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铁矿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大刚 范力仁 +3 位作者 王圣平 范畴 何明中 栗海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93-96,共4页
对天然黄铁矿进行深加工后获得平均粒径为13μm,w(Fe)、w(S)分别为45.30%、50.95%的超微细黄铁矿粉,并以高级脂肪酸盐对其进行改性,采用TG/DSC、XPS及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XRD和TG/DSC分析表明粉体主要物相为黄铁矿FeS2,表面包覆着有... 对天然黄铁矿进行深加工后获得平均粒径为13μm,w(Fe)、w(S)分别为45.30%、50.95%的超微细黄铁矿粉,并以高级脂肪酸盐对其进行改性,采用TG/DSC、XPS及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XRD和TG/DSC分析表明粉体主要物相为黄铁矿FeS2,表面包覆着有机改性剂;XPS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黄铁矿表面S分别以SO42-和[S2]2-形式存在,而Fe均以Fe3+形式存在。对粉体试样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恒电流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黄铁矿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好的导电性;常温下以0.354A电流放电,截止电压为0.5V,改性黄铁矿的放电电位平台为1.44V,放电比容量达850mAh/g,接近理论容量890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锂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少尉 杨小秋 +3 位作者 陈文武 杨明 汤志勇 金泽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5-787,共3页
研究了用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铍的分析方法。当空气流量为6.0L·min-1,氧气流量为4.2L·min-1,乙炔流量为7.4L·min-1时铍有较高的吸光度。在2.5%的8羟基喹啉介质中,能较好地消除基体干扰且有一定的增感作... 研究了用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铍的分析方法。当空气流量为6.0L·min-1,氧气流量为4.2L·min-1,乙炔流量为7.4L·min-1时铍有较高的吸光度。在2.5%的8羟基喹啉介质中,能较好地消除基体干扰且有一定的增感作用。方法的检测限为0.006μg·mL-1,测定精密度RSD为4.69%,测定地质标准物质中铍的结果与鉴定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空气-乙炔火焰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钒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少尉 葛文 +3 位作者 金萍 陈文武 杨明 汤志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2,共3页
利用测试液中当铝离子浓度超过钒离子浓度两倍以上,铝对钒的吸收信号增感基本恒定,且能较好地克服其它元素的化学干扰,建立了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钒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LD为0.33mg/L。应用于国家一级地... 利用测试液中当铝离子浓度超过钒离子浓度两倍以上,铝对钒的吸收信号增感基本恒定,且能较好地克服其它元素的化学干扰,建立了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钒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LD为0.33mg/L。应用于国家一级地质标准物质中痕量钒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GBW07303水系沉积物样品测定6次, w(V)=119.0μg/g,RSD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空气-乙炔火焰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VO4:Sm3+红色发光材料的熔盐法合成与光谱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蓉 梁玉军 +2 位作者 吴晓勇 李永周 公衍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7-2130,共4页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YVO4∶Sm3+红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样品为具有锆石结构的YVO4相;测定了样品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了不同的掺杂浓度和烧结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合成的样品均...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YVO4∶Sm3+红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样品为具有锆石结构的YVO4相;测定了样品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了不同的掺杂浓度和烧结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合成的样品均可以产生Sm3+的特征发射,但是与其它方法相比,熔盐法合成样品位于647 nm处Sm3+的4G5/26-H9/2发射明显得到加强,从而使得样品发出明亮的红光,而不是其它合成方法获得的橙色光.当掺杂浓度为1%(摩尔分数)且在500℃下烧结5 h后,熔盐法得到的YVO4∶Sm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VO4∶Sm3+ 熔盐法 发光材料 钐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高吸水保水功能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夏开胜 沈上越 +1 位作者 范力仁 华彦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07-2608,2611,共3页
以微晶白云母的超细粉体与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高吸水保水功能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晶白云母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100%,丙烯酰胺用量9%,引发剂用量0.15%,交联剂用量0.08%,中和度100%,反应温度6... 以微晶白云母的超细粉体与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微晶白云母/聚丙烯酸钠高吸水保水功能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晶白云母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100%,丙烯酰胺用量9%,引发剂用量0.15%,交联剂用量0.08%,中和度100%,反应温度60℃时,该材料吸水性能最佳,吸蒸馏水倍率311g.g-1,吸自来水倍率158g.g-1,吸生理盐水倍率47g.g-1,吸0.1%CaCl2倍率41g.g-1,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白云母 聚丙烯酸钠 吸水性能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盛 石新雨 +3 位作者 周红艳 杨眉 田大听 张升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凹凸棒石用量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凹凸棒石用量对聚乙烯醇-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凹凸棒石用量为聚乙烯醇-壳聚糖总质量的5%时,聚乙烯醇-壳聚糖/凹...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凹凸棒石用量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凹凸棒石用量对聚乙烯醇-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凹凸棒石用量为聚乙烯醇-壳聚糖总质量的5%时,聚乙烯醇-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聚乙烯醇、壳聚糖和凹凸棒石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聚乙烯醇-壳聚糖基体表面致密,凹凸棒石与聚乙烯醇-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壳聚糖 凹凸棒石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汽车摩擦材料性能预测与配方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耀庆 曾鸣 范力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4-78,共5页
采用钢纤维、玻璃纤维、铜纤维、矿物纤维等增强纤维,石油焦碳、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摩擦调节组元,以及树脂、丁腈橡胶、丁苯橡胶等粘接剂制备汽车摩擦材料。选用BP神经网络建模,以原材料配方为输入变量、摩擦磨损试验数据为输出变量,... 采用钢纤维、玻璃纤维、铜纤维、矿物纤维等增强纤维,石油焦碳、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摩擦调节组元,以及树脂、丁腈橡胶、丁苯橡胶等粘接剂制备汽车摩擦材料。选用BP神经网络建模,以原材料配方为输入变量、摩擦磨损试验数据为输出变量,采用L-M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并进行摩擦磨损性能预测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隐层神经元为4的单隐层神经网络结构模拟效果较好,性能曲面预测图能表现出原材料的组合性能,采用该网络优化试样的性能测试结果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纤维 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BP神经网络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镱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少尉 陈文武 +3 位作者 吴吉炎 金萍 汤志勇 金泽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提出掺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镱的新方法。使用磺基水杨酸作保护剂消除铝对镱的挥发原子化干扰,KC1作消电离剂消除镱的电离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2mg·L-1。应用于测定地质标准样品中痕量镱,结果与... 提出掺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镱的新方法。使用磺基水杨酸作保护剂消除铝对镱的挥发原子化干扰,KC1作消电离剂消除镱的电离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2mg·L-1。应用于测定地质标准样品中痕量镱,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GBW07302试样测定8次,RSD为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掺氧空气-乙炔火焰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性能检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飞 李珍 杨密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从材料性能检测实验的内容、实验的预习、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过程的指导评价、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介绍了在材料性能检测实验教学上的一些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性能检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pe V 7.1软件在结晶化学单形绘制及单形推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小燕 雷新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6,共4页
Shape是一款可灵活处理晶体结构的软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Shape V7.1在结晶化学中单形推导方面的使用过程及技巧。文中列举了对称型L22P和对称型3L44L36L29PC晶类推导单形实例,以演示此过程。通过Shape软件的使用使传统教学过程更有... Shape是一款可灵活处理晶体结构的软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Shape V7.1在结晶化学中单形推导方面的使用过程及技巧。文中列举了对称型L22P和对称型3L44L36L29PC晶类推导单形实例,以演示此过程。通过Shape软件的使用使传统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更有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对称要素、对称要素的组合规律、各单形的推导等,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化学 单形绘制 单形推导 Shap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取向金属纤维增强材料的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耀庆 曾鸣 范力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4,共6页
研究在3种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基体中,垂直于摩擦面取向的钢纤维和铜纤维增强的汽车摩擦材料在不同的试验压力、速度和温度下摩擦性能的变化,并与平行无规分布纤维增强试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金属纤维垂直取向试样的摩擦性能受纤维自身... 研究在3种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基体中,垂直于摩擦面取向的钢纤维和铜纤维增强的汽车摩擦材料在不同的试验压力、速度和温度下摩擦性能的变化,并与平行无规分布纤维增强试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金属纤维垂直取向试样的摩擦性能受纤维自身和基体力学性能的共同影响,钢纤维试样的摩擦性能受基体性能影响小于铜纤维试样;在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基体中,钢纤维垂向增强摩擦材料均具有更好的摩擦因数稳定性和耐磨损性能,此源于纤维与基体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金属纤维 垂直取向 耐磨损性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氧氮化铝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栗海峰 王玺堂 +2 位作者 范力仁 雷新荣 杨志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351-354,360,共5页
综述了尖晶石型氧氮化铝(γ-AlON)材料、MgAl2O4稳定的氧氮化铝材料、氧氮化铝复合材料以及MgAl2O4稳定的氧氮化铝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和抗氧化措施研究新进展。提出了借助陶瓷涂层对其进行防氧化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尖晶石型 高温抗氧化性能 铝材料 研究进展 MGAL2O4 铝复合材料 氧氮化铝 氧化行为 陶瓷涂层 防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绿色发光材料(Ce_(0.67)Tb_(0.33))MgAl_(11)O_(19)∶Mn^(2+)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13
作者 夏章艮 梁玉军 +3 位作者 黄文珠 李云丽 杨帆 李雪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新型高效绿色荧光粉(Ce0.67Tb0.33)Mg1-xAl11O19∶xMn2+。通过XRD和荧光光谱等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Ce0.67Tb0.33)Mg1-xAl11O19∶xMn2+与典型的商用绿粉(Ce0.67Tb0.33)MgAl1...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新型高效绿色荧光粉(Ce0.67Tb0.33)Mg1-xAl11O19∶xMn2+。通过XRD和荧光光谱等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Ce0.67Tb0.33)Mg1-xAl11O19∶xMn2+与典型的商用绿粉(Ce0.67Tb0.33)MgAl11O19(CMAT)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处于237~326 nm范围内,由一个峰位位于291 nm的宽激发带组成,这是典型的Ce3+的特征激发;在紫外光激发下,该荧光粉除了在490,541,590,620 nm存在Tb3+的特征发射峰外,还在516 nm出现了一个较强的归属于Mn2+的4T1g(G)→6A1g(S)电子跃迁的宽发射峰。Mn2+作为共激活剂增大了该荧光材料在绿色区域的发射面积,其中(Ce0.67Tb0.33)Mg0.850Al11O19∶0.150Mn2+荧光粉发射光谱的积分面积最大,为CMAT的226%,其CIE坐标为(0.194,0.695),比CMAT(0.288,0.572)更加接近NTSC标准值(0.21,0.71),即Mn2+的引入不但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效率,而且改善了其色纯度。结果表明新型(Ce0.67Tb0.33)Mg1-xAl11O19∶xMn2+绿色荧光粉比传统的CMAT在显示领域具有更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 67Tb0 33)Mg1-xAl11O19∶xMn2+ 荧光粉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芯LED中衬底及外延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玮 谭劲 +4 位作者 鄢维 雷婷 孟小康 孙夏微 李聪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2-47,共6页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热导性最好的材料,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LED行业的不断发展,金刚石芯LED也崭露头角。综述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刚石材料作为衬底和外延材料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热导性最好的材料,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LED行业的不断发展,金刚石芯LED也崭露头角。综述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刚石材料作为衬底和外延材料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金刚石作为衬底外延GaN的研究进展;以及金刚石本身作为外延材料制备成p-n结、p-i-n结、异质结等半导体器件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充分体现了金刚石材料应用在LED产品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及应用在大功率LED芯片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发光二极管 衬底 外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铁 杨眉 +2 位作者 洪汉烈 沈上越 姚柏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84,共4页
硅烷改性凹凸棒石后,采用乳液共混共凝法制备出了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attapulgite/natural rub-ber composites,ANRC),并对ANRC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凹凸棒石得到了有机化改性;ANRC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天然胶乳浓度适宜... 硅烷改性凹凸棒石后,采用乳液共混共凝法制备出了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attapulgite/natural rub-ber composites,ANRC),并对ANRC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凹凸棒石得到了有机化改性;ANRC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天然胶乳浓度适宜?改性剂用量为1.5份、改性凹凸棒石填充量为30份时,ANRC的综合性能最好,与未添加填料的纯天然硫化胶相比,ANRC的扯断强度、撕裂强度、邵尔A硬度分别提高了77.45%、100.50%、67.74%;与炭黑做填充剂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以及机械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相比,ANRC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乳液共混共凝法制备的硅烷改性ANRC,结构致密,凹凸棒石填料分布均匀,分布粒度主要为纳米级,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天然橡胶 硅烷改性 乳液共混共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8
16
作者 谢静 曹菱 +2 位作者 傅凤英 陈少才 李铁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2-195,221,共5页
通过对校内及校外一些兄弟院校的走访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找出了我校教学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适当调整职称评聘标准;每年... 通过对校内及校外一些兄弟院校的走访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找出了我校教学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适当调整职称评聘标准;每年新引进博士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技术岗位并在工作上委以重任;建立实验技术岗位安全培训准入制度,对全校实验技术及相关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管理学"方面的专项培训;选派工作骨干参加有关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的研讨,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队伍 队伍建设 现状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山和马鞍山绿松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何煦 陈林 +4 位作者 李青会 顾冬红 干福熹 李飞 李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9-713,共5页
对竹山和马鞍山两地绿松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作了对比研究,同时分析了两地绿松石矿物特征和结构特征。采用X射线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对竹山和马鞍山地区的绿松石样品进行... 对竹山和马鞍山两地绿松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作了对比研究,同时分析了两地绿松石矿物特征和结构特征。采用X射线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对竹山和马鞍山地区的绿松石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竹山与马鞍山地区绿松石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但主成分含量基本一致;两地区绿松石的稀土元素均富集重稀土,二者的稀土配分模式图出现镨反向,马鞍山地区的绿松石表现出铕负异常;马鞍山绿松石的结晶程度优于竹山县绿松石。该方法对绿松石产地划分的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山 马鞍山 绿松石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重质碳酸钙粉表面改性与充填聚丙烯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珍 沈上越 王文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重质碳酸钙粉是一种普通的无机非金属填料,经过超细粉碎和改性,可以将其变成一种性能优越的功能填料。本文选用鄂西生产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为试验物,对其表面改性的试验方法、改性剂选择及用量、改性条件及改性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 重质碳酸钙粉是一种普通的无机非金属填料,经过超细粉碎和改性,可以将其变成一种性能优越的功能填料。本文选用鄂西生产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为试验物,对其表面改性的试验方法、改性剂选择及用量、改性条件及改性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分别采用了表面化学包覆法的干法和湿法两种改性方法对超细重质碳酸钙进行了改性。用表面改性偶联剂中的金属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按不同剂量进行不同条件多组改性实验,使超细重质碳酸钙粉由亲水变为疏水。通过对改性前后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的白度、粒度等性能及红外光谱特征的对比和评价,确定了超细重质碳酸钙粉表面改性的较优方案。最后将不同改性剂处理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按一定比例充填在聚丙烯塑料中,利用复合成型工艺制成聚丙烯复合塑料。经过塑料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碳酸钙粉 改性 功能填料 聚丙烯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现场多元素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Ⅳ.砷和镉的微珠比色测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冬梅 黄慧萍 +1 位作者 盛绍基 戚文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介绍了微珠比色测定砷和镉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方法。微珠比色法测砷以钼酸铵为显色剂,在HNO3介质中,As(Ⅴ)与钼酸铵生成砷钼杂多酸,再用SnCl2还原生成砷钼蓝,硅、磷、锗干扰测定,可进行萃取加以分离,检出限为10ng,RSD(n=21)为13.3%。微... 介绍了微珠比色测定砷和镉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方法。微珠比色法测砷以钼酸铵为显色剂,在HNO3介质中,As(Ⅴ)与钼酸铵生成砷钼杂多酸,再用SnCl2还原生成砷钼蓝,硅、磷、锗干扰测定,可进行萃取加以分离,检出限为10ng,RSD(n=21)为13.3%。微珠比色法测镉以2-吡啶偶氮-2-萘酚为显色剂,锌、钴、铜等20多种离子干扰测定,可加入二安替比林甲烷-三氯甲烷进行萃取,加以分离,检出限5ng,加标回收率为100%~106%,RSD(n=21)为3.0%。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痕量砷和镉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现场分析 微珠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型重质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眉 沈上越 +1 位作者 谭晓军 池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作者对方解石型重质碳酸钙进行了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重质碳酸钙的粒度组成、矿浆浓度、改性药剂种类及用量和改性时间等均对改性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改性效果的预先评价,确定了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 作者对方解石型重质碳酸钙进行了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重质碳酸钙的粒度组成、矿浆浓度、改性药剂种类及用量和改性时间等均对改性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改性效果的预先评价,确定了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在橡胶中的应用试验显示,改性重质碳酸钙充填橡胶制品的性能良好,其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钙 表面改性 橡胶填料 方解石型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