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牟平宋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金中 曾庆栋 +2 位作者 邹为雷 张连昌 赵玉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0-257,共8页
宋家沟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上盘的莱阳组砾岩中,为区内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的参与下形成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初步的类比研究表明,宋家沟式金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砾岩型金矿... 宋家沟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上盘的莱阳组砾岩中,为区内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的参与下形成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初步的类比研究表明,宋家沟式金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砾岩型金矿,也不同于胶东地区的玲珑式和焦家式金矿床,而与南非兰德金矿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是胶东地区新发现的金矿类型。其找矿远景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家沟金矿 胶莱盆地 地质特征 蚀变砾岩型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省西部震旦系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文明 沈亚 +1 位作者 周洪瑞 崔新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12期742-747,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对豫西震旦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识别出三个I类层序,并建立起了各层序的等时格架,系统地研究了地层沉积相带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本区层序、体系域形成的主导因素...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对豫西震旦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识别出三个I类层序,并建立起了各层序的等时格架,系统地研究了地层沉积相带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本区层序、体系域形成的主导因素。以相对海平面升降作为等时周期,不同成困背景下的沉积物就具有等时性,可以对比。同时,对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的绘制方法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震旦系 海平面变化 前寒武纪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土城子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建称 孙立新 +2 位作者 张德生 鲁艳明 赵伟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平泉地区中侏罗世土城子组为内陆干旱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红色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底部第一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第二段为湖泊沉积体系;第三段演化为河流体系;第四段为冲积扇、河流体系的复合型。上述充填序列反映了土城... 平泉地区中侏罗世土城子组为内陆干旱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红色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底部第一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第二段为湖泊沉积体系;第三段演化为河流体系;第四段为冲积扇、河流体系的复合型。上述充填序列反映了土城子组沉积时盆地依次经历了初始沉降—湖盆扩张—盆地萎缩3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平泉地区 土城子组 沉积体系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西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连昌 姬金生 赵伦山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3-18,共6页
西滩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岛弧带,属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床控矿构造为破火山口放射状和环状断裂系统。成矿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热液组成,其运动状态表现为沿较宽大断裂裂隙快速(上涌)流动。沸腾作用... 西滩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岛弧带,属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床控矿构造为破火山口放射状和环状断裂系统。成矿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热液组成,其运动状态表现为沿较宽大断裂裂隙快速(上涌)流动。沸腾作用是主要的一种动力成矿机制,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为主。成矿反应系统包含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低温热液型矿床 成矿地质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 被引量:99
5
作者 梅冥相 徐德斌 周洪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 ,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 ,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 ,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 ,相序组构特...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 ,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 ,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 ,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 ,相序组构特征就成为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划分的基本准则。地层记录中米级旋回层序的广泛发育 ,以及它们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和地史演化特征 ,由不同相序组构所反映的成因类型以及由不同类型所指示的沉积动力背景等等 ,不但表明了米级旋回层序是描述地层结构的基本工作单元 ,而且是对“准层序”的延展和补充。在海相地层中 ,不管是碳酸盐岩还是陆源碎屑岩地层 ,这种厚几厘米至几米的米级旋回层序 ,大致都可以划分为正粒序和反粒序两种相序组构 ,正粒序组构主要是潮汐作用的结果 ,而反粒序主要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浅海环境的产物 ;不管是正粒序还是反粒序序列 ,均构成总体向上变浅序列。由此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L—M型、深水非对称型、潮下型及环潮坪型 ;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米级旋回层序的界面是由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产生的非沉积作用面 ,包括瞬时暴露间断面和瞬时加深淹没间断面乃至它们的相关面 ,这些在区域上延伸较远 ,甚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相序组构 米级旋回层序 地层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颜佳新 伍明 +1 位作者 李方林 方念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9-84,共6页
在详细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对湖北省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组碳酸盐岩中CaO、Al2O3、K2O、Fe2O3、P、Ba和Mn的含量主要与沉积... 在详细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对湖北省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组碳酸盐岩中CaO、Al2O3、K2O、Fe2O3、P、Ba和Mn的含量主要与沉积环境或原岩岩性有关,地层中SiO2、MgO、Sr和Na的含量主要与成岩作用有关。建立了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模式。该研究合理地解释了本组岩石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化了对该组岩石形成环境,特别是成岩环境的认识,区分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该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地选取有关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该组岩石及类似地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演化 被引量:32
7
作者 程捷 万天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42,共8页
论述了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性。根据其活动特点,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可分5个时期:①古新世至早始新世,除沂沭断裂带中、南段为右行走滑运动外,其余地段都为张裂活动;②中始新世至渐新世,莱州湾以北地段以张性活动为主,而以南... 论述了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性。根据其活动特点,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可分5个时期:①古新世至早始新世,除沂沭断裂带中、南段为右行走滑运动外,其余地段都为张裂活动;②中始新世至渐新世,莱州湾以北地段以张性活动为主,而以南则为压性逆冲活动;③中新世至早更新世,渤海湾地区张裂活动强,其以北地区较强,而以南地区弱,且兼有左行滑动;④中更新世,断裂活动平静,在沂沭断裂带中形成该时期的夷平面;⑤晚更新世至今,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沂沭断裂带,断裂活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新生代 演化 活动性 张裂活动 右行走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成分与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德会 刘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8-72,共5页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若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成分数据,结合Cl在热水溶液和花岗质熔体之间分配系数的最新实验成果,认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高盐度〔w(NaCl)>30%〕和高w(K+)/w(Na+)比值(>1)可以作为判别成矿...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若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成分数据,结合Cl在热水溶液和花岗质熔体之间分配系数的最新实验成果,认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高盐度〔w(NaCl)>30%〕和高w(K+)/w(Na+)比值(>1)可以作为判别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的辅助标志;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床为例,据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提出该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两类不同时代侵入的花岗岩类岩石具有成因联系,成矿物质主要源自晋宁期侵位的甘沟岩体,而成矿流体则主要由华力西期侵位的石塘山花岗岩岩浆中出溶的岩浆热液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成分 岩浆热液 金矿床成矿流体 石板沟 河南西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隆起北缘帚状构造的厘定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子图 陈建强 +3 位作者 王训练 田明中 周洪瑞 胡树庭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构造系统。其形成及演化受控于与其相毗邻的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是沂沭断裂带在燕山晚期发生北北东向左行扭动所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北缘 帚状构造 成因机制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宝石的激发和发光光谱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伟 罗红宇 +2 位作者 张建洪 张振儒 马如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9-416,共8页
报道了云南红宝石的光致发光特征,发光中心主要为 Cr^(3+).结合人工红宝石的光谱,用晶体场理论分析,对云南红宝石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归属.研究发现,天然红宝石由于有较多的杂质元素存在,使其晶场作用比合成红宝石的弱,晶场对称性也... 报道了云南红宝石的光致发光特征,发光中心主要为 Cr^(3+).结合人工红宝石的光谱,用晶体场理论分析,对云南红宝石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归属.研究发现,天然红宝石由于有较多的杂质元素存在,使其晶场作用比合成红宝石的弱,晶场对称性也偏低.Cr^(3+)与其它杂质元素间有能量传递.杂质元素对红宝石的某种发光(250nm 激发下的发光)有猝灭作用.我们认为红宝石日光下的发光(415nm、580nm 激发下的发光)对红宝石的颜色有贡献.红宝石的主色由 Cr^(3+)产生,杂质元素对红宝石的颜色深浅起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宝石 能量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兴隆地区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沉积环境与相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德斌 王敦则 +2 位作者 白志达 梅冥相 李志忠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串岭沟组常以页岩为其主要岩性组合。兴隆地区串岭沟组据岩性、岩相组合、垂直相序及厚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过渡区和东南区,其中西北区岩性组合为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厚49~62m;过渡区为泥岩、细砂岩夹两套厚60~240m不等中粗粒... 串岭沟组常以页岩为其主要岩性组合。兴隆地区串岭沟组据岩性、岩相组合、垂直相序及厚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区:西北区、过渡区和东南区,其中西北区岩性组合为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厚49~62m;过渡区为泥岩、细砂岩夹两套厚60~240m不等中粗粒砂岩,厚度达600m;东南区以泥页岩为主,厚度大于530m。它们在横向上呈指状交错关系,其沉积环境隶属于小潮海岸型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中元古界 沉积环境 相模式 串岭沟组 兴隆地区 泥岩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武法东 李思田 +3 位作者 陆永潮 李培廉 周平 赵金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建立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利用微体古生物带化石资料,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相对精度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古生态分析、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 东海陆架盆地是建立西太平洋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利用微体古生物带化石资料,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相对精度较高的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古生态分析、成因相及特征沉积构造分析和反射地震剖面的海岸上超分析,辅以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研究,首次编制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曲线。自第三纪以来,能识别的长周期二级旋回海平面变化4次,短周期三级旋回变化26次,相对海平面变化幅度在0—150m。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即海侵作用速度大于海退作用速度。与Haq曲线对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第三纪 东海 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水25℃等温蒸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亚文 韩蔚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用南海海水在25℃条件下进行等温蒸发实验,获得了海水蒸发残余液相中不断变化的氢、氧同位素比值及蒸发析出的石膏、泻利盐、光卤石等矿物结晶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比值,获得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及密度等数据。由于南海海水在化学组... 用南海海水在25℃条件下进行等温蒸发实验,获得了海水蒸发残余液相中不断变化的氢、氧同位素比值及蒸发析出的石膏、泻利盐、光卤石等矿物结晶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比值,获得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及密度等数据。由于南海海水在化学组成及氢、氧同位素组成上都与平均大洋水非常相近,所得数据可作为研究海相盐类沉积及古海盆地卤水成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水 等温蒸发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滑动与走滑转换构造 被引量:24
14
作者 宋鸿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38,共6页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了各分段、断层间叠接带的构造型式。花状构造是斜滑断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压 斜张 走滑转换构造 叠接带 花状构造 斜向滑动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缘与低角度拆离断层有关的金矿成矿作用——以山东海阳郭城金矿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金中 赵玉灵 +1 位作者 沈远超 李厚民 《黄金科学技术》 2000年第4期13-20,共8页
山东省海阳市郭城地区位于胶东地块的东部、胶莱盆地的北侧 ,发育着一系列与低角度拆离断层有关的金矿床。按其产出位置 ,可以分为产在拆离断层中的金矿化 (以土堆金矿为代表 )和拆离断层上盘反向断裂裂隙系统中的金矿化 (以沙旺金矿床... 山东省海阳市郭城地区位于胶东地块的东部、胶莱盆地的北侧 ,发育着一系列与低角度拆离断层有关的金矿床。按其产出位置 ,可以分为产在拆离断层中的金矿化 (以土堆金矿为代表 )和拆离断层上盘反向断裂裂隙系统中的金矿化 (以沙旺金矿床为代表 )。通过研究这两类代表性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了胶莱盆地东北缘与低角度拆离断层有关的金矿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度拆离断层 金矿床 胶莱盆地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文戈 侯渭 +3 位作者 赵志丹 郭捷 徐济安 白武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在 2 .0 GPa,86 0~ 10 2 0℃ ,加温时间 0 .6 6~ 13.0 7h的条件下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为正常晶体生长。石榴子石粒径随时间而增大 ,其生长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界面是控制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石榴子石生... 在 2 .0 GPa,86 0~ 10 2 0℃ ,加温时间 0 .6 6~ 13.0 7h的条件下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的石榴子石生长为正常晶体生长。石榴子石粒径随时间而增大 ,其生长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界面是控制玄武岩 -榴辉岩相变初期石榴子石生长的主要因素。这一变质作用过程中石榴子石粒径与时间及温度的关系如下 :G2 .4 5=5.6 5× 10 -15t· exp(- 2 7.4 0× 10 3 / RT)式中 G为石榴子石平均粒径 ,t为时间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玄武岩 榴辉岩 相变 石榴子石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兴隆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及地层格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梅冥相 白志达 +1 位作者 徐德斌 孙立新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中元古界团山子组由一套碳酸盐岩构成,发育若干类型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1∶4垂直叠加形式表明了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米兰柯维奇性质。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规律叠加形式,在该组中识别... 中元古界团山子组由一套碳酸盐岩构成,发育若干类型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1∶4垂直叠加形式表明了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米兰柯维奇性质。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规律叠加形式,在该组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超层序。依据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及时空变化特征,即可建立团山子组的地层格架。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表明,这套时限大致为1700~1650Ma的前寒武系,也存在类似于显生宙“温室效应”地史时期普遍发育的、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旋回性沉积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地层格架 元古代 团山子组 河北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构造事件与演化序列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新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15,共7页
东北亚大陆边缘地区三叠纪时洋盆扩张作用较强,形成由多个小洋盆和一些微陆块或地体组成的复杂洋区;侏罗纪该洋区逐渐收缩、聚敛直至关闭,并奠定大陆边缘轮廓;白垩纪是该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形成和演化时期;
关键词 东北亚 大陆边缘 中新生代 构造事件 演化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叶巴组内中侏罗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阴家润 苟金 +1 位作者 裴树文 蒋光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侏罗世巴柔期,中侏罗早期是新特提斯(NeoTethys)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侏罗世巴柔期,中侏罗早期是新特提斯(NeoTethys)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具有东、西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的典型分子,表明在此期间所谓的“班公湖—怒江海”未构成对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之间动物群互相沟通的地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中侏罗世 双壳类 古生物地理 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类质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顾德林 胡玲 张雪亭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峨山口韧性剪切带糜棱岩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剪切带是在一个开放体系非等化学背景下形成的。该带中物质组分的迁移活动,主要发生在白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阶段,并以Los(流体)、SiO2、FeO、Fe2O3、TiO2、K2O大... 峨山口韧性剪切带糜棱岩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剪切带是在一个开放体系非等化学背景下形成的。该带中物质组分的迁移活动,主要发生在白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阶段,并以Los(流体)、SiO2、FeO、Fe2O3、TiO2、K2O大量带入,而Na2O显著带出为特征。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整个剪切带从原岩到白云母石英片岩的质量和体积增大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山口 韧性剪切带 构造片岩 质量平衡 糜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