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重磁电震综合解释在楚雄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玲 张明华 +4 位作者 王平 张盛 乔计花 余海龙 黄金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21-4933,共13页
楚雄盆地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隆拗深度一直不明了.本文以楚雄盆地区域重力及航磁数据为基础,依据横贯东西的两条重磁电震剖面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并以云参1及楚参1钻井作为约束,分西区、中区及东区三个区块反演得到... 楚雄盆地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隆拗深度一直不明了.本文以楚雄盆地区域重力及航磁数据为基础,依据横贯东西的两条重磁电震剖面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并以云参1及楚参1钻井作为约束,分西区、中区及东区三个区块反演得到了楚雄盆地三叠系顶底界面深度,进而得到三叠系厚度分布特征.本次取得的成果为研究楚雄地区深部地质构造和主要沉积盆地厚度以及盆地基底深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可作为楚雄盆地油气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重磁电震综合解释 重力界面反演 地球物理-地质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的新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邓明 侯胜利 +3 位作者 王广福 邱开林 熊玉珍 张启升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获取海底的地球物理信息,需要采用综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但在我国由于技术原因,电磁法、核放射性法和天然地震法等,长期未能进入海洋勘查领域。其难点表现为,这些方法所用的探测仪必需下沉至海底进行测量。与陆上仪器的不同点在于,... 获取海底的地球物理信息,需要采用综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但在我国由于技术原因,电磁法、核放射性法和天然地震法等,长期未能进入海洋勘查领域。其难点表现为,这些方法所用的探测仪必需下沉至海底进行测量。与陆上仪器的不同点在于,水下仪器需解决密封承压、拖曳行进以及投放与回收等关键技术。“九五”期间,中国海洋物探仪器的研制取得突破。五分量海底大地电磁仪、海洋拖曳式多道丫射线能谱仪和宽频带大动态三分量数字记录海底地震仪等先进的探测仪器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了试验。首批采集数据显示,所有仪器均达到设计目标。海洋探测已有了新的技术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地球物理探测 中国海 海洋探测 三分量 物探仪器 数字记录 技术支撑 “九五”期间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岩石圈板片深俯冲的地球物理证据 被引量:19
3
作者 姜枚 彭淼 +4 位作者 王有学 谭捍东 李庆庆 张立树 王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5-1764,共10页
2009~2010年在南迦巴瓦地区进行了宽频带地震和大地电磁探测,分别处理获得东构造结及其邻区的地下300km以上的P波速度图像和两条大地电磁电阻率剖面。通过资料的对比和综合解释,发现电阻率分布与地震波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 2009~2010年在南迦巴瓦地区进行了宽频带地震和大地电磁探测,分别处理获得东构造结及其邻区的地下300km以上的P波速度图像和两条大地电磁电阻率剖面。通过资料的对比和综合解释,发现电阻率分布与地震波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迦巴瓦变质体的上地壳部分呈现明显高速高阻特征,为两侧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夹持;中下地壳具有不均匀性,且普遍呈低速低阻特征;印度板块在藏东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前缘越过嘉黎断裂,抵达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拉萨地体的高速俯冲板片以下100km至2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大规模的低速异常带,其上盘中下地壳也广泛发育低速高导体,指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可能存在韧性易流动的物质向东、东南逃逸的通道,为印度板块在南迦巴瓦的深俯冲动力学模式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地震 大地电磁 板片深俯冲 东构造结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溶储水结构分析与地球物理勘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甘伏平 喻立平 +2 位作者 卢呈杰 韦吉益 赵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岩溶区储水结构是寻找地下水最为有利的靶区。在可溶岩与非可溶边界呈串珠状发育的岩溶泉、漏斗等,常指示地下岩溶强烈发育,接触界面的可溶岩为找水的有利部位。在背斜轴部,由于来自侧翼的挤压作用,灰岩、白云岩等硬脆性岩石易形成张性... 岩溶区储水结构是寻找地下水最为有利的靶区。在可溶岩与非可溶边界呈串珠状发育的岩溶泉、漏斗等,常指示地下岩溶强烈发育,接触界面的可溶岩为找水的有利部位。在背斜轴部,由于来自侧翼的挤压作用,灰岩、白云岩等硬脆性岩石易形成张性裂隙密集带,成为地下水的有利赋存部位。断裂、构造裂隙密集带使地下水互为沟通,成为良好的储水载体。在这些储水结构部位,合理选择组合地球物理方法和分析其地球物理特征,可快速获得储水结构的延伸方向、发育宽度及下延深度等参数,为定位、开采地下水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断裂 储水结构 地球物理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直流电阻率激电找矿探测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德锡 谭捍东 +2 位作者 张志勇 陈亮 皮进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8-1822,共15页
为提高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成果地质解释准确性,促进直流电阻率激电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中低阻高极化体、直立板状体、低阻盖层、高阻盖层、地表不均匀体、地形起伏及实测数据反演解释几个主要方... 为提高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成果地质解释准确性,促进直流电阻率激电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中低阻高极化体、直立板状体、低阻盖层、高阻盖层、地表不均匀体、地形起伏及实测数据反演解释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勘查中的反演解释结果,根据异常特征构建地质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快速判别探测目标体异常属性、区分虚假异常,提高定量解释水平及找矿勘查效率。研究结果为直流电阻率激电找矿探测定量解释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极化率 激发极化 有限元数值模拟 低阻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沉积物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技术研究——山东草桥油田研究实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南萍 王平 +2 位作者 侯胜利 刘海生 程业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05-211,共7页
第四纪沉积物天然热释光测量是一种累积间接油气勘查新方法。文中给出了首次系统研究的成果 ,从数百个样品中总结出的适用油气勘探的预热线形升温、恒温最佳加热程序 ,升温速率以 β=6℃ /s为宜 ,恒温温度 40 0℃ ,40 0℃恒温时间为 12... 第四纪沉积物天然热释光测量是一种累积间接油气勘查新方法。文中给出了首次系统研究的成果 ,从数百个样品中总结出的适用油气勘探的预热线形升温、恒温最佳加热程序 ,升温速率以 β=6℃ /s为宜 ,恒温温度 40 0℃ ,40 0℃恒温时间为 12s。在沉积物辐射剂量响应及日光晒退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总结了样品采集、预处理及测量方法。通过对山东草桥油田第四纪沉积物天然热释光与游离气烃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天然热释光异常与气烃异常完全吻合 ,在油水边界上方 ,热释光、甲烷、乙烷出现高值异常 ,油田上方是低值带 ,为串珠状异常模式。热释光最大值为 2 0 4.2 μGy ,平均值为 79.45μGy ,标准差为 3 4 .14 μGy ;甲烷浓度异常下限为 2 5μL/L ,乙烷浓度异常下限为 4.4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沉积物 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 油气勘探 气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质体散射波特征初探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灿苹 刘学伟 +1 位作者 李敏锋 王祥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对于复杂非均匀介质,可以利用地震散射波来研究其分布和性质。对散射波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复杂非均匀介质进行了描述,构造了二维随机介质模型,其自相关长度a和b分别描述了水平和深度方向非均匀异常的平均尺度;利用... 对于复杂非均匀介质,可以利用地震散射波来研究其分布和性质。对散射波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复杂非均匀介质进行了描述,构造了二维随机介质模型,其自相关长度a和b分别描述了水平和深度方向非均匀异常的平均尺度;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对不同自相关长度和不同主频的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 结果表明,散射波清晰可见,随着自相关长度和主频的改变,随机介质表现出不同的散射特征;抽取单道地震记录,对散射波特征及其振幅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散射波分布于整个地震记录,振幅随相关长度改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地质体 散射波 随机介质 散射特征 振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琼东南盆地气态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预测 被引量:26
9
作者 孙春岩 吴能有 +4 位作者 牛滨华 孙艳 崔义 罗伟 陈剑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100,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覆盖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多门学科,其中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可以从海底介质中直接获得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圈定水合物异常区域。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和陆续发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显...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覆盖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多门学科,其中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可以从海底介质中直接获得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圈定水合物异常区域。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和陆续发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显示,南海北部海域是我国勘查天然气水合物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依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05年第4航次获得的南海琼东南盆地沉积物酸解烃测试结果和高异常段位同位素分析数据,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气态烃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合西沙海槽已有的勘探资料和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南海北部西沙海槽—琼东南地区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并对水合物成藏远景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为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勘探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有利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在ZY区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炜 李玉凤 +2 位作者 何巍巍 黑继虎 孔凯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利用地震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发育区,是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关键手段。文中介绍了基于HTI(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思路流程,从ZY区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的裂缝发育情况出... 利用地震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发育区,是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关键手段。文中介绍了基于HTI(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思路流程,从ZY区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的裂缝发育情况出发,以叠前地震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裂缝分布特征的预测。通过与衰减有关的P波各向异性得到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认为裂缝发育情况与断层展布特征关系密切,区内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北北东为辅。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上的裂缝信息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预测裂缝分布特征基础上设计的井位,试油也获得工业油流。以上理论和应用实践表明,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有效提升油气预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I介质 P波各向异性 叠前地震数据 裂缝预测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远参考测量方式的海底大地电磁同步采集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明 李哲 +3 位作者 魏文博 谭捍东 金胜 邓靖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80,共4页
在海底进行带远参考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仪器的硬件电路中需含有高精度的时钟源,该时钟的走时误差仅为微秒级;需将GPS时间信息写入主控计算机中,使得高精度时钟源成为与标准时间一致的时钟;设计同步性能可靠的数... 在海底进行带远参考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仪器的硬件电路中需含有高精度的时钟源,该时钟的走时误差仅为微秒级;需将GPS时间信息写入主控计算机中,使得高精度时钟源成为与标准时间一致的时钟;设计同步性能可靠的数据采集电路。在研发过程中,采用温补晶振技术使振荡频率稳定至10-7秒;编写对钟驱动程序使PC104计算机能成功地在海面上实施与GPS对钟;运用同步控制电路芯片组成完善的采集系统。海洋试验证明了上述方案的有效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海底探测 GPS对钟 同步采集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大地电磁场的特征与测量技术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邓明 杜刚 +2 位作者 张启升 余平 邓靖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2-746,共5页
探测海洋大地电磁场可推知海底的地质构造 ,借助于先进的仪器方可实现探测目的 ,海洋环境特殊而又复杂 ,表现为对电磁信号的衰减、对设备的破坏以及测量过程难以实时监控。针对所列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海洋大地电磁场的特征。归纳表明 ,... 探测海洋大地电磁场可推知海底的地质构造 ,借助于先进的仪器方可实现探测目的 ,海洋环境特殊而又复杂 ,表现为对电磁信号的衰减、对设备的破坏以及测量过程难以实时监控。针对所列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海洋大地电磁场的特征。归纳表明 ,海水对大地电磁场具有低通特性 ;通过测取两个水平方向的电场分量和三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分量 ,即可全面了解海底的场源分布。仪器设计方案中 ,采用专用密封舱对电路器件进行保护 ;以声控方式实现海底设备的回收 ;采集电路由嵌入式计算机、2 4位 A/ D及闪存电子盘等组成 ,信号测量过程全自动化。用新研制的仪器首次获取了我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所测资料证实与理论预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大地电磁 数据采集 电磁场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件系统集成——海底大地电磁测量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3 位作者 高从友 金胜 谭捍东 邓靖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4-219,共6页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渗透的前缘课题 ,课题的目标之一是研制用于海底数据采集的大地电磁测量系统。入海的难度给该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 ,即必须解决海下仪器安全及海面与海底间的设备运载问题。由于涉及多项技术内...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渗透的前缘课题 ,课题的目标之一是研制用于海底数据采集的大地电磁测量系统。入海的难度给该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 ,即必须解决海下仪器安全及海面与海底间的设备运载问题。由于涉及多项技术内容 ,每项技术由相应的硬件完成 ,因而整个系统包括了多个集成部件 ,各部件分别实现密封承压、重载下沉、水下布极、释放上浮等各项功能。在系统集成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各部件的协调装配外 ,系统整体指标的完善性是研究的重点。根据海上作业的特点和船只设备的具体情况 ,系统集成方案解决了结构、强度、平衡、保护等设计难题 ,提出了若干个既实用又可靠的工程技术方法。集成后的系统经过了从甲板投放、海底数据采集到设备回收全过程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海洋探测 测量系统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碳酸盐岩孔缝洞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炜 王彦春 +3 位作者 李玉凤 王大全 徐伟 韩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8-1264,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反演的碳酸盐岩孔缝洞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利用电阻率曲线和三孔隙度曲线计算单井裂缝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然后,利用地质统计反演分别预测裂缝以及溶孔溶洞的平面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到... 提出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反演的碳酸盐岩孔缝洞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利用电阻率曲线和三孔隙度曲线计算单井裂缝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然后,利用地质统计反演分别预测裂缝以及溶孔溶洞的平面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到碳酸岩储层的孔缝洞发育区带。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孔缝洞预测中,得到的孔缝洞分布特征与已知的白云岩分布特征较为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孔缝洞预测 裂缝孔隙度 次生孔隙度 地质统计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大地电场勘探的若干技术问题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邓明 张启升 +1 位作者 邱开林 汪林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8-50,共3页
与陆上勘探的情况不同,海洋勘探面临着新的技术问题,包括:液相介质中大地电场信号的测取,在海底条件下实现采集装置的布放以及探测设备的水下运载,等。解决这些问题在于:研制用于海底测量的大地电场传感器;根据海洋作业特点开发专用的... 与陆上勘探的情况不同,海洋勘探面临着新的技术问题,包括:液相介质中大地电场信号的测取,在海底条件下实现采集装置的布放以及探测设备的水下运载,等。解决这些问题在于:研制用于海底测量的大地电场传感器;根据海洋作业特点开发专用的水下伸张测量臂;采用声控方式实现探测设备的沉放与上浮。海洋探测的初步成果表明,目前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实用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大地电场 信号采集 探测仪器 海洋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太平洋板块精细俯冲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国明 张贵宾 徐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中国东北地区的火山较为活跃。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火山的起源与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存在密切联系。尽管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明显地显示出火山区下方存在着太平洋板块,但板块的厚度、存在范围等俯冲特征仍然不是特别清... 中国东北地区的火山较为活跃。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火山的起源与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存在密切联系。尽管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明显地显示出火山区下方存在着太平洋板块,但板块的厚度、存在范围等俯冲特征仍然不是特别清晰。为此,采用远震层析成像和走时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别是太平洋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板块的平均厚度和速度异常分别为85 km和1%,而且与日本海地区结果进行对比可推测板块并未增厚;(2)板块以低角度俯冲进入地幔过渡带,到达过渡带底部后弯曲成水平状,向西延伸至东经127°而停止;(3)水平延伸的板块恰好位于火山区的下方。这些俯冲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陆内火山的起源及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西太平洋板块 地幔过渡带 远震层析成像 走时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技术在道路路基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谢昭晖 李金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5,共4页
文章首先简要叙述探地雷达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特点,介绍了探地雷达图像的分析处理过程(编辑标记、地形高程改正、距离修正、去除干扰信号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等),重点研究了道路路基存在较大空洞和不规则孔洞、地层软弱区、地层松散区、雨... 文章首先简要叙述探地雷达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特点,介绍了探地雷达图像的分析处理过程(编辑标记、地形高程改正、距离修正、去除干扰信号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等),重点研究了道路路基存在较大空洞和不规则孔洞、地层软弱区、地层松散区、雨水或者地下水入侵路基层、路基产生沉陷、断层或裂缝等主要病害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文章还列举了两个应用工程实例,并论述了探地雷达在道路路基病害探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路基质量 病害图像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及邻区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面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忠贤 李红谊 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94-4004,共11页
本文利用瑞利波群速度频散资料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中国西部及邻近区域(20°N—55°N,65°E—110°E)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存在三个以低速地壳/上地幔为特征的构造活动区域:西蒙古高原—贝加尔地... 本文利用瑞利波群速度频散资料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中国西部及邻近区域(20°N—55°N,65°E—110°E)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存在三个以低速地壳/上地幔为特征的构造活动区域:西蒙古高原—贝加尔地区,青藏高原,印支地区.西蒙古高原岩石圈厚度约为80km,上地幔低速层向下延伸至300km深度,说明存在源自地幔深部的热流活动.缅甸弧后的上地幔低速层下至200km深度,显然与印度板块向东俯冲引起俯冲板片上方的热/化学活动有关.青藏高原地壳厚达70km,边缘地区厚度也在50km以上并且具有很大的水平变化梯度,与高原平顶陡边的地形特征一致.中下地壳的平均S波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大陆地壳,在中地壳20-40km深度范围广泛存在速度逆转的低速层,这一低速层的展布范围与高原的范围相符.这些特征说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的变形是在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下发生塑性增厚和侧向流动.地幔的速度结构呈现与地壳显著不同的特点.在高原主体和川滇西部地区上地幔顶部存在较大范围的低速,低速区范围随深度迅速减小;100km以下滇西低速消失,150km以下基本完全消失.青藏高原上地幔速度结构沿东西方向表现出显著的分段变化.在大约84°E以西的喀喇昆仑—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印度板块的北向和亚洲板块的南向俯冲造成上地幔显著高速;84°E—94°E之间上地幔顶部速度较低,在大约150-220km深度范围存在高速板片,有可能是俯冲的印度岩石圈,其前缘到达昆仑—巴颜喀拉之下;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以北区域,存在显著的上地幔高速区,可能阻碍上地幔物质的东向运动.川滇西部岩石圈底界深度与扬子克拉通相似,约为180km,但上地幔顶部速度较低.这些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变形/运动方式可能与地壳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岩石圈 速度结构 面波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苑益军 牛滨华 +2 位作者 温书亮 王焕弟 张锐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静校正 折射波静校正 自动剩余静校正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工频干扰消除技术 被引量:14
20
作者 魏巍 刘学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7-229,共3页
简要介绍了ICA的基本原理和快速算法,在分析地震信号和工频干扰特点的基础上,利用ICA技术来消除地震记录中的工频干扰,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CA在有效消除工频干扰的同时,能够保护有效信号,并且在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方面更... 简要介绍了ICA的基本原理和快速算法,在分析地震信号和工频干扰特点的基础上,利用ICA技术来消除地震记录中的工频干扰,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CA在有效消除工频干扰的同时,能够保护有效信号,并且在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方面更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盲源分离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工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