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 被引量:12
1
作者 武雄 韩兵 +4 位作者 管清花 张顺峰 高明显 韩永岐 陈鸿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4-329,共6页
目前,北京市固体矿山存在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北京市的发展定位与规划明显不相适应。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现场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等进行调研,分析了北京市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生态环... 目前,北京市固体矿山存在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北京市的发展定位与规划明显不相适应。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现场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等进行调研,分析了北京市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北京地区的气候、水文、降雨、土壤、矿山地质条件等特点,制定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这对减轻政府负担,实现矿山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我国其他地区的矿山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矿山生态环境 现状 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南郊不同灌区表层土壤中PAHs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钰婷 何江涛 金爱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3-400,共8页
采用正三角形布点法在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再生水灌区、清灌区分别进行了3个表土的样品采集,采样间隔为1 m,共采集9个样品,分别测试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PAHs在3个灌区表土中均有检出,污灌区除了蒽和苯... 采用正三角形布点法在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再生水灌区、清灌区分别进行了3个表土的样品采集,采样间隔为1 m,共采集9个样品,分别测试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PAHs在3个灌区表土中均有检出,污灌区除了蒽和苯并[a]蒽外,其余均有检出;再生水灌区除二氢苊和苯并[a]蒽外,其余均有检出;清灌区16种PAHs均有检出。其中,污灌区的ΣPAHs大约为730μg/kg,再生水灌区ΣPAHs大约为207μg/kg,清灌区PAHs大约为43μg/kg。分别利用比值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土壤中PAHs的可能来源进行解析,通过比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得出:污灌区表土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石油源,而再生水灌区和清灌区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由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各个污染源对PAHs的贡献率:在污灌区采样点,燃烧源/汽车尾气和焦炭源/石油源的贡献率分别为30%和70%;在再生水灌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和部分石油源的输入,贡献率分别为83.2%和16.8%;在清灌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贡献率分别为83.6%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源解析 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表层土壤 灌区 北京市东南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影响实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坤峰 何江涛 +2 位作者 刘明亮 曲雪妍 张晶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9-652,共4页
采用某地区土壤样品,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碳含量的土壤样品对三氯乙烯(TCE)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由于有机碳含量不同,有机污染物三氯乙烯(TEC)的吸附量不同,存在有机碳含量的阈值区间(foc*)。最小foc*=0.702%,最... 采用某地区土壤样品,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碳含量的土壤样品对三氯乙烯(TCE)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由于有机碳含量不同,有机污染物三氯乙烯(TEC)的吸附量不同,存在有机碳含量的阈值区间(foc*)。最小foc*=0.702%,最大foc*=1.831%,当foc<0.702%时,TCE吸附量随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基本不随foc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在0.702%<foc<1.831%时,TCE吸附量随foc的升高而升高明显;当foc>1.831%时,TCE吸附量随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变化又变得平缓,基本上又不随foc升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吸附 有机碳 阈值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异质性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影响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江涛 刘明亮 +1 位作者 张坤峰 刘菲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0,共6页
采取北京城区表土样品和土壤标准参考样共7件,对原土样以及经H2O2氧化处理去除低聚合有机碳后的土样分别采用静态批实验方法,研究其对三氯乙烯(TCE)的等温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7种土样对TCE的吸附模式均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方程,采用H2O... 采取北京城区表土样品和土壤标准参考样共7件,对原土样以及经H2O2氧化处理去除低聚合有机碳后的土样分别采用静态批实验方法,研究其对三氯乙烯(TCE)的等温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7种土样对TCE的吸附模式均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方程,采用H2O2氧化去除土壤样品中的低聚碳,并没改变等温吸附线型,只是方程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剩余有机碳的含量仍都大于0.1%,仍然以有机碳的吸附为主;原土样、高聚碳、低聚碳对TCE吸附均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样品吸附TCE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关系,证实不管是总有机碳、低聚碳还是高聚碳都有明显的异质性,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吸附能力并不相同,有机碳结构组成的差异往往是影响其吸附的关键因素。而土壤有机碳经历矿化和腐殖化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土壤有机碳结构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三氯乙烯 吸附行为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的水文地质设计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旭升 刘立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4,共5页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国内外正在迅速推广的新型节能环保型空调技术,但如果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合理,会造成水资源的耗损和地质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其水文地质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的水文地质设计包括水力学设计、热力学设计和地质环境保...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国内外正在迅速推广的新型节能环保型空调技术,但如果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合理,会造成水资源的耗损和地质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其水文地质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的水文地质设计包括水力学设计、热力学设计和地质环境保护设计。水力学设计的重点是维持地下水回灌能力,热力学设计的重点是防止回灌井导致的地下水过热和过冷,地质环境保护设计重点是防止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算例分析表明,抽灌井距的确定需要把水力学设计与热力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地下水 水文地质 回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的共代谢降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菲 李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用微环境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加入醋酸盐基质在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PCE)的共代谢降解;用接种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后的微生物降解PCE。研究表明,在同一驯化周期中,随着驯化时间的变化,微生物量和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到第11天... 用微环境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加入醋酸盐基质在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PCE)的共代谢降解;用接种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后的微生物降解PCE。研究表明,在同一驯化周期中,随着驯化时间的变化,微生物量和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到第11天基本达到最大值;经过13天,PCE的去除率达90%以上,产生的Fe(Ⅱ)浓度为68.23mg/L;加入PCE一天后,就看TCE的产生在实验的第10天有少量DCEs的产生,到实验结束时,TCE的量没有下降;以地下水为基础培养液的铁还原环境,碳平衡达89.00%~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 共代谢降解 驯化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气带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菲 刘明亮 何江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9-552,共4页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的吸附行为,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采用浅层和深层包气带样品,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对三氯乙烯(TCE)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包气带表层土壤比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的吸附行为,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采用浅层和深层包气带样品,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对三氯乙烯(TCE)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包气带表层土壤比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可能存在竞争吸附的问题,说明该土壤的吸附行为是以矿物吸附为主、有机质吸附为辅的类型;表层土壤的吸附具有较好的线性行为,不存在饱和吸附量;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吸附为非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三氯乙烯 吸附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变形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8
作者 武雄 田红 +2 位作者 孙燕冬 徐能雄 何满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严重影响吉林-珲春高速公路建设的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为例,证实了在延吉盆地发育有大量的强膨胀软岩,并通过现场调研、取样、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揭示出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的变形机理,即"蠕滑拉裂... 以严重影响吉林-珲春高速公路建设的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为例,证实了在延吉盆地发育有大量的强膨胀软岩,并通过现场调研、取样、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揭示出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边坡的变形机理,即"蠕滑拉裂,梯级牵引,大雨大动,无雨微动",同时针对强膨胀软岩边坡复杂的变形力学机制,采用关键技术将复杂性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型变形力学机制,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盆地 强膨胀软岩边坡 变形机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葛杰 宋永会 +2 位作者 王毅力 钱锋 林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流化床工艺是一种工程应用前景广阔的处理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备受水处理研究者的青睐。已经研究出了多种反应器结构和工艺组合,如鸟粪石结晶流化反应器、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结构紧凑、反应速度快,易于操作的优点。根据废水中污染物的去... 流化床工艺是一种工程应用前景广阔的处理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备受水处理研究者的青睐。已经研究出了多种反应器结构和工艺组合,如鸟粪石结晶流化反应器、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结构紧凑、反应速度快,易于操作的优点。根据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将流化床归为流化床结晶反应器和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两大类,论述该工艺在含磷、含氟、含硫废水,印染废水,农药废水及其他工业废水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流化床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废水处理 流化床结晶反应器 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乙酰胆碱酯酶的分离与固定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炜 杜道彬 武金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从蚯蚓中提取乙酰胆碱脂酶,通过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获得了较纯的胆碱酯酶,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测定.分别采用鸡蛋膜固定化法,活化载体-共价结合法和戊二醛交联法进行酶的固定.结果表明: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较低,且纯化... 从蚯蚓中提取乙酰胆碱脂酶,通过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获得了较纯的胆碱酯酶,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测定.分别采用鸡蛋膜固定化法,活化载体-共价结合法和戊二醛交联法进行酶的固定.结果表明:蚯蚓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较低,且纯化过程中损失较大,结果欠佳;活化载体-共价结合法固定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酶膜活性高,酶不易损失,重现性好.为建立快速的痕量有机磷类的酶法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影响下汽油污染物在不同形态土壤有机质上的吸附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一 蓝芙宁 +3 位作者 覃星铭 李衍青 洪涛 程瑞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3,共7页
为客观评价乙醇对不同形态土壤有机质吸附汽油污染物的影响,本文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乙醇影响下苯和甲苯在腐殖酸和黑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腐殖酸以"软碳"为主,苯和甲苯在其上的吸附表现为线性分配,而黑炭以"硬碳"为... 为客观评价乙醇对不同形态土壤有机质吸附汽油污染物的影响,本文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乙醇影响下苯和甲苯在腐殖酸和黑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腐殖酸以"软碳"为主,苯和甲苯在其上的吸附表现为线性分配,而黑炭以"硬碳"为主,苯和甲苯在其上的吸附为非线性吸附;苯和甲苯在黑炭上的吸附能力要比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能力高一至两个数量级.乙醇具有共溶剂效应,随着溶液中乙醇体积分数(fc)的增加,苯和甲苯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能力则逐渐减弱.此外,通过共溶剂模型以及对溶液浓度标准化(Ce/Sw)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推断乙醇还可能使有机质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溶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汽油 腐殖酸 黑炭 共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涞源盆地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剑飞 李伟 +2 位作者 刘蕴 李红超 毕二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6,共6页
为了研究涞源盆地地下水的水质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C对地下水化学演化进行了反向模拟。结果表明:团圆向斜、东沟-大宁断层和牌坊-冯... 为了研究涞源盆地地下水的水质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C对地下水化学演化进行了反向模拟。结果表明:团圆向斜、东沟-大宁断层和牌坊-冯村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着地下水流场;方解石、白云石是决定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矿物;地下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演化与含水层岩性在空间上呈现一致性;人类活动可能造成了局部地下水中pH值、三氮、硫酸根和氯离子等指标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涞源盆地 地下水化学 水岩作用 PH REEQC 反向模拟 混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细砂介质中挥发苯的有效扩散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文谦 刘菲 +1 位作者 陈鸿汉 许文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传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以苯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扩散试验,对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挥发苯在细砂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规律进行研...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传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以苯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扩散试验,对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挥发苯在细砂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吸附型矿物含量少的细砂介质,含水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挥发苯的扩散过程。含水量在50g.kg-1时,扩散最快;低于50g.kg-1时,随含水量增大扩散能力增强;高于50g.kg-1时,扩散能力则随含水量增大而减弱。同一扩散柱中,随着扩散距离增加,挥发苯的有效扩散系数增大,这可能与其蒸汽分压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苯 有效扩散系数 含水量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铁去除四氯乙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菲 黄园英 崔卫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3-567,共5页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很长时间与大量经费。本文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后的纳米镍铁脱氯速率比不暴露...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很长时间与大量经费。本文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后的纳米镍铁脱氯速率比不暴露时速率降低约4倍;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升高10℃,反应速率常数kSA提高2~3倍;在一定范围内,镍/铁质量比越高,越利于脱氯反应的快速进行,镍/铁的质量比为8%左右时,对氯代烃脱氯速率最快;反应液中的溶解氧不利于纳米颗粒对氯代烃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PCE) 纳米镍-铁 反应速率 脱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铁去除四氯乙烯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刘菲 黄园英 崔卫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614,共1页
关键词 四氯乙烯 纳米镍 纳米铁 去除 反应速率常数 有机污染物 脱氯反应 氯代烃 还原技术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腐植酸吸附甲苯的影响
16
作者 赵一 杨广元 毕二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1-815,共5页
为客观地评价乙醇汽油组分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并为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研究了汽油组分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及乙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fc)的增加,甲苯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腐植... 为客观地评价乙醇汽油组分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并为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研究了汽油组分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及乙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fc)的增加,甲苯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腐植酸对甲苯的吸附过程为快速吸附缓慢平衡,其吸附等温线均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其中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对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在pH为(5.9±0.2),温度为(25±1)℃的情况下,随着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20%,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系数(K)从(0.143±0.021)降至(0.066±0.012)mgn+1·L-n·g-1,并且吸附参数(1/n)有接近1的趋势,表明乙醇不仅能降低腐植酸吸附甲苯的能力,而且能够使腐植酸表面变得更加均质,从而使其吸附甲苯的等温吸附线线性增加。最后,通过拟合数据可得出,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吸附数据计算出来乙醇的共溶剂效力值3.45,小于通过溶解数据计算出来乙醇的共溶剂效力值3.87,表明在乙醇影响下腐植酸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溶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甲苯 乙醇 吸附 共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和甲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月姣 毕二平 陈鸿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选取某采油厂不同有机碳含量的表层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实验方法对原油中代表性组分苯和甲苯的单组分吸附和双组分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规律,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正... 选取某采油厂不同有机碳含量的表层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实验方法对原油中代表性组分苯和甲苯的单组分吸附和双组分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线性规律,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正比;双组分溶液中,苯和甲苯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土壤对它们的吸附小于单组分时的情况。竞争吸附的结果说明,除分配吸附以外,介质表面点位对苯和甲苯的吸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吸附 竞争吸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在模拟有机质-矿质复合体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坤峰 李巨峰 +1 位作者 何江涛 刘菲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9-1104,共6页
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长期共存,其存在形式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批实验的方法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行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是以有机质-矿质复合体形式存在的,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复合体的吸附性能,... 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长期共存,其存在形式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批实验的方法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行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是以有机质-矿质复合体形式存在的,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复合体的吸附性能,与有机质、无机矿物单体相比,复合体Kd、Koc明显发生变化;并提出了有机质-矿质复合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矿物质 三氯乙烯 有机质-矿质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态Fe(OH)_3在厌氧条件下生物降解苯和甲苯的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雪瑜 刘菲 +2 位作者 陈鸿汉 张晓然 夏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9-534,共6页
天然条件下氯代烃的污染经常会与石油烃的污染共存,对于这种混合污染羽的治理,第一步采用粒状铁还原氯代烃,后续利用微生物和第一步产生的副产物生物降解石油烃。苯系物是石油烃中毒性较大、存留时间较长的污染物,本文利用批实验的方法... 天然条件下氯代烃的污染经常会与石油烃的污染共存,对于这种混合污染羽的治理,第一步采用粒状铁还原氯代烃,后续利用微生物和第一步产生的副产物生物降解石油烃。苯系物是石油烃中毒性较大、存留时间较长的污染物,本文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厌氧条件下用Fe(OH)3覆膜于石英砂表面的Fe(Ⅲ)作为电子受体降解苯和甲苯。结果表明,Fe(Ⅲ)作为电子受体时苯和甲苯能够发生厌氧生物降解,经过驯化后苯和甲苯的降解速度明显加快。降解实验表明甲苯的降解速度比苯的降解速度快,苯降解的半衰期是4.02d,甲苯降解的半衰期是3.8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态Fe(OH)3 厌氧降解 甲苯 铁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