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剖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童亨茂 曹代勇 秦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⑨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造成了中国沉积盆地与众不同的油气赋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亚洲俯冲带结构——岩浆作用证据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4 位作者 罗照华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张凤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 ,两个大陆之间是否存在大陆俯冲是关系到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等构造演化模式的重要问题。近 2 0年来以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深部探测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 ,表明印度向亚洲下部的俯冲是存在的 ,但... 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 ,两个大陆之间是否存在大陆俯冲是关系到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等构造演化模式的重要问题。近 2 0年来以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深部探测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 ,表明印度向亚洲下部的俯冲是存在的 ,但是其俯冲的规模仍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印度岩石圈前缘已经到达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下部约 2 0 0km深度、俯冲在整个西藏岩石圈深部、或者仅仅越过雅鲁藏布江断裂。地热泉He同位素、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年代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带与高原北部地区具有相同的岩石圈地幔源区 ,并且存在印度板块在 13~ 2 5Ma之前就俯冲在冈底斯带西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考虑到印度板块的持续向北运动 ,则岩浆作用支持印度岩石圈现今已经达到或者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俯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亚洲 俯冲 结构 西藏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 APEX-CCD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粉晶衍射新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国武 熊明 +1 位作者 施倪承 马哲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92-493,共2页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仪 晶胞参数 空间群 粉晶衍射技术 感光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西昆仑山早期蛇绿岩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序常 王军 +2 位作者 苏梨 计文化 宋述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6-756,共1页
关键词 库地蛇绿岩 板块构造演化 西昆仑山 早期 青藏高原 西北 地质构造演化 早古生代 地球化学 地质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丹巴地区中低压变质作用及P-T轨迹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素华 赖兴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9-828,共10页
四川丹巴地区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羌塘板块的汇合处,这里集中了中压型的巴罗变质带和低压型的巴肯变质带,该区中低压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大陆动力学意义。本文通... 四川丹巴地区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羌塘板块的汇合处,这里集中了中压型的巴罗变质带和低压型的巴肯变质带,该区中低压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大陆动力学意义。本文通过地质温压力计估算了研究区的峰期变质温度和压力,从微区的角度分析了各变质带的P-T轨迹和地热梯度, 结果表明,丹巴地区巴罗型变质带和巴肯型变质带都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但是巴肯型变质带的地热梯度高于巴罗带。结合研究区的变质带的分布,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本文认为丹巴地区的确并存巴罗带和巴肯带,两种地热梯度反映了构造条件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巴地区 巴罗变质带 巴肯变质带 P-T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铝泥质岩混合岩化深熔作用的热力学相平衡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赖兴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基于岩石相平衡,对富铝泥质岩K_2O-Al_2O_3-SiO_2-H_2O(KASH)和K_2O-FeO-MgO-Al_2O_3-SiO_2-H_2O(KFMASH)体系的混合岩化深熔作用相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泥质岩深熔作用的成岩格子、熔体成分变化特征、熔体含水量及其温压条件、石榴... 基于岩石相平衡,对富铝泥质岩K_2O-Al_2O_3-SiO_2-H_2O(KASH)和K_2O-FeO-MgO-Al_2O_3-SiO_2-H_2O(KFMASH)体系的混合岩化深熔作用相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泥质岩深熔作用的成岩格子、熔体成分变化特征、熔体含水量及其温压条件、石榴石变斑晶成分演化趋势和泥质岩进变质、退变质矿物组合特征、各种压力条件下S型花岗质熔体特征等,并进一步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内蒙古固阳等地的泥质岩,根据相关岩石的矿物组合及结构特征,获得了变质反应历史和P-T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铝泥质岩 深熔作用 S型花岗岩 热力学模型 成岩格子 混合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杨屹 陈宣华 +6 位作者 George Gehrels 王小凤 秦红 陈正乐 杨风 陈柏林 李学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472,共9页
文章通过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_TIMS)锆石U_Pb法、Rb_Sr等时线法和钾长石40Ar/39Ar测年与MDD模拟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阿尔金山北缘地区花岗岩浆活动的主要时期、与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有关的花岗岩形成年龄、大平沟金矿可能的成矿时... 文章通过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_TIMS)锆石U_Pb法、Rb_Sr等时线法和钾长石40Ar/39Ar测年与MDD模拟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阿尔金山北缘地区花岗岩浆活动的主要时期、与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有关的花岗岩形成年龄、大平沟金矿可能的成矿时代以及剥露作用时代等问题,探讨了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金矿床的剥露历史。Rb_Sr等时线法给出大平沟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等时线年龄为(487±21)Ma,与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代表了大平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大平沟金矿的剥露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拉配泉断裂伸展作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b-Sr年代学 大平沟金矿床 阿尔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中段万宝沟群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许鑫 宋述光 苏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5-980,共16页
万宝沟群位于柴达木地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段,主要由溢流相玄武岩、火山和陆源碎屑岩以及灰岩组成。万宝沟玄武岩可以分为两类:高Ti碱性玄武岩和低Ti拉斑玄武岩,前者具有高的Ti/Y(502~660)、Nb/Y(0.8~1.6)值和TiO2含量(2.... 万宝沟群位于柴达木地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段,主要由溢流相玄武岩、火山和陆源碎屑岩以及灰岩组成。万宝沟玄武岩可以分为两类:高Ti碱性玄武岩和低Ti拉斑玄武岩,前者具有高的Ti/Y(502~660)、Nb/Y(0.8~1.6)值和TiO2含量(2.76%~4.97%),与OIB类似;后者具有相对低的Ti/Y(383~439)、Nb/Y(0.3~0.4)值和TiO2含量(1.80%~2.49%),与E-MORB类似。SIMS锆石年代学结果表明万宝沟玄武岩形成于新元古代(762±2 Ma)。野外地层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万宝沟玄武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或者初始洋盆环境,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峰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万宝沟玄武岩 新元古代 OIB和E—MORB 大陆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