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古地貌成因组合识别法恢复塔河油田主体区古岩溶地貌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建文 夏日元 张庆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针对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展布,探索应用古地貌成因组合法恢复塔河油田主体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在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岩溶陡坡地、岩溶山间盆地等4类二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增加地貌识别因子,进一步划分出10种三级地... 针对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展布,探索应用古地貌成因组合法恢复塔河油田主体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在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岩溶陡坡地、岩溶山间盆地等4类二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增加地貌识别因子,进一步划分出10种三级地貌单元,提高了古地貌形态识别的精度。结合微地貌单元岩溶发育特征和油气储集性能,分析油气产量与地貌的关系,为岩溶储集层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古地貌成因组合识别法 地貌恢复 古岩溶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及岩溶缝洞体发育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庆玉 梁彬 +3 位作者 秦凤蕊 陈利新 淡永 李景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0-666,共7页
针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北部潜山风化壳岩溶区和南部埋藏岩溶区不同的地质特征,分别运用印模法和地层古构造与印模残差组合法恢复奥陶系古地貌和古水系。在此基础上,对4种不同古地貌环境条件下岩溶缝洞体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建立... 针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北部潜山风化壳岩溶区和南部埋藏岩溶区不同的地质特征,分别运用印模法和地层古构造与印模残差组合法恢复奥陶系古地貌和古水系。在此基础上,对4种不同古地貌环境条件下岩溶缝洞体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潜山风化壳岩溶区、上岩溶缓坡地、下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4种岩溶缝洞体发育模式。潜山风化壳岩溶区以发育表层岩溶缝洞系统为主;上岩溶缓坡地发育一间房组—鹰山组大型缝洞体及暗河管道系统;下岩溶缓坡地发育良一段—良二段和一间房组—鹰山组2套大型缝洞储集体;岩溶盆地沿断裂发育岩溶缝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拉哈塘凹陷 奥陶系 古地貌 古岩溶湖 潜山岩溶 埋藏岩溶 岩溶缝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喆 卢丽 +1 位作者 夏日元 石胜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8,共7页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泉域系统演化过程及对泉流量进行预测,耦合了渗流模型和岩溶动力模型,对均质和非均质2种条件下泉域系统进行了溶蚀演化模拟。从模拟结果上可以看出,均质含水系统初期水位变化较小,中后期下降明显,而非均质含水系统初期...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泉域系统演化过程及对泉流量进行预测,耦合了渗流模型和岩溶动力模型,对均质和非均质2种条件下泉域系统进行了溶蚀演化模拟。从模拟结果上可以看出,均质含水系统初期水位变化较小,中后期下降明显,而非均质含水系统初期下降明显,中后期水位稳定;在张开度方面,非均质模型在相同时段内张开度的最在值却比均质系统要大4~5 cm。2个泉域系统的泉流量都经过了初期较小,中后期迅速增大的过程,只是增大的时间和每个时间点的泉流量不同,非均质系统增大时间更早,流量更大,分别用指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来拟合了均质和非均质系统泉流量过程曲线。研究结果为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化模拟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同时也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域演化 泉流量 均质性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黄龙钙华的成因--回应周绪纶先生“黄龙钙华是热成因还是冷成因--高寒岩溶气源之一”一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0,共3页
关键词 热成因 钙华 黄龙 气源 岩溶 高寒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