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大型霸王龙类化石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
15
1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张立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9-1374,共6页
一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肠骨等的不完整兽脚类恐龙骨架发现于辽宁喀左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估计身体全长可达9-10m。其前颌骨主体部分高、肠骨外侧面具显著的直立的嵴等特征表明该化石应归霸王龙类。它以外鼻孔大、上颌骨背缘前部略内...
一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肠骨等的不完整兽脚类恐龙骨架发现于辽宁喀左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估计身体全长可达9-10m。其前颌骨主体部分高、肠骨外侧面具显著的直立的嵴等特征表明该化石应归霸王龙类。它以外鼻孔大、上颌骨背缘前部略内凹、上颌骨孔向前达眶前窝前缘、腹缘与眶前窝腹缘存在较大距离等特征不同于晚白垩世的霸王龙科分子,故被命名为一新属种——喀左中国暴龙(Sinotyrannus kazuoensis gen.etsp.nov.),或许代表了最早的霸王龙科类型。该属种是已知个体最大的前晚白垩世霸王龙类,也是辽西及周边地区热河生物群中个体最大的兽脚类恐龙。它的发现不仅表明东亚是霸王龙类最主要的演化地区之一,而且为探讨霸王龙科的起源、热河生物群的组成与生态系统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霸王龙类
九佛堂组
早白垩世
辽宁喀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球状化石元素地球化学浅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烽
高林志
+1 位作者
尹崇玉
王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首次分析了采自贵州瓮安北斗山磷矿区陡山沱组外壁呈瘤状及多边形板片状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包括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和部分稀土元素含量。经初步对比发现:具瘤状及板片状外壁的...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首次分析了采自贵州瓮安北斗山磷矿区陡山沱组外壁呈瘤状及多边形板片状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包括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和部分稀土元素含量。经初步对比发现:具瘤状及板片状外壁的两类球状化石,由内至外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大体相似,表明归入同一生物大门类的可能性较大;与磷块岩全岩样品相比,球状化石中除了P、Ca含量更高以外,Na、Ni、Zn和Cl有较高的含量,而且S含量和轻稀土元素Ce等含量均偏高,可能表明球状化石在趋于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中被磷酸盐化保存;K、Al、Mg、Ti、Mn、Fe2+和Si等含量均显著低于围岩。由于还缺乏后生动物的相关对比资料,目前还不能为球状微体化石的生物学属性争议提供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确切对比意见,但分析的结果不倾向于归属藻类、硫细菌和海绵动物。这方面的尝试为深化球状化石的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陡山沱组
球状微化石
元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大型霸王龙类化石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
15
1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张立军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9-1374,共6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ject, 2006CB701405)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1212010911038)
文摘
一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肠骨等的不完整兽脚类恐龙骨架发现于辽宁喀左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估计身体全长可达9-10m。其前颌骨主体部分高、肠骨外侧面具显著的直立的嵴等特征表明该化石应归霸王龙类。它以外鼻孔大、上颌骨背缘前部略内凹、上颌骨孔向前达眶前窝前缘、腹缘与眶前窝腹缘存在较大距离等特征不同于晚白垩世的霸王龙科分子,故被命名为一新属种——喀左中国暴龙(Sinotyrannus kazuoensis gen.etsp.nov.),或许代表了最早的霸王龙科类型。该属种是已知个体最大的前晚白垩世霸王龙类,也是辽西及周边地区热河生物群中个体最大的兽脚类恐龙。它的发现不仅表明东亚是霸王龙类最主要的演化地区之一,而且为探讨霸王龙科的起源、热河生物群的组成与生态系统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大型霸王龙类
九佛堂组
早白垩世
辽宁喀左
Keywords
large tyrannosauroid Jiufotang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Kazuo western Liaoning
分类号
Q915.8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球状化石元素地球化学浅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烽
高林志
尹崇玉
王约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
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编号JB0705
JB0902)
+3 种基金
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编号1031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编号1212010611802
12120109110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772013)的成果
文摘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首次分析了采自贵州瓮安北斗山磷矿区陡山沱组外壁呈瘤状及多边形板片状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包括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和部分稀土元素含量。经初步对比发现:具瘤状及板片状外壁的两类球状化石,由内至外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大体相似,表明归入同一生物大门类的可能性较大;与磷块岩全岩样品相比,球状化石中除了P、Ca含量更高以外,Na、Ni、Zn和Cl有较高的含量,而且S含量和轻稀土元素Ce等含量均偏高,可能表明球状化石在趋于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中被磷酸盐化保存;K、Al、Mg、Ti、Mn、Fe2+和Si等含量均显著低于围岩。由于还缺乏后生动物的相关对比资料,目前还不能为球状微体化石的生物学属性争议提供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确切对比意见,但分析的结果不倾向于归属藻类、硫细菌和海绵动物。这方面的尝试为深化球状化石的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材料。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陡山沱组
球状微化石
元素地球化学
Keywords
Weng'an Biota
Doushantuo Formation
globular fossils
element geochemistry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大型霸王龙类化石的发现(英文)
季强
姬书安
张立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球状化石元素地球化学浅析
唐烽
高林志
尹崇玉
王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