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造山带南缘荞麦冲金矿床正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强 刘家军 +5 位作者 李龙吟 孙义伟 杨明银 李书涛 杨尚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3-1323,共21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存在大片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荞麦冲金矿的正长斑岩脉体呈北西向侵入基性火山岩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正长斑岩脉体中的岩浆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探讨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岩... 秦岭造山带南缘存在大片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荞麦冲金矿的正长斑岩脉体呈北西向侵入基性火山岩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正长斑岩脉体中的岩浆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探讨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可以分为2期,相对应的2件正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5±7)Ma、(477±6)Ma,前者属于晚志留世时期,后者为寒武纪到早奥陶世时期。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具较高的Si O2含量(〉75%),里特曼指数δ=1.59,高Al低Ti的特点,Eu和Sr具有明显负异常,为钙碱性脉体。正长斑岩的Hf同位素检测结果得到εHf(t)全部为正值,其变化范围较大(3.4~11.8),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个别εHf(t)异常,推断岩浆上侵过程中混入少量地壳物质,从而显示壳幔混合特征。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表现为稀土总量很高(∑REE=149.62×10-6~321.55×10-6),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呈现出高度分异的特点。研究表明,在早古生代时期,区域上为板内裂解的构造环境,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冷凝形成基性岩地层,正长斑岩脉体在侵入基性岩形成过程,从地壳深部的Au带入地壳表层,为地层Au的预富集,后期剪切成矿作用提供了Au的物质来源;正长斑岩脉体形成时代的厘定,确定了该区金源层形成时代,对后期金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缘 荞麦冲金矿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正长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冯艳芳 邓晋福 +7 位作者 肖庆辉 邢光福 陆松年 崔显岳 公凡影 甄世民 贾德龙 齐钒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本文对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中17颗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变化于0.31-1.01,平均值为0.48,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16个分析点在谐和图上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 本文对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中17颗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变化于0.31-1.01,平均值为0.48,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16个分析点在谐和图上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8±1.6)Ma(n=17,MSWD=1.12);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被解释为澳角群亲营山组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的形成年龄。其所指示的地质意义:(1)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亲营山组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形成于晚侏罗纪,而非前泥盆纪;(2)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亲营山组应解体为表壳岩与变质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东山县 澳角群亲营山组 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在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紫程 张绪教 +1 位作者 胡道功 高万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9-767,共9页
利用ENVI软件,对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光谱角填图法、波谱特征拟合法及匹配滤波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了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获得了东大滩地区矿物蚀变图像。在磨石沟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外围的... 利用ENVI软件,对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光谱角填图法、波谱特征拟合法及匹配滤波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了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获得了东大滩地区矿物蚀变图像。在磨石沟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外围的南东侧,存在着硅酸盐、碳酸盐、三价铁等矿物蚀变。野外对蚀变异常地段进行验证,野外观察的矿物蚀变异常与遥感图像显示的蚀变异常区域基本吻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进行了区内成矿预测与优选靶区圈定,并发现了东大滩铜矿化点,说明高光谱遥感能为找矿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ION 高光谱遥感 矿物蚀变 铜矿化 东大滩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大型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42
4
作者 梁维 侯增谦 +5 位作者 杨竹森 李振清 黄克贤 张松 李为 郑远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28-3842,共15页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后碰撞阶段,地壳伸展,热活动强烈。以岩浆驱动大气水循环形成的地热水为主的区域富锑流体,流经扎西康,早期硫化物成为后期流体沉淀的有效化学障。流体对早期矿体形成的角砾产生再活化、溶蚀、交代作用,活化出铅、锌等元素,形成新的混合流体。该流体在NS向正断层发生运移、充填成矿,此时锌仍以闪锌矿重结晶、沉淀,但其中的铁含量已经降低,而铅与锑等形成硫盐矿物,当Pb被硫盐矿物消耗后则形成辉锑矿。综上,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背景下典型的叠加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期次 元素分带 叠加改造 扎西康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矽卡岩型矿体白云母Ar-Ar年代学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付强 黄克贤 +2 位作者 郑远川 杨竹森 段连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9-582,共14页
西藏蒙亚啊矿床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Mo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的Pb-Zn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准确评价成矿潜力的关键。目前蒙亚啊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主要针对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岩体或... 西藏蒙亚啊矿床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Mo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的Pb-Zn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准确评价成矿潜力的关键。目前蒙亚啊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主要针对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岩体或矿石矿物铅同位素展开,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基于成矿作用类型的差异,将蒙亚啊矿床的矿体进一步划分为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而最具经济价值的硫化物成矿作用为矽卡岩型矿化。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云母Ar-Ar测年对蒙亚啊矽卡岩型矿体开展了定年工作。蒙亚啊矽卡岩型矿体中与闪锌矿共生的白云母的Ar-Ar同位素测年显示,其Ar-Ar坪年龄为54.60±0.40 Ma,正等时线年龄为54.45±0.67 Ma。根据白云母与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可知,该年龄应代表了蒙亚啊矿区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蒙亚啊Pb-Zn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但主成矿期形成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的主碰撞阶段,而新特提斯洋壳板片的回卷可能是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Ar-Ar测年 地球动力学背景 西藏蒙亚啊 冈底斯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G岩类的识别:讨论与建议 被引量:39
6
作者 冯艳芳 邓晋福 +4 位作者 肖庆辉 邢光福 苏尚国 崔显岳 公凡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6-414,共9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际上通用的两种TTG岩类分类命名方案及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QAP实际矿物定量分类,应用时必须使用精确的矿物定量数据,而不是用目估或半定量方法估算的矿物含量;(2)O’Conno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应用于...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际上通用的两种TTG岩类分类命名方案及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QAP实际矿物定量分类,应用时必须使用精确的矿物定量数据,而不是用目估或半定量方法估算的矿物含量;(2)O’Conno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应用于石英标准分子(Q-norm)>10%的长英质岩石。在此基础上,对两种分类命名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无论是实际矿物定量分类,还是标准矿物分类,两种分类方案(或者说,双重分类法)对TTG岩类的分类命名总体上是相符合的,但二者在使用时却存在差异:采用实际矿物定量分类的QAP图解,不能直接区分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还必须进一步根据暗色矿物(M)含量大于(>)或小于(<)10%区分是英云闪长岩,还是归属于浅色英云闪长岩的奥长花岗岩。而采用标准矿物分类An-Ab-Or图解,可直接区分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在应用上更为方便和快捷。在回顾和讨论了国内某些有关TTG岩类分类命名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与国际分类命名方案对比,结合工作实例提出如下建议:(1)在识别TTG岩类时,应按照数据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类命名方法。当具有精确的实际矿物定量统计时,采用国际地科联提出的QAP分类,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对区5的英云闪长岩基本名称再进一步区分为英云闪长岩(狭义)和奥长花岗岩;当不具有精确的实际矿物定量统计,但有主元素化学分析数据时,则采用O’Conno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如果两种数据均有,则可以同时使用,以便互相校对,获得更正确的TTG岩类名称。(2)鉴于O’Conno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方案在太古宙灰色片麻岩区和花岗-绿岩带广泛使用,对于显生宙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类的研究亦可使用,建议对我国造山带中花岗岩类更多地使用O’Conno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可能对TTG岩类的识别会起到积极作用。(3)构筑统一平台,对于区域火成岩对比和综合研究非常重要,由于主元素化学分析数据比较容易得到,采用O’Conne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方案比较现实,可操作性强。(4)O’Conno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实质上是一种化学分类,它可实现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侵入岩与对应的火山岩的对比研究;同时,这种化学分类有利于火成岩与实验熔体之间的对比,这对讨论火成岩的起源、形成的温压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TTG岩类识别的两个步骤:首先,应用侵入岩TAS图解判别花岗岩类;然后,应用O’Conner(1965)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识别TTG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岩类 QAP实际矿物定量分类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 识别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识别及大陆地壳生长 被引量:18
7
作者 冯艳芳 邓晋福 +8 位作者 王世进 肖庆辉 陆松年 刘翠 崔显岳 公凡影 甄世民 贾德龙 齐钒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9-1129,共11页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494~2435Ma)。探讨与之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和演化趋势:(1)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2)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同时兼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和钙碱性演化趋势;(3)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基于SiO2-MgO和SiO2-FeO*/MgO关系,提出T1T2G1绝大部分具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性质,指示它们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并结合岩石组合的类型,论证了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分别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和大陆碰撞环境。进而认为,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过渡性的半成熟陆壳和成熟的陆壳。这样,鲁西地区从新太古代早中期,经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花岗岩类,记录了鲁西地区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花岗岩类岩石组合类型 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 构造环境与陆壳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昌宁—孟连带内石炭纪—二叠纪鲕粒灰岩的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颜佳新 刘本培 张海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18,共6页
虽然在滇西昌宁—孟连带内发现了泥盆纪至中三叠世的放射虫硅质岩,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古地理意义仍然有争议。对昌宁—孟连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内鲕粒灰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浅水沉积环境,其成因可... 虽然在滇西昌宁—孟连带内发现了泥盆纪至中三叠世的放射虫硅质岩,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古地理意义仍然有争议。对昌宁—孟连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内鲕粒灰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浅水沉积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内碳酸盐岩洋岛海山有关,并且反映了温暖、较为干燥的古气候背景。根据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它们应该形成于南亚热带较干燥的气候环境。与东西两侧同期地层形成的古气候背景对比发现,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昌宁—孟连带是分隔滨冈瓦纳地块群和华夏地块群的主支洋盆;在早二叠世时,该洋盆宽度约10°古纬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二叠纪 鲕粒灰岩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李子坪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碳和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胡茂德 张洪瑞 +1 位作者 贾敬伍 刘于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7-1071,共15页
李子坪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兰坪盆地内,属于白秧坪矿集区的一部分,矿体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对该矿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对该矿床进行了构造解析,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讨论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李子坪铅锌矿床... 李子坪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兰坪盆地内,属于白秧坪矿集区的一部分,矿体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对该矿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对该矿床进行了构造解析,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讨论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李子坪铅锌矿床主要发育3期构造变形:早期为近南北走向的褶皱构造,中期为西倾近似等间距的数条逆断层,晚期形成北西西向与北东东向的平移断层。矿体主要受晚期2组平移断层的控制。各类方解石的δ^(13)C_(PDB)值变化范围为-1.3‰^-2.3‰,平均值-1.7‰;δ^(18)O_(SMOW)值范围为6.9‰~21.0‰,平均值14.8‰。所测各类方解石的∑REE均小于30×10^(-6),∑HREE无明显变化,而∑LREE具有较明显差异,δEu均小于1,显示中等铕的负异常,表明成矿流体存在一定的演化规律。热液矿物方解石中的碳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氧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有大气降水渗入。综合分析认为,李子坪矿床应该为碰撞造山作用下形成的、矿体赋存于构造裂隙破碎带中的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控矿构造 氧稳定同位素 稀土元素 李子坪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南部东莫扎抓矿区挤压断层带结构及其对铅锌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洪瑞 杨天南 +3 位作者 侯增谦 胡茂德 贾敬伍 李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大量逆断层控矿的实例表明挤压断层带具有较大含矿潜力,但挤压环境下矿质运移沉淀的过程尚不清楚。文章从断层带结构解剖入手,以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为例,研究挤压断层带对成矿的控制。控矿断层可分为碎裂化带、浑圆角砾带和扁长角砾带3部... 大量逆断层控矿的实例表明挤压断层带具有较大含矿潜力,但挤压环境下矿质运移沉淀的过程尚不清楚。文章从断层带结构解剖入手,以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为例,研究挤压断层带对成矿的控制。控矿断层可分为碎裂化带、浑圆角砾带和扁长角砾带3部分,其中碎裂化带内灰岩角砾中含有细脉状矿化,浑圆角砾带无矿化,扁长角砾带的角砾内部发育不规则脉状矿化,角砾间有浸染状、角砾状、团块状矿化。矿脉形态及与围岩接触关系表明成矿受断裂控制,矿质充填与灰岩破裂基本同时发生。分析认为,断层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生长过程,成矿流体在第二次挤压的早期阶段贯入,挤压过程中的碎裂化和压溶作用为矿质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控矿构造 挤压断层 断层带结构 层控铅锌矿床 东莫扎抓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角砾岩及含角砾砂岩分类、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庄天明 宋玉财 +6 位作者 侯增谦 薛传东 韩朝辉 张翀 程杨 王哲 翟忠保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1015,共15页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广泛发育特征特殊的角砾岩和含角砾砂岩,前人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矿区岩相构造填图的基础上,根据岩石角砾、杂基、胶结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划分出以下8类岩石:(1)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2)方解石胶结灰...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广泛发育特征特殊的角砾岩和含角砾砂岩,前人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矿区岩相构造填图的基础上,根据岩石角砾、杂基、胶结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划分出以下8类岩石:(1)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2)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3)石膏/硬石膏胶结灰岩砾角砾岩,(4)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5)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或称含灰岩角砾砂岩),(6)膏砂泥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7)砂质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8)含矿石砾角砾岩。其中,含矿石角砾岩形成于矿后,而其它角砾岩形成于矿前且可能近同期形成。角砾岩均处于下部"原地"和上部"外来"地层系统之间。研究认为含矿石砾角砾岩为矿后垮塌成因,其它角砾岩为(含砂)膏盐底辟成因,或含砂膏盐底辟破碎围岩、携带角砾流动的产物。目前角砾岩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灰岩角砾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可能为后期含有机质流体与先存的、作为胶结物的膏盐反应形成。这一过程同时产生H2S,对后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角砾岩的矿化与膏盐底辟体有关,具"单中心"分带、"多中心"叠加的特点。矿化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热液矿物交代角砾岩间或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角砾本身弱/无矿化。比较而言,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为含矿最普遍,次为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含矿石砾角砾岩,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局部含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岩 含角砾砂岩 成因 (含砂)膏盐底辟 兰坪盆地 金顶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爆破的频谱特征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春海 易慧彪 赵红旗 《金属矿山》 EI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2-14,39,共4页
以快速傅利叶变换FFT为基础 ,开发了频谱分析的应用软件 ,对各种规模的台阶爆破进行了频谱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分析了地震波的频率对建筑物的影响。
关键词 台阶爆破 频谱分析 建筑物固有频率 傅利叶变换 地震波 FF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李家峡水电站工程坝区及外围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成轩 左文智 盛昌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4期354-364,共11页
本文在实测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黄河李家峡水电工程坝区及外围现今构造应力场作了进一步分析:认为李家峡水电工程坝基岩体在完整岩体条件下是稳定的;并且,坝前Ⅰ、Ⅱ号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是稳定的。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 数值模拟 水电站 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罐法掘进斜井在中东地区某矿山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彦龙 米丽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7,共4页
针对中东地区某金属矿山斜井断面设计、炸药性能、掘进设备等的不同特点,采用爬罐法掘进斜井,并进行了该方法下掘进方案选择、炮孔布置、装药技术、连线及起爆方式、通风等技术参数的优化。生产实践证明,参数优化后的爬罐法掘进斜井具... 针对中东地区某金属矿山斜井断面设计、炸药性能、掘进设备等的不同特点,采用爬罐法掘进斜井,并进行了该方法下掘进方案选择、炮孔布置、装药技术、连线及起爆方式、通风等技术参数的优化。生产实践证明,参数优化后的爬罐法掘进斜井具有掘进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断面规整、作业成本低等优点。该矿斜井掘进技术可为国内矿业进入中东矿业市场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国内、国际类似矿山亦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罐 斜井 爆破参数 刷帮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永铎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30,共3页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既是矿产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十几年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泥精炼提纯工艺优化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克帅 蔡建新 +2 位作者 衡振平 彭湘林 党瑞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48,共3页
介绍了采用化学精炼流程对电解法金泥提纯工艺进行改造与优化的生产实践。实践表明,采用该流程,成品金、银的纯度分别可达99.9%和99.2%以上,金直收率96.86%、银直收率93.4%以上,且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金泥 精炼 提纯 金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金刚石勘查的重大突破及几点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培元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7-29,共3页
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新发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震动了整个金刚石地质界。这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刚石勘查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关键词 金刚石 地质勘查 成果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研究新类型金刚石原生矿床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培元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1-13,共3页
自1870年在南非首次发现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以来的100多年间,先后在东非、中非、西非克拉通、西伯利亚克拉通、印度克拉通、中国华北克拉通。
关键词 金刚石 原生矿床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超大型金刚石原生矿床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培元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9期27-28,共2页
世界金刚石勘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重视研究和突破超大型金刚石原生矿床。发现1~2个超大型矿床,可以满足本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又可以出口创汇,发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博茨瓦纳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金刚石勘查,先后发现两个超大型金刚... 世界金刚石勘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重视研究和突破超大型金刚石原生矿床。发现1~2个超大型矿床,可以满足本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又可以出口创汇,发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博茨瓦纳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金刚石勘查,先后发现两个超大型金刚石原生矿床,一个是1967年发现的“奥拉帕”(Orapa),金刚石储量超过1亿克拉;另一个是1973年发现的“杰旺年”(Jewaneny),金刚石储量超过2亿克拉,宝石级金刚石占51%。1994年博茨瓦纳金刚石产量达1750万克拉,销售额达18亿多美元,给博茨瓦纳的经济带来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矿床 原生矿床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地区某矿山中深孔爆破技术参数的优化
20
作者 王彦龙 米丽平 王维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76,共5页
以中东地区某金属矿山巷道掘进中中深孔爆破为研究对象,针对巷道断面设计、炸药性能、凿岩设备等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炮孔布置、装药技术、连线及起爆方式等技术参数的优化。生产实践证明,参数优化后的凿岩爆破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掘进... 以中东地区某金属矿山巷道掘进中中深孔爆破为研究对象,针对巷道断面设计、炸药性能、凿岩设备等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炮孔布置、装药技术、连线及起爆方式等技术参数的优化。生产实践证明,参数优化后的凿岩爆破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掘进速度快、巷道断面规整、掘进成本低等优点。研究可为国内矿业进入中东矿业市场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国内、国际类似矿山亦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孔爆破 爆破参数 掏槽眼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