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艳辉
张振兴
苏永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1130,共10页
中国地质灾害严重,地质灾害承灾载体的脆弱性直接决定着灾害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开展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构建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生命类、物...
中国地质灾害严重,地质灾害承灾载体的脆弱性直接决定着灾害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开展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构建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生命类、物质类、生态环境类和社会经济类指标。(2)以青川县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模型和加权求和模型,分别以乡镇单元和行政村单元为最小单元,开展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将青川县承灾载体脆弱性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脆弱性等级。(3)两种模型评价结果对比显示,总体一致性较好,73%的区域脆弱性结果完全一致,27%的区域存在一个等级的差别;高、低脆弱性等级区两种模型结果一致,吻合度100%;较高和中等脆弱性等级区两种模型结果吻合度分别为86%和73%;较低脆弱性区两种模型结果吻合度略差,为54%。(4)两种单元评价结果对比显示,在总体规律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半数以上的乡镇单元与行政村单元脆弱性等级完全相同或总体一致;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明显更加精细,原因在于不同行政村的各类指标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乡镇单元消除了各个行政村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脆弱性
脆弱性评价
承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排水抗滑桩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文沛
殷跃平
+6 位作者
王立朝
沈亚麒
石鹏卿
李瑞冬
何清
陈亮
殷保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3,共11页
排水抗滑桩技术一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抗滑桩不利于坡内渗流排水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竖向排水、抗滑等结构单独施作时的开挖工程量,并可充分提供水化热散热面,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成为现代滑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近...
排水抗滑桩技术一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抗滑桩不利于坡内渗流排水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竖向排水、抗滑等结构单独施作时的开挖工程量,并可充分提供水化热散热面,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成为现代滑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近年来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及地下工程等学科持续关注的新型技术。排水抗滑桩技术涉及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以及水动力模型、结构模型、工程地质模型等,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且存在空间结构组合相对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制约,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现状总结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对现有排水抗滑桩结构(抗液化桩、空心排水抗滑桩、箱型排水抗滑桩等)特征及分类进行系统归纳,发现:结构上通常与集排水结构形成“渗-集-排”抗滑组合立体结构系统,主体抗滑形式多为桩型或键型,“渗-集-排”结构通常包括透水孔、辐射状渗水孔和排水花管;通过对典型应用实例的综合分析,指出排水抗滑桩虽已具有显著提高稳定性的优势,但距离其广泛应用和多元化发展还有一定距离。据此提出目前排水抗滑桩研究中施工工艺复杂、力学性能和排水特性不明晰、抗滑稳定性计算理论不完善、平面布置优化方法待加强等是今后该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主要发展趋势,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完善排水抗滑桩力学和排水理论,而且有利于提升排水抗滑桩整体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抗滑桩
滑坡
地下水
结构特征
应用实例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三峡库区危岩体监测
被引量:
20
3
作者
褚宏亮
邢顾莲
+2 位作者
李昆仲
王国利
段奇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132,共9页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改变了岸坡内的地下水渗流场和应力场,降低岩土体的剪切强度,对库岸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以往库区岸坡岩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点进行观测,难以发现岩体整体变化情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能获取岩体整...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改变了岸坡内的地下水渗流场和应力场,降低岩土体的剪切强度,对库岸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以往库区岸坡岩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点进行观测,难以发现岩体整体变化情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能获取岩体整体表面厘米精度的点云数据,具有无需接触目标、获取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库区高陡危岩体表面三维形变监测。以巫山箭穿洞危岩体为例,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对箭穿洞危岩体进行了为期2年(2017—2018年)共3期监测,以第一期观测目标周围稳定岩体数据为基准,对数据进行重叠点云迭代配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2.7 cm。针对箭穿洞危岩体在观测时段内的变化情况,构建危岩体区域的基准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以点到基准面最近距离法结合危岩体变化区间分析其变形。通过对比分析箭穿洞危岩体3期观测数据,发现相对于2017年,2018年箭穿洞危岩体左侧岩体有变形趋势;在库区蓄水阶段,危岩体局部多处存在明显凹陷变化,局部因蓄水影响发生约-0.03~-0.07 m变形。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库岸高陡边坡形变监测中的有效性,为三峡库区高陡危岩体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三峡库区
危岩体
箭穿洞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钦县城直溪河泥石流成灾模式及运动过程模拟
被引量:
11
4
作者
王俊豪
管建军
+3 位作者
魏云杰
高培强
梅傲霜
张东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7-195,共9页
云南省德钦县曾多次暴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是云南遭受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直溪河泥石流的分区、物源、流体和堆积等特征,首先确定了直溪河泥石流的5种成灾模式:崩塌-碎屑流、岩质滑坡-碎屑流、土石混合体滑坡-碎屑流、松散...
云南省德钦县曾多次暴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是云南遭受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直溪河泥石流的分区、物源、流体和堆积等特征,首先确定了直溪河泥石流的5种成灾模式:崩塌-碎屑流、岩质滑坡-碎屑流、土石混合体滑坡-碎屑流、松散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碎屑流和松散堆积层内滑坡-碎屑流;其次,采用FLO-2D模型对直溪河在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暴雨周期下发生泥石流时的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的最大流速、最大堆积深度、冲出沟口堆积距离和体积规模。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暴发时具有启动加速度大、流速快、破坏力强、流通区长的特点;当100年一遇的泥石流发生时,其最大流速达到了3.07 m/s;最大泥深为2.27 m;泥石流冲出方量为84419 m^(3);致灾面积达到91600 m^(2)。研究结果可为直溪河泥石流灾害防治与治理提供数据参考,为德钦县防灾减灾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溪河
泥石流
成灾模式
暴发周期
FLO-2D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艳辉
张振兴
苏永超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
院
(
自然资源
部
地质
灾害
防治
技术
指导
中心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1130,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5BAK10B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17)资助
文摘
中国地质灾害严重,地质灾害承灾载体的脆弱性直接决定着灾害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开展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构建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生命类、物质类、生态环境类和社会经济类指标。(2)以青川县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模型和加权求和模型,分别以乡镇单元和行政村单元为最小单元,开展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将青川县承灾载体脆弱性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脆弱性等级。(3)两种模型评价结果对比显示,总体一致性较好,73%的区域脆弱性结果完全一致,27%的区域存在一个等级的差别;高、低脆弱性等级区两种模型结果一致,吻合度100%;较高和中等脆弱性等级区两种模型结果吻合度分别为86%和73%;较低脆弱性区两种模型结果吻合度略差,为54%。(4)两种单元评价结果对比显示,在总体规律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半数以上的乡镇单元与行政村单元脆弱性等级完全相同或总体一致;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明显更加精细,原因在于不同行政村的各类指标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乡镇单元消除了各个行政村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脆弱性
脆弱性评价
承灾载体
Keywords
Geo-hazards
Vulnerability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Geo-hazards bearing capacity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排水抗滑桩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文沛
殷跃平
王立朝
沈亚麒
石鹏卿
李瑞冬
何清
陈亮
殷保国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
院
(
自然资源
部
地质
灾害
防治
技术
指导
中心
)
中国
地质
大学(武汉)工程学
院
甘肃省
地质
环境监测
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3,共11页
基金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2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258,4173128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748)。
文摘
排水抗滑桩技术一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抗滑桩不利于坡内渗流排水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竖向排水、抗滑等结构单独施作时的开挖工程量,并可充分提供水化热散热面,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成为现代滑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近年来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及地下工程等学科持续关注的新型技术。排水抗滑桩技术涉及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以及水动力模型、结构模型、工程地质模型等,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且存在空间结构组合相对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制约,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现状总结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对现有排水抗滑桩结构(抗液化桩、空心排水抗滑桩、箱型排水抗滑桩等)特征及分类进行系统归纳,发现:结构上通常与集排水结构形成“渗-集-排”抗滑组合立体结构系统,主体抗滑形式多为桩型或键型,“渗-集-排”结构通常包括透水孔、辐射状渗水孔和排水花管;通过对典型应用实例的综合分析,指出排水抗滑桩虽已具有显著提高稳定性的优势,但距离其广泛应用和多元化发展还有一定距离。据此提出目前排水抗滑桩研究中施工工艺复杂、力学性能和排水特性不明晰、抗滑稳定性计算理论不完善、平面布置优化方法待加强等是今后该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主要发展趋势,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完善排水抗滑桩力学和排水理论,而且有利于提升排水抗滑桩整体应用水平。
关键词
排水抗滑桩
滑坡
地下水
结构特征
应用实例
施工技术
Keywords
anti-slide shaft
landslide
ground wate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exampl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U443.1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三峡库区危岩体监测
被引量:
20
3
作者
褚宏亮
邢顾莲
李昆仲
王国利
段奇三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
院
(
自然资源
部
地质
灾害
防治
技术
指导
中心
)
西藏自治区
地质
环境监测
总站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
院
北京地景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132,共9页
基金
三峡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项目(0001212018CC60008)。
文摘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改变了岸坡内的地下水渗流场和应力场,降低岩土体的剪切强度,对库岸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以往库区岸坡岩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点进行观测,难以发现岩体整体变化情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能获取岩体整体表面厘米精度的点云数据,具有无需接触目标、获取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库区高陡危岩体表面三维形变监测。以巫山箭穿洞危岩体为例,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对箭穿洞危岩体进行了为期2年(2017—2018年)共3期监测,以第一期观测目标周围稳定岩体数据为基准,对数据进行重叠点云迭代配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2.7 cm。针对箭穿洞危岩体在观测时段内的变化情况,构建危岩体区域的基准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以点到基准面最近距离法结合危岩体变化区间分析其变形。通过对比分析箭穿洞危岩体3期观测数据,发现相对于2017年,2018年箭穿洞危岩体左侧岩体有变形趋势;在库区蓄水阶段,危岩体局部多处存在明显凹陷变化,局部因蓄水影响发生约-0.03~-0.07 m变形。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库岸高陡边坡形变监测中的有效性,为三峡库区高陡危岩体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三峡库区
危岩体
箭穿洞
变形监测
Keywords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dangerous rock mass
Jianchuando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分类号
P62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钦县城直溪河泥石流成灾模式及运动过程模拟
被引量:
11
4
作者
王俊豪
管建军
魏云杰
高培强
梅傲霜
张东伟
机构
中国
地质
环境监测
院
(
自然资源
部
地质
灾害
防治
技术
指导
中心
)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
院
中国
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
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7-195,共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647,DD20179609)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904)。
文摘
云南省德钦县曾多次暴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是云南遭受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直溪河泥石流的分区、物源、流体和堆积等特征,首先确定了直溪河泥石流的5种成灾模式:崩塌-碎屑流、岩质滑坡-碎屑流、土石混合体滑坡-碎屑流、松散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碎屑流和松散堆积层内滑坡-碎屑流;其次,采用FLO-2D模型对直溪河在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暴雨周期下发生泥石流时的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的最大流速、最大堆积深度、冲出沟口堆积距离和体积规模。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暴发时具有启动加速度大、流速快、破坏力强、流通区长的特点;当100年一遇的泥石流发生时,其最大流速达到了3.07 m/s;最大泥深为2.27 m;泥石流冲出方量为84419 m^(3);致灾面积达到91600 m^(2)。研究结果可为直溪河泥石流灾害防治与治理提供数据参考,为德钦县防灾减灾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直溪河
泥石流
成灾模式
暴发周期
FLO-2D
防灾减灾
Keywords
Zhixi River
debris flow
disaster model
outbreak cycle
FLO-2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刘艳辉
张振兴
苏永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排水抗滑桩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文沛
殷跃平
王立朝
沈亚麒
石鹏卿
李瑞冬
何清
陈亮
殷保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三峡库区危岩体监测
褚宏亮
邢顾莲
李昆仲
王国利
段奇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德钦县城直溪河泥石流成灾模式及运动过程模拟
王俊豪
管建军
魏云杰
高培强
梅傲霜
张东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