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北麓钼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毅 李诺 +5 位作者 杨永飞 王玭 糜梅 张静 陈红瑾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大别造山带北麓新发现有大、中型钼矿床(点)十余个,是继东秦岭和东北钼矿带后又一重要钼金属矿集区。本文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多沿NW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集中于晓天-磨... 大别造山带北麓新发现有大、中型钼矿床(点)十余个,是继东秦岭和东北钼矿带后又一重要钼金属矿集区。本文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多沿NW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集中于晓天-磨子潭断裂以北;矿床产出受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对赋矿围岩无选择性。钼矿化与燕山期高钾花岗质斑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和/或接触带围岩中。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次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过程普遍具有四阶段性,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富CO2为普遍特征。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0~130Ma,且从西向东变新;钼矿床和相关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于岩石圈碰撞缩短加厚之后的伸展减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矿床地质 成矿时间 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别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系统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永强 翟裕生 +1 位作者 侯玉树 吕志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5,共6页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是铅锌矿床中重要类型之一。在系统论述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背景、地球化学和矿床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阐明了沉积喷流型(SEDEX)、密西西比型(MVT)和砂岩型(SST)3个成矿系统的成矿要素、作用过程、矿床和异常组合以及成...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是铅锌矿床中重要类型之一。在系统论述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背景、地球化学和矿床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阐明了沉积喷流型(SEDEX)、密西西比型(MVT)和砂岩型(SST)3个成矿系统的成矿要素、作用过程、矿床和异常组合以及成矿模式。对3个铅锌成矿系统作了全面对比,获得一些认识:(1)SST矿床的矿化表现为对构造和高孔隙度有利岩性而不是地层层位的依赖性;(2)云南会泽碳酸盐型铅锌矿(MVT)成矿物质除热卤水沉淀来源外,还有火山岩系的提供,属后生混合流体成矿作用;(3)沿古陆边缘同生断裂构造发生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为SEDEX型铅锌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裂谷伸展期常有“双峰式”火山活动,提供部分矿源、热源、水源;同生断层长期活动提供热水循环通道和矿质沉积场所;(4)风化剥蚀的变质基底为三者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热卤水在盆地中经过了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沉积喷流型 密西西比型 砂岩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古裂谷带演化及成矿制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侯玉树 赵广江 +2 位作者 杨永强 叶水盛 刘建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18,共4页
以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吕梁山古裂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和镜下研究,阐述了吕梁群和野鸡山群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对界河口群和吕梁群中的变质花岗岩作了超单元的杂岩划分,厘定了吕梁群为古元古代时期的产物,并探讨了铁矿成矿... 以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吕梁山古裂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和镜下研究,阐述了吕梁群和野鸡山群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对界河口群和吕梁群中的变质花岗岩作了超单元的杂岩划分,厘定了吕梁群为古元古代时期的产物,并探讨了铁矿成矿作用受原始成分和变质作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古裂谷带 构造格架 成矿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多巴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定立 赵元艺 +2 位作者 杨永强 崔玉斌 吕立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9-496,共18页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梭沙地区主要矿化岩体为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再阿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77.37±0.55 Ma和79.78±0.99 Ma,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花岗岩的A/CNK值变化于0.78~1.29之间,A/NK值变化在0.88~1.51之间,为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贫Nb,总体与班公湖成矿带的同期花岗岩相一致,∑REE=199.82×10^-6-274.64×10^-6,LREE/HREE=3.552-7.199,δEu=0.20~0.82,Eu呈中等负异常,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梭沙和再阿岩体的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后的碰撞闭合作用有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岩浆活动及相关热液作用的产物。梭沙和再阿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加强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梭沙 再阿 西藏班戈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钒钛磁铁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江少卿 郝梓国 +4 位作者 孙静 王德忠 许国新 孟庆伟 刘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铁矿床位于大庙斜长岩体南部边缘,大庙斜长岩体由黑山、马营、罗锅子沟岩体和大乌苏沟4个密切伴生的斜长岩和苏长岩体组成,其中钒钛磁铁矿体主要产于黑山苏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Mg#顺序依次为:超基性... 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铁矿床位于大庙斜长岩体南部边缘,大庙斜长岩体由黑山、马营、罗锅子沟岩体和大乌苏沟4个密切伴生的斜长岩和苏长岩体组成,其中钒钛磁铁矿体主要产于黑山苏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Mg#顺序依次为:超基性岩>苏长岩>斜长岩>磁铁矿石,反映基性岩浆侵入的时间稍晚于超基性岩。大庙斜长岩体、苏长-斜长岩体的各类型岩石中δ(Eu)具弱正异常,反映原始岩浆为碱性玄武岩浆的特征;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Ce/Pb比值高于地壳平均值,原始岩浆具有幔源特征,大庙斜长岩体产于板内拉张环境。苏长岩化学性质与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黑山、大乌苏沟两个岩体具有相同特征,苏长岩为镁质-镁铁质,富碱质,形成较富的铁、磷、钒、钛矿床;罗锅子沟岩体苏长岩富铁、钛,贫碱,形成的铁、磷、钒、钛矿床很贫或者只有矿化;马营岩体苏长岩富硅铝,贫碱,矿化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斜长岩 苏长岩 幔源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传恒 杜维良 +2 位作者 刘典波 汪剑 王梦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91,共7页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早二叠世 快速迁移 盆地转化 俯冲板片拆沉 塔里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