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义敦岛弧稻城花岗岩体和海子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4 位作者 秦海鹏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27-3245,共19页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野外考察,本文对上述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野外考察,本文对上述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钠质斜长石颗粒,以及钾长石和石英不连续出现,表明二者均属于低熔线花岗岩,是含水条件下,在与造山事件有关的环境中形成。2稻城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17.4Ma,属晚三叠世花岗岩侵入体,εHf(t)为-7.1^-0.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6~1.7Ga,表明在中元古代与扬子克拉通经历了共同的地壳演化历史;海子山岩体的形成时代为98.3 Ma,为白垩纪时期产物,εHf(t)变化于-1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0~1.93Ga。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稻城岩体源岩可能是与扬子克拉通有关的中元古代的下地壳物质,在甘孜-理塘洋俯冲闭合后的同碰撞造山阶段,因地幔岩浆底侵作用而发生了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的亏损地幔成分加入,之后上升侵位于中—上地壳,并且侵位后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海子山岩体是与俯冲有关的造山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A2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同样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在白垩纪时侵位于地壳较浅部位,之后亦同样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岛弧 稻城花岗岩体 海子山花岗岩体 矿物学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地块南部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4 位作者 马昌前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53-3780,共28页
敦煌地块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敦煌地块南部的安盆沟复式花岗岩体和小草湖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 敦煌地块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敦煌地块南部的安盆沟复式花岗岩体和小草湖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盆沟岩体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其中正长花岗岩侵位于早古生代(431Ma),花岗岩侵位于泥盆纪(~360Ma)和石炭纪(~340Ma);小草湖岩体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侵位时代为石炭纪(340Ma)。(2)安盆沟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的sHf(t)为-11.7到-6.3,tDM2为1.8—2.2Ga,而晚古生代花岗岩的sHf(t)为-12.3到-5.5,tDM2为1.7~2.1Ga,二者Hf同位素特征相似,推测源岩均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时期的含泥质成分的(变)砂质岩。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εHf(t)变化于-16.7至-4.9,tDM2变化于1.8~2.4Ga之间,源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有关。(3)安盆沟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的残留相分别为麻粒岩、角闪岩和麻粒岩-角闪榴辉岩,反映了形成深度和变质级别的不同。(4)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结束时间明显晚于中央造山带,并且早古生代造山活动以及早-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存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敦煌地块可能在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地块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特征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地块三危山地区花岗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4 位作者 马昌前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81-2705,共25页
敦煌地块主要由前寒武纪TTG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并且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工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三危山地区的党河水库花岗岩体和沙枣园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 敦煌地块主要由前寒武纪TTG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并且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工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三危山地区的党河水库花岗岩体和沙枣园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党河水库岩体侵位时代为461.7-438.1Ma,沙枣园岩体的岩石组合为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457-433.9Ma,均属早古生代时期产物。2党河水库岩体为I型花岗岩,ε(Hf)(t)为-5.5到+2,t(DM2)为1.3-1.7Ga。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源岩为中元古代古老地壳为主,同时含部分新生地壳成分的(变)基性岩。沙枣园岩体为S型花岗岩,ε(Hf)(t)为-8.6到-0.9,t(DM2)为1.5-1.9Ga,其源岩为富长石贫黏土的(变)杂砂岩,源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3两个花岗岩体的残留相同样为石榴石、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麻粒岩,并且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有关。4党河水库岩体和沙枣园岩体均属造山带花岗岩,因此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可提前至461.7Ma,并且结束时间晚于中央造山带。而敦煌地块造山活动时限和花岗岩的时空分布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推测敦煌地块在早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未受或只是早期受到南侧的中央造山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地块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特征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石包城地区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3 位作者 雷敏 陈红杰 李名则 郑卫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09-3924,共16页
北祁连造山带内发育大量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以带内西段石包城地区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花岗岩形成时代为4... 北祁连造山带内发育大量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以带内西段石包城地区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花岗岩形成时代为465~463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并具强过铝质特征;(2)该花岗岩T_(Zr)和T_(REE)平均温度分别为760℃和732℃,ε_(Hf)(t)变化于+7.6^+13.5,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581~957Ma;(3)可能属I-S过渡型花岗岩,是新生基性地壳低温条件下由于角闪石脱水分解而发生部分熔融而成,并混入了少量中-新元古代沉积组分,岩浆未发生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残留相为石榴石、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麻粒岩;(4)该花岗岩形成于北祁连洋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之下,并在侵位上升过程中加入了部分沉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岩石成因 花岗岩 北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士委 周志广 +4 位作者 柳长峰 李瑞杰 来林 张学斌 孟元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32-1946,共15页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弧岩浆岩的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曾经历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稀土元素丰度偏低,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强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La/Ta等)及判别图解表明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浅部岩石圈地幔,系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研究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对比分析前人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末期西乌旗地区在强烈拉张的裂谷环境下形成了有限洋盆,由于洋盆发育不成熟或边伸展边向两侧俯冲—消减,形成了西乌旗地区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特征的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 拉张环境 晚石炭世 西乌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