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的He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延河 李金城 宋鹤彬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对东太平洋海盆C- C 区海底多金属结核及西太平洋马绍尔地区富钴结壳的He 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结核的3He/4He 比值普遍较高,为(1.73 ~13 .26) ×10- 5 。所有结核样品的3 He/4 He 比值均高于MORB 的平均3 He/4 He 比值... 对东太平洋海盆C- C 区海底多金属结核及西太平洋马绍尔地区富钴结壳的He 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结核的3He/4He 比值普遍较高,为(1.73 ~13 .26) ×10- 5 。所有结核样品的3 He/4 He 比值均高于MORB 的平均3 He/4 He 比值,有些样品的3 He/4 He 比值甚至高于地幔热柱的值。磁性部分相对非磁性部分3 He/4He 比值和4 He 含量均明显偏高。结壳的3 He/4 He 比值相对较低,变化范围为6 .05 ×10 - 8 ~8 .08 ×10 - 5 。在3 He- 4He 图上大部分结壳的He 同位素数据点均位于MORB 和地幔热柱的He 同位素分布区及其附近。粒径小于10μm 的宇宙尘含有极高的3 He/4 He 比值和4 He 含量,微量宇宙尘的加入即可造成地内物质的3 He/4 He 比值明显偏高。在3 He- 3 He/4 He 图上,结核、结壳及深海沉积物的He 同位素数据点均沿着宇宙尘与陆壳物质的混合曲线分布。表明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的He 同位素异常均是由宇宙尘注入引起的。结核中宇宙尘的含量相对较高,约1 ×10- 6 ;结壳中宇宙尘的含量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均匀,约为(80 ~800) ×10-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宇宙尘 氦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床成矿时代与赋矿地层时代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锦华 王立本 +2 位作者 叶庆同 李华芹 张晓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3,共6页
通过对萨瓦亚尔顿金( 锑) 矿床矿石中共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作 Rb Sr 等时线年龄(231 ±10 Ma) 的研究,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与南天山造山带陆内造山晚阶段一致。由于矿区主体赋矿地层的(2)(3) 岩性段中... 通过对萨瓦亚尔顿金( 锑) 矿床矿石中共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作 Rb Sr 等时线年龄(231 ±10 Ma) 的研究,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与南天山造山带陆内造山晚阶段一致。由于矿区主体赋矿地层的(2)(3) 岩性段中无化石,故采集其中的一组无矿石英脉作包裹体 Rb Sr 等时线年龄(389 ±42 Ma) ,推测赋矿地层年龄上限为志留 泥盆纪。根据近年来在赋矿岩系的(1)(2) 段所发现的动物化石年代依据,指出含矿浊积岩系东部和西部二个岩性段即(1) 和(4) 段为石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锑矿床 成矿时代 赋矿 地层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拉脊山早古生代沉积岩源区和时代限定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涛 马振慧 +2 位作者 王宗起 张晗 王东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16-2333,共18页
拉脊山混杂带之上的早古生代盆地由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组成的陆相碎屑岩,在沉积时代、源区和构造属性方面缺乏研究。本文对两个杂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在两个样品中获得年轻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 拉脊山混杂带之上的早古生代盆地由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组成的陆相碎屑岩,在沉积时代、源区和构造属性方面缺乏研究。本文对两个杂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在两个样品中获得年轻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13±5Ma,综合限定沉积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411~516Ma,619~1149Ma,1500~1621Ma和2356~2549Ma。其中411~516Ma的年龄数据约占总体的56.6%,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相对集中,显示出强烈的峰值为441Ma,指示其物源可能源于中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岛弧火山岩和岩浆弧花岗岩类,这与碎屑锆石εHf(t)值(-11.1^+13.7)是一致的,同时也表明在加里东期有大量年轻的物质加入,这些物质在造山过程中遭受剥蚀成为主要的物源。碎屑锆石年龄组619~1149Ma约占总体的27.8%,峰值主要表现为950Ma和777Ma,与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事件有关,反映新元古代大陆的汇聚和裂解相关的岩浆作用,与εHf(t)值是相对应的;1500~1621Ma年龄组反映碎屑物质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2356~2549Ma年龄组反映物源来自祁连造山带中的结晶地块,或者来自于华北板块结晶基地。综合分析表明,志留纪砂岩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物源,以中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产生的岩浆岩是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碎屑锆石 U 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 拉脊山 中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庆华 杨振京 +4 位作者 张芸 毕志伟 刘林敬 宋淑瑶 侯献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6-997,共12页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在保护区内从海拔1 042~2 426 m的山地草原化荒漠带、山地干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采集的33个表土孢粉样品,结合对每个样点做的植被样方调查,根据孢...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在保护区内从海拔1 042~2 426 m的山地草原化荒漠带、山地干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采集的33个表土孢粉样品,结合对每个样点做的植被样方调查,根据孢粉数据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3个孢粉组合带的特征与各垂直带植被总体上有较好的对应;藜科和麻黄属花粉含量与样方植物盖度无明显相关性,这两类孢粉呈现超代表性分布特征,应该是随气流从低海拔地带传播到山地高海拔地带的区域外花粉;桦属花粉和豆科花粉与对应的桦木林及锦鸡儿灌丛植被群落有较好的对应;A/C比值和孢粉总浓度大小在区分森林带与草原化荒漠植被带时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蕨类植物孢子与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正相关,豆科植物花粉与温度正相关。由于山地地形因素引起的土壤、水分及光照度差异,在相同海拔高度的阳坡与阴坡形成的森林植被和中山草甸植被交替的过渡植被,因此孢粉组合中出现较多的花粉混合,进而降低了云杉和桦属花粉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这类木本花粉与植被之间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该现象在植物生态学分析中具有普遍性,但对表土孢粉数据在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运用山地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时,需要结合植被样方资料和沉积环境特征对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希里 表土孢粉 聚类分析 冗余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红阳 卢记仁 +4 位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高振敏 高永丰 王立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8-151,共4页
依据前人的地震层析资料,重新编制了扬子板块西部的壳幔三维速度结构图,提出它反映峨眉地幔柱残迹的新认识。指出峨眉地幔柱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耦合/复合关系是造成该区超大型矿床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地幔柱 超大型矿床 峨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米字型”结构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8 位作者 吕承训 胡宝群 曾勇 郭涛 申玉科 王红才 马立成 焦建刚 毕珉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0-1250,共11页
构造体系由强变形构造带和弱变形地域共同构成,这些构造带和变形带可以用结构面的形式表达。构造体系结构面的分布分析,更加适用于变形规律研究,便于追索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以长江中下游地质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新... 构造体系由强变形构造带和弱变形地域共同构成,这些构造带和变形带可以用结构面的形式表达。构造体系结构面的分布分析,更加适用于变形规律研究,便于追索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以长江中下游地质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结构面的“米字型”分布特征。新华夏系“米字型”构造,由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带、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和NWW 300°方向(长江式)的横张构造组成。其演化分先后三个阶段;NNW 345°方向—NEE 75°方向的共轭剪切构造阶段、NNE 25°方向挤压构造阶段和NWW 300°方向的张性剪切构造阶段。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米字型”构造样式的识别,为研究构造体系的应力-应变成因、探讨构造体系的形成演化以及浅部构造和深部构造相关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构造基础。在其它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结构面也具有“米字型”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华夏构造体系 结构面的“米字型”分布 剪-压-张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