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碳汇效应对植被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奭 蒲俊兵 +1 位作者 刘凡 杨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植被是连接大气、水体、土壤及岩石的纽带,也是影响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研究植被与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特别是岩溶碳汇效应)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准确估算岩溶作用所产生的碳汇量并为大气CO_(2)减排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本... 植被是连接大气、水体、土壤及岩石的纽带,也是影响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研究植被与岩石风化碳汇效应(特别是岩溶碳汇效应)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准确估算岩溶作用所产生的碳汇量并为大气CO_(2)减排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本文阐述了植被演替对岩溶碳汇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植被对岩溶碳汇效应的控制机制,并从生物作用、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径流变化及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植被对岩溶碳汇控制因子的影响,重点探讨岩溶作用过程中水循环响应受植被影响的情况,最后从岩溶关键带的垂向结构研究、不同降水过程中植被对流域岩溶碳库影响、结构性的小尺度与宏观尺度的水文效应耦合研究、流域尺度植被演替对岩溶碳汇的影响及对人工调控的启示4方面提出未来研究的总体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岩溶碳汇 植被 水循环 岩溶关键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覆盖的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的产流阈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姜光辉 吴吉春 +2 位作者 郭芳 李华举 孙海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7,共6页
选择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石山地区的表层岩溶带中出露的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泉水水位、pH、电导率、水温和降水的连续监测,发现表层岩溶带的降水补给的产流阈值为12 mm。同时分析了不同降水补给引起的表层岩溶泉pH、温度、电导率的变... 选择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石山地区的表层岩溶带中出露的泉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泉水水位、pH、电导率、水温和降水的连续监测,发现表层岩溶带的降水补给的产流阈值为12 mm。同时分析了不同降水补给引起的表层岩溶泉pH、温度、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雨季pH在降水后出现暂时的降低,电导率和水温出现暂时的升高。旱季pH、电导率等表现出比雨季更复杂的变化。按照水位、pH、电导率、水温对降水补给的反应的强弱不同,将表层岩溶带对降水的反应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表层岩溶泉的流量等都不发生变化;第二等级是表层岩溶泉的4个指标有部分发生微小缓慢的变化;第三等级是表层岩溶泉的4个指标发生显著的变化。表层岩溶带的产流阈值是区别有效降雨和无效降水的标准,并对理解岩溶地下水的形成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降水量 产流阈值 森林覆盖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开然 姜光辉 +3 位作者 郭芳 周文亮 陈国富 梁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459,共6页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湖塘、民井等为主,其中1号点初现时间为第22天,最大视流速为19.5 m/d,平均视流速4.9 m/d,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面状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比较均匀。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结构岩溶化程度很高,呈网络状,存在统一的地下水位,岩溶发育较均一,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裂隙甚至较大规模的管道和地下河系统,容易形成岩溶地下水优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地下水 岩溶含水层 示踪试验 桂林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和^(18)O在桂林岩溶水氮污染源示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开然 郭芳 +1 位作者 姜光辉 边红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3-2230,共8页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选择桂林东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共27个采样点,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严重,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雨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浓度为12....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选择桂林东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共27个采样点,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严重,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雨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浓度为12.5mg/L,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下水饮用标准界限(10mg/L);旱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含量为8.8mg/L,虽有明显的降低,但也濒临超标.而少数地表水采样点由于受到直接排污影响,NH4+和NO2-浓度较高,其余离子浓度均较低.该区地下水中硝酸盐的δ15N值范围在5‰~25‰,δ18O值范围在5‰~10‰,表明该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为家畜粪便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有土壤有机氮和化肥的混合,并发生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产生同位素分馏.其中一部分采样点NO3-的N、O同位素比值在1.3~2.1的变化范围内,而另有一部分采样点NO3-的N、O同位素比值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表明该区地下水中反硝化作用并不明显,存在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氮污染 迁移转化 桂林东区 岩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开然 郭芳 +2 位作者 姜光辉 陈国富 周文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6,共6页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依据地层结构及土地利用状况,选择桂林东区27个地表水与地下水采样点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为严重,ρ(NO3--N)平均值(以N计,下同)为9.15 mgL,濒临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下...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依据地层结构及土地利用状况,选择桂林东区27个地表水与地下水采样点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为严重,ρ(NO3--N)平均值(以N计,下同)为9.15 mgL,濒临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下水饮用标准界限(10 mgL);ρ(NH4+-N)基本未检出,ρ(NO2--N)较低且NO2--N主要存在于地表水中,NH4+-N和NO2--N都不是该区地下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ρ(NO3--N)水平(0.088~46.700 mgL)不同.居民区生活污水和牲畜粪肥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NO3--N污染源,种植蔬菜施用的有机肥则是农业区的NO3--N污染源.此外,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在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内沿地下水流方向ρ(NO3--N)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区 岩溶含水层 氮污染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过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2
6
作者 曹建华 鲁胜力 +2 位作者 杨德生 蒋忠诚 康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
长期岩溶作用导致的双层岩溶水文地质结构,使岩溶区的水循环过程(含水的流失)和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且受到岩溶地质条件的影响。基于岩溶环境空间分异大的特点,在分析水循环、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 长期岩溶作用导致的双层岩溶水文地质结构,使岩溶区的水循环过程(含水的流失)和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且受到岩溶地质条件的影响。基于岩溶环境空间分异大的特点,在分析水循环、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别提出坡地、洼地(谷地)及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过程 石漠化 岩溶区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袁道先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30,共5页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地下河 离子浓度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化学方法识别岩溶水文系统中的径流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光辉 于奭 常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35-1541,共7页
通过暴雨中的野外观测,确认了桂林丫吉试验场S31泉岩溶水文系统中多种径流形式:表层岩溶带管道流、回归流、坡面流和壤中流。现场测量发现不同形式径流的水化学特征(pH、电导率、Ca2+、HCO3-)存在差异,Ca2+的质量浓度相差最大可以达到3... 通过暴雨中的野外观测,确认了桂林丫吉试验场S31泉岩溶水文系统中多种径流形式:表层岩溶带管道流、回归流、坡面流和壤中流。现场测量发现不同形式径流的水化学特征(pH、电导率、Ca2+、HCO3-)存在差异,Ca2+的质量浓度相差最大可以达到3倍。从CaCO3-H2O-CO2平衡体系来看,CO2分压(pCO2)对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具有控制作用。在大气pCO2影响下的岩溶水矿化度较低,而土壤空气pCO2达到2.7%,是大气的近百倍,其影响的径流矿化度较高。鉴于大气中和土壤中pCO2的显著差异,从水化学特征上将径流分为2类,并且认为它们构成了系统出口洪水的2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化学方法计算出S31岩溶泉洪水时的径流构成。结果表明,在暴雨的情形,由大气pCO2环境产生形成的岩溶水的比例占到泉水总量的70%,进一步证明了快速流在岩溶水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方解石溶解 PCO2 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3,共5页
以西南地区10个表层岩溶泉的长期观测和自动化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特点。表层岩溶泉的月径流量变化和连续的水位变化表明表层岩溶带具有水文动态不稳定的共性,不稳定性和表层岩溶带的功能和降水有关。根据表层岩... 以西南地区10个表层岩溶泉的长期观测和自动化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特点。表层岩溶泉的月径流量变化和连续的水位变化表明表层岩溶带具有水文动态不稳定的共性,不稳定性和表层岩溶带的功能和降水有关。根据表层岩溶带的形态和水文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分类,认为以间互型碳酸盐岩为基础的溶丘洼地表层岩溶带和以连续型碳酸盐岩为基础的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是西南岩溶区两种重要的表层岩溶带类型。溶丘洼地表层岩溶带相对于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具有较连续的土壤盖层和较大的表层岩溶泉密度以及较稳定的水文动态变化。白云岩上发育的表层岩溶带水文动态比灰岩稳定,森林覆盖下的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比灌木林稳定。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动态受控于它的补给类型和径流特征。土壤层的厚度和植被类型会使表层岩溶带集中补给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岩性则通过影响表层岩溶带的空隙类型来控制径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观测 表层岩溶泉 溶丘洼地型 峰丛洼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岩溶泉的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工程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共3页
表层岩溶泉的水资源通常在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利用水窖可以将雨季剩余的水资源储存下来供枯季利用。水窖的容积、泉能够提供的最大日用水定额以及某个时段的水资源最大利用量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变量,如何确定他们是一个水资源优化管理问... 表层岩溶泉的水资源通常在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利用水窖可以将雨季剩余的水资源储存下来供枯季利用。水窖的容积、泉能够提供的最大日用水定额以及某个时段的水资源最大利用量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变量,如何确定他们是一个水资源优化管理问题,利用专门为之设计的遗传算法可以对这个问题求解。以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弄拉表层岩溶泉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对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设计出满足水资源利用量最大化的最佳水窖容积和最大日用水定额。计算结果还表明水窖的初始存水量和用来优化计算的泉流量序列对优化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以此建议在雨季修建水窖,并且水窖利用之前应该预先存入尽量多的水。此外还提供了水窖容积和日最大用水定额之间的定量关系,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畜饮水 雨水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农业区地下河流域硝酸盐污染来源——以重庆青木关岩溶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开然 贾亚男 胡大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年第6期25-28,共4页
于2010年6月—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进行监测,利用15N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的水化学特征以及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丁家龙洞硝态氮质量浓度(5.08 mg/L)比入口天池2号点(0.842 mg/L)高6倍... 于2010年6月—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进行监测,利用15N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的水化学特征以及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丁家龙洞硝态氮质量浓度(5.08 mg/L)比入口天池2号点(0.842 mg/L)高6倍多。天池2号点处δ15N为-0.705%~+0.706%,主要受到人造化肥和天然土壤矿化的有机氮的影响,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地下水受外界影响较小。出口丁家龙洞处的δ15N为-2.15%~+3.78%,平均值为+1.01%,总体值高,且变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农业区 硝酸盐污染 15N同位素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土壤和植被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涛 吴夏 +3 位作者 黄艳梅 陈家瑞 张美良 朱晓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8-973,共6页
【目的】以桂林岩溶土壤为例,通过长期监测岩溶土壤及植被有机碳的δ13C值,研究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碳循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定期采集土壤及优势种植被黄荆和檵木样品,测定... 【目的】以桂林岩溶土壤为例,通过长期监测岩溶土壤及植被有机碳的δ13C值,研究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碳循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定期采集土壤及优势种植被黄荆和檵木样品,测定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结果】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范围在-27.50‰~-17.92‰;优势种黄荆和檵木其各部位有机质的平均δ13C值范围为-28.23‰~-25.15‰,而土壤中有机碳的δ13C值范围为-22.32‰~-19.00‰;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洼地灌木丛>坡地灌木丛>洼地灌草丛,且都为表层土(0~5cm)>深层土(10~20cm)。【结论】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变幅较大,但坡地灌木丛、洼地灌木丛和洼地灌草丛三者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总体上土壤δ13C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明显高于当地植被有机碳的δ13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有机碳 碳循环 岩溶土壤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发现大型文石笋 被引量:17
13
作者 林玉石 黄新耀 +6 位作者 张美良 覃家铭 姜光辉 朱晓燕 杨琰 向官生 黄智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中国南方大量石笋剖面研究表明,石笋矿物组成有方解石、文石、方解石-文石三种类型。石笋沉积纹(微)层结构构造特征大同小异,但是文石石笋的放射状纹(微)层构造更显著。文石石笋沉积生长的气候环境是滴水多而稳定,水温低、气温略高的冷... 中国南方大量石笋剖面研究表明,石笋矿物组成有方解石、文石、方解石-文石三种类型。石笋沉积纹(微)层结构构造特征大同小异,但是文石石笋的放射状纹(微)层构造更显著。文石石笋沉积生长的气候环境是滴水多而稳定,水温低、气温略高的冷、湿的洞穴气候条件。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常保留文石的针状、柱状晶形,并存在于石笋沉积生长的始终。文石结构构造转化在常温或低温、常压或低压下自调整作用的成晶成岩环境进行,其强度取决于所在洞穴气候环境、滴水在石笋的渗流和石笋的含水度。转化作用不影响同位素分馏,石笋同时全面记录古气候环境信息。研究文石石笋对重建古气候环境、成岩成矿作用都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石笋 沉积纹(微)层 石笋结构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石笋的δ^(13)C记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4 位作者 林玉石 覃嘉铭 章程 罗贵荣 杨琰 《广西科学》 CAS 2006年第1期48-51,57,共5页
分别采集贵州荔波董哥洞、荔浦丰鱼岩、桂林响水洞的石笋,研究三个洞穴分辨率达1000年、100年、10年级的石笋1δ3C记录。结果表明,石笋1δ3C值可以系统地记录地表岩溶作用过程与植被生态变化的历史。在冰期或干旱寒冷期,岩溶不发育,成... 分别采集贵州荔波董哥洞、荔浦丰鱼岩、桂林响水洞的石笋,研究三个洞穴分辨率达1000年、100年、10年级的石笋1δ3C记录。结果表明,石笋1δ3C值可以系统地记录地表岩溶作用过程与植被生态变化的历史。在冰期或干旱寒冷期,岩溶不发育,成壤条件差而缓慢,不利于植被生长,1δ3C值偏重,以C4植物(禾本科植物)为主。在温暖湿润期,岩溶发育好,成壤条件好而且速度快,利于植被生长,1δ3C值偏负或偏轻,以C3(木本植物)植物为主。晚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持续不断地破坏森林植被,草类植被得以生长,石笋的1δ3C值急速上升、偏重,以C4植物为主,石漠化增强,水土流失严重。此后,升高的1δ3C值很难再回复到中全新世以前的水平。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均会导致植被变化,成倍放大1δ3C值,特别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碳同位素 记录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荔波1200年来石笋高分辨率的古气候环境记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5 位作者 程海 林玉石 覃嘉铭 冉景丞 王华 何师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1-840,共10页
通过笔者对荔波龙泉洞L2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MS-230Th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荔波地区1200aBP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1200aBP以来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经历了1200~1100aBP(暖)、1100~940aBP(... 通过笔者对荔波龙泉洞L2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MS-230Th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荔波地区1200aBP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1200aBP以来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经历了1200~1100aBP(暖)、1100~940aBP(冷)、940~840aBP(暖)、840~700aBP(冷)、700~450aBP(暖)、450~300aBP(冷)、300~200aBP(暖)以及200~70aBP(冷)等8个阶段百年尺度的干湿、冷暖波动,并在这些百年尺度的波动上又叠加了一系列数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石笋记录揭示了1200a以来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呈百年尺度(Gleissberg)的周期性变化。这些气候变化事件,与冰芯记录极为相似,反映低纬度地区百年尺度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变化与高纬度及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反映百年尺度石笋记录的季风降水主要受太阳辐射驱动、控制,而东亚季风的降水事件(或干旱事件)与太阳的辐射强度密切相关。石笋记录的百年尺度季风降水事件对于认识现代气候系统变化以及对未来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和演化的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ICP-MS-230Th年龄 高分辨率 古气候环境 荔波龙泉洞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及溶蚀表面微形态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奭 李幼玲 +4 位作者 林玉石 张近杨 刘齐 卢茜 张春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雨水样品进行饱和度分析,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石灰岩溶蚀试片表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方解石饱和指数SI(cal)和石膏饱和指数SI(gyp)的变化范围大致相同,白云石饱和指数SI(dol)的变化范围比较...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雨水样品进行饱和度分析,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石灰岩溶蚀试片表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方解石饱和指数SI(cal)和石膏饱和指数SI(gyp)的变化范围大致相同,白云石饱和指数SI(dol)的变化范围比较大,但其数值始终低于前两者,说明酸雨溶蚀能力与其初始状态和作用时间有关;(2)不同酸碱度酸雨的作用下,石灰岩试片的表面也呈现不同的溶蚀微形态特征:弱酸雨情况下方解石晶体棱角较为清楚,有少量港湾状的溶蚀边,晶间孔基本保留完整;强酸雨情况下溶蚀痕迹加剧,裂隙变大,形成较大的晶间孔,残留体较为明显,方解石小颗粒晶间孔溶蚀连成片;灌木丛下溶蚀痕迹介于两者之间,部分晶间孔由于溶蚀扩大连在一起,晶体棱角部分被溶蚀,港湾状溶蚀边较多,残留体较微小,溶孔较深,局部间有豆状残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REEQC 饱和指数 石灰岩 溶蚀 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石笋的同位素年龄和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建力 何潇 +2 位作者 王昕亚 张美良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5-269,共5页
对采自重庆金佛山梁天湾洞穴的一根长达295mm的石笋进行了高精度的TIMS-U系定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初步建立了末次冰期晚期(31.90~15.21 ka B.P.)以来长江中游地区较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石笋大约从31.90kaB.P.开始沉积,至... 对采自重庆金佛山梁天湾洞穴的一根长达295mm的石笋进行了高精度的TIMS-U系定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初步建立了末次冰期晚期(31.90~15.21 ka B.P.)以来长江中游地区较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石笋大约从31.90kaB.P.开始沉积,至15.21kaB.P.沉积结束,属于末次冰期晚期的产物,其平均沉积速率为1.77mm/100a.从石笋的氧同位素曲线中明显地检出了Heinrich事件,并且氧同位素曲线与周边地区的石笋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末次冰期 古气候变化 稳定同位素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期划分的准确定位与定年 被引量:2
18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10 位作者 林玉石 张美良 章程 王华 冯玉梅 涂林玲 杨琰 程海 R. Lawrence. Edwards 冉景丞 陈会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09-212,共4页
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4石笋的再次高密度^230Th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在16ka以来的部分,平均分辨率达18a。研究表明,氧同位素记录除反映季风的强弱变化外,能更好地揭示H1,BA,YD以及全新世中9.1ka,8.2ka、4.6ka气候突变事件。... 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4石笋的再次高密度^230Th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在16ka以来的部分,平均分辨率达18a。研究表明,氧同位素记录除反映季风的强弱变化外,能更好地揭示H1,BA,YD以及全新世中9.1ka,8.2ka、4.6ka气候突变事件。碳同位素记录和沉积速率则能更好地反映气候干湿的变化。石笋记录对气候期的正确划分及突变事件的准确定位及定年,可为全球变化其他记录的研究提供一个可靠时间系列的基准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记录 古气候分期 ^230TH定年 贵州荔波董歌洞 准确定位 气候期 末次冰消期 定年 碳同位素记录 氧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要坝洞沉积堆积特征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玉石 张顺治 +4 位作者 张美良 覃嘉铭 舒丽 朱晓燕 曾志飙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2-61,共10页
要坝洞在保靖县城北5km,是有旅游和科研价值的洞穴。洞穴发育在保靖-复兴断裂带的裂隙破碎构造控制的白云岩、白云岩化灰岩残体中,是断面陡转缓地段的垂向洞穴,成洞原因与所处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在阐述洞穴形成特征的基础上,详细... 要坝洞在保靖县城北5km,是有旅游和科研价值的洞穴。洞穴发育在保靖-复兴断裂带的裂隙破碎构造控制的白云岩、白云岩化灰岩残体中,是断面陡转缓地段的垂向洞穴,成洞原因与所处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在阐述洞穴形成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洞穴沉积物及其相关性。洞穴碎屑沉积、次生化学沉积类型齐全,组成高、中、低三个沉(堆)积台面,构成多期(次)沉(堆)积的伴生共存组合体,展示洞穴及其沉积特征和过程。笔者进一步完善了次生化学沉积的成因分类,认为壁流石、钟乳石、石笋、石柱聚集匹配,构成景点,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号石笋进行同位素测年和综合研究,以其完好的沉积旋回、结构构造特征,显示3~1万a间的冰期气候沉积特征,其冷暖气候转(突)变标志明显。在洞穴及其沉(堆)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洞穴沉(堆)积、洞内外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的伴生沉积、储存关系,判断要坝洞形成于白垩纪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构造环境 沉积堆积 石笋测年 时代 湘西保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IS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判断灵水来源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确定南宁市武鸣县灵水岩溶泉的补给来源和汇水范围。获取了可能在其汇水范围内的岩溶泉、钻孔、表层岩溶泉枯季及雨季水化学资料,在CaCO3-CO2-H2O平衡体系中区分不同出露形式的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因,发现CO2分压、地下水... 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确定南宁市武鸣县灵水岩溶泉的补给来源和汇水范围。获取了可能在其汇水范围内的岩溶泉、钻孔、表层岩溶泉枯季及雨季水化学资料,在CaCO3-CO2-H2O平衡体系中区分不同出露形式的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因,发现CO2分压、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污染等因素影响此化学平衡体系。灵水的钙离子浓度和CO2分压在岩溶泉中较高,体现了灵水为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排泄点。环境同位素分析表明,当地雨水的δ2H和δ18O同位素存在季节效应和高程效应,地下水中同位素的变化被混合作用削弱,其平均值接近于夏季雨水的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利用GIS技术划分地表水流域,以此作为地下水流域识别的依据。得到灵水汇水面积为697km2,其中约126km2属于埋藏型岩溶,其余为覆盖型岩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环境同位素 边界条件 水化学分析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