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高华 郑新奇 陈方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7-1539,共3页
为了探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投入要素的适宜供给力度,文章在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土地投入与经济增长情况以及我国1981~2005年土地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及劳动投入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基础上,根据2020年耕地保有量的底线18亿亩对土... 为了探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投入要素的适宜供给力度,文章在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土地投入与经济增长情况以及我国1981~2005年土地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及劳动投入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基础上,根据2020年耕地保有量的底线18亿亩对土地投入规模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992年开始,我国要素投入已经开始向技术投入方向转变,其中技术投入所占贡献已经占相当的比重,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48%;到2025年,经济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会相对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投入因子 土地投入 技术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bS的全生命周期矿山生态修复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金满 冯宇 +5 位作者 叶甜甜 贾梦旋 高亭玉 刘悦 吴大为 李明刚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7-391,共15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矿区生态修复注重自然恢复,向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转变。采用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准则,建立了...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矿区生态修复注重自然恢复,向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转变。采用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准则,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矿山生态修复全过程实施技术框架,包括保护与预防控制、复垦修复、管理维护、监测评估和适应性管理,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修复技术促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首先,将NbS理念融入矿山生态保护及预防控制阶段,应采取避让措施、重要物种保护、物种采集利用等手段来减轻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矿山生态系统的自恢复能力,降低成本效益;其次,将NbS引入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和景观营建等具体修复措施中,通过模拟自然过程激发矿山生态系统自恢复,提供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修复方案;再次,将NbS准则融入矿山生态修复管理维护阶段,围绕基础设施、土壤与植被及生态系统功能维持进行管理维护,符合当前生态系统修复的主流方式;最后,基于NbS进行矿山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全周期监测评估,并对比不同恢复情景开展适应性管理。基于NbS理念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为新时期矿山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有助于实现矿山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56
3
作者 胡业翠 郑新奇 +1 位作者 徐劲原 郑云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科学评价中国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丰富土地整治的相关评价技术体系,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促进土地整治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该文从土地整治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研究视角出发,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 科学评价中国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丰富土地整治的相关评价技术体系,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促进土地整治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该文从土地整治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研究视角出发,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土地整治在国家层面上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主,而省级以下层面则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中国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率在全国范围均呈现较高水平,且开发补充耕地数量在国家、省、市不同尺度差异不大;中国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率在国家、省、市不同尺度上体现出较大差异,市域尺度更能体现土地整理与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该研究可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 土地利用 耕地 区域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项目提升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测算 被引量:39
4
作者 高星 吴克宁 +3 位作者 陈学砧 周智 于潇 魏洪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3-240,共8页
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基础工作,其测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依据农用地分等方法和数据,利用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构建可实现潜力测算模型,测算出经土地整治后自然等、利用等别提升的可实现潜力。以中江县土地整... 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基础工作,其测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依据农用地分等方法和数据,利用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构建可实现潜力测算模型,测算出经土地整治后自然等、利用等别提升的可实现潜力。以中江县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利用预评价法对项目区分等因素可改变和消除的幅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整治后项目区自然及利用等指数均可有所提升,分等单元的省自然等、利用等指数提升区间为171.24~605.34、89.30~232.96,国家自然等、利用等指数提升区间为161.10~471.67、62.26~162.09。按照划分等别区间分值转换后,省自然等、省利用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分别平均提升0.66等、0.63等、0.84等、0.62等。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提高了耕地质量潜力测算的应用性,可为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编制和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等别 耕地质量 农用地 中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毕如田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李卫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分析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原地貌15a间平均每年减少1km2左右,并由于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逐步增加原地貌面积有加速减少的趋势,采挖区的面积基本保持在7km2左右,剥离区与复垦区面积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复垦区增长速度较剥离区增长速度快,预计在2015年复垦面积与剥离面积基本保持平衡;按照目前的采煤速度,研究区一期工程的原地貌到2008年将全部消失。运用RS和GIS技术对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掌握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不同时期不同土地类型的转移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GIS技术 TM影像 安太堡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异函数的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点布设分析——以四川省中江县和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倩 尚月敏 +2 位作者 冯锐 胡晓涛 吴克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86,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丘陵与平原区耕地质量变异情况的差异,总结不同地貌类型监测点布设原则,为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耕地质量变异情况,分析对比平原区与丘陵区耕地质量变异影响因素,依据变异... 研究目的:研究丘陵与平原区耕地质量变异情况的差异,总结不同地貌类型监测点布设原则,为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耕地质量变异情况,分析对比平原区与丘陵区耕地质量变异影响因素,依据变异分析结果布设监测点。研究结果:中江县和大兴区耕地质量的变异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依据各自变异特征,在区域内品字状布设监测点,并应用克里格插值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布设监测点满足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要求。研究结论:平原地区的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空间变异特征更有规律,品字形布设能够满足监测精度要求;丘陵地区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监测布点 变异函数 克里格 耕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业序列的中国多层次土地复垦标准体系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金满 白中科 +2 位作者 罗明 蒋一军 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2-315,共4页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健康发展,该文根据标准体系以及土地复垦行业的具体特点初步阐述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涵,提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在分析中国土地复...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健康发展,该文根据标准体系以及土地复垦行业的具体特点初步阐述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涵,提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在分析中国土地复垦标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按土地复垦的专业序列(包括调查、评价、规划、设计、预算、施工、监测与管理)从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初步构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中国土地复垦标准体系表,提出了27个标准,可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标准 系统分析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妍 白中科 +3 位作者 罗明 周旭 王金满 景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4,82,共8页
研究目的:类比提出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概念,总结分析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阶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完善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典型调研,专家咨询和类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基... 研究目的:类比提出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概念,总结分析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阶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完善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典型调研,专家咨询和类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基本框架已形成,但仍然存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矿业用地政策存在缺陷、监管手段薄弱和监管技术标准不完备等。研究结论:建立专业化和层级化管理机构、加强部门协同、单列矿业用地指标、加强信息化监管、研制土地复垦实施与监管系列标准是构建完善中国土地复垦监管体系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监管体系 矿业用地指标 信息化监管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研究重点评述与“十三五”研究展望 被引量:24
9
作者 魏洪斌 罗明 +2 位作者 鞠正山 王军 吴克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7,共7页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文献检索,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展望"十三五"国内土地整治研究趋势,为土地整治学科发展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综述与归纳对比...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文献检索,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展望"十三五"国内土地整治研究趋势,为土地整治学科发展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综述与归纳对比分析法,对"十二五"期间公开发表的土地整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综述。结果表明:在土地整治战略基础理论、土地整治潜力与绩效评价、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应加强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效应、土地整治的多功能性、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标准以及土地整治监管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复垦监管现状与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贺振伟 白中科 +4 位作者 张继栋 刘喜韬 王敬 周伟 王金满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59,F0003,共5页
研究目的:进一步明确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特点并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方法:通过对现阶段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的总结,在分析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矿业用地改革趋势以及复垦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土地复垦监管能力、... 研究目的:进一步明确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特点并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方法:通过对现阶段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的总结,在分析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矿业用地改革趋势以及复垦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土地复垦监管能力、政策环境及科研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总结了中国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分析了发展趋势,并提出以下观点:(1)实行信息化管理应作为目前土地复垦监管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2)对复垦资金施行严格管控是现阶段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3)土地复垦的监管将从"管方案"和"管数据"向"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转变;(4)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土地复垦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质量控制、工程验收和项目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5)建议创新土地复垦监管体制、制度以及工程管理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监管 复垦方案 复垦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郑新奇 邓红蒂 +1 位作者 姚慧 曹银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地区差异明显。在进行城市集约利用评价或制定相关标准时,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导致很多政策执行不力。在人们高度重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时,如何进行差别对待,因地制宜,需要从类型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设区城... 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地区差异明显。在进行城市集约利用评价或制定相关标准时,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导致很多政策执行不力。在人们高度重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时,如何进行差别对待,因地制宜,需要从类型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设区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城市统计年鉴》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使用频率"方法,筛选出共4类24个指标,借助统计资料和GIS技术,划分了4个一级集约利用类型区以及各区中的17个亚区,并建立了亚区命名体系。结果显示:(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大致为东高西低。东部城市多为Ⅰ、Ⅱ级,中部城市多为Ⅲ级,西部城市多为Ⅳ级。(2)城市土地集约程度和城市经济状况存在不完全吻合现象,表现在一些城市经济情况相对比较好,但是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却不高。这在中部城市表现得十分明显。由此得出结论,采用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管理问题,并可进行动态更新,使政策制定和管理更具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类型分区 设区市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26
12
作者 胡业翠 郑云梅 徐劲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共10页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市域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能够反映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情况,适用于全国层面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的深入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实施效果 资金效益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系数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路婕 夏秋月 +3 位作者 吴克宁 李玲 陈伟强 王秀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5-272,共8页
从土地利用系数的形成角度出发,在把耕作条件认为是引起同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系数变化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土地利用系数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即运用比较法思想,在县域范围内选择若干与补充耕地土壤类型相同的参照地块,将... 从土地利用系数的形成角度出发,在把耕作条件认为是引起同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系数变化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土地利用系数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即运用比较法思想,在县域范围内选择若干与补充耕地土壤类型相同的参照地块,将两者的耕作条件逐项对比并量化,以此对参照地块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值作为测算补充耕地土地利用系数的依据,进而评定补充耕地质量等别,并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濮阳县同一种土壤类型的农用地利用等别及土地利用系数存在差异;采用比较法测算补充耕地土地利用系数,同一种土壤类型修正后的土地利用系数趋于一致,测算出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常见方法高出约1.2个等。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原农用地分等成果具有可比性,同时也体现了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耕地质量的提升作用,可以为耕地质量管理实践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系数 补充耕地 耕地质量评价 土地整治 农用地分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克宁 韩春建 +3 位作者 冯新伟 吕巧灵 李萍 李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98,共6页
运用"3S"技术对驻马店市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土地生态敏感因子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土地生态敏感因子单要素图: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了土地敏感性分区图,指明了各土地生态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向,为驻马店土地利用分区提供了科... 运用"3S"技术对驻马店市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土地生态敏感因子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土地生态敏感因子单要素图: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了土地敏感性分区图,指明了各土地生态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向,为驻马店土地利用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驻马店市有2个高度敏感区,4个中度敏感区,2个一般敏感区,2个生态敞开区;另外,几乎每个区的主导因子都不同,即每个区的重点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不同,应该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分区 土地生态 3S技术 土地利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15
作者 王军 钟莉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6,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分析30年来土地整治的文献特点,提出土地整治的研究热点和主要进展,为中国土地整治的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30年来,中国土地整治文章数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 研究目的:分析30年来土地整治的文献特点,提出土地整治的研究热点和主要进展,为中国土地整治的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30年来,中国土地整治文章数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整治的研究尺度多为行政区尺度,对自然区域尺度和多尺度的研究较为少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研究、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的效益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结论:中国土地整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1)重视土地整治本质内涵及核心理论与目标的研究;(2)提高土地整治数量与质量研究的同时注重对生态潜力以及粮食产能和粮食安全的研究;(3)深化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4)探索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新方法;(5)注重土地整治研究中的尺度界定和多尺度耦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文献分析 综述 研究进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巧芹 吴克宁 +3 位作者 潘瑜春 赵华甫 马建辉 郭爱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产业布局和区位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区域产业布局及距城市、村镇和道路距离等区位因素使其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 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产业布局和区位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区域产业布局及距城市、村镇和道路距离等区位因素使其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和南部区域内部重点镇高于一般镇的等级梯度分异格局。(2)设施农用地、园地和设施耕地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农用地比例很大,集中分布在村镇和道路附近,生产便利性和成本是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各类土地破碎化严重,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亟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重构村庄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和农用地多功能性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间及其与非农用地间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及整治方向分析——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巧芹 秦岭 +2 位作者 吴克宁 马建辉 郭爱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9-385,共7页
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以SPOT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分析了北京大兴区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地整治方向。结果表明:①该区后备耕地资源贫乏,土地破碎严重,不同地类镶嵌且分散分布,同类土地集聚度较低;②村庄用地总面积大,人均用地... 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以SPOT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分析了北京大兴区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地整治方向。结果表明:①该区后备耕地资源贫乏,土地破碎严重,不同地类镶嵌且分散分布,同类土地集聚度较低;②村庄用地总面积大,人均用地极高,斑块数量多,分布均匀,整理潜力和难度大;③设施农用地、园地和设施耕地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农用地比例很大,但规模化程度较低;④畜禽养殖用地离村庄用地和道路太近,且用于消纳畜禽废弃物的农用地不足,防疫和污染风险较高;上述问题表明该区亟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综合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信息学30年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新奇 胡业翠 +2 位作者 张春晓 艾刚 原智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信息学核心研究内容和学科地位,系统总结1980—2017年中国土地信息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土地信息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个阶段重要成果,指出土地信息学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理论归纳法和文献计量法。研究结...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信息学核心研究内容和学科地位,系统总结1980—2017年中国土地信息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土地信息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个阶段重要成果,指出土地信息学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理论归纳法和文献计量法。研究结果:土地信息学是以权籍为核心、土地信息为对象,研究土地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存储与表达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服务于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利用、整治和保护等信息共享与决策支持。中国土地信息学发展可划分为起步阶段(1980—1995年)、关键技术应用阶段(1996—2006年)与稳步加速发展阶段(2007—2017年)三个阶段。研究结论:未来土地信息学应树立大权籍观,围绕权籍信息采集、管理、分析、表达、安全、标准等问题,研究快速、高效、精准的多元土地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土地信息的标准化、安全组织、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机制和技术;开展土地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综合表达、集成应用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土地信息学中的应用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信息学 权籍信息 总结与展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王万茂教授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贤金 周建春 +3 位作者 严金明 欧名豪 王洪卫 吴克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研究结论: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今后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样为其他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一步探索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学科 包容性战略 标准化战略 建制化战略 学科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储佩佩 董雪 +1 位作者 高琨 付梅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439-13442,共4页
通过对相关文献查询和梳理,系统地评析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中国城市土地扩展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研究对象以大城市为主,且多为东部城市,缺乏对中小城市及西部城市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扩展特征、驱动力方面,缺乏对城市空间扩... 通过对相关文献查询和梳理,系统地评析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中国城市土地扩展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研究对象以大城市为主,且多为东部城市,缺乏对中小城市及西部城市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扩展特征、驱动力方面,缺乏对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及机理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RS、GIS技术,通过构建城市扩展CA模型、SLEUTH模型开展研究;当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是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但由于地域各具特点、城市发展态势各具特性,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城市发展特征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城市土地扩张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扩张 模式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