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陆源污染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模式 被引量:30
1
作者 戈华清 蓝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1,共10页
陆源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陆域经济社会活动,是陆上行为对海洋环境负外部性的集中呈现。累积性的陆源排污,是过度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与忽视海洋自净能力的体现,不仅损害海域使用者权益,也影响沿海地区发展。我国陆源污染防治一直以被动的末... 陆源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陆域经济社会活动,是陆上行为对海洋环境负外部性的集中呈现。累积性的陆源排污,是过度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与忽视海洋自净能力的体现,不仅损害海域使用者权益,也影响沿海地区发展。我国陆源污染防治一直以被动的末端污染治理与管控为基础,其预见性不足、有效性不充分,亟待确立陆海一体化综合防治对策体系,保护我国近海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污染 环境负外部性 被动监管 综合污染控制与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为样本 被引量:6
2
作者 宦吉娥 谈西润 王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64,共16页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当凸显特色早已是实务界与学界的共识,对立法特色的外在界限与内在要求的理论探讨颇为丰富,然而,以立法成果为观察对象,对实践中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凸显情况的实证研究尚待加强。通过对湖北省现行的30部自然资源地方...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当凸显特色早已是实务界与学界的共识,对立法特色的外在界限与内在要求的理论探讨颇为丰富,然而,以立法成果为观察对象,对实践中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凸显情况的实证研究尚待加强。通过对湖北省现行的30部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条款的甄别与观察,其特色条款率、特色度和法律后果立法特色条款率显示特色凸显程度在量与质层面都有待提升;立法特色凸显内容覆盖立法目的、原则、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等多种规范要素,在法规中分布广泛,创新方式原创性不足,有特色的实施性规定是凸显特色的主要方式;经济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地方特色立法的关注视角,在支持性法律政策环境下特色立法的意愿增强,立法技术精进以助力立法特色凸显的空间较大。由此得出,在当前的法治发展阶段,基于单一制国家央地关系的宪制安排,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的凸显不应过度强调创新,而应主要着力于有特色的实施性立法及立法技术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 立法特色 有特色的实施性立法 不抵触原则 立法创新 立法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