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沉积物源区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启东 欧阳建平 张本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物源区,源区组成可能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单元中古元古代的秦岭群及秦岭群组分沉积再循环的部分。沉积组分成熟度由高到低和源区剥蚀性质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指示三个岩片代表了华北、扬子两陆块在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一侧一系列构造事件中“俯冲后期-对接-碰撞前奏”的三个片断。这些论证显示,大别造山带北缘不同岩片沉积构造环境和演化的进程完全可以与北秦岭构造单元南部对比,大别造山带北缘应是北秦岭构造单元的东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球化学研究 物源区 构造-地层 岩片 北缘 构造演化 地球化学数据 构造单元 地球化学记录 主动大陆边缘 沉积构造环境 ND同位素 北淮阳地区 北秦岭 早古生代 佛子岭群 古元古代 性质变化 演化过程 构造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Ⅰ 岩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的改进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本仁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7,共17页
本文讨论了如何改进岩石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方法及其应用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问题。在论述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构造环境关系实质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选判别指示元素、参数和方法的准则及应用实例 ;并提出采用岩套内岩类配套... 本文讨论了如何改进岩石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方法及其应用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问题。在论述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构造环境关系实质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选判别指示元素、参数和方法的准则及应用实例 ;并提出采用岩套内岩类配套及相邻构造期岩套或岩石建造时空配套综合分析途径的建议 ,以解决某些岩石化学特征在反映构造环境方面存在的多解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造山带 岩套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判别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及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淑云 鲍征宇 李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6,共3页
洞庭湖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湖泊湿地,受区域和流域内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地理条件、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环境地球化学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严重、土壤退化明显、酸雨危害加剧等方面。... 洞庭湖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湖泊湿地,受区域和流域内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地理条件、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环境地球化学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严重、土壤退化明显、酸雨危害加剧等方面。这些一方面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另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洞庭湖区的湿地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必须进行有效的湿地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作出合理的分类评价,治理湿地污染,在此基础上进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湿地 环境地球化学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鄂东南铜矿集区土壤铜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马振东 张凌 +4 位作者 蒋敬业 向武 董勇 张丽春 乔胜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的山间谷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种地形土壤的系统测定表明:(1)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全量铜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态铜总体上受土壤全量铜的制约;在相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壤pH值是控制铜垂向分布的重要条件之一;中...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的山间谷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种地形土壤的系统测定表明:(1)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全量铜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态铜总体上受土壤全量铜的制约;在相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壤pH值是控制铜垂向分布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生代含铜花岗闪长岩是长江中游沿江铜矿集区内区域土壤铜污染的主要自然源。(2)矿集区内土壤铜污染主要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两类土壤污染在土壤全量铜、有效态铜和铜含量垂向分布及土壤pH、R(电导)等理化性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集区 区域铜土壤背景值 铜污染 长江中游 湖北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略带中鞍子山蛇绿杂岩的地球化学——古洋壳碎片的证据及意义 被引量:30
5
作者 许继锋 于学元 +2 位作者 李献华 张本仁 韩吟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50,共12页
鞍子山蛇绿杂岩位于秦岭勉略带东段,它由蛇纹石化变质橄榄岩和MORB型变质镁铁质岩组成。蛇纹石化变质橄榄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代表了古洋幔的上部岩石;变质镁铁质岩为斜长角闪岩,其原岩是基性火成岩类,它多以亏损LREE... 鞍子山蛇绿杂岩位于秦岭勉略带东段,它由蛇纹石化变质橄榄岩和MORB型变质镁铁质岩组成。蛇纹石化变质橄榄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代表了古洋幔的上部岩石;变质镁铁质岩为斜长角闪岩,其原岩是基性火成岩类,它多以亏损LREE元素和具有很高的^(143)Nd/^(144)Nd值为特征,类似于现代洋壳中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代表了古洋壳的残余部分。这表明鞍子山蛇绿杂岩是勉略混杂岩带中又一个典型的蛇绿岩块,其可能形成在一个孤后盆地或小洋盆的扩张洋脊环境。然而,鞍子山蛇绿杂岩的Pb、Nd同位紊体系明显不同于勉略带西段的三岔子蛇绿岩,它们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同位素地幔储源库,鞍子山蛇绿杂岩的形成时代可能比西段古洋壳更老,这意味着勉略带应有更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钕同位素 斜长角闪岩 铅同位素 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柏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对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宏飞 张利 +3 位作者 高山 钟增球 凌文黎 张本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通过对桐柏北部(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燕山期老湾岩体和梁湾岩体花岗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岩浆的物质来源,并用来指示地壳深部组成。结果表明,老湾和梁湾花岗岩均属壳源型花岗岩,岩... 通过对桐柏北部(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燕山期老湾岩体和梁湾岩体花岗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岩浆的物质来源,并用来指示地壳深部组成。结果表明,老湾和梁湾花岗岩均属壳源型花岗岩,岩浆物质并不来自于北秦岭基底和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而是来自南秦岭构造块体中桐柏杂岩的部分熔融。这表明在桐柏北部的深部地壳中,含有南秦岭的地壳物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早期南秦岭陆壳向北俯冲并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示踪 地壳深部地质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新元古代前属于扬子板块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本仁 韩吟文 +1 位作者 许继锋 欧阳建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9-382,共14页
秦岭是扬子板块和华北陆块间的复合造山带,其中存在两个古缝合带。北面的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商-丹缝合带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南面的晚古生代勉-略缝合带形成于南秦岭与扬子陆块北缘之间,属于确知的扬子陆块内部打开形成的类型... 秦岭是扬子板块和华北陆块间的复合造山带,其中存在两个古缝合带。北面的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商-丹缝合带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南面的晚古生代勉-略缝合带形成于南秦岭与扬子陆块北缘之间,属于确知的扬子陆块内部打开形成的类型。北秦岭在地壳增生历史,元古宙上地幔性质,以及元古宙以来地幔相对富Nb、Ta、Cu,高Rb/Sr、Ba/Sr、Ba/La、Th/La、Nb/Ta比值和相对贫Fe、Mo方面均与南秦岭和扬子陆块北缘一致,而与华北陆块南缘明显不同。变玄武岩类的Pb同位素三维空间拓扑图和εNd(t)-206Pb/204Pb图显示,区域一级地球化学界面位于北秦岭与华北陆块的分界处,二级界面才是商丹-缝合带。构造侵位于该带中的松树沟蛇绿岩(1000Ma±)中已发现并存着N-MORB和E-MORB型变拉斑玄武岩,表明它们的岩浆分别来自亏损地幔和深部地幔热柱源区。松树沟蛇绿岩与勉略蛇绿岩中的N-MORB型岩石具有彼此相似的同位素组成和特征元素对比值,暗示松树沟蛇绿岩所代表的古洋壳也应属于扬子板块内部型。加之,新元古代之前秦岭只存在裂谷系而无板块结合带,故可确定北秦岭原来应属于扬子板块的组成部分。对秦岭群和宽坪群变拉斑玄武岩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北秦岭 扬子板块 地球化学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鄂东南铜矿集区铜等重金属元素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振东 闭向阳 +5 位作者 张凌 蒋敬业 向武 董勇 张丽春 乔胜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1,共7页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山间谷地各类水体Cu等元素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区域各类水体Cu背景值含量范围为1.71~5.07μg/L,平均3.18μg/L,这表明了研究区各类水体富Cu、Zn元素的化学组成特征;(2)区域地质背景是制约区域水体Cu背景值的...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山间谷地各类水体Cu等元素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区域各类水体Cu背景值含量范围为1.71~5.07μg/L,平均3.18μg/L,这表明了研究区各类水体富Cu、Zn元素的化学组成特征;(2)区域地质背景是制约区域水体Cu背景值的主导因素;(3)区域水环境污染有两类:一类为自然污染,是中生代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夕卡岩型Cu、Fe等矿体(矿化)的裂隙水及流经二叠纪梁山煤系(P1l)和龙潭煤系(P2l)溪水;另一类属人为污染,它们是选矿厂、化工厂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等的工业废水;(4)各类水体的Cu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元素组合及pH、电导值(G)等理化特征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铜矿集区 重金属元素 水环境地球化学 中生代 碳酸盐岩 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场分析方法与油气化探 被引量:10
9
作者 鲍征宇 李金跃 +3 位作者 苏江玉 李才伟 裴韬 李方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9-41,共3页
在分析油气化探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油气化探的实质是对油气地球化学场的研究,而油气地球化学场研究相对较弱是制约油气化探工作的主要因素。油气地球化学场可由各种油气地球化学指标表权,如烃类或次生碳酸盐浓度、荧光强度等在空间区... 在分析油气化探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油气化探的实质是对油气地球化学场的研究,而油气地球化学场研究相对较弱是制约油气化探工作的主要因素。油气地球化学场可由各种油气地球化学指标表权,如烃类或次生碳酸盐浓度、荧光强度等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是一个多重(即多变量的)标量场。油气地球化学场基本上可视为稳定场,场的空间结构分析对于油气化探尤为重要。而在探讨油气化探异常形成机理时则必须同时研究场的时间演化即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或简称时空结构。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3类分析方法,即地球化学场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动力学分析方法和复杂性研究方法,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地球化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经济区浅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土壤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玉生 任利民 +4 位作者 唐文春 秦兵 周雪梅 陶鲜 马振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8,共8页
土壤的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土壤的系统分类以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为特点,但其大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需加强与土壤发生分类的参比研究,并深化其在农业生产应用、土壤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意义。自上世纪末至今... 土壤的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土壤的系统分类以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为特点,但其大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需加强与土壤发生分类的参比研究,并深化其在农业生产应用、土壤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意义。自上世纪末至今,在我国东部开展了大面积、高密度的以土壤为主要介质的多目标(如农业和环境等)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这无疑也为土壤分类指标化提供了全新资料。利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0~20cm)的52个元素全量和pH值分析数据,按照已知的土壤发生分类类数(8种土类)进行了样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浅层土壤的地球化学数据能较好地用来区分两类土壤,即紫色土一类的幼年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母岩、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受强烈人为活动水耕、旱耕熟化的土壤(外来物质的不断加入显著地改变了浅层土壤原有的地球化学性质);(2)各类土壤因母岩母质和利用方式不同,各具明显的标志性元素组合特征,如紫色土(高Ca和pH值)、黄壤(低碱和碱土金属元素和pH值)、水稻土(高有机元素、肥料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和潮土(高造岩副矿物元素)等,因此,这些元素组合是土壤分类两个要素(母质和人为作用)的重要参照系;(3)浅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可能完整地体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这三个发生分类依据,因此,聚类分析结果与发生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浅层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 成都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扬子与华夏陆块古-中元古代基底地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探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振东 陈颖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531,共7页
从早期地壳以垂向分异增长为主的思路出发,将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变质基底中相似岩类(陆源碎屑岩、变基性火山岩夹层和晋宁期花岗岩类)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相容性接近的 7对元素( Rb/Cs、 Sr/Ba、 Th/U、 Nb/Ta、 Zr/Hf、 Pd/Pt... 从早期地壳以垂向分异增长为主的思路出发,将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变质基底中相似岩类(陆源碎屑岩、变基性火山岩夹层和晋宁期花岗岩类)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相容性接近的 7对元素( Rb/Cs、 Sr/Ba、 Th/U、 Nb/Ta、 Zr/Hf、 Pd/Pt和 Cr/Ni)作为示踪手段,对华南大陆古-中元古代基底的物源特征和后期演化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几点初步认识: (1)扬子、华夏两陆块前元古宙“原始”地壳具有相近的物质组成; (2)在古-中元古代期间(尤其是中元古代),华南大陆的扬子、华夏陆块处于各自不同的构造位置,华夏陆块较扬子陆块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后期叠加和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元古宙 扬子陆块 华夏陆块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有光 李泽九 +4 位作者 胡以铿 孙善才 刘建宏 李兴海 徐家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3,共7页
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某些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论为指导的、以异常形成机制分析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并以陇南地区的金异常评价为例。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区域地球化学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铜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泽九 朱有光 +4 位作者 胡以铿 孙善才 刘建宏 李兴海 徐家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按照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研究区铜矿不同成矿系列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制约异常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并将这些因素和条件转化为异常评价指标。
关键词 铜矿床 地球化学异常 系统评价 地球化学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宁陕地区花岗岩类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深部地质信息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宏飞 欧阳建平 +1 位作者 凌文黎 陈岳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组成 深部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河南伊川-湖北宜昌地学断面地壳岩石组成、化学成分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山 赵志丹 +1 位作者 骆庭川 张本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3-226,共14页
系统测定了河南伊川-湖北宜昌地学断面及其邻区主要岩性99件样品高温高压条件下地震纵波速Vp值,将结果与地表地质、地震测深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资料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区内四个构造单元地壳岩石组成模型,估算出地壳各层的平均成... 系统测定了河南伊川-湖北宜昌地学断面及其邻区主要岩性99件样品高温高压条件下地震纵波速Vp值,将结果与地表地质、地震测深获得的地壳速度结构资料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区内四个构造单元地壳岩石组成模型,估算出地壳各层的平均成分。秦岭地壳总体成分是闪长-花岗闪长质的,地壳分异程度较低,地完成分和地球物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过板底垫托物质,但拆离作用已使现今造山带不存在山根,垫托物质很少或已返回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地壳组成 地震波速 岩石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现今地壳结构岩石组成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本仁 张宏飞 高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93,共9页
通过大别造山带岩石地震波速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值与地震测深断面观察值的对比,结合地表出露岩石对深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揭示了该造山带现今地壳各结构层的基本岩石组成:上地壳主要由长英质岩石组成,榴辉岩在其中仅占0~20%;中地... 通过大别造山带岩石地震波速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值与地震测深断面观察值的对比,结合地表出露岩石对深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揭示了该造山带现今地壳各结构层的基本岩石组成:上地壳主要由长英质岩石组成,榴辉岩在其中仅占0~20%;中地壳(低速层)主体由长英质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下地壳上部由80%镁铁质麻粒岩和20%长英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下部由幔源底侵岩浆作用形成的镁铁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泊松比为0.265~0.280,明显高于榴辉岩的泊松比,表明其中即使有榴辉岩存在,含量也应极少。各构造单元出露的白垩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其铅、钕与锶同位素组成均可与北大别的核杂岩相对比,表明花岗岩浆均应以深部核杂岩为源岩。因此,被白垩纪花岗岩侵入的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单元和宿松高压变质岩单元深部均应由核杂岩组成,亦即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应呈拆离的构造岩片覆盖于核杂岩之上。鉴于白垩纪花岗岩的钕模式年龄(tDM)均集中于古元古代(1.8~2.2Ga),表明花岗岩的源区应限于核杂岩中构成原中地壳下部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层。这为中地壳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组成提供了佐证。考虑到大量花岗岩浆的抽出,应留下更大体积的镁铁质岩残留体,后者在地壳流变增厚调整过程中可能因密度增大而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花岗岩 大别造山带 地壳结构 岩组 榴辉岩 古元古代 铁质 深部 测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成矿流体特征、物理化学条件及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珍权 刘继顺 陈德兴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63,共7页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在对比性研究了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的葫芦沟、莲子沟和王排三个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类型及分带性、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和矿床类型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测温学、流体成分分析及计算...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在对比性研究了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的葫芦沟、莲子沟和王排三个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类型及分带性、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和矿床类型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测温学、流体成分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了三个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特征、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及演化,认为:(1)虽然它们的矿床类型不同,主要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但所经历的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相同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十分相似。在空间位置上,从下到上矿床类型由蚀变岩型过渡到石英脉型,因而隶属于同一成矿系列。(2)从蚀变岩型到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变化特征:①各成矿阶段的平均均一温度降低;②成矿的压力和深度减少;③成矿溶液的盐度相当或有所增加。(3)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从Ⅰ→Ⅳ阶段各矿床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具有下述类似的特征:①成矿的温度、压力逐渐降低;②成矿溶液的酸碱度具有从弱碱性(中性)→弱酸性→酸性→弱碱性的演化规律;③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相对氧化→相对还原→相对氧化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包裹体 物理化学条件 小秦岭 成矿系列 金矿田 金矿床 控矿构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向武 邓南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海水 挥发性卤代烃 产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构造归属:海西期以来地幔化学成分特征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匡少平 张本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通过对海西期以来幔源岩石化学成分 (特别是高度不相容元素对比值和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对比值 )研究并与相邻构造单元 (扬子板块北缘、华北板块南缘、北秦岭带、南秦岭带 )地幔特征对比表明 ,大别造山带中海西期春秋庙 -王母观辉长岩、... 通过对海西期以来幔源岩石化学成分 (特别是高度不相容元素对比值和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对比值 )研究并与相邻构造单元 (扬子板块北缘、华北板块南缘、北秦岭带、南秦岭带 )地幔特征对比表明 ,大别造山带中海西期春秋庙 -王母观辉长岩、碰撞后晚燕山早期镁铁 -超镁铁质岩体 (包括南、北大别造山带 )以及产于大别造山带南部和扬子地块北缘的晚燕山晚期碱性玄武岩源区地幔 ,均具有富Sc、Cu ,贫MgO ,低Zr/Hf和高Rb/Sr、Ba/Sr、Ba/La、Nb/Ta、Yb/Hf等特征。源区地幔的这些特点与元古宙以来扬子地幔特征相似 ,而与华北地幔特征存在显著区别 ,反映大别造山带发育在扬子地幔上。根据大量的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 ,指出桐柏 -商城 -磨子潭 -晓天断裂带是秦岭造山带中商丹断裂带的东延。综合研究证实大别造山带主体属南秦岭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岩石 地幔成分特征 地球化学对比 秦岭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平台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渗容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能 鲍征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97,共2页
用MATLAB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对环境扫描电镜下获取的碳酸盐岩样品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统计意义上的孔隙特征参数——图像孔隙度、计算渗透率和似圆性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与实际测量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用MATLAB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对环境扫描电镜下获取的碳酸盐岩样品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统计意义上的孔隙特征参数——图像孔隙度、计算渗透率和似圆性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与实际测量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数字图像定量分析法获取的碳酸盐岩物性特征参数能够正确地评价岩石的物性,并且比传统方法能获取更多的特征参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数字图像 孔隙 渗透率 环境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