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冬银
谢世友
章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66-2372,共7页
2006年4月—2007年4月,通过野外溶蚀标准试片法,测试得出重庆金佛山岩溶区山腰碧潭泉和山顶水房泉两泉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个测试点雨季和旱季溶蚀量。测试结果表明:雨季溶蚀量明显高于旱季,位于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顶原始生态区测...
2006年4月—2007年4月,通过野外溶蚀标准试片法,测试得出重庆金佛山岩溶区山腰碧潭泉和山顶水房泉两泉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个测试点雨季和旱季溶蚀量。测试结果表明:雨季溶蚀量明显高于旱季,位于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顶原始生态区测试点溶蚀率高于保护区、非保护区交界地带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山腰测试点;同一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测试点溶蚀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6个测试点的年均溶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房泉竹林地>水房泉林地>水房泉草地>碧潭泉林地>碧潭泉灌草丛>碧潭泉耕地。从测试点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得出,在研究区域内局地气候(降雨量、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除了土壤CO2浓度,土壤有机质也是控制两泉域岩溶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土地利用
溶蚀量
重庆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39
2
作者
莫彬
曹建华
+3 位作者
徐祥明
申宏岗
杨慧
李小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4-1230,共7页
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
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行为不同,有机质的输入量及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差异,土壤有机碳的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年平均值来看,林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分别比草地和耕地高25%、48%;从3月到8月,三者均随气温的上升呈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耕地在8月均达到最大值,而草地则在10月达到最大值;林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高于耕地81%和45%,林地和草地在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大小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土壤活性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的机理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溶解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冬银
谢世友
章程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
科学
学院
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66-2372,共7页
基金
中国科技部攻关项目(2006BAC01A16)
文摘
2006年4月—2007年4月,通过野外溶蚀标准试片法,测试得出重庆金佛山岩溶区山腰碧潭泉和山顶水房泉两泉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个测试点雨季和旱季溶蚀量。测试结果表明:雨季溶蚀量明显高于旱季,位于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顶原始生态区测试点溶蚀率高于保护区、非保护区交界地带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山腰测试点;同一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测试点溶蚀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6个测试点的年均溶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房泉竹林地>水房泉林地>水房泉草地>碧潭泉林地>碧潭泉灌草丛>碧潭泉耕地。从测试点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得出,在研究区域内局地气候(降雨量、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除了土壤CO2浓度,土壤有机质也是控制两泉域岩溶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岩溶
土地利用
溶蚀量
重庆金佛山
Keywords
karst
land-use
limestone tablets denudation
Jinfo Mt. in Chongqing
分类号
X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39
2
作者
莫彬
曹建华
徐祥明
申宏岗
杨慧
李小方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4-123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116
40231008)
水利部科技项目(2005SBKK05)
文摘
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行为不同,有机质的输入量及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差异,土壤有机碳的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年平均值来看,林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分别比草地和耕地高25%、48%;从3月到8月,三者均随气温的上升呈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耕地在8月均达到最大值,而草地则在10月达到最大值;林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高于耕地81%和45%,林地和草地在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大小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土壤活性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的机理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溶解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岩溶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karst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
王冬银
谢世友
章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莫彬
曹建华
徐祥明
申宏岗
杨慧
李小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