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00
1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10 位作者 李建康 赵芝 于扬 代晶晶 陈郑辉 李德先 屈文俊 邓茂春 付小方 孙艳 郑国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稀有 稀散 战略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钛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建华 张勇 +1 位作者 李立兴 李厚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644,共18页
钛金属因其性能特殊和用途广泛而被称之为"第三金属"。中国钛矿资源丰富,占世界总资源储量的24.46%,但多为含钛量偏低的原生矿,高品位优质钛矿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导致中国钛的对外依存度偏高,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规律... 钛金属因其性能特殊和用途广泛而被称之为"第三金属"。中国钛矿资源丰富,占世界总资源储量的24.46%,但多为含钛量偏低的原生矿,高品位优质钛矿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导致中国钛的对外依存度偏高,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规律,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根据中国钛矿的成矿特征,将钛矿划分为岩浆型、变质型、风化型和(第四纪)沉积型4种类型。其中,岩浆型矿床主要为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的钛铁矿-磁铁矿(钛磁铁矿),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攀西地区近SN向基性-超基性岩带和华北地台北缘近EW向基性-超基性岩带;变质型矿床与区域变质作用关系密切,较为重要的是榴辉岩(榴闪岩)型金红石矿床,主要受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风化型矿床受控于富Ti原岩和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多产于湿热的云南和广西;滨海沉积型矿床则沿海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岸。本次钛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全面总结全国钛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111个3级预测区并估算资源潜力,包括A类预测区22个,B类预测区27个,C类预测区62个;笔者最后优选了12个预测区并进行了详细评价,建议做为今后钛矿的找矿部署优先考虑的重点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矿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勘查方向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124
3
作者 唐菊兴 王勤 +3 位作者 杨欢欢 高昕 张泽斌 邹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614,共44页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西藏各成矿带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梳理了若干影响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构建了主要矿集区的勘查模型,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西藏四大成矿带特色鲜明,东特提斯成矿域集聚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多种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复杂,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从170 Ma到12 Ma,具有成矿时代跨度大、矿床类型丰富、成矿元素复杂、矿石质量较好之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藏东玉龙成矿带除了斑岩型铜(钼)矿以外,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如玉龙Ⅱ、V号矿体、昂青银铅锌(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在40~38 Ma,成矿岩体和矿体受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的背斜控制。冈底斯成矿带类型发现识别出赋存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显示谢通门—昂仁县以西林子宗群分布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银、金、铅锌)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学研究成果作为构造地质背景确定的指针之一,认为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碰撞事件发生在52~50 Ma,至少典中组火山岩还是陆缘弧的产物,并形成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甚至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含矿斑岩接触带有碳酸盐岩,接触带和深部需要勘查评价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或铅锌银矿体,90~13 Ma侵位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甲玛、驱龙外围的知不拉、邦铺、洞中拉—蒙亚啊矿集区、努日、尕尔穷—嘎拉勒等矿床均具有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类型矿体较之斑岩型铜(钼)矿更具工业价值。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120~116 Ma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110 Ma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美日切错组(K1m),作为良好的成矿后盖层,是该类矿床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班—怒结合带两侧形成于140~110 Ma的则弄群、多尼组、去申拉组、美日切错组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强烈的蚀变,发育火山机构,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产物,成矿地质背景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显示良好的成矿潜力。西藏已经初步查明的铜资源量>6 000万吨,钼资源量>300万吨,共伴生金>1 000 t,共伴生银>25 000 t,铅锌资源量>1 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储备基地,研究认为西藏铜的资源潜力将超过15 000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 斑岩-矽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成矿潜力 陆相火山岩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64
4
作者 李厚民 王登红 +3 位作者 李立兴 陈靖 杨秀清 刘明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9-580,共22页
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 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0个矿床式,并建立了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大庙式岩浆型、蒙库式海相火山岩型、大西沟式沉积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划分了36个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编制了成矿区带图,总结了不同类型铁矿和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矿石类型的时间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7个重点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成因类型 矿床式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99
5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17 位作者 孙艳 李建康 赵芝 赵汀 屈文俊 付小方 江善元 黄华谷 冯文杰 徐平 李胜苗 黄新鹏 周辉 朱永新 涂其军 李新仁 方一平 周园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2011年组织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开展了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稀调查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了稀土矿产地、价格等多项数据库(涵盖全球);在稀土矿山开采和建设用地压覆资源调查等多方面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估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四川甲基卡、福建永定大坪等多个地区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在三稀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研究尤其是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该项工作提升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为通过矿产地质供给侧调查研究引导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金属 矿产调查 综合研究 矿政管理 进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能源金属矿产资源基地调查评价基本问题的探讨--以四川甲基卡大型锂矿基地为例 被引量:62
6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9 位作者 付小方 孙艳 王成辉 郝雪峰 刘丽君 潘蒙 侯江龙 代晶晶 田世洪 于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能源金属矿产是指可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金属矿产资源,而大型能源金属矿产基地作为国家目标开展调查评价,也是新事物。四川西部甲基卡一带锂资源十分丰富,成矿条件优越,而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将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环境保护... 能源金属矿产是指可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金属矿产资源,而大型能源金属矿产基地作为国家目标开展调查评价,也是新事物。四川西部甲基卡一带锂资源十分丰富,成矿条件优越,而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将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瓶颈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甲基卡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在"能源+金属"类矿产资源基地进行调查评价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包括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立项依据、创新驱动、技术路线、工作内容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为同类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的工作部署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科学决策、合理开发锂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川西甲基卡一带以锂为主大型能源金属资源基地的调查评价,不但可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程度和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为带动整装勘查、建设大型勘查开发基地提供资源保障,而且可以为整个川西地区能源金属的调查评价提供示范;通过创新驱动包括查明锂、锂同位素及其共伴生组分的赋存规律,提高综合研究和利用程度,为能源金属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部署,有序推进,不但可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社会优势、造福地方百姓,也可以为把川西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基地、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金属 大型资源基地 矿产调查 甲基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预测类型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运用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6 位作者 徐志刚 盛继福 朱明玉 刘喜方 张长青 王成辉 王永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2-1099,1110,共9页
矿产预测类型是从成矿预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具有区域性但也兼顾典型矿床的一般性成矿规律,其理论基础就是成矿系列理论的矿床式。回顾了矿产预测类型概念的提出与演变过程,以阿舍勒式、大厂式和... 矿产预测类型是从成矿预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具有区域性但也兼顾典型矿床的一般性成矿规律,其理论基础就是成矿系列理论的矿床式。回顾了矿产预测类型概念的提出与演变过程,以阿舍勒式、大厂式和甲玛式为例探讨了作为预测工作第一步骤的重要性及划分矿产预测类型的理论依据,以大冶式铁矿为例阐述了矿产预测类型在成矿预测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矿产预测类型基于典型矿床但又超越典型矿床的具体成矿条件因而体现出预见性,为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可以根据预测工作尺度的不同而分层次给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可以满足分级别预测的需要;再者,矿产预测类型具有区域性特点但又不排斥一般性,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分析讨论了2006年以来在全国运用矿产预测类型概念开展潜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只有加强成矿规律研究才能科学地评价矿产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预测类型 矿床式 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7 位作者 李建康 赵芝 于扬 郑国栋 李晓妹 孙艳 李德先 赵汀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1-42,共2页
2011年以来,'三稀资源'、'三稀金属'、'三稀矿产资源'等词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实际上,'三稀'所指的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对公众并不陌生,尤其邓小平同志'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名言。
关键词 矿产资源 金属 地壳 丰度 稀土 稀散 矿藏资源 金属材料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稀散元素 分散元素 独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陆块液体钾、锂资源的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48
9
作者 刘成林 余小灿 +5 位作者 赵艳军 王九一 王立成 徐海明 李坚 王春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9-1143,共25页
中国华南陆块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和潜江凹陷以及江西吉泰盆地等裂谷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发育了大量的蒸发岩,并形成了富含钾、锂、铷、铯、溴、碘、硼元素的卤水,这些高价值元素的含量多达到工业利用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资源潜... 中国华南陆块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和潜江凹陷以及江西吉泰盆地等裂谷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发育了大量的蒸发岩,并形成了富含钾、锂、铷、铯、溴、碘、硼元素的卤水,这些高价值元素的含量多达到工业利用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资源潜力巨大。这些资源的富集区域分布于华南陆块与新华夏裂谷构造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华南花岗岩省与新华夏裂谷玄武岩的分布区。通过对该区域大地构造、火成岩、古气候、古地理特征与全球海侵事件等综合分析,同时结合盆地卤水化学成分的研究,作者提出华南陆块(地区)的中生代—新生代盆地(群)可能是液体钾、锂、铷、铯、溴、碘、硼资源的成矿区;成矿物质受到白垩纪—古近纪火山活动带来的深部物质及海侵事件带来的海水等多源补给,前者主要带来锂、钾、铷、铯等,后者带来钾及溴、碘等。华南盆地卤水中钾、锂等元素的富集是内生与外生地质动力作用的结果,即构造-火成岩-海侵-干旱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成矿作用过程可以归结为裂谷沉积成矿,主要形成富钾、锂卤水;埋藏阶段这些卤水通常转移到孔隙发育的碎屑岩、玄武岩及断裂带内保存,形成盆地深层卤水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华南陆块 中生代一新生代 新华夏裂谷 蒸发岩 卤水 钾锂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地区三稀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进展综述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登红 赵汀 +3 位作者 何晗晗 刘新星 刘祥 黄华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稀土、稀有和稀散金属资源(简称三稀)是中南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区内以往探明的典型矿床占全国的一半,但近年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以及地质找矿的勘查活动近乎停顿,严重影响到中南地区三稀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南地区三稀... 稀土、稀有和稀散金属资源(简称三稀)是中南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区内以往探明的典型矿床占全国的一半,但近年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以及地质找矿的勘查活动近乎停顿,严重影响到中南地区三稀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南地区三稀矿产资源成矿特征的分析,认为今后一方面要深化理论研究,根据共伴生规律,加强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要加大地质找矿的力度,特别是要注意老矿山的探边摸底和遗漏矿产的排查,不同矿种可互为找矿标志;再者是要加强尾矿资源及建设用地压覆资源的综合利用、多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稀有金属 稀散金属 调查研究 开发利用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其慎 张艳飞 +1 位作者 邢佳韵 龙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共9页
我国矿产资源"大而不强",未来10年是我国由矿产资源大国走向矿产资源强国的关键阶段。本文系统建立了包含矿产资源稳定供应能力、国际经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矿产资源强国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包括美国、... 我国矿产资源"大而不强",未来10年是我国由矿产资源大国走向矿产资源强国的关键阶段。本文系统建立了包含矿产资源稳定供应能力、国际经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矿产资源强国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10个全球矿产资源国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参与评价的10个矿产资源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4个国家是矿产资源强国,中国、南非、俄罗斯3个国家是矿产资源大国,巴西和印度是矿产资源弱国,英国是衰败的矿产资源强国。根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4个国家的强国经验,本文总结了典型矿产资源强国的7个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指标体系 强国 矿业航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0
12
作者 宋相龙 李楠 +2 位作者 肖克炎 范建福 崔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6-203,共8页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6—2013)工作历时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矿情调查工作之一,形成了海量(TB级)的成果数据。如何高效地管理该数据集,实现数据的广泛应用,成为数据共享服务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全国矿产潜力评...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6—2013)工作历时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矿情调查工作之一,形成了海量(TB级)的成果数据。如何高效地管理该数据集,实现数据的广泛应用,成为数据共享服务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全国矿产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研究了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基于元数据的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海量、多源、异构的地质数据的统一管理模型。首先,构建元数据库作为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索引,完成数据的统一集成管理,同时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访问;其次,借助强大成熟的Mapgis K9功能模块和开源的NASA World Wind三维数字地球引擎,进行二次开发,搭建适合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推广应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提高潜力评价数据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评价 空间数据管理 三维可视化 查询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83
13
作者 王成辉 徐珏 +3 位作者 黄凡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15-2325,共11页
我国金矿资源较为丰富,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本文在全国潜力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源特征、勘查进展、金矿类型、时空分布、成矿谱系的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金矿成矿规律。文章总结了... 我国金矿资源较为丰富,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本文在全国潜力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源特征、勘查进展、金矿类型、时空分布、成矿谱系的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金矿成矿规律。文章总结了我国金矿的资源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预测的角度,将我国金矿分为花岗绿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金矿、与岩浆岩有关金矿、沉积建造中的金矿、与表生作用有关金矿等五大预测类型;在统计的基础上,将我国金矿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成矿期,并初步总结了各成矿期金矿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提出了成金带的概念,并划分了53个成金带,概括了其主要特征;厘定出71个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建立了中国金矿成矿谱系。认为应该继续加强我国金矿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理论指导找矿勘查部署并综合评价,以期取得更大的找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资源特征 金矿类型 成矿时代 成金带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62
14
作者 黄凡 王登红 +3 位作者 王成辉 陈郑辉 袁忠信 刘新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96-2314,共19页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钼矿找矿成果突出,钼矿在我国遍地开花,呈现出“面型”分布的特征.从地理分布上看,总体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其中河南省钼储量居首;从矿床规模看,查明的超大型钼矿床约占全国钼资源量的53%...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钼矿找矿成果突出,钼矿在我国遍地开花,呈现出“面型”分布的特征.从地理分布上看,总体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其中河南省钼储量居首;从矿床规模看,查明的超大型钼矿床约占全国钼资源量的53%,大型钼矿床约占30%,中型钼矿床约占14%,小型钼矿床和钼矿(化)点仅占约3%;从矿床类型来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沉积(变质)型,分别占钼总资源量的85.75%,8.83%,2.79%,2.63%.根据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将中国钼成矿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前寒武纪(>800Ma)、寒武纪—志留纪(540~415Ma,加里东期)、泥盆纪—二叠纪(400~290Ma,海西期)、三叠纪(260~200Ma、印支期)、侏罗纪—白垩纪(195~70Ma、燕山期)和古近纪—新近纪(65~10Ma、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是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了约76.69%钼资源,其次为喜马拉雅期.本文初步总结了中国钼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将全国钼矿划分为41个Ⅲ级成钼带,13个Ⅱ级成钼省,4个Ⅰ级成钼域,建立了中国钼矿成矿谱系,探讨了不同类型钼矿的时空演化、钼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并认为钼是反映中国地壳演化的有效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矿床类型 成钼带 成矿规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石墨矿产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60
15
作者 肖克炎 孙莉 +1 位作者 李思远 黄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4,共8页
石墨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优势非金属矿产,其既具有非金属矿物的一般性能,又兼有金属和有机塑料的某些特性,是用途广泛的特殊的非金属矿物原料,是我国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我国石墨成因类型主要为区域变质型,其工业价值较大。文章通过对... 石墨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优势非金属矿产,其既具有非金属矿物的一般性能,又兼有金属和有机塑料的某些特性,是用途广泛的特殊的非金属矿物原料,是我国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我国石墨成因类型主要为区域变质型,其工业价值较大。文章通过对我国石墨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分析进而总结石墨资源潜力特征,认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等省资源潜力巨大,可实行保护性开采,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矿产特征 预测模型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铝土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 被引量:49
16
作者 孙莉 肖克炎 娄德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94,共13页
铝土矿是铝的主要来源,我国铝土矿的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摸清我国铝土矿资源家底,制定合理的经济产业政策,需要对铝土矿资源潜力进行准确预测。我国铝土矿可分为沉积型、堆积型和红土型,以沉积型为主,占总资源储量的80%以上。沉... 铝土矿是铝的主要来源,我国铝土矿的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摸清我国铝土矿资源家底,制定合理的经济产业政策,需要对铝土矿资源潜力进行准确预测。我国铝土矿可分为沉积型、堆积型和红土型,以沉积型为主,占总资源储量的80%以上。沉积型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和二叠纪,而堆积型和红土型为第四纪。铝土矿的成矿与碳酸盐岩和基性岩基底有关,受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古地貌等条件控制。在地质研究基础上,划分了18个铝土矿成矿区带,其中山西断隆区、华北陆块南缘、桂西南、桂中南、黔中等为最重要的成矿区带。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类型铝土矿的预测要素,并建立了预测模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特别是GIS技术),挖掘成矿信息,编制预测要素图,并采用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估算了2 000m深度以浅预测资源量。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铝土矿1 000m深度以浅有较大找矿潜力,目前资源查明率仅为35.6%,除河南、广西、山西、贵州等资源大省外,云南、重庆、山东、河北、陕西也具较大的找矿远景。预测结果为铝土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预测资源量 潜力区 地质参数体积法 成矿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锑矿资源潜力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40
17
作者 丁建华 杨毅恒 邓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6-858,共13页
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之一。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找矿政策实施以来,中国西部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锑矿。西藏、新疆锑矿资源优势的逐渐显现,打破了原来以湖南、广西、贵州等东部省份为主的分布格局。本文结合全国重... 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之一。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找矿政策实施以来,中国西部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锑矿。西藏、新疆锑矿资源优势的逐渐显现,打破了原来以湖南、广西、贵州等东部省份为主的分布格局。本文结合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成果,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了11个锑矿成矿远景区,并分析了主要成矿远景区的成矿特征和找矿潜力。同时还对其他远景区进行了简单评述,提出找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资源潜力 成矿预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右江Sn-Sb-Mn-Zn-Al-Au多金属成矿区主要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丛源 肖克炎 +1 位作者 刘增铁 董庆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3-1588,共16页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地处我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本文新设定并命名了"南盘江-右江Sn-Sb-Mn-Zn-Al-Au多金属成矿区",即重新划(修)定的25片...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地处我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本文新设定并命名了"南盘江-右江Sn-Sb-Mn-Zn-Al-Au多金属成矿区",即重新划(修)定的25片重点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区内划分了6个III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南盘江-右江Sn-Sb-Mn-Zn-Al-Au多金属成矿区成矿谱系。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矿产以锡、锰、锌、铝土矿、金、钨矿等为主,资源潜力巨大。主攻矿床类型为卡林型金矿、沉积型和堆积型铝土矿、沉积型锰矿、深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并总结了重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成矿区内圈定了14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4个为远景调查区,远景区的划分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和工作部署重点,为国家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右江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类型 成矿模式 潜力分析 成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桐柏—大别Mo-REE-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阴江宁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47-1457,共11页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近期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具备成为国家级重要成矿带的条件,后经专家论证确定为全国重要成矿区带。该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和扬子地块间,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极其复...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近期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具备成为国家级重要成矿带的条件,后经专家论证确定为全国重要成矿区带。该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和扬子地块间,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裂谷、区域隆起、深大断裂、剪切带等构造控矿特征突出,新元古代和燕山期两次岩浆作用成矿意义大,变质成矿作用强。矿床主要受矿源建造、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岩相古地理、后生改造等因素制约,空间上有"北西西成带,北东东成行"和多矿种共生分布规律,时间上存在燕山等5个成矿高峰期。预期金、银、铜、铅、锌、钼等主攻矿种的找矿潜力巨大。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找矿新突破基础上,在该区带内划分了四个重点远景区作为国家整装勘查区的后备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桐柏-大别 成矿区带 成矿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矿产资源大国到矿产资源强国:目标、措施与建议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其慎 干勇 +5 位作者 延建林 张艳飞 邢佳韵 龙涛 常润华 肖丽俊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4,共6页
我国矿产资源"大而不强",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未来10年是我国由矿产资源大国走向矿产资源强国的关键阶段,建设矿产资源强国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及问题,结合西方... 我国矿产资源"大而不强",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未来10年是我国由矿产资源大国走向矿产资源强国的关键阶段,建设矿产资源强国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及问题,结合西方矿产资源强国经验,提出了中国建设矿产资源强国的"三步走"战略。提出了提升全球矿产资源经略能力,大幅提升国内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统一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三大矿产资源强国措施。从科学推进矿产资源产业链布局,积极实施矿产资源"一带一路"合作,全面启动城市矿产回收利用布局三个方面提出了矿产资源强国建议。最后,本文分别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铁、铜、铝等大宗金属矿产以及稀土、稀散、稀有矿产的角度,提出了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一带一路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