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陵凹陷古新统沉积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小灿 王春连 +3 位作者 刘成林 张招崇 徐海明 谢腾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7-1068,共12页
稀土元素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已成为研究湖泊沉积物的物源、古环境和古气候等变化的良好示踪剂。笔者采集江陵凹陷GK2井古新统沙市组上段岩芯样品21件、新沟嘴组下段岩芯样品39件,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其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 稀土元素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已成为研究湖泊沉积物的物源、古环境和古气候等变化的良好示踪剂。笔者采集江陵凹陷GK2井古新统沙市组上段岩芯样品21件、新沟嘴组下段岩芯样品39件,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其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REE为67.941-284.385μg/g,平均值为174.63μg/g,高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值,稍大于北美页岩。样品的δEu值为0.61-0.89,平均为0.71,中度Eu异常;δCe值为0.88-0.99,平均为0.93,Ce微负异常。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为LREE、HREE分异明显,LREE呈现右倾,HREE较为平坦,富集LREE,HREE相对亏损。δEu、δCe值的变化表明当时的水体为还原环境;∑REE和(La/Yb)N值的变化表明,从沙市组上段到新沟嘴组下段气候由干热变得相对暖湿;物源以沉积岩为主,也有部分可能来自花岗岩和玄武岩。黄陵隆起的隆升剥蚀过程和东秦岭、华容地区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江陵凹陷样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秦岭、黄陵隆起和华容地区花岗岩在古新世时期可能向江陵凹陷提供了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江陵凹陷 稀土元素 氧化-还原 古气候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陆块液体钾、锂资源的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成林 余小灿 +5 位作者 赵艳军 王九一 王立成 徐海明 李坚 王春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9-1143,共25页
中国华南陆块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和潜江凹陷以及江西吉泰盆地等裂谷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发育了大量的蒸发岩,并形成了富含钾、锂、铷、铯、溴、碘、硼元素的卤水,这些高价值元素的含量多达到工业利用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资源潜... 中国华南陆块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和潜江凹陷以及江西吉泰盆地等裂谷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发育了大量的蒸发岩,并形成了富含钾、锂、铷、铯、溴、碘、硼元素的卤水,这些高价值元素的含量多达到工业利用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资源潜力巨大。这些资源的富集区域分布于华南陆块与新华夏裂谷构造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华南花岗岩省与新华夏裂谷玄武岩的分布区。通过对该区域大地构造、火成岩、古气候、古地理特征与全球海侵事件等综合分析,同时结合盆地卤水化学成分的研究,作者提出华南陆块(地区)的中生代—新生代盆地(群)可能是液体钾、锂、铷、铯、溴、碘、硼资源的成矿区;成矿物质受到白垩纪—古近纪火山活动带来的深部物质及海侵事件带来的海水等多源补给,前者主要带来锂、钾、铷、铯等,后者带来钾及溴、碘等。华南盆地卤水中钾、锂等元素的富集是内生与外生地质动力作用的结果,即构造-火成岩-海侵-干旱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成矿作用过程可以归结为裂谷沉积成矿,主要形成富钾、锂卤水;埋藏阶段这些卤水通常转移到孔隙发育的碎屑岩、玄武岩及断裂带内保存,形成盆地深层卤水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华南陆块 中生代一新生代 新华夏裂谷 蒸发岩 卤水 钾锂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春连 黄华 +7 位作者 王九一 徐海明 余小灿 高超 孟令阳 蔡芃睿 颜开 方景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30-1646,共17页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内的高温高压高盐度卤水,富含钾、锂、硼、溴、碘、铷、铯等,达到工业品位或超过综合利用品位,构成富钾锂卤水矿,长期以来其矿体定位一直是难题,对于钾锂卤水的富集与矿田构造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查清。本研究以现代矿田地质学为指导,以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和野外地质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江陵富钾锂卤水的矿田建造、矿田构造与矿田成矿作用。江陵凹陷富钾锂卤水矿田建造分为构造沉积岩相矿田和构造火山岩相矿田。江陵凹陷内各地区由于受所处构造位置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局部构造,这些局部构造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与叠置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为钾锂卤水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从古新世沙市组到早始新世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汉盆地的古气候条件总体为高温干旱,利于古盐湖的蒸发作用,火山活动带来丰富的钾锂物质,从而利于钾锂卤水的富集。江陵凹陷富钾卤水属构造—储层耦合成藏模式:江陵凹陷盐湖沉积特征,决定了有大量卤水储存在其地层中。这些卤水最大的储集体就是砂岩孔隙,而构造产生的大量裂缝大部分位于泥岩和火成岩中,也成为储集卤水的场所。在构造褶皱及埋藏作用下,卤水开始从盐类晶间,首先进入砂岩体孔隙内,而后可能进入裂隙系统及火山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地质学 成矿作用 成矿环境 矿田建造 矿田构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泥牙子铁克协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4
作者 俎波 薛春纪 +4 位作者 赵晓波 冯博 许新芳 赵洋 张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5-76,共2页
天山西段,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东,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新疆西部,在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薛春纪等,2014),近年发现的卡特巴阿苏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为新疆西天山找矿... 天山西段,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东,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新疆西部,在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薛春纪等,2014),近年发现的卡特巴阿苏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为新疆西天山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杨维忠等,2013;冯博等,2014)。泥牙子铁克协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距离卡特巴阿苏金矿床4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金矿床 贵金属矿床 黄铁矿化 交代作用 绢英岩化 二长花岗岩 蚀变作用 围岩蚀变 新疆西天山 北东东 牙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赋矿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瑞萍 顾雪祥 +3 位作者 章永梅 王佳琳 郑硌 高海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1408,共18页
东安金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一处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期碱长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中。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赋矿的碱长花岗岩和光华组流纹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3.2±1.3Ma和109.1... 东安金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一处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期碱长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中。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赋矿的碱长花岗岩和光华组流纹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3.2±1.3Ma和109.1±1.2Ma,表明碱长花岗岩的侵位年代为早侏罗世,光华组火山岩的喷出时代为早白垩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东安碱长花岗岩具高硅、高钾和低磷的特征,富集Rb、Th和K,亏损Nb、Ta、Sr、P和Ti,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富集Rb、Th、U和K,亏损Nb、Ta、P和Ti,为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改变后的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下,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东安金矿床成矿年龄(107~108Ma)与光华组火山岩的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成矿与成岩作用为同一地质事件,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拉张构造环境中。结合区内其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赋矿围岩特征,认为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是东北地区寻找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浅成低温热型金矿床 东安金矿床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瑞地区东雷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贾丽琼 徐文艺 +4 位作者 杨丹 莫宣学 杨竹森 陈伟十 王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204,共21页
对位于江西九瑞地区的东雷湾矽卡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类,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于210~350℃和1%~9%... 对位于江西九瑞地区的东雷湾矽卡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类,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于210~350℃和1%~9%,总体属于高中温、中低盐度流体体系。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其次有N2、CO、O2,有少量CH4、C2H2;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K+、Na+为主,含少量Mg2+,阴离子以Cl-、SO2-4为主,含少量NO-3、NO-2,流体属于CO2-H2O-Na Cl-Ca Cl2(KCl)体系,计算所得离子浓度为3.1%~34.5%。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δ18OH2O值为0.93‰~5.20‰,δDV-SMOW值为-81‰^-6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有极少量大气降水混入。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2.2‰~3.4‰,结合铅、铼同位素特征表明,东雷湾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同时有一定量的壳源物质混入。东雷湾矿床为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褶皱和断裂为成矿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岩浆侵位发育矽卡岩型岩浆流体系统,并伴随有Cu(Mo、Au等)矿化,最终形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矿床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东雷湾矿区 九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歪头山铁矿床两类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秀清 李厚民 +3 位作者 薛春纪 李立兴 刘明军 陈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0-1592,共13页
歪头山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BIFs)的典型代表,并且有一定规模的富铁矿分布。本文开展了矿区内较贫铁矿石和较富铁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矿石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一致性表现在:所有矿石主要由TFe... 歪头山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BIFs)的典型代表,并且有一定规模的富铁矿分布。本文开展了矿区内较贫铁矿石和较富铁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矿石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一致性表现在:所有矿石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其他氧化物含量很少,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其属阿尔戈马型BIFs,但受到了火山热液作用的影响;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很低,经太古界后平均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后,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的配分模式,都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比较高的Y/Ho比值,与热液相关的Cr、Co和Ni含量也相对较高,暗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同时具有海水的特征。差异性表现在:较富铁矿石具有明显的热液特征,并且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某些微量元素组成也与混合花岗岩具有相似性,结合野外地质特征,暗示较富铁矿石可能是在较贫铁矿石的基础上受混合岩化热液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s 辽宁歪头山铁矿床 富铁矿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方法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磊 申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应用分形方法研究了新南威尔士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下限的确定,对该区的地球化学铜元素异常区进行了圈定。通过与传统方法圈出的异常区进行比较,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并认为研究区域的东北部与南部存在铜矿床的可能... 应用分形方法研究了新南威尔士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下限的确定,对该区的地球化学铜元素异常区进行了圈定。通过与传统方法圈出的异常区进行比较,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并认为研究区域的东北部与南部存在铜矿床的可能性较大,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地球化学铜元素数据,而且还适用于其他元素和地质数据,具有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模型 异常下限 地球化学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陵凹陷沙钾3井古近系沙市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钾指示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锦磊 王春连 +4 位作者 刘成林 陈波 徐海明 余小灿 李皓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96-2202,共7页
在盐湖沉积演化过程中,钾镁盐在盐类矿物沉积的中晚期才开始结晶析出。因此,研究含盐系地层中盐类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岩盐的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成盐期古卤水蒸发浓缩程度等地球化学信息,而且可以直接揭示古盐湖期... 在盐湖沉积演化过程中,钾镁盐在盐类矿物沉积的中晚期才开始结晶析出。因此,研究含盐系地层中盐类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岩盐的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成盐期古卤水蒸发浓缩程度等地球化学信息,而且可以直接揭示古盐湖期钾盐富集趋势及规律。目前,除在江陵凹陷的古近系沙市组等含盐系内发现了富钾卤水外,还在中-南部的钻孔盐矿盐岩中,发现了微量钾石盐和钾石膏,这些说明该凹陷古近纪具有成钾潜力。本文通过对SK3井蒸发岩特征研究及岩芯中K、Mg、Cl、Br离子含量与Br×103/Cl系数的垂向变化分析,揭示古盐湖浓缩演化与钾盐富集趋势,进一步揭示该层段沉积时期及所在凹陷古盐湖卤水钾的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沙钾3井 地球化学特征 成钾指示 古近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江汉盆地古新统沙市组物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小灿 刘成林 +3 位作者 王春连 徐海明 孟令阳 蔡芃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9-1189,共21页
文章利用IAICP—MS分析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古新统沙市组碎屑岩进行了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区沙市组时期碎屑物源的重要信息。97组协和年龄数据产生了12个年龄峰值,分别为2500Ma、1870Ma、995Ma、850Ma、708~775Ma、60... 文章利用IAICP—MS分析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古新统沙市组碎屑岩进行了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区沙市组时期碎屑物源的重要信息。97组协和年龄数据产生了12个年龄峰值,分别为2500Ma、1870Ma、995Ma、850Ma、708~775Ma、603~640Ma、505~553Ma、408~458Ma、356Ma、300Ma、235Ma和172Ma。锆石的年龄峰值主要集中于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这些年龄峰值与黄陵隆起和江南造山带中的锆石年龄相同。早中生代年龄峰值也较明显,该年龄通常和大别山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有关,江南造山带也发育印支期花岗岩。结合该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沙市组主要物源来自黄陵隆起以及扬子板块与大别造山带之间的碰撞带,而南部江南造山带的贡献是次要的。黄陵隆起花岗岩含钾量高,其风化可以给盆地带来丰富的成钾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碎屑锆石 物源 古新统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矿石及类矽卡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明军 李厚民 +3 位作者 薛春纪 姚良德 文屹 许宗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89-1903,共15页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的矿石可分为较富和较贫两种类型,其中富矿的边部分布有大量的类矽卡岩,包括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含石榴石绿泥石岩、含磁铁矿阳起石岩等,说明富矿的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类矽卡岩及两类矿石的微量元素相对原始...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的矿石可分为较富和较贫两种类型,其中富矿的边部分布有大量的类矽卡岩,包括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含石榴石绿泥石岩、含磁铁矿阳起石岩等,说明富矿的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类矽卡岩及两类矿石的微量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但Sr、Hf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总量较低,具有相似的PAAS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左倾型,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弱Ce负异常。从较贫铁矿石、较富铁矿石到类矽卡岩稀土元素总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说明较富铁矿石和类矽卡岩在继承了较贫铁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的基础上可能又叠加了热液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弓长岭铁矿床出露的类矽卡岩、较富铁矿石可能是由热液交代改造原始沉积的较贫铁矿石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硅铁建造 类矽卡岩 热液交代 地球化学 辽宁弓长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厚度对中国金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的制约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平平 成秋明 武国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9-490,共12页
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矿产勘查,是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数据和深部地球的背景下,文章根据金矿床空间分布对所在的地壳厚度和地表高程进行了空间连接和相关统计分析,并初步圈定了金矿床的成矿远景区。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厚... 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矿产勘查,是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数据和深部地球的背景下,文章根据金矿床空间分布对所在的地壳厚度和地表高程进行了空间连接和相关统计分析,并初步圈定了金矿床的成矿远景区。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厚度为 35 km 和高程为 200 m 左右的区域,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区域,并且金矿床的地壳厚度极值和频率呈现分形关系,为金矿床靶区的预测,提供了基本的非线性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数学模型;根据金矿床和地壳厚度、高程等的关系,对金矿床的优势成矿远景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松嫩盆地周边,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沿线及周边,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远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壳厚度 深部地球 大数据 金矿床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昆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谱系
13
作者 陈毓川 薛春纪 +1 位作者 赵晓波 赵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3-1210,共18页
秦-祁-昆成矿域近东西走向产在中国大陆中部,北与古亚洲成矿域相邻,西抵塔里木克拉通,东达华北陆块,南邻特提斯成矿域。中国南、北陆块群复杂长期拼合与复合造山历史,使秦-祁-昆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最主要的造山系和成矿域之一。通常将... 秦-祁-昆成矿域近东西走向产在中国大陆中部,北与古亚洲成矿域相邻,西抵塔里木克拉通,东达华北陆块,南邻特提斯成矿域。中国南、北陆块群复杂长期拼合与复合造山历史,使秦-祁-昆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最主要的造山系和成矿域之一。通常将秦-祁-昆成矿域自东到西划分为秦岭-大别、祁连和昆仑3大成矿省。秦-祁-昆成矿域先后经历了结晶基底形成、秦昆洋形成演化、秦祁洋形成演化、古特斯洋形成演化、滨太平洋印支-燕山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期的叠加改造等6大旋回区域构造-成矿演化。秦岭-大别成矿省内包括3个成矿带:①北秦岭早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银-锑-钼成矿带;②桐柏-大别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非金属成矿带;③南秦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金-银-铜-镍-铁-汞-锑-重晶石成矿带。祁连成矿省划分出4个成矿带:①走廊古生代、新生代铁-锰-萤石-盐类成矿带;②北祁连元古宙、古生代金-铜-锌-铁-铬-铅-钨成矿带;③南祁连古生代铜-铅锌-银-镍-磷成矿带;④拉脊山早古生代铜-金-镍成矿带。昆仑成矿省划分出6个成矿带:①柴达木新生代锂-硼-钾盐-钠盐-镁盐-芒硝-石膏-天然碱卤盐(水)成矿带;②阿尔金早古生代铜-金-石棉成矿带;③东昆仑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铅锌-铁成矿带;④公格尔前寒武纪、晚古生代金-铜-铅锌-宝玉石成矿带;⑤塔什库尔干前寒武、晚古生代金-铜成矿带;⑥喀喇昆仑中生代铜-铅锌-金成矿带。整体而言,秦-祁-昆成矿域的区域成矿作用具有过渡性,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是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燕山期成矿旋回主要出现在秦岭-大别成矿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昆成矿域 成矿地质环境 成矿系列 成矿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陵凹陷沙市组上段石盐包裹体测温学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春连 刘成林 +2 位作者 徐海明 王立成 张林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对江陵凹陷古新统沙市组盐湖沉积中的石盐进行了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定。测试结果显示,江陵凹陷沙市组上段石盐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50℃,主要集中在22~38℃;包裹体δ18O同位素值变化范围为-1·2‰~9·7‰,均值5... 对江陵凹陷古新统沙市组盐湖沉积中的石盐进行了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定。测试结果显示,江陵凹陷沙市组上段石盐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50℃,主要集中在22~38℃;包裹体δ18O同位素值变化范围为-1·2‰~9·7‰,均值5·1‰;δD同位素值变化范围为-91·5‰^-63·5‰,均值-79·4‰。这与当时整体热的古气候特点相吻合。同层石盐层的中下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氢氧同位素值均偏高,上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氢氧同位素值均偏低。这一认识对研究盐湖演化阶段、石盐成因以及预测钾盐成矿的地质时代和层位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石盐包裹体 均一温度 氢氧同位素 古水温 盐湖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和中华 官德任 +8 位作者 和文言 周云满 符德贵 杨绍文 吕永增 王利东 李万华 苏纲生 杨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82,共22页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和地质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马鞍山断裂控制了区内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北衙向斜控制了矽卡岩矿体和其他矿体的产出,矿床定位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以及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二型五类"。矿区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分布有强金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并有与Ag、Pb、Zn、As、Hg等元素相伴产出的综合异常。1∶10 000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显示,磁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极大值2000多n T,异常形态规则,总体形态呈椭圆形,梯度变化较大,正负异常相伴,南正北负。斑岩显示为低磁异常,接触带为高磁异常,环状的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体,围岩碳酸盐岩为低磁异常。激电在斑岩、矽卡岩型矿体上形成低阻高极化异常,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区视极化率5%~8%,视电阻率50~120Ω·m。大功率激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斑岩体及斑岩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带)可进行较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热液型 金多金属矿床 勘查模型 北衙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米拉山地区林子宗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起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安琳 朱弟成 +4 位作者 王青 张立雪 李世民 张亮亮 赵志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6-833,共8页
大规模的林子宗火山岩呈带状展布于拉萨地体中南部地区,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壳晚期俯冲和随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重要信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迄今对区域性的林子宗火山岩仍然缺乏可靠的年龄数据约束。为此,本文对南部拉萨地体东部米拉... 大规模的林子宗火山岩呈带状展布于拉萨地体中南部地区,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壳晚期俯冲和随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重要信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迄今对区域性的林子宗火山岩仍然缺乏可靠的年龄数据约束。为此,本文对南部拉萨地体东部米拉山地区林子宗火山岩中的含角砾流纹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测试。获得了60.1±0.9Ma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与林周盆地典中组底部安山质岩浆活动的时代相当。测试样品以亏损中稀土元素和低的重稀土元素丰度为特征,锆石εHf(t)为正值(+8.5^+18.8),可能来源于较厚新生下地壳物质在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过渡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目前还很难论证呈带状分布的约60Ma林子宗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差异的构造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浆起源 林子宗火山岩 西藏米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的发现及其钾盐找矿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春连 刘成林 +7 位作者 刘宝坤 沈立建 蔡晓琳 余小灿 谢腾骁 王立成 赵艳军 宣之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通过薄片鉴定和XRD等分析,在江陵凹陷古新统发现光卤石矿物,单层厚度达23cm,经化学分析该层含光卤石石盐岩中光卤石含量为1.6%.光卤石在江陵凹陷古新统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是被包裹在石盐岩内,呈颗粒状分布,粒度大小0.1~0.5mm;另一... 通过薄片鉴定和XRD等分析,在江陵凹陷古新统发现光卤石矿物,单层厚度达23cm,经化学分析该层含光卤石石盐岩中光卤石含量为1.6%.光卤石在江陵凹陷古新统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是被包裹在石盐岩内,呈颗粒状分布,粒度大小0.1~0.5mm;另一种是充填硬石膏孔隙中,粒度大小0.1~0.2mm.经石盐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江陵凹陷古新统时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江陵凹陷古近纪时期属于裂谷型小盆地,构造期沉降较大,盆地封闭性良好,同时期火山活动频繁,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火山期后的温热泉水补给同样也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裂谷的某些部分与大洋沟通,接受海水补给.这样的构造条件、物质条件与古近纪时期的干旱气候相互耦合,出现光卤石沉积.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发现,说明在该时期江陵凹陷卤水已演化到析出钾盐阶段,具有重要找钾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古新统 光卤石 古气候 裂谷盆地 钾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西秦岭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路英川 刘家军 +5 位作者 曹守林 张栋 孙昊 王斌 张文华 孔媛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52,共23页
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为青海省秦岭西段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侵入以后,该矿床成矿期共有矽卡岩期(Ⅰ)和石英金属硫化物期(Ⅱ)两个期次,其中Ⅱ期又可以划分为早(Ⅱ-1)... 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为青海省秦岭西段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侵入以后,该矿床成矿期共有矽卡岩期(Ⅰ)和石英金属硫化物期(Ⅱ)两个期次,其中Ⅱ期又可以划分为早(Ⅱ-1)、晚(Ⅱ-2)两阶段。文章研究了3种包裹体类型:含子矿物水溶液包裹体(H型)、含CO2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花岗闪长岩、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w(Na Cleq)分别为127-496℃,3.87%-21.11以及287-513℃,39.93%-58.41%;晚阶段为122-444℃,6.74%-46.80%;161-468℃,4.98%-35.06%,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低-中压力的富CO2流体。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流体。H-O同位素组成显示主成矿期与岩浆水热液关系密切,随着成矿作用的演化,石英硫化物期晚阶段(Ⅱ-2)有大气降水混入。该矿床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交代碳酸盐类围岩作用,流体的降温冷却和沸腾作用有关,区域局部伸展构造有助于成矿压力从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引起该地区成矿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双朋西金-铜矿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桂花冲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左晓敏 杜杨松 +5 位作者 曹毅 岳紫龙 张爱萍 杜静国 黄文明 宋晓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桂花冲铜矿斑岩型矿化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5个阶段。硅化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含子矿物及富气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硅化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472.9℃)、高盐度(47.7%-74.0%)的岩浆热液逐渐向中低温(140.2-280.3℃)、低盐度(1.6%-7.7%)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演化,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沸腾及混合作用,混合作用是导致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桂花冲铜矿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司家营BIF铁矿流体包裹体及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靖 李厚民 +5 位作者 李立兴 杨秀清 刘明军 姚通 胡彬 张进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3-1268,共16页
司家营BIF是冀东地区最大的铁矿床,赋存于一套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的新太古代变质岩中,可划分出5个演化期次,分别为沉积期、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期、褶皱变形期、韧性剪切和热液蚀变期以及抬升氧化期。其中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期形成的条... 司家营BIF是冀东地区最大的铁矿床,赋存于一套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的新太古代变质岩中,可划分出5个演化期次,分别为沉积期、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期、褶皱变形期、韧性剪切和热液蚀变期以及抬升氧化期。其中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期形成的条纹状阳起磁铁石英岩以及韧性剪切和热液蚀变期形成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块状磁铁石英岩和黄铁矿石英脉的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次生包裹体(Ⅰ类)、假次生包裹体(Ⅱ类)、原生包裹体(Ⅲ类)、含子矿物包裹体(Ⅳ类)和含CO2三相包裹体(Ⅴ类)。分布于条纹状磁铁石英岩石英-1中Ⅱ和Ⅲ类包裹体以及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英-1Ⅴ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52~560℃、流体压力为0.11—0.20GPa、盐度为0.4%-3.3%NaCleqv,流体温压特征可代表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布于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块状磁铁石英岩和黄铁矿石英脉石英-2中Ⅱ和Ⅲ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53—211.8℃,盐度为0.5%~22.6%NaCleqv,条纹状磁铁石英岩中磁铁矿-1的δ^18O值为1.4‰~2.8‰,条带状和块状磁铁石英岩中磁铁矿-2的δ^18O值为1.7‰-6.2‰。流体包裹体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低温热液流体是铁矿床发生“去硅富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类型矿石的石英中均产出有较多的气液两相和赤铁矿共生的Ⅰ类包裹体,可反映抬升氧化期流体特征,均一温度介于117~223℃,盐度集中分布于0.4%~5.0%NaCleqv,较低的氧化作用是司家营BIF无法形成假象赤铁矿-细板状赤铁矿型富铁矿体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家营BIF 流体包裹体 富铁矿 冀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