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曾维特 丁文龙 +4 位作者 张金川 李超 许长春 久凯 吴礼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盆地常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但页岩气的勘探仍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具有自身的成藏机理,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银-额盆地和焉耆盆地页... 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盆地常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但页岩气的勘探仍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具有自身的成藏机理,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银-额盆地和焉耆盆地页岩分布情况、厚度、面积、总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有机质类型、矿物岩石成分等因素,认为中国西北地区页岩分布面积广泛、厚度大,许多盆地或地区页岩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具备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其中吐哈盆地页岩与塔里木盆地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低,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网络结构,有利于页岩气开采。与美国产气页岩的各项指标比较发现,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古生界海相及海陆交互相页岩厚度大、脆性矿物种类多且含量高,但有机质丰度较美国海相产气页岩低,且热演化程度高(大部分处于高-过成熟热解气阶段)。与埋深超过3 000m的古生界过成熟(Ro为0.51%~3%)页岩和浅埋深但有机碳含量偏低(普遍小于2%)的新生界陆相页岩相比,中生界湖相和湖-沼相高有机碳含量(最高值达15.6%)页岩更具有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页岩气 地质条件 岩石矿物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海相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何登发 马永生 +2 位作者 蔡勋育 张健 张义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7-1057,共21页
中国西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的中、下组合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深化研究油气分布规律是优化勘探部署、提高勘探效益与持续获得勘探发现的关键。本文从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学术思路出发,立足于近年来的勘探新... 中国西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的中、下组合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深化研究油气分布规律是优化勘探部署、提高勘探效益与持续获得勘探发现的关键。本文从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学术思路出发,立足于近年来的勘探新进展、新发现,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揭示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作用区,是在前寒武纪克拉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它们经历了Z-D_2、(D_3-)C_2-T、J-Q等三个伸展-聚敛旋回的演化;每一伸展-聚敛旋回发育了独立的生-储-盖组合,伸展期因差异沉降发育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发育大规模展布的储集体与圈闭组合;盆地的基底分区对后期原型盆地的发育和沉积盖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盆地多旋回叠合,形成了"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地质结构,叠合结构样式控制了油气聚集层系与富集区带,普遍存在加里东中期与印支期等两期原生油气成藏期,及燕山中期(J_3-K_1)与喜马拉雅晚期(N_2-Q)等两期油气调整成藏期,新构造运动期油气成藏较为普遍。海相叠合盆地含油气层系多,原型盆地的叠合界面常是重要的油气富集部位,隆起带、断裂带、台缘带(或岩相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叠合盆地的中下部组合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持续突破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叠合盆地 地质结构 油气分布规律 比较分析 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分布及油气地质基础问题 被引量:112
3
作者 马永生 何登发 +1 位作者 蔡勋育 刘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7-1020,共14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在陆上与海域广泛分布,尤以陆上最具特色。中国大陆由小克拉通地块、微地块及其间的造山带镶嵌构成,发育于这些克拉通上的海相古生代盆地规模小、盆内分异明显、盆缘改造强烈,受中新生代巨厚沉积物覆盖,海相碳酸盐岩埋...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在陆上与海域广泛分布,尤以陆上最具特色。中国大陆由小克拉通地块、微地块及其间的造山带镶嵌构成,发育于这些克拉通上的海相古生代盆地规模小、盆内分异明显、盆缘改造强烈,受中新生代巨厚沉积物覆盖,海相碳酸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成藏与分布复杂。自威远、靖边气田发现以来,尤其是近年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大型油气田发现以来,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前景逐渐明朗。长期的勘探实践发现了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礁滩体、白云岩、岩溶缝洞体、裂缝带等四类储集体,它们受沉积、成岩与构造演化的共同制约;礁/滩储层、斜坡区岩溶、风化壳岩溶、裂缝带均可大规模成藏。目前,海相碳酸盐岩的深化研究与持续勘探面临一系列重大难题。在基础科学层面,古老生物群落、古生态、古气候与古地理特征及其耦合关系,克拉通盆地的成因与构造-沉积分异机制,原始盆地面貌及其演化过程,沉积充填动力学等研究方面亟待加强;在油气勘探应用层面,在岩相古地理重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精细刻画与台地内部结构细化、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期叠加改造机理、岩溶储集层成因分类、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描述和评价技术等研究方面需要不断深入,在源-储配置、油气成藏过程、油气保存与调整再分配,油气富集规律方面需要深入探索。建议整体与动态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成盆-成岩-成储-成藏"的全要素、全过程,厘定古裂陷槽、古台地、古隆起的分布,落实烃源岩、有利储集层(礁滩体、白云岩、顺层与层间岩溶、裂缝带等)的分布及其配置关系,构建符合实际的油气成藏模式,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奠定基础,促进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持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油气潜力 油气发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85
4
作者 于兴河 姜辉 +1 位作者 李胜利 陈永峤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中国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大多来源于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这些盆地大小各异、类型众多,储量相差悬殊,但大多已发现并开发的油田为明显的构造圈闭。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进行及难度的增加与转型,当前油气勘探的目标已转移到隐蔽岩性地... 中国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大多来源于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这些盆地大小各异、类型众多,储量相差悬殊,但大多已发现并开发的油田为明显的构造圈闭。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进行及难度的增加与转型,当前油气勘探的目标已转移到隐蔽岩性地层圈闭中,因而很有必要对这些断陷盆地不同区带和各演化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为进一步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提供地质理论与科学依据。东营凹陷隶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以陆源粗碎屑沉积为主的断陷湖盆,其沉积充填型式和砂体展布特征都具有代表性。因此,该文将着重在空间和时间2个方面从沉积学角度对东营凹陷进行剖析,阐述构造特征直接控制沉积充填特征、气候主要控制沉积物性质、沉积物补偿和湖平面升降主要控制沉积充填的空间展布型式这样一组对应关系,最后总结出不同构造区带各演化时期沉积充填模式及其对比关系,为丰富陆相断陷湖盆中油气生成和分布规律提供帮助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沉积充填模式 岩性地层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彬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田冲 汤达祯 +3 位作者 周志军 陶树 陈晓智 宋从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对彬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结合煤层实测含气性特征,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构造简单,延安组煤系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不具明显水力联系,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成藏,同时使得煤系含水层... 对彬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结合煤层实测含气性特征,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构造简单,延安组煤系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不具明显水力联系,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成藏,同时使得煤系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只能来源于区外侧向径流补给;矿区划分为3个水动力强弱不同的区域:侧向径流补给区、弱径流区和相对滞流区,其中位于矿区东南部的相对滞流区,也是水势低洼带煤层气汇集区,有利于煤层的富集成藏。同时,东南部煤层的含气量最高,说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实对煤层气成藏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彬长矿区 煤层气 水文地质 成藏 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质信息科学 被引量:41
6
作者 吴冲龙 刘刚 +2 位作者 田宜平 毛小平 张夏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共8页
地质信息科学是关于地质信息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其发生和发展,是地球信息科学与地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内部条件是地质学定量化和地矿勘查信息化的自身需要,外部条件是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地质信息科学是关于地质信息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其发生和发展,是地球信息科学与地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内部条件是地质学定量化和地矿勘查信息化的自身需要,外部条件是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兴起和发展的促进。其研究对象是岩石圈的地质信息,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质信息机理,包括地质信息的本质、运动规律、传输机制和信息流的形成机理等。其方法论体系包含着主题信息管理法、信息分析综合法、行为功能模拟法和系统整体优化法。其技术体系由地质数据采集、地质数据管理、地质数据处理、地质图件编绘、地质过程模拟、地质资源评价、地质信息传播及其多S集成化技术所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球信息科学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地质信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盆地演化与碳酸盐岩—蒸发岩层序油气系统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和甫 李景明 +3 位作者 李晓清 刘立群 李小军 胡少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共18页
中国克拉通盆地,如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下伏有裂谷或坳拉谷,说明克拉通盆地随超大陆裂解而发育,其后,克拉通盆地随超大陆拼合而上叠前陆盆地。前期热沉降环境诱发良好烃源岩形成;中期发育完整碳酸盐—蒸发岩旋回,构成有利储层;... 中国克拉通盆地,如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下伏有裂谷或坳拉谷,说明克拉通盆地随超大陆裂解而发育,其后,克拉通盆地随超大陆拼合而上叠前陆盆地。前期热沉降环境诱发良好烃源岩形成;中期发育完整碳酸盐—蒸发岩旋回,构成有利储层;晚期挤压环境形成盖层和上叠层,形成旋回式油气系统。在古隆起上碳酸盐台地构成有利的储集带,而发育在斜坡和半深海盆地中的浊流沉积提供有效烃源岩,形成相变式油气系统。碳酸盐岩储集层结构类型由3种主要因素所控制:沉积作用、海平面升降作用与构造作用,由此形成孔隙、溶洞和裂缝3种基本原型。可进一步构成:孔隙—溶洞型;溶洞—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油气系统 旋回式 相变式 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资源及其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07
8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2 位作者 刘人和 赵群 林英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74-1378,共5页
我国众多含油气盆地同样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含油气盆地页岩分布,依据中国页岩气发育区的地质特征,利用类比法初步估算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1.5×1012~45×1012m3,中值为30.7... 我国众多含油气盆地同样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含油气盆地页岩分布,依据中国页岩气发育区的地质特征,利用类比法初步估算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1.5×1012~45×1012m3,中值为30.7×1012m3。主要分布在南方聚气区、华北聚气区,古生界页岩气资源量大约是中生界页岩气资源量的2倍,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页岩是目前勘探的主要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地质模式探讨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琳 康志宏 +2 位作者 李鹏 戎意民 戴寒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6-365,共10页
碳酸盐岩表生岩溶作用控制着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系统的发育及分布。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两次岩溶作用,造成了储层极强的非均质性。通过塔河油田岩溶作用演化及发育期次的研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垂向岩溶带划... 碳酸盐岩表生岩溶作用控制着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系统的发育及分布。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两次岩溶作用,造成了储层极强的非均质性。通过塔河油田岩溶作用演化及发育期次的研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垂向岩溶带划分为地表岩溶带、纵向渗滤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平面上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溶洞、溶蚀裂缝及蜂窝状孔洞等连续孔隙是该区有效储集空间,基质作为不渗透(低渗)层对缝洞系统有一定的隔挡作用。结合表生岩溶洞穴的原理及对孔隙状态的控制作用,将塔河油田溶洞储集体根据不同成因分为落水洞、潜流洞和小溶洞,按溶洞充填物类型分为垮塌充填洞、机械充填洞和化学充填洞,同时建立了不同类型孔洞系统的识别特征及地质模式。结合塔河油田洞穴储层发育特征及生产实际,最终建立了塔河油田岩溶储集空间展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岩溶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 储集空间 地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槽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形成地质模式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宏语 孙春岩 +1 位作者 张洪波 牛滨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91,共7页
西沙海槽具备良好的热解成因气及断层通道、深部异常压力等运移条件,分析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来源可以很好地指示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西沙海槽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以热解成因气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生物成因气。表层沉积物所... 西沙海槽具备良好的热解成因气及断层通道、深部异常压力等运移条件,分析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来源可以很好地指示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西沙海槽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以热解成因气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生物成因气。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为断层渗逸-自由扩散作用双重运移结果,主要有3种来源:(1)直接来自于下部断层通道中气态烃的释放;(2)来自于动态变化的水合物分解,再由渗滤作用或沿浅部微小断层向上运移;(3)来自于原地少量的生物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体来源,这是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高值区与下部断层相关性较大而与BSR区域并非完全一致的原因。甲烷气来源及运聚条件综合分析表明,潜在天然气水合物以热解成因为主,为断层-渗滤综合地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气 热解成因 地质模式 西沙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源碎屑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展布 被引量:52
11
作者 邓宏文 王洪亮 +1 位作者 翟爱军 徐长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断裂不同规模、不同级次的幕式活动控制了陆内裂谷盆地层序各级次旋回的发育,因此,盆地层序往往具有多级旋回的特征;大型坳陷盆地由于水体广阔,层序特征可与被动陆缘类比;山间坳陷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气候以及物源等因素的影响;山前断陷盆地的层序发育则主要受走滑拉分作用的控制。上述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盆地的生储盖类型及其配置关系有较大差别。就一般而言,各级次旋回中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是烃源岩发育的位置;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中形成的各类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碎屑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储集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山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2
作者 黄华 张长青 +6 位作者 周云满 谢华锋 刘博 谢永富 董云涛 杨春海 董文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北部、NS向保山-施甸复背斜与NNW向澜沧江断裂锐角交汇部位的南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寒武系核桃坪组金厂河背斜的层问裂隙中,受NW向、NE向断裂交汇处的控制。选取闪锌矿及其共生的方铅矿、...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北部、NS向保山-施甸复背斜与NNW向澜沧江断裂锐角交汇部位的南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寒武系核桃坪组金厂河背斜的层问裂隙中,受NW向、NE向断裂交汇处的控制。选取闪锌矿及其共生的方铅矿、黄铜矿、石英样品,应用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闪锌矿等时线年龄为(118.9±5.9)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19.3±1.7)Ma,闪锌矿+黄铜矿等时线年龄为(120.3±5.1)Ma,闪锌矿+石英等时线年龄为(117.0±2.4)Ma,闪锌矿+方铅矿+石英等时线年龄为(118.7±1.5)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时线年龄为(119.6±1.6)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等时线年龄为(118.9±1.4)Ma。Rb-Sr定年结果表明,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17~120Ma,为早白垩世。热液矿物组合的(^87Sr/^86Sr)i平均值为0.713 885,与保山地块内志本山岩体的(^87Sr/^86Sr)i值接近,指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成矿作用与保山地块内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结合矿区重力负异常特点,推测矿区内存在隐伏的中-酸性岩体。通过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能是对中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腾冲地块与保山地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与地块内部受碰撞影响而导致地壳深熔所产生的岩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闪锌矿 共生矿物 RB-SR定年 成矿时代 金厂河铁铜铅锌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兰丽凤 白振强 +1 位作者 于德水 霍正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5,共6页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岩芯、测井和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5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曲...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岩芯、测井和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5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等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利用国内外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了砂体宽厚比与侧积夹层倾角的关系,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交互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提高了三维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的效率。根据研究区内部构型与注采井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不同开采措施挖潜曲流河砂体点坝内部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砂体 内部构型 地质建模 非均质性 挖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苍山东河地质大剖面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及其对上扬子北部陆内俯冲机制的约束 被引量:6
14
作者 文竹 何登发 +3 位作者 樊春 李英强 孙衍鹏 贺鸿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8,共16页
米苍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受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作用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深入研究米苍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对陆内造山作用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苍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对地表产状进行详细观测,建... 米苍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受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作用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深入研究米苍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对陆内造山作用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苍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对地表产状进行详细观测,建立了米苍山地区东河地表地质大剖面,并且利用等倾角区划与轴面分析,对东河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建立了米苍山造山带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构造楔模型分析了米苍山扇形隆升机制,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对四川盆地北部米苍山构造变形时间进行了研究。米苍山南缘基底发育4个构造楔,是影响米苍山南部地层抬升的主要原因,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底部滑脱层为元古界变质岩,前缘单斜带由嘉陵江—雷口坡组膏岩层作为滑脱层产生的反冲断层控制,寒武系滑脱层与震旦系滑脱层共同影响了大两会背斜的形成,而米苍山北缘则发育单个构造楔,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元古界变质岩为底部滑脱层;通过对米苍山地区不整合面研究,米苍山造山带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两次大规模的隆升。因此,米苍山前表现为多期次多层滑脱的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苍山 滑脱层 平衡复原 构造楔 不整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5
作者 谷丽冰 李治平 侯秀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4,共5页
对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的基本地质学问题及其他相关技术进行阐述,包括地下封存的基本原理、适合的封存场所、油气藏的筛选、储存潜力估算、动态监测、安全性及环境问题、及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面临的问题。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后,以分子状... 对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的基本地质学问题及其他相关技术进行阐述,包括地下封存的基本原理、适合的封存场所、油气藏的筛选、储存潜力估算、动态监测、安全性及环境问题、及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面临的问题。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后,以分子状态、溶解状态和化合物状态储存于岩石孔隙中,从而得到封存;合适的封存场所包括:深部盐水层、深部煤层和枯竭的油气藏;对于气驱和水驱油藏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可以得到适合埋存的油气藏条件;对于3种不同的埋存场所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其埋存量以评价它们的地质埋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质埋存 原理 监测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3 位作者 赵群 林英姬 桑树勋 雍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我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气煤以下的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量15.13×1012m3。迄今为止尚无成功开发先例,地质成藏基础研究亟待加强。论文通过对吐哈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分析,探讨了地质构造、聚煤作用、煤系特征、生物气形成... 我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气煤以下的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量15.13×1012m3。迄今为止尚无成功开发先例,地质成藏基础研究亟待加强。论文通过对吐哈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分析,探讨了地质构造、聚煤作用、煤系特征、生物气形成与保存等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初步确定了吐哈盆地煤层气成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把吐哈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划分为盆内凹陷成藏模式、盆缘陡坡成藏模式和盆缘缓坡成藏模式3种类型,根据成藏过程的匹配特征把煤层气藏类型划分为储-逸型低压逸散式、储-运-逸型运移储集式两种类型,该划分方案有助于指导低煤阶煤层气成因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探 二次生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划分层序单元的地质学理论基础、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赵伟 姜在兴 +1 位作者 邱隆伟 陈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1,共6页
从地质学角度对小波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测井曲线是地层中某种特征所反映出的不同周期沉积旋回的相互叠加,而小波分析能够将叠加在测井曲线中的不同频率的旋回识别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对测井曲线的小波分析能够识别出其中所... 从地质学角度对小波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测井曲线是地层中某种特征所反映出的不同周期沉积旋回的相互叠加,而小波分析能够将叠加在测井曲线中的不同频率的旋回识别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对测井曲线的小波分析能够识别出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周期的沉积旋回,据此可以进行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小波的选取十分关键,不同的小波类型会对划分的结果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两口不同类型的井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方法不仅能够划分常规的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层序,同时也能够通过识别出常规方法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微小特征变化、并结合Fischer图解来划分出大段单一岩性地层中的层序单元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旋回 沉积旋回 层序地层 地质学基础 小波分析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被引量:42
18
作者 于兴河 王德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相盆地 三角洲相 构形要素 油气藏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奥陶系加里东期岩溶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春燕 吴茂炳 巩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28-1134,共7页
详细的钻井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内部和顶部发育多幕次的加里东期岩溶作用,主要表现在奥陶系内部牙形石带缺失、钻井放空和泥浆漏失、地震剖面上奥陶统反射波组底部上超和顶部削截,以及溶洞充填方解石... 详细的钻井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内部和顶部发育多幕次的加里东期岩溶作用,主要表现在奥陶系内部牙形石带缺失、钻井放空和泥浆漏失、地震剖面上奥陶统反射波组底部上超和顶部削截,以及溶洞充填方解石的Sr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加里东期岩溶储层主要受不整合面、断裂、岩性和古地貌等因素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断控和层控特征。由此预测该储层发育区位于古风化壳剥蚀区、加里东期断裂发育区和滩相储层发育区的叠合部位,主要位于阿克库勒凸起的轴部倾没端和塔河西南部、东南部的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 岩溶作用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MS提取技术在溶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万方 崔文彬 李士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6,293,共9页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碎屑岩储层的应用中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效果良好的方法技术,但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应用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PETREL储层建模软件,以地震属性RMS提取技术为建模核...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碎屑岩储层的应用中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效果良好的方法技术,但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应用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PETREL储层建模软件,以地震属性RMS提取技术为建模核心方法,建立塔河4区碳酸盐岩溶洞的分布模型,并且对塔河4区实际洞穴与此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72个样点中吻合的有54个,吻合率为75%,较为准确的再现塔河4区地下空间分布,此模型可为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 RMS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