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系统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艾能平 任建业 +3 位作者 祁鹏 史双双 佟殿君 胡德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51,共9页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部黄骅坳陷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在叠前三维地震剖面精细构造解释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建立了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系统。该系统分为南部伸展滑脱系统和...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部黄骅坳陷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在叠前三维地震剖面精细构造解释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建立了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系统。该系统分为南部伸展滑脱系统和北部伸展滑脱系统,南部滑脱系统以羊二庄滑脱断裂为主体,连接张东断裂、张北断裂、赵家堡断裂等伸展断裂组合而成,北部滑脱系统以沧东断裂为主体,连接大张坨断裂、海河断裂、港西断裂、港东断裂、南大港断裂等伸展断裂构成。在平面上两大滑脱系统各自构成一个帚状断裂体系,在剖面上表现为叠瓦式几何形态,与次级断裂常构成"Y"型或复"Y"型组合样式,向深部会聚到主滑脱面。歧口凹陷古近纪时期变形基本都限定在区域性底滑脱界面之上,并具有多层次滑脱构造特征,控制和影响了歧口凹陷不同级别的构造形态和组合样式,同时对盆地的沉降过程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为本区的油气储集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初步探讨了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的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伸展滑脱构造 黄骅坳陷 伸展构造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博伟 石万忠 +5 位作者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8,共14页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N2与CO_(2)等温吸附实验等,对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灰质页岩相和灰/泥混合质页岩...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N2与CO_(2)等温吸附实验等,对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灰质页岩相和灰/泥混合质页岩相,含硅泥质页岩相少量发育;页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成熟度较高。②研究区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类型可分为无机质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其中无机质孔隙占主导;页岩孔径分布呈多峰态,以小于1nm的微孔及2.0~2.4nm和6.0~8.0nm的低值介孔为主;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宏孔提供,可控制游离气的赋存;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介孔提供,可控制吸附气的赋存。③研究区打屋坝组页岩含气性主要受孔隙结构和保存条件的控制,其中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和矿物组分,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含量对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而脆性矿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孔隙的发育;强烈的构造变形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可利用保存指数定性-定量评价打屋坝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并进行有效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无机质孔 有机质孔 含气性 构造变形 保存条件 打屋坝组 下石炭统 黔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储层精细描述
3
作者 石倩茹 巩天浩 +3 位作者 董越崎 唐鹿鹿 司维柳 尹玲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8-572,共15页
探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受葛沽物源控制的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平面特征、沉积机制以及沉积模式,探讨其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以“构造-层序-沉积-储层”一体化研究为思路,通过对研究区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测试分析等资料的... 探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受葛沽物源控制的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平面特征、沉积机制以及沉积模式,探讨其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以“构造-层序-沉积-储层”一体化研究为思路,通过对研究区岩心、测录井、三维地震、测试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葛沽物源控制的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沿中央隆起带运移,在隆起带及隆起带两侧沉积,自北向南多级断坡输送、长距离搬运、沿路沉积,整体为隆起-断裂沟槽-凹陷组合沉积模式。平面上主要发育内扇、中扇、外扇3种沉积亚相,包括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缘、越岸席状砂、浊积席状砂、深湖泥6类沉积微相,成因机制上识别出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过渡型液化流、似涌浪浊流(高密度-低密度悬移)4种重力流类型。储层物性研究表明,重力流沉积体储层致密,主要为超低渗-低渗,孔隙的峰值在特低孔范围,中央隆起带的构造活动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相比之下最优质的储层分布在重力流主水道微相。葛沽物源控制并形成兼具牵引流性质和重力流性质的水道型重力流,沉积微相是其有利区带的主控因素,未来油气勘探方向应以中央隆起带的重力流主水道沉积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重力流沉积体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海洋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涛 姜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4,共7页
海岸带地区沉积环境复杂,长期以来都较难获取其沉积物的准确年龄信息。而光释光测年技术独有的揭示砂粒级矿物末次曝光年龄的特点,正好适用于复杂的海岸带沉积环境,并且不受限于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分析方法中核素污染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海岸带地区沉积环境复杂,长期以来都较难获取其沉积物的准确年龄信息。而光释光测年技术独有的揭示砂粒级矿物末次曝光年龄的特点,正好适用于复杂的海岸带沉积环境,并且不受限于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分析方法中核素污染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在回顾光释光测年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技术在澳大利亚、非洲、美洲、欧洲、亚洲以及中东和地中海等海岸地区的海洋沉积物测年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它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随着近些年海岸演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信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海洋地质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技术 海洋沉积物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