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识别新技术:地质微生物技术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新 陈芳 +4 位作者 张勇 王媛媛 焦露 蒋宏忱 董海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9-423,共15页
当前国内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评价发展趋势要求有更多具有精细探测和评价功能的技术,这给地质微生物水合物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和挑战。简要介绍了当前水合物成藏或沉积环境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微生物类别及其主要关系,... 当前国内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评价发展趋势要求有更多具有精细探测和评价功能的技术,这给地质微生物水合物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和挑战。简要介绍了当前水合物成藏或沉积环境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微生物类别及其主要关系,它们绝大多数是适应海底深部低温高压环境的厌氧极端生物。其中重要类群是为天然气提供气源的产甲烷古生菌、参与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甲烷氧化古生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介绍了国内外几个地质微生物探测技术的实例,包括历史悠久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计数法、群落结构和标志类别法;另外,对新露头角的微生物生物标志物法等其他方法也给予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微生物 微生物丰度 群落结构 甲烷 水合物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矿床地质 被引量:8
2
作者 何高文 杨永 +16 位作者 韦振权 杨胜雄 刘永刚 邓希光 姚会强 邓义楠 高晶晶 方念乔 王洋 王汾连 任江波 姜静 邓贤泽 梁东红 马维林 张立敏 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49-2664,共16页
利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多年航次调查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对合同区结壳矿床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板状结壳是合同区主要结壳类型,主要连片发育在海山平顶边缘及海山斜坡基岩之上;砾状结壳和钴结核零星分布于海山山... 利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多年航次调查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对合同区结壳矿床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板状结壳是合同区主要结壳类型,主要连片发育在海山平顶边缘及海山斜坡基岩之上;砾状结壳和钴结核零星分布于海山山顶、斜坡平缓处、斜坡坡脚等平坦地形处。合同区结壳主要由水羟锰矿与铁相矿物(FeOOH)组成,还可见微量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自然锡等单质矿物及铜锡合金矿物;结壳中Co平均含量为0.40%,ΣREE平均含量为2158μg/g。成因类型属水成型大洋铁锰沉积矿床,主要生长期包括79~66 Ma、54 Ma、41 Ma、35~28 Ma、18~10 Ma和6~0 Ma,平均生长速率为3.69mm/Ma。结壳成矿经历了铁锰矿物相形成、微量元素富集和后期改造三个主要过程;结壳中有用元素的富集与铁锰矿物表面能有关,磷酸盐化事件促进了钇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床地质 中国合同区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德阳-安岳裂陷钙质空间模型及其演化
3
作者 王文之 杨跃明 +7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张本健 阎泽昊 袁倩 唐志娟 谭杰 陈曦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9,共12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不仅控制了优质烃源岩和优质储层的展布,而且还控制了震旦系灯影组气藏的分布格局,因此研究该裂陷演化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为此,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观察和取样分析,结合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震旦系与寒...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不仅控制了优质烃源岩和优质储层的展布,而且还控制了震旦系灯影组气藏的分布格局,因此研究该裂陷演化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为此,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观察和取样分析,结合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接触关系,在分析裂陷及其周缘灯影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钙质空间模型新概念,并重建了德阳—安岳裂陷钙质空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裂陷碳酸盐岩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裂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裂陷及其周缘麦地坪组普遍发育,且灯影组没有明显缺失。②德阳—安岳裂陷内灯影组由浅水沉积环境向深水沉积环境演化,其中浅水环境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为正值,深水环境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为负值;裂陷内灯影组由下至上碳同位素由正值演化为负值,顶部发育凝缩层,凝缩层同位素以负值为主,更接近灯影组深水盆地相特征,裂陷外不具备该特征,裂陷内、外灯影期沉积环境发生重大分异。③海平面之下发育一个控制碳酸盐岩沉积速率的钙质空间,并随海平面的升降而变化,钙质空间是控制生物、碳酸盐岩沉积速率的关键,钙质空间可细分为有机化学型和无机化学型,两者的沉积速率差异较大。④裂陷内灯影组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浅水台地相演化为晚期的深水斜坡相,其钙质空间类型由早期的有机化学型演化为晚期的无机化学型,导致裂陷内碳酸盐岩沉积速率急剧降低并发育凝缩层,这是裂陷内灯影组大面积减薄的根本原因。结论认为:①钙质空间的变化是德阳—安岳裂陷演化成型的根本原因;②基于钙质空间模型的研究可以更合理地重建德阳—安岳裂陷的形成过程,将钙质空间的大小等效于岩层厚度,为定性、半定量研究沉积旋回、沉积环境的时空演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裂陷 碳酸盐岩 海平面 钙质饱和面 钙质空间 凝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4
作者 吴能友 梁金强 +5 位作者 王宏斌 苏新 宋海斌 蒋少涌 祝有海 卢振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62,共7页
在系统总结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机理、物理化学响应、形成环境及成藏模式、分布规律和资源评价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的方向和科学问题。2007年4—6月通过钻探获得了测井、原位测量、... 在系统总结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机理、物理化学响应、形成环境及成藏模式、分布规律和资源评价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的方向和科学问题。2007年4—6月通过钻探获得了测井、原位测量、沉积物岩心及其顶空气、孔隙水、微生物、水合物等样品和资料。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理想区域。采用重点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物质基础、形成环境、成藏过程、响应机理和成藏系统等研究思路,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气—水—沉积物—水合物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响应机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的耦合控矿机理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物源、地质与温压场等成藏条件、成藏演化热动力学机理、成藏响应机理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等5个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成因机理 物理化学响应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现状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宏 宋美钰 +8 位作者 王福 李凤林 李建芬 裴艳东 范昌福 商志文 田立柱 阎玉忠 王云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6-738,共13页
简要介绍了与泥质海岸带现代地质环境变化有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包括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温与海面的变化、21世纪海平面上升趋势预测、极端高水位、新奥尔良实例等。根据对前人成果的综合研究和小组获得的最新数据,阐明了影响渤海湾西岸环... 简要介绍了与泥质海岸带现代地质环境变化有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包括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温与海面的变化、21世纪海平面上升趋势预测、极端高水位、新奥尔良实例等。根据对前人成果的综合研究和小组获得的最新数据,阐明了影响渤海湾西岸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保有高程、加积作用、地面下沉、海面上升和以极端增水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各自的现状,提出了综合诸因素相互作用的泥质海岸带的研究思路和警惕可能的沼泽化趋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海岸带 现代地质环境 主要影响因素 趋势预测 渤海湾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郭依群 李桂菊 +1 位作者 乔少华 庄新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2,共6页
基于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资料,利用Basin2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研究区有关地温场、热流探测资料和ODP184航次调查的岩心数据,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进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 基于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资料,利用Basin2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研究区有关地温场、热流探测资料和ODP184航次调查的岩心数据,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进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系统"(Hydrate Dynamics)软件,模拟了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有机质含量适中,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稳定域之下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能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聚集,从而对现在的矿层有所贡献。水合物主要赋存于稳定域底部以上50 m的层位内,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含量约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动力学 Basin2二维模拟软件 东沙海域 南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风暴潮:叠加地质因素的新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宏 商志文 +7 位作者 王福 李建芬 裴艳东 田立柱 范昌福 盛晶瑾 陈永胜 刘会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1-649,共9页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1895年以来11次风暴潮高水位的厘定,证实并确定了50年、100年、200年直至10000年一遇的风暴潮高水位值。定量评估了风增水与波浪对风暴潮高水位的贡献。进一步从地学角度讨论了21世纪10年间隔的海面上升量、地面下沉与...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1895年以来11次风暴潮高水位的厘定,证实并确定了50年、100年、200年直至10000年一遇的风暴潮高水位值。定量评估了风增水与波浪对风暴潮高水位的贡献。进一步从地学角度讨论了21世纪10年间隔的海面上升量、地面下沉与围海造陆共同作用、海面上升引发的净增水效应及河口增水效应。根据上述各类参数,预测了至2050年的10年间隔、50-10000年不同重现期的极端水位,并讨论了地面下沉对风暴潮测量准确性的影响。认为当前的防潮堤(海垱)高度可抵御50-100年一遇的风暴潮的侵袭,但据所讨论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建议2020年防潮堤的高度应达到+4.8m,2030年达到+5.1m(85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风暴潮高水位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北部末次冰期东山剖面风沙沉积主量元素特征及意义
8
作者 阎琨 王洪松 +5 位作者 刘淑亮 鲍宽乐 李梦婷 张强 陶昱君 吴淑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以山东半岛北部东山剖面风沙沉积为研究对象,在光释光年代学建立年代格架的基础上,开展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讨论其指示的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东山剖面为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堆积年代为49.1~14.7 ka。粒度特征显示平均粒径小于现代... 以山东半岛北部东山剖面风沙沉积为研究对象,在光释光年代学建立年代格架的基础上,开展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讨论其指示的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东山剖面为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堆积年代为49.1~14.7 ka。粒度特征显示平均粒径小于现代风沙沉积和辽东半岛末次冰期风沙沉积,分选性较差,呈正偏态;主量元素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三者含量和大于85%,K_(2)O、CaO、Na_(2)O、MgO平均值依次为3%、0.62%、1.24%、1.02%。根据年代标尺和气候代用指标将沉积序列分为3个期次,代表了干冷-湿润-干冷的气候旋回。化学风化指数CIA值显示,49.1~42.9 ka、29.1~14.7 ka气候以干冷为主,42.9~29.1 ka气候以湿润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山东半岛末次冰期风沙沉积受东亚季风、气候温度及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CIA值并不完全受东亚夏季风控制,在低海平面时期,由于物源的改变及一致性风化作用可能具有较高的风化指数。同时,末次冰期风沙沉积CIA值的变化,可能记录了多次海因里希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 光释光 主量元素 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载GNSS数据对南海区域全球电离层模型精度的评估分析:以2024年5月磁暴为例
9
作者 李国翔 罗孝文 +2 位作者 万黉扬 崔家馨 魏巍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基准站建立的全球电离层模型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全球电离层产品,对全球电离层模型在磁暴期间可靠性和精度的分析和评价是合理使用该模型的必要前提。本研究采用靠近南海...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基准站建立的全球电离层模型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全球电离层产品,对全球电离层模型在磁暴期间可靠性和精度的分析和评价是合理使用该模型的必要前提。本研究采用靠近南海的基准站数据来验证船载GNSS数据解算的电离层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verti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的可靠性,并利用船载数据和基准站数据对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模型在我国南海区域的精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船载数据与基准站数据解算的电离层VTEC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磁暴期间,我国南海区域的全球电离层模型值与船载数据解算值及基准站(HKSL、PIMO)数据解算值之间的误差增大,其RMSE日均值分别为41.21、27.40和30.86 TECU,这表明磁暴活动对电离层的扰动导致了全球电离层模型精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GNSS数据 IGS基准站 全球电离层模型 磁暴 精度分析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湖相碳酸盐岩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章强 赖维成 +3 位作者 牛成民 薛金宝 沈洪涛 于圣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449,共6页
以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为指导,根据渤海海域大量钻井资料,指出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受古地貌、古气候、物源供给、构造演化和基底特征等因素影响,具有孤立、局限分布的特点。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地震反射具强反射或丘状反射特征... 以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为指导,根据渤海海域大量钻井资料,指出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受古地貌、古气候、物源供给、构造演化和基底特征等因素影响,具有孤立、局限分布的特点。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地震反射具强反射或丘状反射特征。实践证明,在地质模式指导下,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是可行的。该方法在渤海海域B22地区和B13地区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湖相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重力流堆积的沉积机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超 解习农 史冠中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4,共11页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的重力流堆积特征对理解该区中二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哲斯组上段地层野外露头精细的沉积学研究,识别出了4种重力流沉积岩相组合类型:(1)碎屑流沉积,灰色砾岩,砾石长轴平行...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的重力流堆积特征对理解该区中二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哲斯组上段地层野外露头精细的沉积学研究,识别出了4种重力流沉积岩相组合类型:(1)碎屑流沉积,灰色砾岩,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多富含泥质;(2)混合重力流沉积,下部为灰色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或泥质砂岩,砾岩中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富含泥质,砂岩和泥质砂岩中见较多细小碎屑;(3)高密度浊流沉积,灰色块状砂岩或泥质砂岩,内部常见细小泥质碎屑,偶见干净块状砂岩中分布较多泥质粉砂岩、泥岩团块和撕裂屑;(4)低密度浊流沉积,下部为灰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向上变为薄层泥岩。垂向上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相互叠置,发育多个沉积旋回;空间上呈席状展布。剖面对比揭示了重力流沉积由以碎屑流和混合重力流沉积为主-以高密度浊流沉积为主-以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的相变趋势。该重力流沉积体系中的流体转换需要周围水体的存在,指示其发育于水下环境;而以较薄的席状展布的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相互叠置,并且缺乏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沉积构造等现象,则暗示在该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时期,满都拉地区可能处于远端较深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机制 流体转换 哲斯组 内蒙古满都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太平洋第四纪晚期古海洋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莹莹 丁旋 刘秀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4,共8页
深海大洋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简称DS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简称ODP)、国际海洋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Marine Global Changes Studies,简称IMAGES)等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开展,使西南... 深海大洋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简称DS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简称ODP)、国际海洋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Marine Global Changes Studies,简称IMAGES)等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开展,使西南太平洋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的研究取得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古海洋学研究的热点所在。西南太平洋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此期间深层西边界洋流强度较弱以及冰期-间冰期旋回周期从40ka向100ka的过渡。至于西南太平洋在冰期-间冰期旋回方面主要表现为各海洋锋有规律的迁移,即间冰期阶段向南迁移,冰期阶段向北迁移,但有时锋的位置会受到水深的影响,特别是查塔姆海隆及新西兰东南岸外的亚热带锋和坎贝尔高原处的亚南极锋。还探讨了西南太平洋所代表的南半球气候与北半球气候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南半球气候波动领先于北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学 第四纪晚期 西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存环境对含甲烷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帅 陈盼 +1 位作者 周家作 韦昌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87-1999,共13页
海域水合物沉积物储层的强度与刚度特性对水合物的安全高效钻采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赋存环境变化对泥质水合物沉积物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基于改进的水合物三轴剪切仪开展了一系列饱水与饱气及地应力条件变化下甲烷水合物沉积物的排水剪... 海域水合物沉积物储层的强度与刚度特性对水合物的安全高效钻采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赋存环境变化对泥质水合物沉积物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基于改进的水合物三轴剪切仪开展了一系列饱水与饱气及地应力条件变化下甲烷水合物沉积物的排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赋存环境变化对泥质水合物的抗剪强度与刚度产生显著影响。饱水条件下相同水合物饱和度沉积物抗剪强度显著降低,抗剪强度最大降低率达52.0%。赋存环境变化对内摩擦角影响有限,对黏聚力影响显著。与饱气条件下的结果相比,饱水条件下有效黏聚力最大降低率达68.1%,进一步确定了有效黏聚力随水合物饱和度演化的指数方程。水饱和下水合物沉积物的变形模量显著降低,变形模量E_(50)的最大降低比达72.7%;水饱和条件下,变形模量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基于气饱和与水饱和条件下水合物沉积物骨架的受力分析,初步揭示了两种赋存环境下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的演化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机制揭示及储层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泥质粉砂 水饱和 抗剪强度 变形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致洪中尺度极端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勤 王清龙 +3 位作者 孟芳 李芳 彭福强 雷东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7,共10页
极端降水对河流防洪调控、水库蓄水泄洪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降水成因成为强化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锋生强度诊断等方法,对2023年8月26日夜间宜昌市致洪中尺... 极端降水对河流防洪调控、水库蓄水泄洪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降水成因成为强化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锋生强度诊断等方法,对2023年8月26日夜间宜昌市致洪中尺度极端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关键影响系统为低空急流、超低空急流、边界层冷空气和中尺度低涡。强降水可以分为中尺度低涡新生、低空急流发展,冷暖对峙、冷锋南下,低涡中心东移3个阶段。②此次过程中低层主要有4条暖湿输送通道,强降水区水汽通量超800 kg/(m·s),可降水量超70mm。③强降水时段低层相对涡度正值中心与垂直速度负值中心基本重合,加之锋生作用增强,强降水中心低层垂直速度达-7.1 Pa/s。④强降水时段,地形过渡带附近形成θ_(se)(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垂直方向上出现高能舌,800 hPa附近中心强度达360 K以上。⑤中尺度地形形成了“西北冷干、东南暖湿”中尺度温湿锋区,并起到了阻挡抬升和触发作用,使强降水出现在山前喇叭口内。研究成果可为汛期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超低空急流 边界层冷空气 中尺度锋区 地形作用 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牡蛎礁研究概述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宏 范昌福 +5 位作者 李建芬 李凤林 阎玉忠 王云生 张金起 张玉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31,共17页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 gigas壳体的^(18)O和^(13)C同位素组成,发现了壳体生物碳酸钙的年际变化规律。结合可靠的^(14)C数据,建立了正常建礁与个体分泌壳体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约1cm/a)、水平夹层的平均历时(约200a/层)等定量参数,进而提出“礁体历时假说”,并将该地区时间跨度约7750~95calBP的化石牡蛎礁划分为8道礁群,论证了礁体内部水平夹层和礁体之上泥质“转换层”可能记录的百年尺度的“缓变型”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礁 壳体O、C稳定同位素组成 ^13C测年 “礁体历时假说” 百年尺度变化 渤海湾西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陆坡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特性与气体水合物分布初探 被引量:64
16
作者 苏新 陈芳 +1 位作者 于兴河 黄永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共13页
通过对南海陆坡地区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的一些属性和特征的研究, 获得了下面的初步认识: (1)南海陆坡有几个沉积速率较高的地区, 如东沙一带、西沙海槽、中建南地区, 以及南沙西南部和西北部 (曾母、万安盆地 ); (2)大洋钻探钻井资料的研... 通过对南海陆坡地区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的一些属性和特征的研究, 获得了下面的初步认识: (1)南海陆坡有几个沉积速率较高的地区, 如东沙一带、西沙海槽、中建南地区, 以及南沙西南部和西北部 (曾母、万安盆地 ); (2)大洋钻探钻井资料的研究表明, 中新世与早上新世为高碳酸盐比值的低速堆积期, 而近 200万a以来为低碳酸盐比值的高速堆积期, 上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最主要成分; (3)南海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不同, 全新世为沉积速率最高的时期, 其次为更新世; 上新世和中新世为沉积速率较低的时期。南海利于气体水合物存藏的沉积可能为全新世和更新世的沉积; ( 4 )对南海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物的综合研究表明南海陆坡的A区 (东沙附近 )、B区(西沙海槽)、D区 (南海西部、越南以东 ) 等地区可能利于气体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而E区 (南沙西南部 )、F区(南沙中上部) 和G区 (南沙海槽) 则是气体水合物调查值得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 沉积物属性 沉积组分 南海陆坡 中新世 ODP 184航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寒武系微生物白云岩特征、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34
17
作者 胡文瑄 朱井泉 +2 位作者 王小林 由雪莲 何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0-869,共10页
生物礁(丘)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塔里木盆地关于生物礁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奥陶系,而在寒武系中却少有发现。通过柯坪地区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中的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礁)白云岩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微观结构构造分析,认为凝块石白... 生物礁(丘)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塔里木盆地关于生物礁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奥陶系,而在寒武系中却少有发现。通过柯坪地区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中的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礁)白云岩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微观结构构造分析,认为凝块石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潮下带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而叠层石白云岩则形成于潮坪-潮间水动力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叠层石白云岩中发育纳米级球形颗粒及其组成的哑铃状、链状结构,并发育管状-片状结构。上述特殊的结构在成分上均为白云石,与微生物培养实验中沉淀的白云石在形态上基本一致,说明微生物调制作用是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重要的成因模式之一。丘里塔格下亚群中未见任何蒸发岩和黄铁矿,说明叠层石白云岩形成流体盐度未达到沉淀石膏的临界点,白云石沉淀流体中含有SO2-4,并且未发生明显的细菌硫还原作用。因此,前人提出的SO2-4抑制白云石沉淀的作用可能被夸大,结合白云岩成因研究新进展,认为白云石成因机理研究应更多考虑Mg2+的水合作用。此外,对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储集特征初步研究发现,其有可能成为天然气的潜在储层,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白云岩 凝块石白云岩 微生物白云岩 白云石成因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BSR以上沉积物粒度变化与气体水合物分布 被引量:27
18
作者 苏新 宋成兵 方念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文中对国际大洋钻探204航次在太平洋水合物海岭8个站位BSR深度以上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稳定带内沉积物总体粒径变化特征为:粉砂质量分数在60%~75%之间,为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内沉积组分的主体组... 文中对国际大洋钻探204航次在太平洋水合物海岭8个站位BSR深度以上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稳定带内沉积物总体粒径变化特征为:粉砂质量分数在60%~75%之间,为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内沉积组分的主体组分.粘土质量分数一般小于35%,砂质量分数小于5%.该结果获得的粒径变化范围,与204航次中沉积学研究所确定的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夹含砂质粉砂、含砂质粘土岩性特征一致.各站位沉积粒径变化和代表气体水合物存在的岩心红外照相IR异常低温记录之间的初步对比说明,气体水合物主要富集在沉积组分较粗,相当于粉砂或者砂级质量分数较高的粒度层.统计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定量地揭示了各个站位沉积物粒径变粗与气体水合物的存在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归纳起来发现,不同构造部位沉积物中气体水合物赋存层段的粒径范围不同.坡后盆地由于当地总体沉积物颗粒细,气体水合物赋存在极细粉砂粒级(8~26μm)的沉积物中.水合物海岭南峰顶部附近站位气体水合物主要赋存在粗粉砂和细砂(50~148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界面 气体水合物稳定带 水舍物海岭 大洋钻探204航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地区与上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岩性地层对比 被引量:21
19
作者 祁江豪 温珍河 +2 位作者 张训华 方念乔 郭兴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海相油气勘探是近十年来我国油气勘探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南黄海地区分布着厚层的前新生代海相地层,为深入了解该套地层,通过收集南黄海盆地的钻井资料以及下扬子陆区的地层资料,将其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地层进行... 海相油气勘探是近十年来我国油气勘探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南黄海地区分布着厚层的前新生代海相地层,为深入了解该套地层,通过收集南黄海盆地的钻井资料以及下扬子陆区的地层资料,将其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地层进行岩性对比和沉积演化分析,了解两套地层的异同性,认为南黄海盆地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中—古生界沉积演化在印支运动以前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均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稳定沉积,只是在中—古生代构造运动改造时间、规模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下扬子地区的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还就上下扬子地区的烃源岩特征和油藏保存条件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这有助于通过借鉴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评估南黄海海相地层油气潜力,探索南黄海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 地层 沉积 四川盆地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47
20
作者 姜正龙 邓宏文 +1 位作者 林会喜 王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5-871,共7页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造图计算的真厚度校正系数最小可达0.83。压实结果表明压实率一般大于30%。结合视厚度校正、压实恢复结果和古水深,编制了沙二段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古地貌图,桩西地区沙二段古地貌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滩坝主要分布在孤北古隆起东西两侧,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古隆起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压实恢复 滩坝 视厚度校正 沙二段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