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联网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爱军 马娟 +3 位作者 齐安文 薛跃明 黄喆 张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 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主要依靠群测群防,难以保证地质灾害准确、及时的预测预警。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首先阐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平台架构,然后分层次介绍了前端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库建设、物联网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实例及效果,展示了原型系统相关界面并展望后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地质灾害 物联网 M2M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地质灾害中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浅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俊峰 张小趁 +3 位作者 刘红岩 倪天翔 褚宏亮 陈红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7,共9页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急数值模拟过程特点,提出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关键问题。最后,以峨眉山九里镇王山—抓口寺滑坡灾情为例,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大变形和真实时间模拟的优势,进一步研究了数值模拟在灾情应急过程中启动原因和滑动过程反演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滑体滑动过程中最大水平位移约87m,峰值速度7m·s-1,滑距约38m,前缘堆积厚度53m,滑坡滑动过程持续时间70s左右,与应急调查结果相符。模拟结果有助于理解滑坡发生机制,有助于确立滑坡应急防治重点,辅助应急决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数值模拟 应急响应 滑坡 D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刘艳辉 刘传正 +1 位作者 温铭生 唐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6,共9页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对气象因素(主要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始于2003年,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运行业务模式,预警模型及可靠性问题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科学技...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对气象因素(主要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始于2003年,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运行业务模式,预警模型及可靠性问题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研究难点。考虑到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时空尺度与预警时效,形成了两代预警模型并行运算、相互校验与补充的运行模式。第一代隐式统计预警模型,也称为临界降雨判据法,基于不同地质环境区域引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同,分区建立临界降雨判据,该模型2003年起在预警业务中使用,因其只涉及一个或一类参数,使用广泛,近年来又在模型参数、判据修正等方面不断完善。但单一的临界雨量指标很难准确反映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生规律,且预警区划、判据更新与准确性提高等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第二代显式统计预警模型,耦合了地质环境变化与降雨参数等多因素建立预警判据,地质环境指标在模型中显式表达,在模型原理、空间精度、升级能力等方面表现了其优越性,显著提高了预警精细度和准确度,2008年开始在国家级预警业务使用,并逐步向省级推广。两代预警模型均是基于统计方法建立,一定程度上均受到统计样本的选择、地质环境条件的精细程度、实况降雨数据的精确匹配等因素控制和影响。多年来,两代预警模型在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中成功运行并不断升级完善,为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模型 临界降雨判据 隐式统计预警 显式统计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及预警效果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艳辉 温铭生 +1 位作者 苏永超 许凤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区,台风暴雨常诱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财产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以2015年登陆的“苏罗迪”台风为例,在系统分析“苏罗迪”台风诱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预警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1)“苏罗迪”台风诱发的600余处崩滑流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比例约为6∶2∶1,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即雨即滑”的特点,当日降雨当日崩滑,具有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小时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往往比平均小时大雨强滞后,滞后时间约1~2h,具有大雨强小时滞后性。因此,台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具有空间集中群发性、强降雨当日即发性、大雨强小时滞后性三大特征。(2)提出了基于“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三指标的地质灾害预警校验方法,建立完善了各指标的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苏罗迪”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校验结果显示,本次过程中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总体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命中率,较低的漏报率,但预警区空报率偏高。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本身的技术难度外,降雨预报准确率偏低特别是极端降雨预报不足的现状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空报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地质灾害时空特征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预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材料结构与功能射线成像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守定 李晓 +3 位作者 刘丽楠 周忠鸣 刘艳辉 张振兴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地质材料结构与功能射线成像是采用射线对地球自然物质进行结构与功能成像,是研究地质材料物质组分、结构、特性与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认知地质现象、过程与动因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射线成像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梳理地质材料表面结构成像、... 地质材料结构与功能射线成像是采用射线对地球自然物质进行结构与功能成像,是研究地质材料物质组分、结构、特性与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认知地质现象、过程与动因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射线成像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梳理地质材料表面结构成像、三维结构成像与原位结构成像方法技术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地质材料功能成像方法与技术,并指出了地质材料结构与功能射线成像适用条件与发展趋势:(1)可见光、红外射线束和电子束射线等可实现地质材料表面的高精度成像;(2)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能量较高,可穿透地质材料实现三维成像;(3)地质材料的颗粒、矿物与基质等三维内部结构的静态成像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地质材料原位(温度、应力和空隙压力等物理场)条件下的结构进行成像,是近年来地质材料结构成像的发展趋势;对地质材料的生成富集、储集、渗流等功能及过程进行射线成像是未来地质资源能源开发的重大需求,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材料 射线成像 结构成像 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沟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基本问题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小趁 陈红旗 +1 位作者 张楠 范远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突发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但其应急处置技术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单沟泥石流灾害案例的分析,开展了单沟泥石流灾害应对情景、处置内容、处置机理和... 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突发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但其应急处置技术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单沟泥石流灾害案例的分析,开展了单沟泥石流灾害应对情景、处置内容、处置机理和处置程序等应急处置基本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具有预警困难、时效性强、可控性差和搜救率低等应对特点,应对情景可分为超前防护、临灾管控和灾后救治三种类型;单沟泥石流灾害处置主要包括承灾体、泥石流和公共性危机三类共十项处置内容;初步提出了泥石流处置的遭遇阻断、耦合阻断机制,并建立了由三个环节五个步骤构成的处置程序系统。该研究可为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现场处置的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沟泥石流 地质灾害 应急处置 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艳辉 方志伟 +1 位作者 温铭生 屈伯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川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2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过程为例,通过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 川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高度关注地区。以2012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诱发崩滑流灾害过程为例,通过统计方法,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与降雨的相关关系,得到该区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规律特点及临界降雨判据。(1)川东北地区的降雨模式常见为数日持续降雨,且降雨中出现数次(2~3日)的极值雨量,在这种降雨模式下,考虑到前期降雨的累积效应,需要着重关注第二次的极值降雨,往往会诱发更大的群发灾害过程,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此特点在巴中、达州、广元等地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南充市的即时发灾特点更为明显。(2)川东北地区各市临界雨量不同,在少量前期雨量累计情况下,广安最低,约为25mm;其次是广元,约为50mm;最后是巴中、达州和南充,约为90mm。相关结论可为该地区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和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强降雨过程 时空分布 临界降雨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与库水位耦合的三舟溪滑坡渗流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徐永强 祁小博 张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8,共8页
降雨与库水位升降是诱发库岸滑坡的重要因素,降雨与库水位耦合作用下的非稳定地下水渗流场的确定,是分析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关键。以三舟溪滑坡为例,通过对地表位移监测数据、降雨及库水位变化数据的分析,确定了降雨和水位升降是导致滑坡... 降雨与库水位升降是诱发库岸滑坡的重要因素,降雨与库水位耦合作用下的非稳定地下水渗流场的确定,是分析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关键。以三舟溪滑坡为例,通过对地表位移监测数据、降雨及库水位变化数据的分析,确定了降雨和水位升降是导致滑坡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EOSTUDIO对三舟溪滑坡在研究区实际降雨和三峡工程运行库水位条件下的瞬态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滑坡的最危险水位升降速度和降雨量,进而提出了水位下降比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舟溪滑坡 降雨与库水位耦合作用 饱和-非饱和 滑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峨眉山市王山—抓口寺滑坡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魏云杰 褚宏亮 +2 位作者 庄茂国 王灿峰 柏永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83,共7页
2015年6月14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峨眉山市九里镇兴阳村王山—抓口寺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威胁27户52人的安全,由于当地政府提前组织人员紧急撤离,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通过现场调查和... 2015年6月14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峨眉山市九里镇兴阳村王山—抓口寺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威胁27户52人的安全,由于当地政府提前组织人员紧急撤离,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通过现场调查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滑坡稳定性受凝灰岩夹层控制,受早期采矿开挖和"5·12"汶川地震影响,岩体结构破碎,其稳定性处于临界状态,属于滑移-拉裂型;(2)降雨是导致滑坡形成的直接因素,降雨入渗后并转化为地下水,沿凝灰岩夹层上层面流动,滑坡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3)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滑坡应急避险成功经验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滑坡 岩体结构 成因机理 应急避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诱发机理的降雨型滑坡预警研究--以花岗岩风化壳二元结构斜坡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艳辉 刘丽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49,共8页
降雨型滑坡是我国主要的滑坡灾害类型,具有区域群集发生的特点,滑坡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多采用统计结果建立降雨参数模型,对降雨诱发机理和斜坡失稳的力学机制考虑不足,预报可靠性和精度有限。... 降雨型滑坡是我国主要的滑坡灾害类型,具有区域群集发生的特点,滑坡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多采用统计结果建立降雨参数模型,对降雨诱发机理和斜坡失稳的力学机制考虑不足,预报可靠性和精度有限。本文以花岗岩风化壳地区某典型二元结构斜坡为原型,以实际勘查数据为基础,提取该斜坡结构特征,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研究降雨入渗过程和斜坡失稳机制,建立典型斜坡的预警判据。1花岗岩风化壳地区典型二元结构斜坡为类土质斜坡,覆盖土层较厚,剖面上可分为两层,上层为坡积黏性土,土质松散,透水性强,下层为残积黏性土,土质相对致密,透水性较差。2采用不同降雨工况模拟分析降雨入渗过程。以50mm·d^(-1)雨强为例,降雨持时30h以内时,降雨入渗主要集中在上层的坡积黏性土,斜坡前缘优先饱和,滑带开始出现积水现象;降雨持时40~50h时,斜坡表面降水持续入渗,在坡体后缘拉裂缝处,雨水沿着裂缝快速入渗坡体形成静水压力,增加坡体重量,增大下滑力,坡脚渗透路径短,最先饱和破坏,造成斜坡失稳。3监测斜坡不同部位(坡脚、中部、后缘)的孔隙水压力情况,随降雨入渗,斜坡土体孔隙水压力持续增大,由负趋近于零到大于零,斜坡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过渡,坡脚最先饱和,中部持续入渗,后缘土体饱和后,裂缝扩大致使大量雨水进入,使本已大量积水的滑带变形错动,斜坡失稳。4模拟分析得到斜坡失稳的不同降雨条件:中雨雨强(10mm·d^(-1)),历时约13d;大雨雨强(25mm·d^(-1)),历时约5d;暴雨雨强(50mm·d^(-1)),历时约2.2d;特大暴雨雨强(100mm·d^(-1)),历时约1.1d。在暴雨雨强时,降雨对该类斜坡的滞后作用约为5h。最后,建立了该类斜坡的临界降雨判据(I-D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滑坡预警 诱发机理 花岗岩风化壳 二元结构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平均法修正BQ法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浩 邵海 +3 位作者 刘欣 朱志成 王晓军 高兆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BQ法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级,在分级过程中考虑地应力、结构面和地下水因素3个修正指标进行修正,而地下水影响因素修正系数和结构面影响的修正系数这2个指标在确定过程中存在分歧,提出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修正确定,给出修... 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BQ法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级,在分级过程中考虑地应力、结构面和地下水因素3个修正指标进行修正,而地下水影响因素修正系数和结构面影响的修正系数这2个指标在确定过程中存在分歧,提出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修正确定,给出修正模型和方法,利用修正后的[BQ]′值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为巷道经济合理支护提供依据。分级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证明修正方法合适,能提高BQ法围岩稳定性分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Q法 岩体稳定性分级 加权平均法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结构面影响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软硬互层岩质滑坡变形机制分析——以云阳向城小学滑坡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瑞安 魏云杰 冀承蕾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三峡库区云阳县向城小学滑坡自2011年来一直持续变形,其稳定性及变形发展趋势密切关系到坡体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和长江航道的安全。基于现场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详细介绍了滑坡发育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镜扫描分析了泥岩软弱夹层的矿物... 三峡库区云阳县向城小学滑坡自2011年来一直持续变形,其稳定性及变形发展趋势密切关系到坡体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和长江航道的安全。基于现场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详细介绍了滑坡发育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镜扫描分析了泥岩软弱夹层的矿物组分和微观结构,并结合室内试验探究其膨胀性和崩解性;从岩体建造特征、构造影响以及外动力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滑坡的变形失稳机制。研究表明:向城小学滑坡为软硬互层结构的岩质滑坡,其稳定性主要受泥岩演化而成的软弱夹层控制,其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剪断式;软弱夹层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具较好的亲水性和一定的不稳定性,崩解性较好,微观结构以片状结构为主,部分呈层状定向排列;构造作用和岩体的建造特征对滑坡的形成演化起到控制性作用,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变化的耦合作用对滑坡变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滑坡 软硬互层 变形失稳机制 三峡库区 向城小学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耦合机制的流域滑坡预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包红军 张珂 +4 位作者 晁丽君 赵晓萌 刘艳辉 王晟 刘凑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7-1129,共13页
降水诱发型滑坡灾害涉及水文与土壤失稳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预报难题。本研究应用CRESLIDE(Coupled Routing and Excess Storage and Slope-Infiltration-Distributed Equilibrium)模型,研究基于水土耦合机制的流域滑坡预报。模型输入... 降水诱发型滑坡灾害涉及水文与土壤失稳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预报难题。本研究应用CRESLIDE(Coupled Routing and Excess Storage and Slope-Infiltration-Distributed Equilibrium)模型,研究基于水土耦合机制的流域滑坡预报。模型输入格点降水由基于流域逐小时加密雨量站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基于GIS、DEM和遥感技术,提取滑坡流域下垫面信息;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CREST模拟预报出滑坡研究区域的流域水文过程,作为中间变量驱动滑坡模型SLIDE,实现降水诱发型滑坡的预报。选择陕南月河流域2012年7月3—5日降水诱发型滑坡过程进行模拟预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CRESLIDE模型的流域水土耦合滑坡预报模型在滑坡时空预报上表现稳定;通过ROC曲线分析CRESLIDE模型取得的特异性(87.8%)和敏感性(52.9%)均较好;本研究基于流域水土耦合机制研究滑坡机理预报,耦合了流域水文过程与土力学过程,使得流域水文模拟更为合理,在滑坡的预报与早期预警中表现良好,对同类滑坡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预报 水土耦合 CRESLIDE模型 CREST模型 月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