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软弱夹层干湿循环作用强度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浩 张文 芦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软弱夹层是一类较为特殊敏感的地质体,其存在对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库岸边坡中软弱夹层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以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左岸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 软弱夹层是一类较为特殊敏感的地质体,其存在对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库岸边坡中软弱夹层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以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左岸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真实岩石形貌特征的结构面,并计算出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然后开展干湿循环作用下含人工节理面的软弱夹层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循环,抗剪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呈负指数型降低,最终会趋于一个极低的稳定值,为初始强度的5%,且抗剪强度与结构面粗糙度呈正相关。软弱夹层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在破坏阶段会呈阶梯式降低,结构面粗糙度越大,残余曲线阶梯式降低次数越多,且结构面粗糙度大的试样会在更短的剪切位移到达残余强度阶段,残余强度也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研究成果对抽水蓄能电站岸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干湿循环 3D打印 强度劣化 粗糙度 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构造岩石学、物理力学特性及地质灾害效应
2
作者 李洪梁 田尤 张佳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38-6251,共14页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造混杂岩孕灾机制研究,以北澜沧江结合带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精细解剖构造混杂岩构造岩石学特征,查明物理力学特性,揭示其地质灾害效应。结果表明: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作为非能干层夹持于西...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造混杂岩孕灾机制研究,以北澜沧江结合带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精细解剖构造混杂岩构造岩石学特征,查明物理力学特性,揭示其地质灾害效应。结果表明: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作为非能干层夹持于西南侧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北东侧火山-沉积岩之间,主要岩石类型为千枚岩、板岩夹少量玄武岩、灰岩和硅质岩岩块,具明显“混杂堆积”特征,在构造隆升-差异风化-河流侵蚀的耦合作用下,逐渐演化为高山深切峡谷地貌,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在构造岩石学方面,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表现出“一弱三强”的特点,即弱变质、强变形、强蚀变和强定向,导致岩石严重劣化,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源条件;在物理力学特性方面,北澜沧江结合带构造混杂岩表现为一套易滑软岩“地层”,富含黏土矿物,具高孔隙度和吸水率、低抗压和抗剪强度,在斜坡内易形成软弱层或软弱带,进而长期蠕变演化为滑带,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结构构造条件;北澜沧江结合带区域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作用强烈,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动力学条件。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造混杂岩的孕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混杂岩 构造岩石学 物理力学性质 地质灾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管理视角下特大库区滑坡科学观测与早期预警
3
作者 叶霄 朱鸿鹄 +3 位作者 田坤 李厚芝 张巍 程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为增强极端气候下库区滑坡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多源监测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滑坡多维科学观测和水文气象早期预警的框架。通过分析2个特大型库区滑坡的多年观测数据,包括Sentinel-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表位移和光纤(... 为增强极端气候下库区滑坡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多源监测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滑坡多维科学观测和水文气象早期预警的框架。通过分析2个特大型库区滑坡的多年观测数据,包括Sentinel-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表位移和光纤(FO)应变,识别滑坡变形的时空格局和主控因素。结合提升决策树(BDT)算法,提出基于滑带土体实时应变(RTS)的水文气象早期预警方法,并系统性地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库区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的策略框架。结果表明:不同变形诱发机制的滑坡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形特征,滑坡活动及其演化与局部抗滑处置措施密切相关;滑坡变形具有分区独立的特点,且与极端气象水文条件高度相关;基于RTS的早期预警模型能提供明确的多因子协同预警阈值,强调应急响应导向的滑坡监测预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库区滑坡 科学观测 早期预警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纤维砂浆的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贺伟明 石胜伟 +1 位作者 蔡强 姜昭群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203,214,共6页
为探究共掺聚合物及纤维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采用COMPAKTUNA■PRO聚合物乳液(PTB)、聚丙烯(PP)纤维制备16组聚合物改性纤维砂浆(PMFM)试体,测试研究PMFM的抗拉强度、(多次)抗折强度及黏结强度。结果表明:纤... 为探究共掺聚合物及纤维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采用COMPAKTUNA■PRO聚合物乳液(PTB)、聚丙烯(PP)纤维制备16组聚合物改性纤维砂浆(PMFM)试体,测试研究PMFM的抗拉强度、(多次)抗折强度及黏结强度。结果表明:纤维对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具有直接贡献作用,而减水剂的引入及适度的变形有利于纤维与砂浆体协同工作;抗折荷载-时间曲线具有陡降回零型、陡降中断型、缓降型、二次增强型共4种模式,分别对应无纤维掺入的脆断型破坏与有纤维掺入的裂隙明显型、裂纹几乎不可见型的裂缝发育规律及损伤后的强度二次增长特征;黏结强度随粉煤灰及纤维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PTB掺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而随减水剂掺量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纤维砂浆 力学性能 协同作用 二次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时空预警试验区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传正 李云贵 +5 位作者 温铭生 肖智林 钟沛林 周策 李媛 朱晓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30,共11页
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和香港地区的经验,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建设和研究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初步建成了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1)根据现场考察和试验区地质灾害数据库,统计研究了降雨型滑... 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和香港地区的经验,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建设和研究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初步建成了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1)根据现场考察和试验区地质灾害数据库,统计研究了降雨型滑坡的几何特征;(2)建成了由20台遥测雨量计构成的降雨观测网,取得了2002年4月~2003年8月的降雨观测数据;(3)结合历史降雨资料分析,初步研究了雅安试验区的年、日、小时和十分钟最大降雨特征;(4)研制了斜坡岩土体含水量野外监测仪,取得了桑树坡试验点2003年4月~8月的实时监测数据;(5)自上而下分4层研究了斜坡岩土层含水量变化,发现了岩土层含水量变化对降雨过程的滞后性;(6)基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利用地质灾害因子分析结果,分别计算了雅安试验区地质灾害"发育度"和"潜势度";(7)利用2003年8月23~25日的过程降雨观测资料,对雅安试验区在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了时空预警反演模拟研究,计算出的地质灾害"危险度"分布比较符合实际,"危险度"可以作为预警指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 降雨观测站网 含水量监测仪 预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金刚石钻头镀前超声清洗机理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东 霍宇翔 李子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2,共4页
电镀金刚石钻头镀前清洗是钻头生产的关键制造工艺。超声清洗作为一种精清洗技术,在不少领域获得了成功。本文阐述了超声波对金刚石钻头镀前清洗工艺的适应性,分析了电镀金刚石钻头中的主要清洗对象及超声清洗机理,对超声清洗中的各项... 电镀金刚石钻头镀前清洗是钻头生产的关键制造工艺。超声清洗作为一种精清洗技术,在不少领域获得了成功。本文阐述了超声波对金刚石钻头镀前清洗工艺的适应性,分析了电镀金刚石钻头中的主要清洗对象及超声清洗机理,对超声清洗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说明了超声清洗的经济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洗 镀前工艺 层状水吸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深钻DPI-1智能化多功能钻参仪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罗光强 胡郁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782,共6页
在科学钻探中,智能化钻参仪被称为"钻井工程的眼睛"。根据深部钻探项目需要,研制了一套DPI-1智能化多功能钻参仪系统,它能检测多路关键钻进参数,自动生成电子班报表,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近程基地无线传输和远程网络... 在科学钻探中,智能化钻参仪被称为"钻井工程的眼睛"。根据深部钻探项目需要,研制了一套DPI-1智能化多功能钻参仪系统,它能检测多路关键钻进参数,自动生成电子班报表,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近程基地无线传输和远程网络传输。科学钻探现场试验证明,该系统安装简便、测试精度高、稳定性好、实用性强,可广泛适用于配套转盘钻机、立轴钻机、全液压钻机等不同类型钻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进参数检测 钻参仪 科学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快速锚固的钢质锚墩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军 王全成 +2 位作者 程英建 张勇 杨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为实现地质灾害快速处置,通过结构设计、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快速锚固的钢质锚墩,以改变传统现场配筋和浇筑形式,节省锚固工程锚墩浇筑周期。通过工程应用表明,该新型锚固技术可提升施工效率50%,增强了边坡锚固... 为实现地质灾害快速处置,通过结构设计、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快速锚固的钢质锚墩,以改变传统现场配筋和浇筑形式,节省锚固工程锚墩浇筑周期。通过工程应用表明,该新型锚固技术可提升施工效率50%,增强了边坡锚固施工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质锚墩 快速锚固 结构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降雨的红层丘陵低山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阈值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易靖松 程英建 +1 位作者 徐乙 尹国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2,2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历时降雨强度与区域滑坡灾害的关系,并对滑坡灾害的气象预警阈值进行研究,为地方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2013—2021年研究区348个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数据和231处近10 a已发生灾情、险情滑坡事件... [目的]研究不同历时降雨强度与区域滑坡灾害的关系,并对滑坡灾害的气象预警阈值进行研究,为地方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2013—2021年研究区348个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数据和231处近10 a已发生灾情、险情滑坡事件的时间及位置,基于平均降雨强度(I)—降雨历时(D)模型,分地貌单元,提出了不同降雨历时的临界降雨预警阈值和分级预警阈值。[结果]研究区丘陵地貌区不同前期降雨条件下1,3,6,12,24和48 h平均雨强的红色预警阈值依次为29.774,18.579,14.416,11.186,8.679和6.734 mm;低山地貌区不同前期降雨条件下1,3,6,12,24和48 h平均雨强的红色预警阈值依次为28.849,15.542,10.520,7.121,4.820和3.263 mm。[结论]在24 h前期降雨条件下,低山区对降雨的敏感性明显比丘陵区高,具体表现为低山区1,3,6,12和24 h的临界预警阈值明显比丘陵区更低,但随着降雨历时进一步延长,低山区和丘陵区域临界预警阈值趋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分级预警 预警阈值 红层丘陵低山区 滑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洪梁 黄海 +7 位作者 张勇 田尤 陈龙 张佳佳 李元灵 高波 杨东旭 王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9,共17页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坡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造山作用影响,藏东昌都红层掀斜,发育大量透入性构造面,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主要包括原生层理型、层理断层型、层理节理型、褶皱节理型和断层节理型等5类。构造面是红层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建议在明确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构造框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滑坡区构造面发育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滑坡发育的内在机制及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模式 红层滑坡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面 藏东昌都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表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欢 冯晓亮 +4 位作者 刘一民 赵晗 刘洋 郭浪 张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和地表位移等监测数据,建立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CNN-BiLSTM-Attention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采用了适应性学习率和正则化技术进行模型训练,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避免过拟合,并与传统LST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方法,该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达0.98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地表位移 注意力机制 预测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佳佳 陈龙 +3 位作者 王军朝 李元灵 高波 石胜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474-481,共8页
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 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地区鲁朗至通麦不同区段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背景,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段,分别为鲁朗—东久段、东久—拉月段、拉月—排龙段、排龙—通麦段,每一区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区段内崩滑地质灾害的性质、变形破坏模式、规模。相关成果可用于藏东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地质条件 崩塌滑坡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藏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样本不均衡问题处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尤 高波 +4 位作者 殷红 李元灵 张佳佳 陈龙 李洪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样本不均衡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案通常会带来评价结果的大量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以藏东昌都市部分县(区)为研究区,构建滑坡/非滑坡样本不均衡数据集,采用不处理、下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 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样本不均衡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案通常会带来评价结果的大量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以藏东昌都市部分县(区)为研究区,构建滑坡/非滑坡样本不均衡数据集,采用不处理、下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3种处置方案,运用逻辑回归方法分别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基于ROC曲线、准确度、精确率、召回率、漏检率等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指标F_(1)′同数对模型分类的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处理成均衡数据集(过采样/下采样)建立的模型效果较不处理数据建立的模型效果有了大幅提升,F_(1)′同数的值最大提高了53.17%;在下采样、过采样两种数据处理方案中,过采样方法比下采样方法F_(1)′分数的值提高了16.30%,表明过采样方法对处理样本不均衡数据问题方面具有较好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滑坡预测和地质灾害预测前的数据集处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区域防灾减灾水平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 评价模型 昌都市 样本不均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宽级配泥石流冲击拦砂坝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胜庆 郑达 张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坡表物质受物理风化严重,物源级配宽度范围大,泥石流的发育频率高,冲击力大,导致拦砂坝损毁严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宽级配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规律,以西藏地区发育的泥石流为原型,建立宽级配泥石流冲击拦砂...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坡表物质受物理风化严重,物源级配宽度范围大,泥石流的发育频率高,冲击力大,导致拦砂坝损毁严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宽级配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规律,以西藏地区发育的泥石流为原型,建立宽级配泥石流冲击拦砂坝的物理试验模型,选取泥石流容重、水槽坡度与泥石流固相最大粒径为变量,进行27组水槽试验,研究冲击力特征。结果表明:(1)宽级配泥石流在冲击拦砂坝过程中经历“冲击爬高、旋滚回流、堆积回淤”3个接触演化阶段,泥石流容重越小,爬高越大,冲淤过程的阶段性表现越明显;(2)拦砂坝的坝前冲击力随宽级配泥石流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坡度和级配的条件下,容重越大,水流携带固体物源运动越困难,泥石流流速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减小;(3)拦砂坝的坝前冲击力随沟槽坡度增大而增大,沟槽坡度越大,宽级配泥石流的流速和流深越大,泥石流冲击力就越大,并且泥石流固相粒径越大,坡度对冲击力的影响效果越明显;(4)拦砂坝的坝前冲击力随宽级配泥石流固相最大粒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趋势较泥石流容重及沟槽坡度条件改变时更加显著,最大粒径与泥石流流速、流深没有明显规律关系。研究成果将为宽级配泥石流防治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 泥石流 拦砂坝 冲击特性 物理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红层地区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降雨入渗深度与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张群 许强 +2 位作者 易靖松 胥良 马志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7-1455,共9页
2011年“9.16”特大暴雨诱发四川省南江县发生数以千计的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该类典型滑坡具有滑体厚度集中在1~5 m区域,且总是沿呈“光面”的基覆界面顺层滑动的特殊性。通过设计室内降雨入渗试验、建立G-A入渗模型及考虑大气对土... 2011年“9.16”特大暴雨诱发四川省南江县发生数以千计的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该类典型滑坡具有滑体厚度集中在1~5 m区域,且总是沿呈“光面”的基覆界面顺层滑动的特殊性。通过设计室内降雨入渗试验、建立G-A入渗模型及考虑大气对土坡的影响计算得大气影响深度,分析滑坡降雨入渗深度,研究滑体厚度分布成因;并根据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分析天然状态下及降雨条件下浸润峰分别位于土层中与基覆界面时的斜坡稳定性,研究滑坡沿基覆界面滑动成因。结果表明:南江县红黏土渗透性极低,短时间的强降雨下降雨入渗深度十分有限,一般仅入渗50 cm左右。研究区的大气影响深度为5.37 m,在该深度范围内,雨水易入渗,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土体孔隙比、渗透性逐渐降低,入渗逐渐困难,直至下覆基岩,降雨过程中雨水入渗深度是导致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厚度主要集中在1~5 m的原因。在降雨条件下,当浸润峰深度小于土层厚度,潜在滑面位于浸润峰处时,斜坡保持稳定,当浸润峰深度等于土层厚度,潜在滑面位于基覆界面时,界面滞水,水位上升,孔压产生,同时界面岩土体发生软化和润滑作用,界面效应是导致滑坡沿基覆界面这一“光面”顺层滑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 大气影响深度 降雨入渗深度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52
16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7 位作者 卢佳燕 梁京涛 王东辉 马志刚 李宗亮 鲁拓 石胜伟 刘民生 巴仁基 何龙江 张新克 甘伟 陈凯 高延超 白永健 龚凌枫 曾孝文 徐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县Ms6.8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控灾条件 演化趋势 减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金辉 谢忠胜 +2 位作者 陈欢 黄海 李金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目的]对四川省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涪江流域的环境地质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构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层的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体系,采取层次... [目的]对四川省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涪江流域的环境地质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构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层的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判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GIS栅格功能对现状下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获得北川县的现状环境地质承载力分区图,划分出承载力状态高、较高、较低和低4种区域。[结论]北川县现状环境承载力分布与人类工程建设相关,总体上呈现人类聚集程度高而承载力状态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江流域 环境地质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四川省北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涛 石胜伟 +2 位作者 谢忠胜 梁炯 杜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5,共6页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格构锚固体系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计测量作用于格梁底部的土体反力,研究滑坡防治中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格构梁各排横梁及竖肋在滑坡滑动时的受力模式基本相同,具有...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格构锚固体系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计测量作用于格梁底部的土体反力,研究滑坡防治中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格构梁各排横梁及竖肋在滑坡滑动时的受力模式基本相同,具有节点处大跨中小的规律;滑坡滑动时,各排锚索格梁同时受力、同时发生变位,但自上而下所承担的滑坡推力不均等,具有最上排格梁受力最大、中排次之、下排最小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产生测试误差的原因,并建议提高岩土体的测试技术及方法,为格构锚固体系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锚固体系 滑坡 土体反力 分布规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抗滑短桩受力特性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强 李乾坤 +1 位作者 石胜伟 张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679-684,共6页
为研究钢管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的受力特性,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完成了4组不同桩长的钢管抗滑短桩加固碎石土滑坡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测试堆载施加的滑坡推力作用下桩后、前土压力和桩身应变,观察滑体前缘变形破坏形态... 为研究钢管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的受力特性,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完成了4组不同桩长的钢管抗滑短桩加固碎石土滑坡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测试堆载施加的滑坡推力作用下桩后、前土压力和桩身应变,观察滑体前缘变形破坏形态,分析滑坡推力、桩前土体抗力和桩身弯矩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滑坡推力的分布和桩前土体抗力和桩身弯矩是"S"型分布,确定了抗滑短桩的危险截面。对比分析桩长变化钢管抗滑短桩的受力特性,初步拟定钢管短桩能发挥抗滑效果的桩长下限值,即钢管抗滑短桩位于滑体中的长度应不小于滑体厚度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抗滑短桩 堆载 滑坡推力 土体抗力 桩身弯矩 桩长下限值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叶为民 孔令伟 +3 位作者 胡瑞林 查甫生 石胜伟 刘樟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5-1309,I0008,共16页
中国膨胀土分布十分广泛且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高度重叠。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三性”)特征,膨胀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而诱发滑坡灾害。然而,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适应具有“三性”特征的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治理要... 中国膨胀土分布十分广泛且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高度重叠。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三性”)特征,膨胀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而诱发滑坡灾害。然而,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适应具有“三性”特征的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治理要求,导致滑坡屡治不止,成为工程“癌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紧扣膨胀土的“三性”及其互馈作用,揭示了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的失稳机理与关键致灾因子,突破了膨胀土边坡多场信息监测与滑坡灾害早期预警技术,研发了“表-浅-深”一体化的膨胀土边坡韧性生态防护技术,形成了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方法与快速修复技术,初步集成了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综合技术体系并实施工程示范三处。项目研究成果为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防治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法,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安全评价 监测预警 防治技术 诊断修复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