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构造与地质过程控矿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2 位作者 王庆飞 高帮飞 徐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随着大规模全球填图和矿产勘探的发展,在地壳深部寻找新的矿产资源的紧迫性日益增加。大型热液成矿系统和矿集区的时空分布受深部地质过程演化制约,成矿系统明显与岩石圈各个层圈的深部结构和组成的不均一性密切相关,其时空分布本质上... 随着大规模全球填图和矿产勘探的发展,在地壳深部寻找新的矿产资源的紧迫性日益增加。大型热液成矿系统和矿集区的时空分布受深部地质过程演化制约,成矿系统明显与岩石圈各个层圈的深部结构和组成的不均一性密切相关,其时空分布本质上受深部构造和过程制约。通过深部热-物质迁移的研究,可以建立岩石圈块体构造模型和非线性成矿作用动力学及源区构造等概念,深入探讨岩石圈及与相邻圈层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造矿组分的分散与富集机制及时空演化规律,可以预测矿床出现的种类和聚集的部位,特别是大型矿集区的位置和矿化形式,从而为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矿集区的探寻与预测提供思路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构造 地质过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机制与过程的讨论:是拆沉,还是热侵蚀和化学交代? 被引量:118
2
作者 邓晋福 苏尚国 +4 位作者 刘翠 赵国春 赵兴国 周肃 吴宗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作用,主要有两种模型:(1)岩石圈拆沉;(2)热侵蚀和/或化学交代。文中主要从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两个途径,通过(1)燕山带造山幕和结构要素组合以及造山过程的p-T-t轨迹;(2)收缩构造变形、火成岩构造组合和...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作用,主要有两种模型:(1)岩石圈拆沉;(2)热侵蚀和/或化学交代。文中主要从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两个途径,通过(1)燕山带造山幕和结构要素组合以及造山过程的p-T-t轨迹;(2)收缩构造变形、火成岩构造组合和下地壳岩石捕虏体3个独立证据提出陆壳的构造加厚;(3)火成岩成因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和热模拟等,试图讨论华北地区克拉通有浮力的岩石圈如何转变为密度大的岩石圈,随之发生拆沉作用,而不是热侵蚀或化学交代机制使岩石圈地幔改造为EMI印记实现的减薄作用。大量对流的软流圈物质注入克拉通是诱发陆壳发生局部熔融所必需的条件。底侵玄武质岩浆的加热并弱化先前的冷和强的克拉通地壳,创造一个流变学条件,以使收缩构造变形和陆壳加厚成为可能。陆壳最下部和岩石圈地幔中形成的大量玄武质岩石,在构造加厚作用下,相转变为榴辉岩,致使原先有浮力的岩石圈转变为密度大的岩石圈,随之发生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燕山期 底侵玄武质岩浆 构造加厚 岩石圈拆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前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曹烨 李胜荣 +3 位作者 申俊峰 要梅娟 李庆康 毛付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4-726,共13页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成矿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变化范围分别是0.68~0.94g/cm3和(367.01~896.55)×105Pa。金大量沉淀成矿时的流体特征为:温度213~260℃、密度0.80~0.89g/cm3和压力(502.86~710.57)×105Pa。流体相为SO42->Na+>Cl->K+型,CO2/H2O比值及N2、H2S、Ar、C2H6等挥发分的含量明显增高,f(CO2)、f(H2S)、f(CH4)和Eh值增大;f(O2)、f(H2O)和pH值减小。在青磐岩化安山岩的基础上发生的流体-岩石反应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成矿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构造蚀变岩 流体-岩石反应 前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燕山地区薛家石梁杂岩体特征、成因、源区性质及岩石圈减薄方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苏尚国 邓晋福 +2 位作者 赵国春 赵兴国 刘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薛家石梁杂岩体位于北京北山地区,在平面上呈北西向的椭圆状,主要由辉长岩、二长辉长岩、二长岩、正长岩和花岗岩组成。根据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132.8~123.3Ma,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 薛家石梁杂岩体位于北京北山地区,在平面上呈北西向的椭圆状,主要由辉长岩、二长辉长岩、二长岩、正长岩和花岗岩组成。根据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132.8~123.3Ma,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薛家石梁杂岩体中二长岩是二长辉长岩岩浆与正长岩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从辉长岩岩浆到二长辉长岩岩浆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薛家石梁杂岩体中正长岩具高Sr,低Y及Eu正异常特征,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底部。薛家石梁杂岩体中辉长岩中Mg^#值为65,w(Nb)/w(U)值为37.8,这些特征暗示其可能为原生岩浆。辉长岩中ε(Nd)值为-6.5,表明其源区岩石不具亏损地幔特征;而辉长岩具富集Pb、Ti、Nb正异常,Hf的负异常,与EMI型富集地幔特征(具Nb、Hf正异常及Pb的负异常)不一致;辉长岩中Rb、Th、Nb、U、La、Ce元素含量比EMI型富集地幔低一个数量级;杂岩体中N(^87Sr)/N(^86Sr)与N(^206Pb)/N(^204Pb)值具正相关关系也表明不具交代富集型地幔特征。因此,我们认为辉长岩岩浆源区应为软流圈地幔,而不是富集型地幔(EMI)。辉长岩中ε(Nd)的负值是辉长岩岩浆与太古宙下地壳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是岩石圈的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燕山地区 薛家石梁杂岩体 源区性质 岩石圈减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繁峙义兴寨金矿黄铁矿热电系数与导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成禄 李胜荣 +2 位作者 罗军燕 宋继叶 张聚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6-1063,共8页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为了获得含金石英脉空间分带性和相对埋深的信息,利用BHTE-6型热电仪,对35件矿石样品4 158粒黄铁矿进行了热电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N型黄铁矿出现率为75....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为了获得含金石英脉空间分带性和相对埋深的信息,利用BHTE-6型热电仪,对35件矿石样品4 158粒黄铁矿进行了热电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N型黄铁矿出现率为75.1%,热电系数均值αN为-155.3μV/℃。时间上从早到晚,从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到石英碳酸盐阶段,黄铁矿热电导型组合从N%(P%渐变为N%(P%;空间上从上到下,从1 190 m中段到830 m中段,N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的绝对值|αN|和N%增大,P型热电系数均值αP和P%减小,具正向分带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参数获得矿床的形成温度为143.3~323.3℃,为一中低温热液矿床。热电系数在0^-200μV/℃之间的黄铁矿是富金矿段的标志。按照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现开采中段属矿体的中下部位置,但相对埋深部位稳定。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830 m以下仍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热电系数 热电导型 义兴寨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论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构造起因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朋武 高锐 +1 位作者 管烨 李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1-527,共7页
通过对比分析华南地块和基墨里大陆(包括保山、缅泰和羌塘地块)间、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的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分别确定了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闭合时代。结果表明:(1)基墨里大陆东部的保山地块与华南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 通过对比分析华南地块和基墨里大陆(包括保山、缅泰和羌塘地块)间、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的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分别确定了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闭合时代。结果表明:(1)基墨里大陆东部的保山地块与华南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后继续和华南地块、缅泰地块、羌塘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即在云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2)早二叠世西伯利亚地块开始快速向南漂移,并于二叠纪末期(~250Ma)和华北地块发生碰撞,即位于两地块间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代为二叠纪末;(3)峨眉山和西伯利亚两个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代和大洋的闭合时代吻合,而大火成岩省在时间上又与全球生物灭绝事件吻合,进而推断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事件可能与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灭绝 古地磁 古亚洲洋 古特提斯洋 大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铝质A型正长-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王盘喜 杨霄 牛延宏 赵寒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8,共12页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的、缓向右倾斜而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岩石中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0~950℃,具有高温岩浆浅成被动就位的特征。岩石富SiO2、K2O、Al2O3,δ^18O值为5.1%o~10.3%0,属正常略偏低δ^18O值花岗岩类;Isc值较高、εNd值较低,暗示了其源区物质来源主要与古老下地壳变质基底物质有关,并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这些特征,首次提出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这说明此后该地区进入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后跨塌、伸展动力学体制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碱长花岗岩 铝质A型花岗岩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造山后 伊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4 位作者 彭润民 吴建设 狄永军 张祥信 汪群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0-320,共11页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中 中元古代 东岩组 马面山群 双峰式火山岩 裂谷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闪锌矿铷-锶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贻赣 吴淦国 +2 位作者 王长明 张达 张垚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1-633,共13页
江西冷水坑矿田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银铅锌集中区之一。无论其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银铅锌矿床还是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都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冷水坑矿田含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62~155Ma,可作为花岗斑岩侵入的时间,绢云母A... 江西冷水坑矿田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银铅锌集中区之一。无论其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银铅锌矿床还是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都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冷水坑矿田含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62~155Ma,可作为花岗斑岩侵入的时间,绢云母Ar-Ar年龄与含矿斑岩活动时间的一致性说明冷水坑早期成矿发生于斑岩成岩过程中。本文首次采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冷水坑矿田成矿年龄为126.9±7.1Ma,代表了冷水坑矿田晚期阶段矿化的年龄。冷水坑Ag-Pb-Zn矿田中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不但受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的制约,而且受长期多阶段矿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定年 闪锌矿 成矿时代 地质意义 江西冷水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Re-Os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10
作者 翟德高 刘家军 +4 位作者 王建平 彭润民 王守光 李玉玺 常忠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8,共7页
内蒙古太平沟钼矿床位于中国著名的大兴安岭成矿带北缘,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古亚洲洋成矿域的叠加部位。通过对内蒙古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0.1±1.3)M a,属于燕山成矿时期。太平沟斑岩... 内蒙古太平沟钼矿床位于中国著名的大兴安岭成矿带北缘,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古亚洲洋成矿域的叠加部位。通过对内蒙古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0.1±1.3)M a,属于燕山成矿时期。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处于拉伸减薄的环境。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的Re含量为(9.9±0.085)×10-6^(69.185±0.616)×10-6,相当于壳幔混合源岩浆矿床辉钼矿中的Re含量,说明成矿物质为深部壳幔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钼矿床 RE-OS同位素 太平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蛇绿岩类型: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0
11
作者 邱瑞照 邓晋福 +7 位作者 周肃 李廷栋 肖庆辉 郭铁鹰 蔡志勇 李国良 黄圭成 孟祥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对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班公湖蛇绿岩、狮泉河蛇绿岩、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和普兰—当穷蛇绿岩带中代表性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地区4条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 对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班公湖蛇绿岩、狮泉河蛇绿岩、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和普兰—当穷蛇绿岩带中代表性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地区4条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富镁、贫铝、钙、碱的特点;论述了地幔橄榄岩轻稀土元素富集是由于先经历了较强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的二次过程;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不活动元素Nb、Zr、Hf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等元素的丰度较高,以及Ti、Sm、Y、Yb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的特点,与交代地幔岩特征类似;Pb、Sr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壳源组分混入的特点,说明青藏高原西部的蛇绿岩曾受洋壳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作用,蛇绿岩产于SSZ构造环境。对比青藏高原东部、三江、西昆仑地区以及形成于典型的SSZ环境的Troodos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就岩石化学富MgO、轻稀土元素富集而言,它们具有与青藏高原西部基本一致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与俯冲岩浆作用有关的玻安岩和埃达克岩产出,说明可能包括三江、西昆仑库地在内的青藏高原不同时代蛇绿岩都主要形成于俯冲消减环境,属于SSZ型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构造环境 SSZ型蛇绿岩 青藏高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南中生代推覆构造对铁矿床控矿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5 位作者 狄永军 王长明 吕良冀 张垚垚 石建基 姚继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8-129,共2页
闽西南地区地处华南大陆东南缘,元古代以来由于受到华夏与扬子板块、特提斯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作用,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形成与发育以及中生代以来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等几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并伴随有不同时期的岩浆及成... 闽西南地区地处华南大陆东南缘,元古代以来由于受到华夏与扬子板块、特提斯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作用,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形成与发育以及中生代以来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等几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并伴随有不同时期的岩浆及成矿作用。晚古生代闽西南地区由于区域裂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带 西南地区 中生代 晚古生代 闽西南 铁矿床 前泥盆纪 碳酸盐岩 扬子板块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3 位作者 刘乃忠 狄永军 吕良冀 曹文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8-1437,共10页
福建漳平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东缘。中生代以来,闽西南坳陷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并伴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发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存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但缺少与晚侏... 福建漳平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东缘。中生代以来,闽西南坳陷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并伴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发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存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但缺少与晚侏罗世大规模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年代学记录。本文选取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开展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根据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结合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以及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指出钼矿化的形成经历了多个成矿阶段,其中小规模的矿化发生在148.8±2.2Ma。主矿化阶段形成的矿床以细脉或网脉状赋存于下二叠统翠屏山组石英细砂岩中,其等时线年龄为139.8±2.3~143.7±2.1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后闽西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壳源花岗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北坑场钼多金属矿 福建漳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高程模型在地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4
作者 刘少峰 王陶 +3 位作者 张会平 程三友 孙亚平 雷国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09,共7页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人们研究地表过程、构造地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DEM是地形表面的数字表达,易于三维可视化和统计分析。DEM作为一种空间数据,可以进行各种空间分析,编制平均高程图、山顶面图、谷地面图、局部地形图、平均...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人们研究地表过程、构造地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DEM是地形表面的数字表达,易于三维可视化和统计分析。DEM作为一种空间数据,可以进行各种空间分析,编制平均高程图、山顶面图、谷地面图、局部地形图、平均坡度图和剖面图,从而有效地显示地形特征,预测地表侵蚀量和地形发展趋势。特定盆地充填面的DEM分析是探讨特定地质时期(新生代)以来地表由沉积转入侵蚀、沉积之后隆升过程、隆升速率和剥蚀量、剥蚀速率等地表过程的有效手段,它与大地构造、深部地球物理相结合,可以揭示隆升机制和大陆动力学背景。低起伏侵蚀面的DEM分析有利于定量揭示山脉夷平面分布,结合基岩地质等其他资料综合分析,可揭示侵蚀面的成因,揭示大地构造与地表过程相互关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表过程 古充填面 古侵蚀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晋宁期望江山基性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39
15
作者 凌文黎 王歆华 程建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钐 钕同位素定年和系统的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望江山基性岩体形成于约 785± 88Ma的晋宁期 ,并具有陆内裂谷环境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属性 ,与时代为 0 95~ 0 .90Ga、具岛弧型火山岩特征的西乡群明... 钐 钕同位素定年和系统的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望江山基性岩体形成于约 785± 88Ma的晋宁期 ,并具有陆内裂谷环境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属性 ,与时代为 0 95~ 0 .90Ga、具岛弧型火山岩特征的西乡群明显不同 ,标志该地区于新元古代经历了由洋壳消减的大陆边缘向陆内裂谷转变的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北缘 望江山岩体 晋宁期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9
16
作者 余心起 张达 +2 位作者 汪隆武 颜铁增 邓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构造事件 基底隆升 滑脱伸展 倒转褶皱 滑覆褶皱 后期叠加改造 浙皖赣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储层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岩石学特征和热力学条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海玲 王成 +4 位作者 刘振文 孙文亮 卿忠 陈令 朱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9,共8页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特征,即钙长石溶蚀时钠长石没有溶蚀,同时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时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斜长石选择性溶蚀得到了CIPW标准矿物成分的支持,在CIPW标准矿物成分中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钠长石和钾长石,而钙长石绝大多数为0或接近0。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成分的条件下,在斜长石中优先溶解钙长石组分。当地层水中Na+和K+浓度达到饱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沉淀,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斜长石选择性溶蚀 岩石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赣皖相邻区与德兴、铜陵矿集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对比研究及其成矿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海玲 狄永军 +3 位作者 邓晋福 王成 戴圣潜 莫兆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0,共8页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Ⅰ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皖相邻地区 燕山期花岗岩 成矿 德兴 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坨32井区中生界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海玲 李小光 +4 位作者 陈振岩 狄永军 刘洁 洪淑新 赵光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9-556,共8页
坨32井区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粗安岩、安山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为(97.37±1.41)M a和(79.52±1.25)M a,喷发为两期5次,第1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第2期为晚... 坨32井区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粗安岩、安山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为(97.37±1.41)M a和(79.52±1.25)M a,喷发为两期5次,第1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第2期为晚白垩世中期。火山的喷发具有“反序”现象,利用岩浆流体动力学理论论证了这种“反序”现象是因为存在带状岩浆房,并建立了带状岩浆房和地表火山岩分布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系列及类型 火山岩的喷发时代 带状岩浆房 中生代火山岩 牛心坨地区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武夷生米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罗平 吴淦国 +3 位作者 张达 狄永军 王长明 王永庆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349-362,共14页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火山——侵入岩属于贫钠富钾的S型花岗岩,其ω(SiO2)值为62.42%~78.02%、ω(K2O+Na2O)值为7.66%~9.13%、ω(K2O)/ω(Na2O)比值为1.18~2.62、里特曼指数艿为1.67~3.78;矿区岩石LREE/HREE比值平均为10.94×10^-6,属于轻稀土富集型;Eu普遍亏损,特别是熔结凝灰岩、黑云母花岗岩δEu〈0.31,表明经历了显著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自早至晚主阶段岩浆活动稀土总量逐渐降低。从∑REE总量值、δEu值、地球化学参数及标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看,生米坑铅锌矿化蚀变岩与钾质粗面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钾质粗面斑岩锆石(SHRIMP)年龄138.3±1.4Ma,表明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白垩纪早期,矿床成因类型属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钾质粗面斑岩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北武夷生米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