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岩溶山坡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小娇 龚晓萍 +4 位作者 汤庆佳 陈长杰 姜光辉 李鑫 邹艳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9-638,共10页
为揭示岩溶石山山坡降雨入渗补给机制,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10月期间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高分辨率连续监测,研究典型场雨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过程,分析土壤剖面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 为揭示岩溶石山山坡降雨入渗补给机制,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10月期间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高分辨率连续监测,研究典型场雨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过程,分析土壤剖面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受前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影响,还与土壤所处的地形地貌有关;表层土壤水分对首次次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与前期土壤含水量有关,响应时间在0.5~4.75h之间,旱季响应时间比雨季长;降雨阈值是引起土壤水分降雨响应的重要条件,旱季6mm降雨量是土壤水分响应的降雨阈值。当降雨量补充土壤水分亏缺后,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迅速,响应时间最小为0.25h,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时间一致,说明下层土壤水分可能受到优先流或侧向径流补给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受土壤-大气界面、土壤-植被、土壤-基岩界面控制下的气候条件、植被蒸散发和介质渗透性差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水分 降雨响应 阈值 响应时间 前期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毛村岩溶区与碎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慧 张连凯 +1 位作者 于奭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以桂林毛村岩溶生态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岩溶区和碎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研究和比较了旱地、水田、林地和灌丛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岩溶区石灰土还... 以桂林毛村岩溶生态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岩溶区和碎屑岩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研究和比较了旱地、水田、林地和灌丛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岩溶区石灰土还是碎屑岩区红壤,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和组成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与旱地和水田等传统农田相比,灌丛和林地这两种自然土壤明显提高了>5mm和>0.25mm团聚体的比例,并且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岩溶区灌丛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旱地分别提高了185%和179%,较水田提高了361%和481%,林地的MWD和GMD分别较旱地提高了65%和43%,较水田提高了167%和198%;而碎屑岩区灌丛的MWD和GMD分别较其旱地和水田提高了103%和134%、15%和32%,林地的MWD和GMD分别较其旱地和水田提高了117%和152%、23%和43%。这说明相比碎屑岩区红壤,岩溶区石灰土受到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之后退化更快,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更多,这也说明了岩溶区土壤环境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碎屑岩区 土壤团聚体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洞穴调查的技术规范体系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史文强 罗书文 邓亚东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岩溶洞穴调查技术规范目前在我国尚属空白,本文以我国岩溶洞穴调查现状为基础,论述构建规范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强调了制订的原则和思路,借鉴其它地学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经验,以规范体系层次分类为基础,尝试性提出了岩溶洞穴调查技... 岩溶洞穴调查技术规范目前在我国尚属空白,本文以我国岩溶洞穴调查现状为基础,论述构建规范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强调了制订的原则和思路,借鉴其它地学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经验,以规范体系层次分类为基础,尝试性提出了岩溶洞穴调查技术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分析了规范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节点,阐述了岩溶洞穴基础测量规范和数据库建设规范是近期体系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指出技术规范体系是制订针对岩溶洞穴调查各项工作内容具体性规范的基础,这对岩溶洞穴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实现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调查 技术规范 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发育与分布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蒲俊兵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66-279,共14页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重要的水源地。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为基础,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从岩性、构造、地貌等角度总结了重庆岩溶区地下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重要的水源地。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为基础,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从岩性、构造、地貌等角度总结了重庆岩溶区地下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在质纯层厚的石灰岩中地下河最为发育,而在其它碳酸盐岩层组中,由于碳酸钙含量下降,岩溶率下降,地下河弱发育或不发育。在重庆地区,受到区域构造条件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管道多沿构造线展布。区域褶皱(向斜、背斜、褶皱转折部位)、构造复合部位、断裂等地质构造特征均影响了岩溶地下河的发育和分布。重庆地区的层状夷平面地貌,控制了岩溶地下河的补给和排泄,地下河多在低一级夷平面形成的河谷、沟谷中出露。根据重庆地区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和循环条件,将地下河分为汇流型、分流型和平行流型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发育 分布 影响因素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8
5
作者 覃星铭 蒋忠诚 +4 位作者 何丙辉 劳文科 李衍青 赵一 蓝芙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56-463,共8页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分布特征 成因与危害 生态环境质量 治理对策 南洞东部重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文石石笋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7
6
作者 殷建军 林玉石 唐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在全球变暖、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利用地质载体重建过去2 000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极端事件发生机制是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高U含量、能够高精度测定年龄的洞穴文石石笋在古气候环境重... 在全球变暖、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利用地质载体重建过去2 000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极端事件发生机制是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高U含量、能够高精度测定年龄的洞穴文石石笋在古气候环境重建的应用:用于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反演区域气候差异性、准确重建区域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的发生;并针对洞穴文石石笋古气候环境重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研究方向:综合87Sr/86Sr、δ26 Mg、δ18 O和δ13 C等同位素技术追寻洞穴文石的物源、利用Mg/Ca、Sr/Ca和δ13 C、△47综合分析洞穴文石形成的环境及水文过程,加强洞穴文石的结晶学、物理化学研究,查明其形成及转化为方解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文石石笋 物源分析 水文过程分析 文石方解石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打狗河流域1999-2009年间石漠化及绿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小军 莫源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2-628,共7页
采用遥感技术对打狗河流域1999—2009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及变化进行提取,完成了区域内耕地、石漠、火烧迹地、荒草地、灌草、灌丛、密灌及林地等7种类型土地的相互转化分析。重新定义了石漠化及绿化,并根据植被退化程度将全区石漠化分为... 采用遥感技术对打狗河流域1999—2009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及变化进行提取,完成了区域内耕地、石漠、火烧迹地、荒草地、灌草、灌丛、密灌及林地等7种类型土地的相互转化分析。重新定义了石漠化及绿化,并根据植被退化程度将全区石漠化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将全区植被恢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深度。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的7种地物类型数据的分析,全区石漠化有轻度加剧的迹象,石漠化比例略高于绿化比例。10年间石漠化和绿化相互转化的面积基本相当,分别占全区面积的30.83%和30.55%;其中中度和轻度石漠化面积分别约占8.60%和30.83%,均略大于中度和轻度绿化的6.85%和3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石漠化 绿化 岩溶生态 打狗河流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仙女山人工隧洞现代石笋气候学--灰度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勋林 袁道先 +3 位作者 张月明 黄帆 孙玉川 杨琰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以长江三峡岩溶地区仙女山隧洞内一根生长期为9年的现代石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年际-季节时间尺度的石笋灰度序列。与当地器测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仙女山石笋灰度和降水量、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以长江三峡岩溶地区仙女山隧洞内一根生长期为9年的现代石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年际-季节时间尺度的石笋灰度序列。与当地器测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仙女山石笋灰度和降水量、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降水量越大,温度越高,石笋灰度值越大;降水量越小,温度越低,石笋灰度值越小。关于影响石笋灰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还是温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气候学 灰度 温度 降水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华坪全新世大暖期百年尺度的季风气候的石笋记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1 位作者 吴夏 潘谋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4-814,共11页
通过对云南华坪葫芦洞FL4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MS—^(230)Th/U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6 060-4 185 a BP间高分辨率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而揭示了该时段发生的3次季风减弱事件。这3次百年尺度(持续时间... 通过对云南华坪葫芦洞FL4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MS—^(230)Th/U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6 060-4 185 a BP间高分辨率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而揭示了该时段发生的3次季风减弱事件。这3次百年尺度(持续时间为90~240a)的干旱寒冷事件,分别发生在6 060-5 950 a BP、5 380-5 140 a BP、4 810-4 620 a BP,呈台阶状演变;而石笋的碳同位素记录揭示了2次强降水事件,分别发生在5 503-5 443 a BP和4 210-4 185 a BP,持续时间分别为25a和60a。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的西南季风减弱以及强降水事件明显受太阳辐射强度的控制。分辨率为3~10 a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表明,在百年尺度的西南季风气候变化上,叠加了一系列十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呈锯齿状的高频波动。这些短时间尺度的季风气候波动事件与树轮14C残差、冰芯记录极为相似,反映低纬度地区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与高纬度及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极好的可比性,可能主要是受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控制印度季风的快速推进或退出(萎缩)以及百年尺度上的气候波动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中全新世 西南季风 降水事件 华坪葫芦洞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