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科学全民科普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鸿 熊金玉 +1 位作者 田楠 赵卫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是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全民地球科学素养、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对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是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全民地球科学素养、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对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对现阶段我国地球科学全民科普教育一体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目前主要存在科普基地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后劲不足;地球科学科普目标群体针对性不强,科普内容创作和科普传播形式均有待进一步创新发展;基层单位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高水平科普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地球科学科普宣传效果难以定量评价,科普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优化地球科学科普基地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场馆科普化进程;二是细化地球科学科普目标群体,不断创新发展科普形式;三是加强高校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科普积极性;四是规范地球科学科普宣传效果评价体系,有效提高科普宣传效果等相关参考建议,以期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普主力军作用,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全民科普教育 一体化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欧阳瑜华 鲁华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4-25,共2页
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最小组织机构,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实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我们要努力增强党支部自身的凝聚力,增强党支部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党支部在保持学校稳... 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最小组织机构,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实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我们要努力增强党支部自身的凝聚力,增强党支部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党支部在保持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建工作 党支部工作 高校基层 中国地质大学 学生党支部 北京 学校稳定 组织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教融合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大锰 吴能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1-224,共4页
0前言科教融合是科研和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科研机构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 0前言科教融合是科研和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科研机构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教融合发展,自然资源部和教育部聚焦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需求,支持所属涉海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研究生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 科研机构 海洋地质研究 一流人才 新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钒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建华 张勇 +3 位作者 李立兴 叶会寿 李厚民 付雪瑞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共21页
【研究目的】钒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用途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钒资源大国,无论是总资源量还是产量、消费量均排列全球第一,对中国钒矿资源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研究目的】钒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用途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钒资源大国,无论是总资源量还是产量、消费量均排列全球第一,对中国钒矿资源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全国钒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钒矿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结果】与黑色岩系有关的沉积型钒矿是中国查明资源量占比最多的钒矿类型,主要集中分布于扬子地块南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及塔里木地块北缘,海侵、生物有机质、热水流体共同作用下沉积的黑色岩系地层是寻找该类型矿床最重要的找矿要素。其次为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钒矿,主要分布于攀西裂谷、华北地台北缘及天山一带,成矿主要与深大断裂有关,带状分布的构造-岩浆岩带是寻找该类型矿床最重要的要素。潜在资源预测共圈定了213个预测区,包括A类预测区32个,B类预测区85个,C类预测区96个。【结论】综合考虑中国钒矿资源在全球供需链中的位置,以及中国钒矿品位较低、共伴生矿多、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结合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资源浪费较大的现状,建议为巩固和培养中国钒资源优势,对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应加大找矿投入,保证已有钒产业基地产能需求;对沉积型钒矿,应加强选冶技术研发,提高综合回收率;同时应加强高档钒产品的开发,提高对钒矿资源的高效、高端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沉积黑色岩系型 岩浆钒钛磁铁矿型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 矿产勘查工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四光20世纪初期中国南北地质对比观及其史学意义
5
作者 关成尧 吴芳 +3 位作者 赵国春 袁四化 白相东 刘晓燕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3,共14页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 本文以李四光硕士论文(1918)和在此基础上发表的《中国地势变迁小史》(1922)文章为主要背景,总结李四光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研究认为,李四光早期应用传统地质学“比较学研究法”对中国古地势和构造古地理方面的研究大致包含以下思想:中国地质对比的“南北差异论”、中国地层旋回对比的“北简南繁论”、中国“南北大陆的跷跷板运动观”、“西北复杂性”论断及北方地质的“东西差异论”、华北及陕西地区“大域切割(改造)论”与“大域(建造)相联一贯论”、“四川古陆说”、“川—湖—下扬子构造沉积区”等思想要素,同时还提出南北方存在“南北两大气候区”论断,潜在的“中国北方古气候一体论”等观点。文章进一步阐述李四光中国南北方地质对比观在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方面的意义。研究发现,李四光的成果早于Grabau的著作,是早期中国学者在中国地质研究及构造古地理方面的重要成就,在中国主要构造单位划分方面的“单元五分”思想为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产生做出了先导性储备;李四光所提的“南方大陆”概念早于Grabau“华夏古陆”概念。中国地质的构造单元划分经过Willis and Blackwelder、李四光、Grabau、黄汲清的研究而逐渐清晰起来。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南北对比中还提出了“多岛海”概念,“多岛海”的提出早于许靖华和潘桂棠的著作。李四光将前述差异性放在统一的欧亚非大陆群体系之下,深化了Suess的“古地中海”概念,并将“古地中海”划分为“北部(带)”和“南部(带)”,被后世发展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李四光是中国最早进行气候分区和古生物分区的第一人,也是系统论述中国构造古地理的第一位华人学者,并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构造古地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中国地质 学科史 南北对比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介
6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77,共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211工程”建设 高校简介 学术氛围 办学特色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
7
作者 朱志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8-108,共1页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湖北省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六单位发起筹备的“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9年1...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湖北省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六单位发起筹备的“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9年11月20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共198人,其中有马杏垣等知名学者.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62篇,已汇编成册.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在室内进行报告交流,后一阶段到野外进行现场考察.11月20~21日大会报告,22~23日分为四个分会报告.四个分会场各以一个议题为中心:造山带及区域构造、沉积盆地及能源资源、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会议传达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与大陆构造有关的学术报告和研究动向,包括从板状构造到大陆构造、造山带、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进展、大陆岩浆活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构造 中国地质学会 造山带 学术讨论会 深部构造 构造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 控矿构造 沉积盆地 区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8
作者 赵来时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3,共1页
2005年1月27~28日,中国地质大学承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建设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为组长,由10住院士、教授组成。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副处长主持... 2005年1月27~28日,中国地质大学承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建设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为组长,由10住院士、教授组成。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副处长主持了论证会,教育部科技司、湖北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领导、教授、学者100多人参加了论证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计划 矿产资源 承建 专家组 过程 科技 基地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9
作者 张随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1,68,共2页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环境地质 生物 简介 建设 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岩 王登红 +7 位作者 王成辉 黎华 刘金宇 孙赫 高新宇 金雅楠 秦燕 黄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55,共18页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文章通过对5300余处金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自治区)、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和各...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文章通过对5300余处金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自治区)、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和各成矿时代金矿的成矿强度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金矿具有明显的时空集中分布趋势。中国金矿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的明显趋势,以胶东、小秦岭等区域为金矿高密度、高强度成矿区;新疆矿床数量最多;山东省金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在地级市统计中,山东烟台市和河北承德市是全国仅有的两处矿产地数量过百的地级市,山东烟台市的金矿无论是矿产地数量、成矿密度,还是成矿强度均居全国首位;在县级行政区统计中,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金矿矿产地数量最多(52处),安徽铜陵市区金矿成矿密度最大,山东烟台市莱州市的金资源储量最大(2341 t),成矿强度最强(1.35 t/km^(2));在成矿区带统计中,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Ⅲ-57)金矿矿产地数量最多(345处),胶东成矿带(Ⅲ-65)金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中国金矿时间分布不平衡,具有成矿强度老弱新强、东西南北成矿有别、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和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的特点;燕山期是中国金矿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成矿强度大,达到10.5个矿区/Ma,金资源储量93 t/Ma。今后中国金矿地质工作的核心依然是加强金矿找矿工作、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质大数据 成矿规律 成矿密度 成矿强度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苦创业 勇攀高峰——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赖旭龙教授
11
作者 何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8年第2期38-39,43,共3页
在傍依着山峦逶迤的中国地质大学校园,不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还是寒冬腊月的隆冬,常可看到一位刚过而立之年但头发中已出现了银丝的学者终日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他放弃了双休日,放弃了节假日,凭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短短的... 在傍依着山峦逶迤的中国地质大学校园,不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还是寒冬腊月的隆冬,常可看到一位刚过而立之年但头发中已出现了银丝的学者终日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他放弃了双休日,放弃了节假日,凭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短短的几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在自然条件差,地质情况复杂的秦岭和西藏北部羌塘地区,住帐蓬,爬高山,过草地,闯无人区,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攻关研项目,培养了2名硕士生,讲授了6门课程,他那对地质事业倾注着无限的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 艰苦创业 三叠系 生态地层 副院长 地质学会 牙形石 地质事业 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综合利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璐琳 田明中 +3 位作者 张建平 武法东 程捷 张绪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32,共13页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 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是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如何进行客观和定量的评价尚未很好解决。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野外调查,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分地质遗迹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共分为5个大类、11个类和14个亚类,从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条件等方面选取4个综合评价因子、15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邀请专家对地质遗迹综合价值进行打分,运用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计算模型,计算得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的得分为90.27,为一级旅游资源。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它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提供借鉴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资源 价值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中国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新景观化石林简介
13
作者 刘江霞 叶俊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 硅化木林 古植物 景观 化石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肩负跨世纪重任——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张锦高
14
作者 地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8年第3期18-19,共2页
作为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党委书记,所肩负的担子之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这世纪之交,要实现党的十五大所描绘的跨世纪宏伟蓝图,要全面履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 作为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党委书记,所肩负的担子之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这世纪之交,要实现党的十五大所描绘的跨世纪宏伟蓝图,要全面履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以育人为本,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点大学,更需要胆识、魄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这一责任历史地落到了以张锦高同志为首的党委一班人身上。为了担负起这份重任,张锦高同志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师生的支持和拥戴,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步向前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 跨世纪 党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人格魅力 “211工程”建设 武汉 教职工 为人民服务 综合性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与勘探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5
作者 鞠玮 陶树 +4 位作者 杨兆彪 程家耀 尚海燕 宁卫科 吴春龙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深部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未来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查明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开发现状,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检索并分类统计中国深部煤层气论文,以其为基础分析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 深部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未来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查明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开发现状,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检索并分类统计中国深部煤层气论文,以其为基础分析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可为发展深部煤层气适应性勘探开发技术提供借鉴。论文年代分布体现了中国深部煤层气研究和产业发展历程:初期探索阶段(1994—2005年)、缓慢发展阶段(2006—2015年)、稳中求进阶段(2016—2020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以来)。地质—工程“双甜点”预测是深部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在地质、工程参数量化表征的基础上,借助三维地质与地质力学建模,开展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是保障效益开发的关键路径。煤储层天然裂缝的产出状态及发育程度显著影响压裂改造效果,压裂前后缝网体系的连通性是决定深部煤层气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其适用性是未来需重点探讨的方向之一,深化理论认识、定量刻画地质—工程条件、全方位解析影响因素是决定中国深部煤层气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盆地内部深部—超深部煤层气将是研究和勘探开发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发展历程 地质—工程一体化 缝网连通性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与找矿远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克章 韩日 +5 位作者 回凯旋 李真真 阚靖 王乐 高燊 赵俊兴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15,共33页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0t)的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将我国银矿床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VMS型、SEDEX型、MVT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红土型)等八种类型,其中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最为主要。中国银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空间上划分出兴蒙、华北、秦岭-东昆仑、华南、西藏-三江等五个银成矿省。银成矿省成因与陆壳类型(古老和新生地壳)、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兴蒙复合造山带仍然是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区。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东昆仑(原特提斯-新特提斯)叠合造山带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三江复合造山带在银锡矿床的勘查方面亦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银成矿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晗晗 周圆心 +6 位作者 何静 韩中鹏 赵怡婷 刘晶 李超 韩子金 肖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70,共15页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韧性、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策略。地下空间的直接载体为地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三维空间属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对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韧性、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策略。地下空间的直接载体为地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三维空间属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对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并非局限于二维层面,而是涵盖竖向深度与平面范围的三维管控,与三维地质的理念相通。尽管如此,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尚待明确。本次以北京城区某地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1041个钻孔数据和34条标准化地层剖面,创建了研究区浅部三维地质模型。从三维地层结构、关键地质层和集成评价分区三个方面,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综合模型与地质适宜性评价成果,从竖向深度和平面范围上为研究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了地质支撑,也为后续区域层面的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地质适宜性评价 三维地层结构 关键地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东沟超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勇 王东波 +4 位作者 樊金虎 李浩 刘显高 梁维天 王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8,共6页
大东沟金矿是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发现的超大型低品位金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辽东段西端,赋矿地层及岩性为辽河群盖县岩组二段含碳质绢云千枚岩,大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受水平(或缓倾斜)... 大东沟金矿是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发现的超大型低品位金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辽东段西端,赋矿地层及岩性为辽河群盖县岩组二段含碳质绢云千枚岩,大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受水平(或缓倾斜)剪切构造控制,带内金矿化广泛分布,含金相对均匀,含金一般为0.3×10^(-6)~1.0×10^(-6),少数样品可达1.0×10^(-6)~3.0×10^(-6),按低品位指标圈连矿体,矿区金资源量可达1000 t以上;矿体金矿物赋存状态简单,选冶技术指标较好,矿床埋藏浅,经济潜力巨大。大东沟矿床地质特征独特,以含金品位低、规模大、具有明显的层控属性和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可称之为“大东沟式”金矿,其矿床学意义深远,深入研究可为辽东金矿矿集区同类型金矿找矿实现更大的突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大东沟金矿 千吨级金矿床 超大型金矿 低品位金矿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的动力、趋势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金荣 王春辉 +3 位作者 张福良 张伟波 杨宗喜 李鹏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关键矿产是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准确把握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对于中国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发全球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热... 关键矿产是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准确把握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对于中国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发全球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热潮,整体表现为五大趋势:一是竞争产业链化,竞争范围由上游矿产资源向全产业链延伸;二是竞争阵营化,资源国、消费国与加工国加速重组为不同竞争阵营;三是全球矿产勘查投资偏好“低风险化”,矿业企业投资风险偏好愈加保守;四是发达国家矿业投资本土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矿产勘查预算与矿业项目并购规模持续增加;五是资源东道国利益诉求多元化,由单纯的获取矿产品出口收益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领域全面拓展。此外,中国关键矿产国际合作还面临美西方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去中国化”、对中国矿业企业“污名化”和“资源民族主义”加速回潮三大挑战。建议从加强同周边国家资源-产业合作、讲好中国绿色矿业故事、创新关键矿产国际合作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能源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关键矿产 竞争态势 挑战 中国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南岭卷》研编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锦华 王登红 +5 位作者 王岩 黄凡 赵芝 郭志强 赵晨辉 赵云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860,共22页
南岭成矿带是华南乃至全国最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成矿带之一,对其成矿规律的探索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每一次的成果总结都会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笔者等在前人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南岭成矿带的能源矿产(煤矿和铀矿)、有色金属矿产(钨... 南岭成矿带是华南乃至全国最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成矿带之一,对其成矿规律的探索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每一次的成果总结都会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笔者等在前人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南岭成矿带的能源矿产(煤矿和铀矿)、有色金属矿产(钨、锡、钼、铋、铜、铅锌等)、贵金属矿产(金矿和银矿)、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萤石)的成矿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将南岭成矿带矿产按前寒武、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及喜马拉雅旋回6个旋回厘定出21个矿床成矿系列和23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及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笔者等提出了南岭成矿带区块出让的原则性意见和柿竹园、香花岭、崇余犹、富贺钟、坪宝、三南等15个大型资源基地找矿的建议,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成矿预测 区块出让 大型资源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