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曹文炳 万力 +3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李志明 梁四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0,共5页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冻土表层,是冻土区主要的潜水含水层之一,其空间分布直接控制着包气带含水量的变化和地表植被类型分带。2000~2001年,作者两次对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及其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结构、地表水位的变化以及过度放牧和开采沙金等人为作用均会对冻结层上水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这些作用不仅影响着冻土类型的转化,而且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地质环境 冻结层上水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多级洼地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琦 余翔 +2 位作者 周训 陈剑杰 高为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5-1200,共6页
研究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有两级储水洼地,地下水由山区侧向补给一级洼地,一级洼地通过泉水排泄地下水继而补给二级洼地,同时大气降水直接入渗、洪流间接入渗补给各储水洼地。通过氢氧同位素比例公式计算得到一级洼地大气降水占总补给量60%... 研究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有两级储水洼地,地下水由山区侧向补给一级洼地,一级洼地通过泉水排泄地下水继而补给二级洼地,同时大气降水直接入渗、洪流间接入渗补给各储水洼地。通过氢氧同位素比例公式计算得到一级洼地大气降水占总补给量60%,其中直接补给量约占21%,山区洪流补给量约占79%,另外,山前侧向补给占40%;二级洼地降水补给量占38%,上游泉水补给量占62%。通过氚值指示,二级洼地不受现代降水影响;活塞流与全混合模型计算得到一级洼地浅层孔隙水平均年龄为32~6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氚同位素 干旱地区 中国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伟 万力 +1 位作者 于颖 孙乃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8,111,共4页
通过统计、对比等方法,在大庆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大庆市存在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规模、产生原因、危害程度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 调查 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综合指数方法对黑河市地质环境质量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娄本军 田大勇 +1 位作者 孔庆轩 朱晓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0,共4页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五个区,即工程建设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区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适宜性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侯俊琳 庄晓玲 刘怡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2,共7页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以区内已发生灾害的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在何种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定量分析了地形坡度、地形高差、沟谷流域特征、降雨量在某一具体分布范围内,才容易发育某种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铜矿选冶渣综合理化特性及环境污染特性评价
6
作者 张维 傅开彬 +4 位作者 王磊 谌书 姚俊 廖飞 魏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毒性浸出程序(TCLP)、改进的三步提取(BCR)、风险评估编码(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RSP)等方法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环境污染特性.结果表明,铜矿选冶渣多呈团聚状,体积平均粒径为54.18μm,主要含铁橄榄石(75.33%)、磁铁矿(12.15%)、黑云母等物相.硫酸硝酸法测得的铜矿选冶渣Cr、Cu、Zn和Pb浓度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规定的危废限值,该铜矿选冶渣为一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RAC法和RSP法评价结果表明,Cu是铜矿选冶渣的主要防治对象,Fe、Zn、Pb是铜矿选冶渣的次要防治对象.研究结果为铜矿选冶渣的安全处理和处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选冶渣 综合理化特性 环境污染特性 风险评估编码法(RAC) 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响应与变化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任贺靖 路凯超 +1 位作者 蔡甲冰 侯立柱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9-443,484,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产量影响巨大。水分和温度是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其产量。利用华北平原保定灌溉试验站2006—2015年冬小麦-夏玉米灌溉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校核,依据Blank型、Stew... 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粮食产量影响巨大。水分和温度是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其产量。利用华北平原保定灌溉试验站2006—2015年冬小麦-夏玉米灌溉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校核,依据Blank型、Stewart型、Jensen型、Minhas型4种经典的水分生产函数,构建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各阶段积温、耗水量和产量之间的水热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海-气耦合全球气候MIROC6模式数据来考虑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低强迫排放情景(SSP1-RCP2.6和SSP4-RCP3.4)、中等强迫排放情景(SSP2-RCP4.5)、中等至高强迫排放情景(SSP3-RCP7.0)和高强迫排放情景(SSP5-RCP8.5)等5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逐日降雨量与气温数据进行降尺度分析,并结合构建的水热生产函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经多年灌溉试验数据校核后的Aqua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夏玉米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一致性系数(d)分别为0.91、0.58 t/hm^(2)、0.06、0.97,冬小麦分别为0.80、0.42 t/hm^(2)、0.10、0.94。通过AquaCrop模型模拟的多年数据构建了4种水热生产函数,其中Jensen型生产函数效果最好;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对水分最敏感,返青-拔节期积温对产量影响效应最明显,而夏玉米在拔节-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本阶段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也最明显。在未来气候变化的5种排放情景下,冬小麦潜在产量呈波动趋势,但均高于当前时期的多年平均潜在产量,在SSP3-RCP7.0情景更适合生长发育;夏玉米潜在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SSP1-RCP2.6情景更适合生长发育。在未来5种气候情景下,仅考虑水热条件补充灌溉对冬小麦潜在产量的贡献率为70%左右;生育期降雨量对夏玉米潜在产量的贡献率为94%左右。研究结果可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积温 产量 AquaCrop模型 水热耦合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蒸发公式的流域典型期潜在蒸发、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宿辉 宋向旭 +3 位作者 周帅 武春晓 韩小庆 张晓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3,共8页
分析潜在蒸发、径流的时空变化对准确认识气候敏感区实际蒸发和水量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全球气候年际、季节变化等影响,流域层面潜在蒸发、径流难以预测与评估。以气候敏感区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差分样本方法(CDSST)... 分析潜在蒸发、径流的时空变化对准确认识气候敏感区实际蒸发和水量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全球气候年际、季节变化等影响,流域层面潜在蒸发、径流难以预测与评估。以气候敏感区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差分样本方法(CDSST)划分流域干湿状态为丰水年、枯水年和混合年,并构建了各状态下月尺度abcd水文模型,探究了4种潜在蒸发算法(Haregreaves、Makkink、Penman-Monteith和Jensen-Haise)不确定性对流域潜在蒸发、径流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用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相对变化幅度等水文指标,揭示了4种不同潜在蒸发算法对流域水资源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1990年之前,流域呈干旱状态的年份增多(由4 a增至10 a),且丰水、枯水和混合年对应的年份个数占比分别为25.86%、24.14%和50%;同时,潜在蒸发算法不确定性改变了流域蒸发量和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掌握变环境下流域水文过程动态变化、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 径流不确定性 水资源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沙丘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步探讨 被引量:35
9
作者 曹文炳 万力 +2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陈劲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0,共5页
西北地区沙漠及荒漠化地区,包气带的水分来源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运移及荒漠植被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高台县西的流动沙漠边缘的半固定沙丘上,采用TSCⅡ智能化土壤水... 西北地区沙漠及荒漠化地区,包气带的水分来源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运移及荒漠植被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高台县西的流动沙漠边缘的半固定沙丘上,采用TSCⅡ智能化土壤水分快速测试仪,SN2202数字温度计、CENTER1300相对湿度仪进行了凝结水观测试验。对沙丘表层0~30cm范围内的气温、地表温度、地温和含水量进行连续观测,每2h观测一次,试验历时5d。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北沙漠、荒漠化地区有凝结水存在,它的形成不仅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及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维系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并对凝结水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确定,日气候变化造成的地表温度与地温温差是凝结水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气带中的含水量分布则控制着凝结水的多寡,凝结水主要出现在干沙层与湿润砂层界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丘 凝结水 形成机制 大气降水 甘肃 荒漠化地区 气温 地表温度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长春 邵景力 +1 位作者 李慈君 崔亚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6,330,共5页
华北平原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的上限为防止土壤盐碱化水位,下限为地下水获得最大补给的理想水位。研究表明,华北平原防治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2~2.5m,有利于获得最大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在山前平原为10m左右,中东部平原为3~5m。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生态环境 生态水位 开发利用 土壤盐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指标 被引量:74
11
作者 张长春 邵景力 +1 位作者 李慈君 崔亚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10,共5页
地下水位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与地下水位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矿化度、地下水位临界和控制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等,这些生态环境指标随时空动态变化,不同区... 地下水位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与地下水位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矿化度、地下水位临界和控制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等,这些生态环境指标随时空动态变化,不同区域其生态环境指标临界值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指标 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水量 矿化度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训 周海燕 +3 位作者 方斌 樊友丽 李娟 王新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下热水 地下水资源 水位持续下降 地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地质学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万力 曹文炳 +2 位作者 胡伏生 梁四海 金晓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0-703,共4页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态状况的定量描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多重界面水分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含水层中地下水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等问题。生态水文地质学必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水文地质学 可持续发展 环境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水文地质参数识别 被引量:18
14
作者 魏连伟 韩文秀 +2 位作者 张俊艳 邵景力 张建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8-621,共4页
水文地质参数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针对传统人工调参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水文地质参数识别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识别,提高了计算效率,较一般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 水文地质参数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针对传统人工调参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水文地质参数识别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识别,提高了计算效率,较一般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管理 水文地质参数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参数识别 收敛性能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李慈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10 4 m3/a、可开采资源量为 396 90× 10 4 m3/a、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44 6 90× 10 4 m3/a。给出了不同水文地质分带的地表水 -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预测需水量以每年 1.5 6 %~ 2 .17%的速度增长情况下 ,到 2 0 2 0洪积扇的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幅 2~ 5m ,而在溢出带以下下降小于 2m ,含水层的贮存量累计减少了6 85 0 0 .88× 10 4 m3。提出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并将研究区分为 4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冲洪积扇上部地表水利用区、中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冲积扇缘井泉灌区和冲积平原井渠并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地下水 地表水 新疆 均衡分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泰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化学环境演化 被引量:27
16
作者 马振民 刘立才 +1 位作者 陈鸿汉 沈照理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3-428,共6页
随着地表环境质量的降低以及岩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泰安市岩溶水化学环境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退化的演化规律。自 6 0年代初以来 ,泰安市城区及旧县岩溶水的常规组分、NO-3 浓度、硬度及TDS的浓度呈现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 ,并检出有Cr6+ ... 随着地表环境质量的降低以及岩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泰安市岩溶水化学环境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退化的演化规律。自 6 0年代初以来 ,泰安市城区及旧县岩溶水的常规组分、NO-3 浓度、硬度及TDS的浓度呈现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 ,并检出有Cr6+ 、CN-、酚等人为环境物质。水位降落漏斗区与非漏斗区、岩溶塌陷区与非岩溶塌陷区的岩溶水化学组分浓度的对比结果表明 :由于岩溶水的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动力场的改变和岩溶塌陷是控制和影响岩溶水化学环境演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在时间及空间尺度上与岩溶水化学环境的快速退化亦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水化学环境 岩溶塌陷 泰安市 山东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干热岩资源潜力区深部热结构 被引量:27
17
作者 马峰 蔺文静 +2 位作者 郎旭娟 朱喜 王贵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181,共6页
干热岩是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建立EGS试验场地开展干热岩资源开发示范工程是我国开发深部地热的前沿性、基础性工作。地壳深部温度是干热岩开发选址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在重新编制中国大地热流图、居里面深度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南... 干热岩是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建立EGS试验场地开展干热岩资源开发示范工程是我国开发深部地热的前沿性、基础性工作。地壳深部温度是干热岩开发选址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在重新编制中国大地热流图、居里面深度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南沿海地区和青藏铁路沿线地区2个典型干热岩资源潜力区三维温度场模型,在不考虑热对流的情况下,模拟结果显示东南沿海4km深处的最高温度能达到165℃,青藏铁路沿线地区4km深处最高温度可达到380℃。同时,对比模拟结果和前人实测数据,分析了2个研究区不同的热成因机制,东南沿海地区以壳源产热为主,漳州地热田放射性集中层厚度10km,幔源热流所占比例为39.6%,青藏铁路沿线地区以幔源传导热为主,羊八井地热田放射性集中层厚度为6km,幔源热流所占比例为53.7%。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分析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模拟结果能够为我国干热岩靶区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热结构 居里面 大地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被引量:14
18
作者 段青梅 原聪明 +2 位作者 高秀花 龙文华 邵景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94,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治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同时依据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成果,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比拟法,对全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灾害易发区划分,并针对内蒙古地质灾害状况与分布,提出了防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地质灾害 防治 区划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污染场地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盛益之 王广才 +1 位作者 张琦伟 夏广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1-606,613,共7页
在分析了某污染场地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17个监测点进行了地下水取样测试,并选取17项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污染场地... 在分析了某污染场地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17个监测点进行了地下水取样测试,并选取17项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污染场地下水水质予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的N-NH3、SO24-、总硬度、pH、Cr、Mn和As等多项指标超标,地下水水质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其南、北两区域的油库、垃圾场以及城市污水排放是可能的地下水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质量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退火算法反演水文地质参数算例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魏连伟 邵景力 +1 位作者 张建立 崔亚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2-616,共5页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SA)这一全局优化技术,耦合地下水模拟的有限元模型,给出水文地质参数的反演方法。并用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算例来验证反演模型的可用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用"变尺度"产生新的渗透系数反演结果明显优于"...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SA)这一全局优化技术,耦合地下水模拟的有限元模型,给出水文地质参数的反演方法。并用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算例来验证反演模型的可用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用"变尺度"产生新的渗透系数反演结果明显优于"随机法",当初始温度在500~650、降温系数在0.92~0.95时,模拟退火法在正常情况获得了很好的反演结果,在考虑减少观测孔个数和观测水头值有误差的情况下,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反演结果。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可考虑与传统反演方法或其它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退火算法 数值模拟模型 参数反演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