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大陆海域及邻区前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1
作者 杨志坚 沈振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8-34,共7页
中国东部大陆、海域及邻区前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是以台槽体制为主,划分为中朝地台、扬子地台、东南地槽系、南海-东海地台和日台菲地槽系,分别与朝鲜半岛、西南日本有关构造带过海域互相连接。
关键词 海域 邻区 前中生代 地质构造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玄武岩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谢昕 徐夕生 +1 位作者 邹海波 邢光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7-628,共12页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微量元素 锶同位素 中生代 新生代 中国 铷同位素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成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4
3
作者 邢光福 陶奎元 +2 位作者 杨祝良 赵宇 许乃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1-55,共5页
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构成沿海岸带分布的延伸长达2000余km、平均宽度约400km的巨型火山带,成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岩时代主要为侏罗纪和白垩纪,岩性以酸性火山岩(流纹质、英安流... 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构成沿海岸带分布的延伸长达2000余km、平均宽度约400km的巨型火山带,成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岩时代主要为侏罗纪和白垩纪,岩性以酸性火山岩(流纹质、英安流纹质)占绝对优势。基性中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南沿海 中生代火山岩 成因研究 现状与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浦城-三都澳和崇安-石城成矿带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姜耀辉 陈鹤年 +1 位作者 巫全淮 陈三元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20,共5页
对浦城-三都澳和崇安-石城成矿带钢金锡多金属矿床及相关岩体的铅同位素特征作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两成矿带不同成矿期以及同一成矿期不同区段间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并就此探讨了在成矿作用和岩浆作用动力学机制等... 对浦城-三都澳和崇安-石城成矿带钢金锡多金属矿床及相关岩体的铅同位素特征作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两成矿带不同成矿期以及同一成矿期不同区段间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并就此探讨了在成矿作用和岩浆作用动力学机制等地质问题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地质意义 成矿带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石炭纪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兼与泥盆纪火山岩作比较
5
作者 袁旭音 周华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26-1131,共6页
新疆阿尔泰石炭纪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主要由流纹岩、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它们均属陆相火山岩,可以划分为4种火山岩相,即喷溢相、降落相、侵出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火山活动特征是从爆发转向喷溢,最后以侵出形式挤出火山通道。... 新疆阿尔泰石炭纪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主要由流纹岩、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它们均属陆相火山岩,可以划分为4种火山岩相,即喷溢相、降落相、侵出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火山活动特征是从爆发转向喷溢,最后以侵出形式挤出火山通道。其地球化学特征是明显富集K、Rb、Th,亏损Ti、Yb;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配分曲线出现明显的Eu和Ce负异常;锶同位素初始比值高于大陆火山岩的平均值。与泥盆纪火山岩不同,石炭纪火山岩形成背景属于造山挤压带,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与石炭纪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主要是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石炭纪 泥盆纪 阿尔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桐柏-大别山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志坚 《地质学报》 1982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的桐柏-大别山,东西长400余公里,南北宽150—180公里。近几年完成了1:20万区调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但本区研究程度在各省是不相同的,加上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对变质岩系的划分、地质构造的认识和... 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的桐柏-大别山,东西长400余公里,南北宽150—180公里。近几年完成了1:20万区调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但本区研究程度在各省是不相同的,加上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对变质岩系的划分、地质构造的认识和岩浆岩的时代,分歧较大。今后,本区仍是地质构造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系 桐柏 地质资料 大别山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_岩浆大爆发 被引量:86
7
作者 陶奎元 毛建仁 +2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赵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6-322,共7页
中国东部燕山期存在惊天动地的火山_岩浆大爆发, 形成了7 条火山岩带, 8 种岩石系列和组合, 构成了四大火成岩省。在近20 ×106 a 内有数百万立方千米的高温岩浆喷出地表, 喷发速率约为0-03 km3/a, 对全球... 中国东部燕山期存在惊天动地的火山_岩浆大爆发, 形成了7 条火山岩带, 8 种岩石系列和组合, 构成了四大火成岩省。在近20 ×106 a 内有数百万立方千米的高温岩浆喷出地表, 喷发速率约为0-03 km3/a, 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产生巨大影响。火山_岩浆大爆发与成矿作用大集中是壳幔物质和能量大循环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浆 大爆发 地质生态 燕山期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石构造组合和复合动力学过程的记录 被引量:47
8
作者 陶奎元 毛建仁 +3 位作者 杨祝良 赵宇 邢光福 薛怀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3-191,共9页
在研究火山岩/侵入岩的时代、成分(岩石系列和组合)、示踪同位素地球化学(Sr,Nd)、地质构造定位等基本事实基础上,归纳总结250~80Ma间的岩石构造组合,将研究区火山岩/侵入岩划分为五类岩石构造组合和三个岩石省,... 在研究火山岩/侵入岩的时代、成分(岩石系列和组合)、示踪同位素地球化学(Sr,Nd)、地质构造定位等基本事实基础上,归纳总结250~80Ma间的岩石构造组合,将研究区火山岩/侵入岩划分为五类岩石构造组合和三个岩石省,进而讨论岩石构造组合的岩浆源区、壳幔相互作用和贡献,提出特提斯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两种动力体系的复合是造成区内大陆各种岩石组合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认为这两种动力学体系转换和延续机制的研究将是联系板块构造和深部作用过程的纽带,中国东南部大陆亦将成为世界上研究洋陆过渡带地质的最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构造组合 岩浆源区 动力学背景 中生代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2 位作者 沈渭洲 陶奎元 谢芳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74-680,共7页
北淮阳(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西起河南信阳东至安徽舒城,早期为偏中性和偏碱性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相应侵入岩,晚期出现酸性火山岩及相应侵入岩。关于该带的年代学工作前人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所用方法仅局限于全岩K-Ar法... 北淮阳(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西起河南信阳东至安徽舒城,早期为偏中性和偏碱性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相应侵入岩,晚期出现酸性火山岩及相应侵入岩。关于该带的年代学工作前人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所用方法仅局限于全岩K-Ar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本文以全岩及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法为主,辅以单矿物^(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较系统地测定了该带火山—侵入岩的时代,结果表明主期活动在130~140 Ma,晚期酸性活动在117Ma左右,基本上均属于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法 单矿物40Ar-39Ar法 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 中生代火山—侵入岩 北淮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酸性火山岩的锶和钕同位素特征与岩浆成因 被引量:46
10
作者 薛怀民 陶奎元 沈加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47,共13页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叠置在几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单元内的火山岩在锶、钕同位素组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隶属于下扬子亚板块的浙西—赣东北区火山岩的^(87)Sr/^(86)Sr初始值普遍较低,而^(143)Nd/^(144)Nd初始值则...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叠置在几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单元内的火山岩在锶、钕同位素组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隶属于下扬子亚板块的浙西—赣东北区火山岩的^(87)Sr/^(86)Sr初始值普遍较低,而^(143)Nd/^(144)Nd初始值则较高。华夏亚板块内的火山岩,以武夷山隆起为核心向沿海方向^(143)Nd/^(144)Nd初始值不断增高,而^(87)Sr/^(86)Sr初始值则呈下降趋势。火山岩中的同位素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基底变质杂岩中同位素性质的再现。区内中生代酸性岩浆的形成是业已存在的地壳物质再循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火山岩 岩浆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43
11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赵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 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入了大陆裂谷期。从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来源由上地壳源—中下地壳源—大陆岩石圈地幔源—软流圈地幔源,构成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145 ±5 Ma 和20 ±5 Ma 两次重要的地质转换是联系板块构造和幔柱构造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记录 幔柱构造 东南大陆边缘 地幔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早白垩世火山岩组合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谢昕 徐夕生 +1 位作者 邢光福 邹海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98,共14页
浙东早白垩世含中性岩的火山岩组合和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中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到伴生的基性和酸性火山岩的影响。它们的微量元素协变关系证实:中性火山岩是由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形成... 浙东早白垩世含中性岩的火山岩组合和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中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到伴生的基性和酸性火山岩的影响。它们的微量元素协变关系证实:中性火山岩是由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具有与含中性岩的火山岩组合相类似的主量元素特征,但两者的微量元素特征相差较大。根据东南沿海在早白垩世时期的构造背景是由挤压向伸展拉张转变,以及各种元素具有不同的扩散速度,提出了浙东早白垩世火山岩组合的形成模式:若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仅进行了部分微量元素的交换,没有来得及发生主量元素的交换,就在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喷出地表,则形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若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在地壳深处共存的时间较长,发生一定程度的主量元素交换,则形成偏基性和偏酸性的中性岩浆,若进一步发生化学成分的交换,则可形成典型的安山质岩浆,喷出地表就形成含中性岩的火山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火山岩 岩浆混合 含中性岩的火山岩组合 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浙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毛建仁 陶奎元 +2 位作者 邢光福 赵宇 杨祝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98-702,共5页
中国南海海盆、海南岛、雷琼和龙海—明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总体相当于洋岛玄武岩(OIB),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是富集Nb、Ta、U、Ti。南海海盆新生代玄武岩是玻利尼西亚型(Polynesian)、夏威夷型(Hawaii)和MORB型共存,可能是在扩... 中国南海海盆、海南岛、雷琼和龙海—明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总体相当于洋岛玄武岩(OIB),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是富集Nb、Ta、U、Ti。南海海盆新生代玄武岩是玻利尼西亚型(Polynesian)、夏威夷型(Hawaii)和MORB型共存,可能是在扩张洋脊上面形成的OIB,下地幔成因的超地幔柱上升致使上地幔物质加入,海南岛和雷琼地区玄武岩具有与南海海盆玄武岩大致相似的成因。大陆板内同时代的龙海—明溪地区玄武岩具特别高的Nb/Zr和Nb/Y值,均表现为地幔柱成因的玻利尼西亚型玄武岩,其形成既可能有古老俯冲洋壳熔融后榴辉岩质残余下沉至下地幔成因,也可能有包括下地壳在内的岩石圈物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幔柱 新生代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西冲钼矿床细粒花岗岩的岩石定年、岩石化学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玉玲 李腊梅 +5 位作者 郭翔 MEFFRE Sebastien CHANG ZhaoShan 张健 姚羽 王爱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9-1942,共14页
西冲钼矿是大别成矿带东段近年新发现的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其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少见报导。该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斑岩-矽卡岩型钼钨-多金属矿床研究成果,同时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对大... 西冲钼矿是大别成矿带东段近年新发现的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其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少见报导。该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斑岩-矽卡岩型钼钨-多金属矿床研究成果,同时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对大别成矿带西冲钼矿区出露的主要岩石单元、矿化和蚀变特征、细粒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成岩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出露的主要侵入岩单元由老至新依次为:石英二长岩、细粒花岗岩(130.8±1.1Ma)及双峰式脉岩组合(131.9±1.4Ma和131.3±1.6Ma),其均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产于华北与扬子陆块拼合后的陆内环境。矿化类型以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为主,为一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矿区蚀变发育,包括黑云母-磁铁矿化、钾长石化、硅化、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绿帘石化、绿泥石-碳酸盐化和泥化,且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规律。矿区已知矿化、蚀变及Cu-Mo化探异常的空间展布与细粒花岗岩关系密切,且细粒花岗岩中具有高的Mo含量,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细粒花岗岩有关。岩石化学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属过铝质-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过渡岩石,锆石U-Pb年龄与双峰式脉岩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均形成于大别造山带大规模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冲钼矿 细粒花岗岩 岩石定年 岩石化学 成矿地质背景 大别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的特征矿物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窦克 马承安 +2 位作者 史鸿歧 蒋永材 冯锦江 《岩矿测试》 CAS 1983年第2期87-97,I0001,共12页
大别山地区的“大别群”,在湖北和安徽境内呈近东西—北西西向出露。这套变质杂岩为一套蓝闪片岩相、铁铝榴石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所组成。它们不整合伏于浅变质岩系之下。“大别群”的时代,经湖北区测队用铁石铀-钍-铅定年法... 大别山地区的“大别群”,在湖北和安徽境内呈近东西—北西西向出露。这套变质杂岩为一套蓝闪片岩相、铁铝榴石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所组成。它们不整合伏于浅变质岩系之下。“大别群”的时代,经湖北区测队用铁石铀-钍-铅定年法获得四组年龄数值,其变化在1952—2424万年之间,采用韦瑟里尔谐和图法,对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获得上交点年龄值为29亿年。“大别群”的上限及代表的年龄值为20亿年左右。安徽区测队获上覆宿松群大兴组下部同位素年龄值为18.5亿年(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榴石 年龄值 麻粒岩相 浅变质岩系 安徽区 角闪岩相 榴辉岩 北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几条变质带中的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窦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通过对中国东南大陆几条变质带和武夷山变质地体近100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表明:大别山变质带中榴辉岩氧同位素组成,石英δ^(18)O接近于零,角闪石类δ^(18)O为—1~—5.7‰,矿物对平衡温度490~570℃;萍乡-象山变质带石英的δ^(18)O为... 通过对中国东南大陆几条变质带和武夷山变质地体近100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表明:大别山变质带中榴辉岩氧同位素组成,石英δ^(18)O接近于零,角闪石类δ^(18)O为—1~—5.7‰,矿物对平衡温度490~570℃;萍乡-象山变质带石英的δ^(18)O为+16~+18.35‰,角闪石类δ^(18)O增至+6.5~+11‰,矿物对平衡温度550~623℃;沿海变质带矿物对平衡温度470~900℃,石英的δ^(18)O为+4~+9‰,角闪石类δ^(18)O为+4~—1.8‰;基底变质杂岩的氧同位素组成与世界各地的片麻岩-片岩类δ^(18)O值接近。阐明了δ^(18)O值的变化,与原岩成分和环境密切相关,并已基本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平衡温度 榴辉岩 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水体系中D/H交换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郭吉保 钱雅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对电气石-水体系氢同位素动力分馏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电气石-水体系氢同位素交换以扩散交换为主。在温度为800-450℃范围内,该体系的氢扩散动力学方程为:logD=-5.96-6.68×10^3/T,l... 本文对电气石-水体系氢同位素动力分馏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电气石-水体系氢同位素交换以扩散交换为主。在温度为800-450℃范围内,该体系的氢扩散动力学方程为:logD=-5.96-6.68×10^3/T,logD=-5.64-6.42×10^3T,扩散活化能为128.0kJ/mol和123.1kg/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氢同位素 动力分馏 水体系 D/H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平衡分馏和动力分馏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钱雅倩 郭吉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和动力分馏系数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大多由实验测定。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交换实验,交换实验前后矿物、水的氢同位素分析及分馏机理、平衡分馏、... 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和动力分馏系数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大多由实验测定。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交换实验,交换实验前后矿物、水的氢同位素分析及分馏机理、平衡分馏、动力分馏理论研究。为确保氢同位素分馏系数和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的准确可靠,实验中防止氢透过容器壁扩散,避免空气中水汽污染样品,正确控制实验温度等都很重要。本研究以石英管代替前人常用的金(银、铂)管作反应容器,建立了一套实验研究羟基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平衡分馏和动力分馏的新方法,并开展了电气石水、黑柱石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所得一系列参数的精度明显好于国外报道的资料。此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羟基矿物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平衡分馏 动力分馏 实验研究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沿海早白垩世玄武岩锶、钕、铅同位素特征——古老富集型地幔的证据 被引量:50
19
作者 杨祝良 沈渭洲 +1 位作者 陶奎元 沈加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8,共10页
浙闽沿海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区有少量早白垩世玄武岩分布,它们具典型钾富集和铌等元素亏损特征,其同位素组成表现为较高ISr(0.7055—0.7106)、低的εNd(1.2—-10.6,大多介于-3.2—-10... 浙闽沿海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区有少量早白垩世玄武岩分布,它们具典型钾富集和铌等元素亏损特征,其同位素组成表现为较高ISr(0.7055—0.7106)、低的εNd(1.2—-10.6,大多介于-3.2—-10.6之间)及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18.355—18.726,207Pb/204Pb=15.455—15.799,208Pb/204Pb=38.530—39.319)。这些特征表明玄武岩源区为一富集型的陆下岩石圈地幔,由古老的俯冲地壳物质再循环进入并交代地幔而形成。没有证据表明本区早白垩世基性和酸性岩浆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化学混合,但不排除同位素之间的交换以及局部的化学和机械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早白垩世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生代火山岩时代厘定和问题讨论——兼评Lapierre等关于浙江中生代火山活动时代的论述 被引量:37
20
作者 陶奎元 邢光福 +3 位作者 杨祝良 毛建仁 赵宇 许乃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21,共8页
浙江中生代火山岩的时代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分岐为浙东磨石山群和浙西建德群时代究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抑或晚白垩世。Lapierre等(1997)的一文中据两条Rb-Sr等时线年龄,给出了如下论断:浙西火山活动(建德群)时代为124Ma,划... 浙江中生代火山岩的时代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分岐为浙东磨石山群和浙西建德群时代究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抑或晚白垩世。Lapierre等(1997)的一文中据两条Rb-Sr等时线年龄,给出了如下论断:浙西火山活动(建德群)时代为124Ma,划归为第一幕第一次岩浆事件;浙东(磨石山群)时代为97Ma,划归为第一幕第二次岩浆事件,而第二幕岩浆事件(指永康群)时代<97Ma。本文就Lapierre等文中124Ma和97Ma两个年龄的地质意义、幕次划分以及浙西与浙东火山岩时代对比作出评论,并厘定浙江中生代火山岩时代归属,提出:①浙江中生代火山活动时代为132~83Ma;②浙西建德群与浙东磨石山群火山岩并不存在上下关系,地质接触关系、古生物组合和大量同位素定年数据都不支持Lapierre等的浙西与浙东火山活动幕次的对比方案;③110~100Ma为早期高钾钙碱性英安岩—流纹岩(伴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向晚期玄武岩—流纹岩(伴生钾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过渡的转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活动时代 火山岩 时代厘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