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ical-Method-Induced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 Pt-CNT@SnO_(2) for CO-Tolerant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1
作者 Shen-Zhou Li Zi-Jie Lin +2 位作者 Qi-An Chen Zhao Cai Qing Li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8,共11页
Inducing the classic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by encapsulating the metal nanoparticles(NPs)with supports.Conventional therm... Inducing the classic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by encapsulating the metal nanoparticles(NPs)with supports.Conventional thermal reduction method for inducing SMSI processes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undesirabl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tal NPs.In this study,a mil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new approach to induce SMSI,using the cable structured core@shell CNT@SnO_(2) loaded Pt NPs as a proof of concept.The induced SnO_(x) encapsulation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Pt NPs can protect Pt NPs from the poisoned of CO impurity in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and the HOR current density could still maintain 85% for 2000 s with 10,000 ppm CO in H_(2),while the commercial Pt/C is completely inactivated.In addition,the electrons transfer from SnO_(x) to Pt NPs improved the HOR activity of the E-Pt-CNT@SnO_(2),achieving the excellent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of 1.55 A·mgPt^(-1).In situ Raman spectra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key to the electrochemical-method-induced SMSI is the formation of defects and the migration of SnO_(x) caus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redox operation,and the weakening the SneO bond strength by Pt 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Pt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CO toler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地震联合反演方法确定深层油气藏的分布——以锡林凹陷石炭系分布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天佑 杨宇山 +2 位作者 李媛媛 邓荣来 宋桂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6,共3页
文章以内蒙巴彦浩特盆地锡林凹陷为例,说明重力、地震联合反演方法在确定深部生油目的层石炭纪地层的应用效果。巴彦浩特盆地多期构造影响,造成逆冲、剥蚀及断块作用十分显著;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同相轴难以追踪或会误追踪。采用2 D重力... 文章以内蒙巴彦浩特盆地锡林凹陷为例,说明重力、地震联合反演方法在确定深部生油目的层石炭纪地层的应用效果。巴彦浩特盆地多期构造影响,造成逆冲、剥蚀及断块作用十分显著;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同相轴难以追踪或会误追踪。采用2 D重力模型反演与地震走时反演的联合反演对x5,x6线高精度重力与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指出了原根据地震资料确定的局部高隆起不是目的层石炭系而是剥蚀殆尽的寒武系;同时还给出了锡林凹陷石炭系的分布范围,避免了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方法 石炭系 深层油气藏 凹陷 锡林 巴彦浩特盆地 地震资料解释 联合反演 走时反演 重力模型 分布范围 勘探风险 目的层 石炭纪 同相轴 行处理 高精度 寒武系 剥蚀 追踪 地层 生油 逆冲 断块 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洪波 王纬 顾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5-37,i021,共4页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度来进行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然后将搜索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来实现地震属性优化,用优化出的地震属性再进行多元储层预测。实际工区的砂岩厚度预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技术 高精度 地震属性技术 有效性分析 地质解释 时空变化 地质属性 相关程度 敏感程度 储层参数 属性优化 神经网络 搜索算法 预测结果 砂岩厚度 多解性 可靠性 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勘探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德志 贾烈明 +2 位作者 王帮助 尹军杰 刘学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8-503,共6页
为整体解剖南襄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育史,在该盆地部署了三条基干大剖面。由于基干大剖面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用单一的观测系统难以完成地震勘探任务。文中基于勘探目标进行观测系统设计,充分利用盆地内局... 为整体解剖南襄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育史,在该盆地部署了三条基干大剖面。由于基干大剖面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用单一的观测系统难以完成地震勘探任务。文中基于勘探目标进行观测系统设计,充分利用盆地内局部区块现有的地质、地震资料,进行勘探目标和深、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分析。通过对不同勘探目标的分析,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方法论证,充分考虑各构造单元之间地震、地质条件变化,把地质任务按区段细化,把深、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分类统计,针对勘探目标逐线、逐段优化设计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并处理好不同观测系统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了排列长度、覆盖次数的渐变过渡,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节约了勘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目标 地震、地质条件 观测系统 采集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智凤琴 李琦 +1 位作者 樊德华 张翠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缝油气藏 油气运移 沾化凹陷 孔隙喉道 断裂带 干酪根 泥质岩 微裂缝 异常高压 聚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有机包裹体的油气指示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纯泉 陈红汉 陈汉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4-26,i022,共4页
有机包裹体是烃类保存至今的原始样品,记录了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等过程的丰富信息。文章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对储层中的有机包裹体进行了岩石学显微观察、荧光显微观测以及均一温度显微测定等研究,以探讨... 有机包裹体是烃类保存至今的原始样品,记录了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等过程的丰富信息。文章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对储层中的有机包裹体进行了岩石学显微观察、荧光显微观测以及均一温度显微测定等研究,以探讨有机包裹体所蕴涵的油气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有纯油两相包裹体、纯天然气单相包裹体、油+气+盐水三相包裹体和含烃盐水两相包裹体4类,指示了奥陶系储层分别发生过石油和天然气的充注。进一步分析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共经历了4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奥陶系 指示意义 储层 油气充注 塔河油田 均一温度 天然气 烃类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模型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陈崇希 裴顺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建立三维流动 -一维非线性固结地面沉降模型 ,在混合井流、降雨滞后补给、初始水头形成、人为边界刻画、水流 -固结耦合及软土层固结滞后于地下水开采层水头变化等方面有所改进。所建模型用于苏州市 ,模拟出若干地面沉降重要特征 ,... 本文建立三维流动 -一维非线性固结地面沉降模型 ,在混合井流、降雨滞后补给、初始水头形成、人为边界刻画、水流 -固结耦合及软土层固结滞后于地下水开采层水头变化等方面有所改进。所建模型用于苏州市 ,模拟出若干地面沉降重要特征 ,地面沉降中心偏离地下水漏斗中心 ,地面沉降动态滞后于地下水的水头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三维流 非线性固结 水流固结耦合 混合井 人为边界 滞后补给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幕式裂陷特征 被引量:67
8
作者 施和生 于水明 +2 位作者 梅廉夫 舒誉 吴建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40,共4页
近年来裂谷盆地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认识到了裂谷过程的多幕性。通过对裂陷期内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超覆、地层大量缺失以及三级层序空间展布的旋回性分析,论证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是典型的幕式裂陷,其具有"两幕裂陷构... 近年来裂谷盆地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认识到了裂谷过程的多幕性。通过对裂陷期内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超覆、地层大量缺失以及三级层序空间展布的旋回性分析,论证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是典型的幕式裂陷,其具有"两幕裂陷构造格架未发生变化"的独特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惠州古近纪幕式裂陷的特点及其动力学含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惠州凹陷古近纪具有典型的幕式裂陷特征;构造格局未发生变化的幕式裂陷可能反映了板块及深部动力学作用的幕式性;推测与裂谷盆地相关的岩石圈均衡调整可能为幕式的非均质伸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古近纪 幕式 裂陷 构造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库首岩溶渗漏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杏 韩庆之 +2 位作者 曾克锋 宋胜武 杨建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30,共5页
溪洛渡巨型水电站岩溶水渗漏研究 ,面临着范围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资料缺乏 ,以及隐伏岩溶不易获取实证等多重困难。本文通过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等多学科联合 ,将零星不完整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整体系统性的分析... 溪洛渡巨型水电站岩溶水渗漏研究 ,面临着范围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资料缺乏 ,以及隐伏岩溶不易获取实证等多重困难。本文通过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等多学科联合 ,将零星不完整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整体系统性的分析。运用定性分析与灰域模拟方法对库区岩溶发育、蓄水前后渗流特征进行综合性量化分析 ,对溪洛渡水电站库首岩溶渗漏可能性作出了较全面可信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灰碳含水系统 水库渗漏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典型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郑 冯国庆 +1 位作者 刘启国 张友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79,85,共4页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气藏,气体渗流除滑脱效应外,还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流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可靠的描述该类气藏动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运用...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气藏,气体渗流除滑脱效应外,还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流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可靠的描述该类气藏动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运用常规的气藏工程手段和气藏模拟技术往往难以正确认识其开发规律,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在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渗流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的三维气、水两相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还考虑了多种非线性渗流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对四川某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的典型井进行了生产历史拟合及模拟预测方案设计,为该气藏设计了一套开发首选方案。该研究实现了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开发的定量动态预测,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高压 启动压力 介质 变形(地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有利油气区带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耀华 王华 +1 位作者 陆永潮 李思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系统地划分和对比泌阳凹陷上白垩统至古近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建立了凹陷内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对比框架,指出凹陷北部斜坡带为高位进积三角洲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北部斜坡枢纽带内带为低位扇断层—岩性...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系统地划分和对比泌阳凹陷上白垩统至古近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建立了凹陷内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对比框架,指出凹陷北部斜坡带为高位进积三角洲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北部斜坡枢纽带内带为低位扇断层—岩性油气藏、深凹区湖扩展期和高位期为滑塌浊积体及湖底扇透镜体圈闭,南部陡坡带为岩性油气藏发育区。以此为指导,针对凹陷北部斜坡、深凹区、南部陡坡等3个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圈闭的特点,开展了圈闭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技术研究,发现了一批复杂油气藏,钻探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圈闭 储集层 预测 三维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井斜向器座放方位最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焱 吴爽 +2 位作者 刘坤芳 彭飞 李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54,共4页
利用斜向器开窗侧钻是最主要的侧钻方式之一。现场施工中常用三种方法:①斜向器座放在窗口和靶点的设计方位线方向;②根据设计井眼轨迹的井斜方位变化趋势和斜向器对井斜方位的影响关系,确定斜向器应座放在哪一象限内;③斜向器始终... 利用斜向器开窗侧钻是最主要的侧钻方式之一。现场施工中常用三种方法:①斜向器座放在窗口和靶点的设计方位线方向;②根据设计井眼轨迹的井斜方位变化趋势和斜向器对井斜方位的影响关系,确定斜向器应座放在哪一象限内;③斜向器始终座放在井眼高边,若设计轨迹为降方位趋势,则座放在高边的左边,否则,座放在高边的右边。研究证明,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地确定出斜向器应当座放在一个准确具体的角度,和施工者的经验有关,不是最优方法。文章把非线性最优化理论引入到定向井斜向器座放方位的最优化计算中,建立了非线性规划方程组,并应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混合法(SUMT混合法)求解,解决了定向井斜向器开窗侧钻问题。该方法已经利用 Visual Basic语言编制成为一个用户界面非常友好的软件 WSS,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斜向器 最优化设计 石油钻井 开窗侧钻 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纠偏射流压力损失理论建模与数字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国军 乌效鸣 +1 位作者 蔡记华 徐林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2-74,共3页
以全新的煤层气增产技术(近水平孔水力纠偏技术)为基础,根据流体力学理论的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对其钻具设计与施工中关键的压力损失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建立了从钻具至钻头的射流压力损失模型,并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VB6.0编... 以全新的煤层气增产技术(近水平孔水力纠偏技术)为基础,根据流体力学理论的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对其钻具设计与施工中关键的压力损失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建立了从钻具至钻头的射流压力损失模型,并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VB6.0编写了该模型的计算程序,部分参数取值采用了精度比较高的抛物线插值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模型及其数字计算程序进行了验证。依据射流压力损失公式和程序进行设计计算与施工,获得了最优的水力纠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喷射 井斜控制 压力损失 压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差自动拾取共聚焦点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江平 姚姚 罗银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3,共3页
文章针对共聚焦点(CFP)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给出了常规CFP成像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时差自动拾取CFP成像技术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进行了多层水平与起伏(包括有、无高斯噪声两种情况)层状介质理论地质模型的常速度初始模型时差自动拾取... 文章针对共聚焦点(CFP)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给出了常规CFP成像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时差自动拾取CFP成像技术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进行了多层水平与起伏(包括有、无高斯噪声两种情况)层状介质理论地质模型的常速度初始模型时差自动拾取CFP成像的数值模拟计算。应用该技术对某油气田三维测区中的实测测线资料进行了常速度初始模型时差自动拾取CFP成像计算,并与叠前偏移结果和声测井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时差自动拾取CFP成像技术是具有理论依据的和可行的:②该技术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人工拾取时差的不正确所引起的串层现象和提高了时差拾取精度;③该技术既可实现波场归位又可提高记录的信噪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④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CFP成像技术的精度和效率,使CFP成像技术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自动拾取 聚焦点 时差 应用 数值模拟计算 理论地质模型 初始模型 CFP 研究现状 基本思路 层状介质 高斯噪声 比较分析 测井曲线 叠前偏移 研究结果 抗噪能力 常速度 油气田 信噪比 实用性 精度 测区 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H综合模拟实验系统及控制模块设计
15
作者 宁伏龙 蒋国盛 +4 位作者 吴翔 李兵 张凌 关进安 窦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水合物勘探和开采时钻井内的热力学特征以及相应的钻井技术。研制了水合物综合模拟实验系统,以研究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井内热压力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水合物钻井技术等。由于实...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水合物勘探和开采时钻井内的热力学特征以及相应的钻井技术。研制了水合物综合模拟实验系统,以研究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井内热压力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水合物钻井技术等。由于实验持续时间长、压力高、环节多,为减轻劳动强度和保证实验安全,在实验系统中增加了控制模块。PCI-1711多功能卡为控制模块的核心,采用OMRON/G2R-1型继电器控制系统设备的关停,系统可实现自动超压保护。通过接口转换模块连接微机和控制器,在微机上对可编程高低温实验箱进行控制,流量比例阀和步进电机分别用来控制微钻模块中的钻杆升降和转速。整套控制模块已在水合物合成及钻井液模拟实验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系统运行稳定,超压保护灵敏,大大减轻了实验强度并增强了实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 综合模拟实验系统 控制模块 设计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地震勘探技术在孔雀河斜坡地区的应用
16
作者 梁运基 贾全根 贾烈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3,共5页
孔雀河斜坡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北部,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曾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勘探,均未获得突破。在新一轮勘探中,运用基于地质目标的采集方案设计、交互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的一体化... 孔雀河斜坡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北部,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曾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勘探,均未获得突破。在新一轮勘探中,运用基于地质目标的采集方案设计、交互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的一体化勘探技术,以提高勘探精度。通过第一轮一体化地震勘探,在该区发现和落实圈闭20个,并在维马2号断背斜上钻探了孔雀1井,中途测试获商业油气流,实现了当年勘探、当年初见成效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地质 孔雀河 斜坡 地震资料处理 圈闭 背斜 一体化 地区 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现值法评价十屋断陷最小经济储量规模
17
作者 黄耀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的确定,可以减小油气田勘探部署的盲目性,只有找到的探明储量大于最小经济储量规模,该探区才有可能部署勘探开发工作量。文章采用净现值法,根据油气田地理环境、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天然气价格、勘探和开发投资、税收... 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的确定,可以减小油气田勘探部署的盲目性,只有找到的探明储量大于最小经济储量规模,该探区才有可能部署勘探开发工作量。文章采用净现值法,根据油气田地理环境、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天然气价格、勘探和开发投资、税收及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等情况,建立了最小天然气田经济储量规模模型,并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常规气藏不同天然气价格下、不同气藏埋深的最小经济储量规模系列。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出的最小经济储量规模,提供了十屋断陷天然气勘探规模的经济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 净现值法 天然气价格 资金时间价值 税收 开发投资 勘探开发 气藏 十屋断陷 经济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介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文福 张建伟 刘江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1-43,共3页
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深度偏移方法很重要,但其速度模型建立更为关键。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均需要巨大的计算机资源... 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深度偏移方法很重要,但其速度模型建立更为关键。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均需要巨大的计算机资源,为有效地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合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选择也十分重要。文章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原理比较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相关深度偏移方法的特点,并对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横向变速的三维地震工区实例,详细论述了横向变速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思路与实现方法,提出了先进、实用的有关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实用方法。实际偏移结果与井资料的一致性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推进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与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叠前偏移 速度 模型 介质 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深度偏移成像 横向变速 三维地震 介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生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计海 易平 黄保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共4页
对莺歌海盆地第四系—上新统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气源岩生烃潜力、成藏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区生物气以甲烷和氮气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74.7‰~-55.72‰),但氢同位素偏重;认为该区第四纪—上新世快速沉积造... 对莺歌海盆地第四系—上新统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气源岩生烃潜力、成藏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区生物气以甲烷和氮气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74.7‰~-55.72‰),但氢同位素偏重;认为该区第四纪—上新世快速沉积造就了甲烷形成的有利地质环境,该套气源岩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平均产甲烷潜量达278m3/t(有机碳),显示出较大的生气潜力;烃源岩内部不连续砂体比较发育;盖层厚度大、渗透性差且饱和高矿化度地层水,使得其排替压力明显小于下伏砂岩,对气层产生了有效的封盖作用。因此,该区上新统—第四系具有适合于生物气的生成、运聚成藏的地质—地化条件,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生物气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 成藏条件 第四纪 上新世 成藏特征 甲烷碳同位素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中的感应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功才 赵永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
水平井技术在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测井等工程技术带来了新的难题。水平井随钻测井和直井电缆测井具有较大差别,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对已比较成熟的电缆测井解释方法提出了挑战。在比较了水平井中随钻测井和电缆测井感应... 水平井技术在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测井等工程技术带来了新的难题。水平井随钻测井和直井电缆测井具有较大差别,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对已比较成熟的电缆测井解释方法提出了挑战。在比较了水平井中随钻测井和电缆测井感应电阻率曲线之间的区别后,得出以下结论:两者在储层内部相差较小;在界面处及其附近的响应特征受地层界面表面电荷、钻井液侵入深度大小及井眼与地层夹角大小的影响较大。在测井解释中以电阻率资料为主时,应结合其他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井眼轨迹与地层界面之间的关系和夹角大小,从而正确地划分储层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感应测井 响应 特征 井眼轨迹 地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