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地质灾害防治的第四系空间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润青 李士垚 牛瑞卿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第四系空间分布及其厚度信息提取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三峡库首区秭归段为研究区,在收集遥感影像、地质图、地形图以及勘查资料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第四系空间分布及其堆积厚度的影响因素,确定地层岩性、坡度... 第四系空间分布及其厚度信息提取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三峡库首区秭归段为研究区,在收集遥感影像、地质图、地形图以及勘查资料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第四系空间分布及其堆积厚度的影响因素,确定地层岩性、坡度、水系多级缓冲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遥感影像光谱特征中的亮度(Brightness)和遥感影像纹理特征中的灰度共生矩阵对比度(GLCM contrast)作为第四系空间信息提取的评价因子,并利用C5.0决策树构建了第四系空间分布及其相对厚度信息提取模型,编绘了研究区第四系相对厚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区域内第四系的空间分布及其堆积厚度由岩性和水系控制,而局部主要由坡度控制;遥感影像的光谱、纹理特征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第四系的空间分布信息;172 m高水位蓄水期间的塌岸调查结果佐证了第四系厚层区划结果的可信度,该研究结果在水库蓄水后库岸再造或塌岸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第四系 相对厚度 空间信息提取 决策树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焦养泉 朱培民 +2 位作者 雷新荣 杨生科 万军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对常见的模型单元进行了分类,认为地表信息模型单元集、地下信息模型单元集以及模型单元的集成是有效表征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直观和新颖的工具。该方法所具有的三维空间查询功能为深入的地质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空间信息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射变换虚实配准的空间信息增强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武雪玲 任福 杜清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9,29,共5页
伴随着移动GIS和可穿戴计算的出现,GIS作业空间被拓展到户外,户外增强现实空间信息表达致力于将虚拟空间信息叠加到真实地理场景上,增强、拓展用户对地理场景的认知。为了有效地降低空间信息增强表达的虚实配准误差,汲取计算机视觉中的... 伴随着移动GIS和可穿戴计算的出现,GIS作业空间被拓展到户外,户外增强现实空间信息表达致力于将虚拟空间信息叠加到真实地理场景上,增强、拓展用户对地理场景的认知。为了有效地降低空间信息增强表达的虚实配准误差,汲取计算机视觉中的算法思想,提出通过建立全局仿射坐标系,解算虚拟物体到真实场景图像的投影坐标,找到获取像素相对深度参数的方法,进而避开相机定标这个复杂过程,最终为户外增强现实系统提供位置相关的信息源,也为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增强现实 空间信息表达 虚实配准 空间仿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硬件跟踪定位的空间信息虚实配准 被引量:3
4
作者 武雪玲 任福 杜清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为了适应户外增强现实空间信息表达的实时性、移动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采用GPS结合三维电子罗盘直接获取用户头部位置和姿态数据的基于硬件跟踪设备的虚实配准方法: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确定虚拟物体及属性信息在3D欧氏世界坐标系中的... 为了适应户外增强现实空间信息表达的实时性、移动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采用GPS结合三维电子罗盘直接获取用户头部位置和姿态数据的基于硬件跟踪设备的虚实配准方法: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确定虚拟物体及属性信息在3D欧氏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采用GPS结合三维电子罗盘跟踪用户头部位置和姿态,得到从世界坐标到相机坐标的转换矩阵,避免了从世界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的转换计算。已知相机内部参数的前提下,将相机坐标转换到2D像平面坐标,实现虚拟物体及属性信息与真实场景图像的合成显示。其中GIS为户外增强现实系统提供位置相关的虚拟信息源,而户外增强现实技术为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配准 跟踪定位 GIS 空间信息可视化 户外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乱技术在空间信息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贤敏 王乘 +1 位作者 周建中 张勇传 《水电能源科学》 2007年第6期33-37,71,共6页
探讨了混沌系统在遥感影像置乱中的应用,并对传统的Logistic混沌模型进行改进。将Logistic混沌模型、混合光学双稳模型和改进的Logistic混沌模型应用于遥感影像置乱中,并对这三种模型的算法特性及在遥感影像中应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 探讨了混沌系统在遥感影像置乱中的应用,并对传统的Logistic混沌模型进行改进。将Logistic混沌模型、混合光学双稳模型和改进的Logistic混沌模型应用于遥感影像置乱中,并对这三种模型的算法特性及在遥感影像中应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光学双稳模型的性能最佳,为最安全的混沌加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乱 遥感影像 空间信息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关键廊带的地球物理探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赟 丁巍伟 +3 位作者 郑勇 邓阳凡 田晓峰 郭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伴随着中生代全球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东亚大陆发生了多旋回地壳变形、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但迄今燕山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深部过程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尚未根本... 伴随着中生代全球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东亚大陆发生了多旋回地壳变形、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但迄今燕山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深部过程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项目"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的资助下,本课题拟横跨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南段和东海陆架区,组织实施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海-陆联测,结合徐淮及邻区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探测和区域重力/地磁异常分析,系统构建华北南缘及扬子陆缘地区深部结构的大深度、高精度、多参数地球物理探测体系,揭示太平洋俯冲作用关键区段的壳幔精细结构与物性特征,为探讨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和时空演化提供系统的地球物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郯庐断裂带 徐淮地区 东海大陆架 综合地球物理海-陆联测 太平洋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判别豫西巩义市康店镇黄土地质灾害易发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包峻帆 陈婕 +10 位作者 杨文涛 杨泽强 侯文青 陈恪 袁野 杨明权 景斐媛 刘淼昕 刘哲 张媛媛 黄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00-6219,共20页
黄土丘陵区是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地区之一,亟需采用合适的评价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受灾最严重的乡镇巩义市康店镇为研究区,基于卫星遥感解译、实地调查、无人机航拍及相关资料收... 黄土丘陵区是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地区之一,亟需采用合适的评价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受灾最严重的乡镇巩义市康店镇为研究区,基于卫星遥感解译、实地调查、无人机航拍及相关资料收集,构建覆盖黄土界面、人类工程活动、水动力作用3个主控因素13个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采用CatBoost模型、XGBoost模型和LightGBM模型共3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基于性能最优的机器学习模型,运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算法完成特征全局解释与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CatBoost模型的精度高于其他模型(XGBoost和LightGBM),在AUC(area under curve)值、SHAP准确度、精确率、召回率、F_(1)分数和野外验证中均表现最优,其极高、高、中、低、极低易发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3.19%、1.40%、2.04%、5.93%、87.44%,极高、高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冲沟两侧,切坡建房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本次研究旨在优化建模思路,对建模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可解释性进行研究,对机器学习的易发性决策机理进行解释分析,为豫西黄土丘陵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地质灾害易发性 机器学习模型 SHAP 模型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巩义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8
作者 包峻帆 陈婕 +8 位作者 杨文涛 杨泽强 侯文青 陈恪 袁野 杨明权 景斐媛 刘哲 张媛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以黄河中下游典型地质环境脆弱区河南巩义市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随机森林方法、GIS技术等,选取涵盖地貌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4个方面的共2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 以黄河中下游典型地质环境脆弱区河南巩义市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随机森林方法、GIS技术等,选取涵盖地貌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4个方面的共2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AHP-CV)组合赋权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巩义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AHP-CV组合赋权法和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基本吻合,随机森林算法提高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靠性,预测结果科学性、准确性更强,能够更好适用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优化评价结果,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程地质岩组、黄土湿陷性和矿区破坏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巩义市东部和南部受采矿活动影响,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环境承载力等级为差,建议及时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控治理;东北部及西北部受地质灾害和黄土湿陷性制约,地质环境承载力等级为较差,建议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随机森林算法 组合赋权法 黄河中下游 巩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以链子崖实习区为例
9
作者 孙晨昊 李俊斌 +2 位作者 何汉圳 周丹 陈丽霞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9,共11页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高校地质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安全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为对教学路线进行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首先提出了针对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了滑坡风险、崩塌...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高校地质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安全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为对教学路线进行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价,首先提出了针对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涵盖了滑坡风险、崩塌风险和滑倒风险3类常见风险;然后通过使用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的滑坡风险量化模型进行滑坡风险评价,使用结合危岩判别的易发处数量-运动距离耦合评价模型进行崩塌风险评价,使用组合权重的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滑倒风险评价,并使用组合权重的优劣解距离法得到3类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构建了山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实习路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链子崖实习路线。结果表明:链子崖实习路线风险值整体较低,处于“较安全”水平,但局部存在“较不安全”路段,需要特别关注。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可以为保障实习人员的安全提供科学参考,并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安全与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实践教学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模拟原子跃迁反演法 被引量:27
10
作者 师学明 王家映 +3 位作者 易远元 苑新喜 王晓明 张云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5-312,共8页
详细研究了一般地球物理反问题的迭代优化求解过程与物理学中原子跃迁过程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反演问题中模型空间、初始模型、局部极值模型、最优化模型等与原子的态空间、定态、激发态、基态等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物理学中原... 详细研究了一般地球物理反问题的迭代优化求解过程与物理学中原子跃迁过程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反演问题中模型空间、初始模型、局部极值模型、最优化模型等与原子的态空间、定态、激发态、基态等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物理学中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一种与原子跃迁过程相对应的非线性随机跃迁数学模型和模型解跃迁搜索准则,导出了适用于一般地球物理资料的模拟原子跃迁的非线性反演算法.用理论测试函数对这种新的反演方法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解不依赖于初始模型、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反演 全局最优化 局部最优化 模拟原子跃迁反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000m区间磁化率的变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涛 刘庆生 +3 位作者 吴耀 金振民 潘和平 牛一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89-2094,共6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区间岩心样品磁化率与钻孔原位测井磁化率进行系统时比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岩石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退变质作用,其中蛇纹石化石榴石橄榄岩的磁化率最大,样品平均磁化率为86.277×10-3SI,正...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区间岩心样品磁化率与钻孔原位测井磁化率进行系统时比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岩石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退变质作用,其中蛇纹石化石榴石橄榄岩的磁化率最大,样品平均磁化率为86.277×10-3SI,正片麻岩,退变质榴辉岩,榴辉岩,副片麻岩次之,角闪岩的磁化率最小,样品平均磁化率为1.698×10-3SI。不同退变质程度榴辉岩的磁化率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强程度退变质榴辉岩由于退变质过程所产生的磁铁矿和钛铁矿-钛磁铁矿,其磁化率最大;随着退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加剧,这些磁铁矿和钛铁矿-钛磁铁矿被完全分解,导致完全退变质榴辉岩的磁化率最小;新鲜榴辉岩的磁化率介于两者之间。在该深度区间,约70%岩心样品磁化率与测井磁化率的比值小于4.0,其中以<2.0为主,相同岩性岩石(如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和副片麻岩)磁化率的比值随深度变化较小。岩心样品磁化率和测井磁化率之间的欧氏距离位于3.0-6.4范围,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如在100~600m和1500~2000m两个深度范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3.0-5.2和3.2~5.3,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了在此区间深度范围内,地层压力对磁化率的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磁化率 岩心磁化率 退变质 压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算法的地球物理反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红明 王家映 +2 位作者 朱培民 师学明 何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8,128+246,共9页
免疫系统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信息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具有学习、记忆和模式识别能力。本文基于免疫系统原理,首次将免疫算法用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文中将生物免疫过程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并给出了... 免疫系统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信息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具有学习、记忆和模式识别能力。本文基于免疫系统原理,首次将免疫算法用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文中将生物免疫过程与地球物理问题反演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并给出了免疫算法的流程。免疫算法采用基于亲和性的概率选择和浓度控制策略,以及记忆库功能,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非线性反演方法易早熟、难收敛的弊端。通过对大地电磁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稳定收敛,能够成功应用于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算法 地球物理反演 亲和性 记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褶积模型的地球物理反演模型增强 被引量:6
13
作者 左博新 胡祥云 韩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58-4068,共11页
地球物理数据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存在噪声、模型误差、以及数据离散化误差等系统误差,导致了异常体边界模糊和模型分辨率降低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良系统退化效应的产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反演模型增强方法,通过消除反演估... 地球物理数据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存在噪声、模型误差、以及数据离散化误差等系统误差,导致了异常体边界模糊和模型分辨率降低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良系统退化效应的产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反演模型增强方法,通过消除反演估计模型中的系统误差,压制模型中的不良系统退化效应,增强反演模型的分辨率.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据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对模型求解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系统误差褶积退化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范数总变分正则化的盲反褶积模型增强算法.最后,文章通过1D线性反演增强试验和2D大地电磁反演增强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地球物理系统退化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盲反褶积增强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反演参数模型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误差 点扩展函数 反褶积 增强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云岭金矿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芬 王光杰 +3 位作者 杨晓勇 胡祥云 林方丽 张云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皖南云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与华南成矿带之间,属于江南造山带上的一个热液脉型矿床。基于云岭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在该区开展了岩石露头测定、岩石标本物性测定和地球物理学相关研究。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法,识别本区主要控... 皖南云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与华南成矿带之间,属于江南造山带上的一个热液脉型矿床。基于云岭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在该区开展了岩石露头测定、岩石标本物性测定和地球物理学相关研究。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法,识别本区主要控矿构造为NE向断裂带。根据激发极化法圈定高极化率异常区,并结合相应区域电阻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磁异常分布特征建立4种地球物理模型:低阻-高极化模型、高阻-高极化模型、高极化-磁异常过渡带模型和高极化-高磁异常模型。这4种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在该区岩石物性与矿床成因基础之上,分别对应不同含矿模型:低阻-高极化模型对应接触带上硫铁矿成矿区;高阻-高极化模型对应含矿硅化带;高极化-磁异常过渡带模型对应围岩蚀变带;高极化-高磁异常模型对应岩浆侵入区。依据以上模型,可圈定NE向断裂带、断裂带西侧高阻硅化带及东侧蚀变岩体为找矿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金矿 找矿模型 硫铁矿 地面高精度磁测法 激发极化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未爆炸弹的地球物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曲赞 李永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探测未爆炸弹(UXO)具有快速、定位准确和成本低廉的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面高精度磁测法、电磁法以及地质雷达和微重力法在探测UXO中的特点和效果,介绍了国外航空磁测法及航空电磁法探测UXO的进展,...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探测未爆炸弹(UXO)具有快速、定位准确和成本低廉的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面高精度磁测法、电磁法以及地质雷达和微重力法在探测UXO中的特点和效果,介绍了国外航空磁测法及航空电磁法探测UXO的进展,并根据某些探测实例阐述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国UXO探测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爆炸弹(UXO) 高精度磁测 电磁法 地球物理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振武 查树贵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417-421,共5页
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勘探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介绍了重力、大地电磁测深、电磁阵列剖面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并通过勘探实例,分析其在鄂渝湘地区的综合应用效果。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有机结合,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构造... 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勘探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介绍了重力、大地电磁测深、电磁阵列剖面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并通过勘探实例,分析其在鄂渝湘地区的综合应用效果。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有机结合,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构造特征,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大地电磁测深 电磁阵列剖面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实用的地质科学数据管理工具——中国火成岩数据库管理系统(CRDB)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莉莉 罗文行 +1 位作者 杨红 蔡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05-109,共5页
火成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大量火成岩科学数据的海量积累,但是这些数据由于太分散而没有得到充分综合的利用,为此,设计开发了一个简单实用的火成岩科学数据管理系统(CRDB)。从地质科学数据的特点出发,以满足研究者... 火成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大量火成岩科学数据的海量积累,但是这些数据由于太分散而没有得到充分综合的利用,为此,设计开发了一个简单实用的火成岩科学数据管理系统(CRDB)。从地质科学数据的特点出发,以满足研究者对大量数据的综合管理和深入研究的需求为目标,设计了系统的数据结构。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录入、建库、查询、空间可视化、数据分析、数据和图形输出等功能,其中最突出的是二维、假三维等值线图的生成。该系统可单机使用,也可在Internet或局域网上运行,方便研究者,特别是研究团队对收集的数据或者自己手上掌握的数据进行管理、共享、分析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详细介绍了中国火成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主要功能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数据库管理系统( CRDB) 地质科学数据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地球物理实验井设计与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火林 潘和平 +1 位作者 祁明松 李永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60,64,共4页
根据测井和井中物探、工程物探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设计和建设了地下地球物理实验井3口,最大井孔深200 m,井孔浅层上部安装PVC塑料套管,下部基岩段裸露,完成了全井段取心,进行了岩性编录,取得了井孔测井资料。井段地层上部10 m以内为第... 根据测井和井中物探、工程物探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设计和建设了地下地球物理实验井3口,最大井孔深200 m,井孔浅层上部安装PVC塑料套管,下部基岩段裸露,完成了全井段取心,进行了岩性编录,取得了井孔测井资料。井段地层上部10 m以内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下部以泥岩为主,浅灰到深灰色,主要由泥质组成,含少量钙质和方解石细脉,块状、厚层状构造,局部细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 实验井 取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大数据的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粲 李修钰 +3 位作者 李晓晖 李加好 李永东 袁峰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726,共13页
摘要本文从重力异常角度对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卫星重力大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位场分离方法获取了从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不同深度的重力异常场。分析了各个碰撞一俯冲带、造山带及盆地等地区上地幔顶部(参考深... 摘要本文从重力异常角度对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卫星重力大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位场分离方法获取了从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不同深度的重力异常场。分析了各个碰撞一俯冲带、造山带及盆地等地区上地幔顶部(参考深度约为72—76km)和中地壳(参考深度约为12—16km)深度的异常特征。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重点讨论了重力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中国大陆主要构造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中国大陆在环太平洋动力学体系和特提斯动力学体系这两大动力作用下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壳幔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值切割法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 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大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浊积砂砾岩体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董立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导致深层勘探与开发程度低的因素很多,其中储层问题是主要技术瓶颈,对深部储层开展多种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深部储层预测的难题,以车镇凹陷深水浊积扇为例,建立了一套以储层段岩性组合为... 导致深层勘探与开发程度低的因素很多,其中储层问题是主要技术瓶颈,对深部储层开展多种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深部储层预测的难题,以车镇凹陷深水浊积扇为例,建立了一套以储层段岩性组合为出发点,确定其优势地震响应,并根据优势地震响应进行储层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和技术流程,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探索出了一套深层砂砾岩体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凹陷 浊积扇 岩性组合 地震响应 储层预测 技术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