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冬银 谢世友 章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66-2372,共7页
2006年4月—2007年4月,通过野外溶蚀标准试片法,测试得出重庆金佛山岩溶区山腰碧潭泉和山顶水房泉两泉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个测试点雨季和旱季溶蚀量。测试结果表明:雨季溶蚀量明显高于旱季,位于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顶原始生态区测... 2006年4月—2007年4月,通过野外溶蚀标准试片法,测试得出重庆金佛山岩溶区山腰碧潭泉和山顶水房泉两泉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个测试点雨季和旱季溶蚀量。测试结果表明:雨季溶蚀量明显高于旱季,位于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顶原始生态区测试点溶蚀率高于保护区、非保护区交界地带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山腰测试点;同一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测试点溶蚀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6个测试点的年均溶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房泉竹林地>水房泉林地>水房泉草地>碧潭泉林地>碧潭泉灌草丛>碧潭泉耕地。从测试点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得出,在研究区域内局地气候(降雨量、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除了土壤CO2浓度,土壤有机质也是控制两泉域岩溶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土地利用 溶蚀量 重庆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莫彬 曹建华 +3 位作者 徐祥明 申宏岗 杨慧 李小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4-1230,共7页
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 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行为不同,有机质的输入量及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差异,土壤有机碳的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年平均值来看,林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分别比草地和耕地高25%、48%;从3月到8月,三者均随气温的上升呈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耕地在8月均达到最大值,而草地则在10月达到最大值;林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高于耕地81%和45%,林地和草地在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大小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土壤活性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的机理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溶解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