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东南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广玲 孙晓雁 +4 位作者 王启 刘国春 于海涛 李艳军 潘锦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9,85,共7页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87±1)Ma[锶初始值I(Sr)=0.713 36],形成时间为晚白垩世。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温度为114.4~325.8℃,集中于170.2~227.0℃。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D)为-52.8‰^-64.9‰,δ(18O)为-3.85‰^-7.27‰,反映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为+3.14‰^+4.19‰,表现为岩浆硫特征。辉钼矿Re的质量分数为15.05×10-6~37.65×10-6,与其他钼矿床中辉钼矿Re质量分数的对比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以上研究表明石平川钼矿床属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钼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时代 石平川钼矿床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特征和有利储集体预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廖远涛 王华 +4 位作者 王家豪 张世民 陈亮 严德天 蒋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5-78,共4页
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的4种沉积体系,即湖泊三角洲体系(一般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冲积扇和重力流体系;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可分为... 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的4种沉积体系,即湖泊三角洲体系(一般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冲积扇和重力流体系;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可分为3期:Es4期(初始裂陷阶段)、Es43期(快速裂陷阶段)、Es33—Es31期(衰减断陷阶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湖水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和受控于构造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该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主要是:东侧扇三角洲砂体与鼻状构造、扇三角洲远端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块圈闭、冲积扇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和重力流、滨岸砂坝砂体类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储集体 文东-前梨园地区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公婆泉铜矿矿集区成矿构造剖析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荣科 鲁胜章 +10 位作者 李兴德 郑有业 孙新春 魏志军 陕亮 张雨莲 鲁林 李红梅 刘鑫扬 刘君安 刘元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1,共9页
甘肃肃北县公婆泉铜矿是北山成矿带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床,作者运用矿田构造分析思路,综合利用重力、遥感、矿床勘查及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控制该矿带?矿田?矿体的不同级次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形成演化,厘定出4级成矿构造:斜切弧的北西向深... 甘肃肃北县公婆泉铜矿是北山成矿带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床,作者运用矿田构造分析思路,综合利用重力、遥感、矿床勘查及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控制该矿带?矿田?矿体的不同级次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形成演化,厘定出4级成矿构造:斜切弧的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公婆泉铜矿、勒巴泉铜矿、红柳沟铜矿、419铜矿等构成的矿集区的展布,公婆泉铜矿田?各矿区?各矿段的分布分别受控于代表岩基?岩浆柱或浅部岩浆房?热液通道的一、二、三级环形组构,各个热液通道内的矿体至少呈深浅两层矿体群出现。类似的环形构造FV1?10及外围是公婆泉铜矿田重要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婆泉 铜矿 成矿构造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古生代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特色与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马留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15-3126,共12页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亚型、锂辉石亚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包括对称分带、分层和均一结构。铀矿化伟晶岩分带简单,铍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锂矿化伟晶岩具有多种内部结构分带型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结晶分异影响着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成矿过程。该区主要产出古生代伟晶岩,形成于晚志留世—中泥盆世,集中于两期,处于晚造山-造山后阶段。伟晶岩形成时代与伟晶岩空间分布、岩浆岩分异演化程度、稀有金属矿化类型等关联不大。东秦岭地区中大面积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侵位、变质沉积岩地层的发育以及长期复杂的造山演化历史,包括地壳加厚和抬升,是形成高度分异演化的伟晶岩岩浆的有利地质条件。该区具有寻找铍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的潜力,且需要关注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综合利用。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岩浆成因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内部结构分带 稀有金属 成矿特色 成矿条件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PRESSURE IN THE TERTIARY DAMINTUN SUB-BASIN OF LIAOHE BASIN IN NORTH CHINA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PRESSURE IN THE TERTIARY DAMINTUN SUB-BASIN OF LIAOHE BASIN IN NORTH CHINA
5
作者 YE Jia-ren HAO Fang +1 位作者 CHEN Jian-yu CHEN Zhen-yan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3-94,共12页
The Damintun sub-basin is one of the four sub-basins in the Liaohe basin in North China, and regarded as a rift basin initiated in the Paleogene. Synthesizing the data from boreholes, well tests and seismic surveys, t... The Damintun sub-basin is one of the four sub-basins in the Liaohe basin in North China, and regarded as a rift basin initiated in the Paleogene. Synthesizing the data from boreholes, well tests and seismic surve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of the Damintun sub-basi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rom the data of sonic logs in 57 wells, shale in the Damintun sub-basin could be of normally pressured, overpressured or highly overpressured characteristics. From 391 pres-sure measurements from 152 wells, pressure-depth gradient in oil-producing intervals is near to unity in general. The fluid-pressures, excess pressures a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in 47 representative seismic profiles were predicted using seismic methods. The resultant pressure profiles showed normal pressure, slight overpressure and intense overpressure increasing with depth.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luid pressure evolution and data from drilling, lithology and well tests,the pres-sure evolution in profiles was restored. It showed that the pressure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initial over-pressure accumulation, partly overpressure dissipation and overpressure re- accumulation. The intensities of abnormal pres-sures in the Damintun sub-basin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other area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distribution pressure evolution intensity of overpressure Damintun sub-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