个代表性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对该钻孔中的铀矿物进行系统研究。该钻孔岩心具有明显的垂直围岩蚀变分带现象:从上到下可分为四个带,分别为:正常花岗岩或弱蚀变带(Ⅰ带);高岭石化、绢云母化带(Ⅱ带);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Ⅲ带);矿化带(Ⅳ带)。铀矿物类型也具有分带现象:Ⅰ带、Ⅱ带、Ⅲ带的铀矿物主要是晶质铀矿和铀钍石;矿化带Ⅳ带的铀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铀石、钛铀矿、铀钍石四种类型。运用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对不同蚀变带的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进行定年,获得晶质铀矿的化学年龄为165±3.1Ma,代表长江岩体的形成年龄;沥青铀矿的化学年龄可分为四组:~120Ma、~102Ma、~92Ma和~68Ma,代表矿区多期次的热液活动时间,也可代表粤北地区多期次铀成矿作用年龄,前三组可能代表早期铀成矿事件,第四组为主成矿期。广泛发育的热液蚀变促使U发生活化、转移,进而在有利空间富集成矿。对典型铀矿床作深入细致的蚀变分带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对成岩成矿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物 围岩蚀变分带 电子探针 棉花坑铀矿床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海流特高分异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章培春 彭勃 +6 位作者 赵金忠 张占飞 赵静 郭广飞 左玉山 贺吉 王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9-1046,共18页
大兴安岭南段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集中爆发有多期岩浆活动,深入讨论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岩浆演化过程对该地区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LA-... 大兴安岭南段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集中爆发有多期岩浆活动,深入讨论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岩浆演化过程对该地区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2.0±0.7 Ma、141.2±1.1 Ma、139.7±2.4 Ma,属早白垩世。样品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富碱,A/CNK值为1.01~1.18,平均1.09,属弱过铝质。微量元素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Eu负异常明显(δEu=0.012~0.040),Zr+Nb+Ce+Y值介于38.25×10^(-6)~258.2×10^(-6)之间,小于350×10^(-6),锆石饱和温度为723~778℃,未见原生白云母及碱性暗色矿物。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钾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且Zr/Hf、La/Ta、La/Nb值低于正常花岗岩范围,Nb/Ta、Y/Ho值处于正常花岗岩区域,稀土四分组效应参数TE1,3介于1.18~1.34之间,大于1.1。综上,海流特岩体属早白垩世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存在弱的熔-流体相互作用,具有钨锡、稀有金属等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意义 海流特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新岭铅锌银矿床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闪锌矿Rb-Sr年龄和H-O-S-Pb-He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军成 刘军 +1 位作者 王晓彤 侯可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46,共16页
辽宁新岭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确定新岭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及其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文章对新岭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同... 辽宁新岭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确定新岭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及其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文章对新岭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岭矿床内与成矿有关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7.3±1.5)Ma。5件闪锌矿样品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22.9±2.9)Ma,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为0.7104,确认新岭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成矿流体的δ^(18)O_(W)值介于4.7‰~7.6‰,δD_(W)值介于-97.7‰~-82.0‰,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黄铁矿3He/4He值介于0.15~0.21 Ra,进一步揭示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源特征。黄铁矿样品的LA-ICP-MS原位δ^(34)S值介于+3.9‰~+7.2‰,均值为+5.5‰。6件闪锌矿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534~17.822,^(207)Pb/^(204)Pb=15.527~15.591,^(208)Pb/^(204)Pb=37.851~38.162。2件花岗斑岩样品的钾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410~17.500,^(207)Pb/^(204)Pb=15.498~15.509,^(208)Pb/204Pb=37.519~37.614。S-Pb同位素组成表明,新岭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三叠世岩浆,少量来源于辽河群变质岩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RB-SR定年 同位素地球化学 新岭矿床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喇嘛苏铜矿床成因:来自石榴子石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彤 刘军 +1 位作者 何军成 孙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7-365,共19页
喇嘛苏矿床是中国西天山地区首例大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在矽卡岩中大量发育,是矽卡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分为外矽卡岩带红棕色粗粒石榴子石(Grt-Ⅰ)、外矽卡岩带浅棕色细粒石榴子石(Grt... 喇嘛苏矿床是中国西天山地区首例大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在矽卡岩中大量发育,是矽卡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分为外矽卡岩带红棕色粗粒石榴子石(Grt-Ⅰ)、外矽卡岩带浅棕色细粒石榴子石(Grt-Ⅱ)、外矽卡岩带黄绿色不等粒石榴子石(Grt-Ⅲ)3类。文章对不同产状石榴子石开展了电子探针分析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探讨了石榴子石成因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喇嘛苏矿床内3类石榴子石均以钙铁榴石为主,其次为钙铝榴石,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亏损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Nb、Ce高场强元素。3类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差别较大,其中,Grt-Ⅰ类石榴子石的∑REE为101.47×10^(-6)~262.87×10^(-6),具有较陡峭的REE配分模式,LREE/HREE为3.81~68.50,具有正Eu异常;Grt-Ⅱ类石榴子石核部的∑REE为163.49×10^(-6)~249.52×10^(-6),显示负Eu异常,LREE/HREE为2.00~4.71,而外环带的∑REE为46.34×10^(-6)~99.99×10^(-6),显示正Eu异常,LREE/HREE为18.06~177.23;Grt-Ⅲ类石榴子石的∑REE为31.71×10^(-6)~219.02×10^(-6),具有平坦的REE模式分配,显示正Eu异常,LREE/HREE为2.16~9.07。研究结果表明,喇嘛苏成矿流体系统是从开放体系趋向封闭体系进行演化,流体从渗滤交代演变为扩散交代,依次形成Grt-Ⅰ类、Grt-Ⅱ类和Grt-Ⅲ类石榴子石。3类石榴子石总体上形成于相对氧化的流体中,而流体的高氧逸度能够抑制Cu以硫化物的形式过早沉淀,有利于Cu在岩浆热液中运移和聚集,最终提高早期岩浆热液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石榴子石 矽卡岩 喇嘛苏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尕尔勤——一个遭受过剥蚀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12
作者 孙豪 宋扬 +5 位作者 李发桥 李子琛 王旭 李阳 郑明 方颖 《矿床地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309,共23页
西藏具有形成巨型斑岩铜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常发育于斑岩铜成矿系统上部,极具经济价值,但由于形成深度较浅,易于剥蚀,目前西藏地区尚未发现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 西藏具有形成巨型斑岩铜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常发育于斑岩铜成矿系统上部,极具经济价值,但由于形成深度较浅,易于剥蚀,目前西藏地区尚未发现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产出有大型-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而是否存在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既是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勘查的重点方向。文章运用超景深高分辨数码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多龙矿集区尕尔勤矿区内的残坡积物和外围水系沉积物中746颗砂金的大小、形貌、核部元素及不透明矿物包体特征,发现尕尔勤矿区内广泛分布的砂金不是表生环境下生物化学或化学成因金,而是尕尔勤产出的金矿(化)体剥蚀的产物。砂金普遍含有较高的w(Bi)、极低的w(Cu),部分含有高的w(Hg)、w(Te);砂金w(Ag)变化较大(0.05%~40.21%);金成色变化范围较大(588~999);砂金富含Bi-Pb-Te-S系列矿物包体等,显示尕尔勤矿区可能存在一个遭受过剥蚀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金 金矿 浅成低温热液 多龙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