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6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堃 许涛 薛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12-315,共4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内容丰富,世界级2处,国家级4处,省级8处,整体科学价值极高;十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内容丰富,世界级2处,国家级4处,省级8处,整体科学价值极高;十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度高于主要其他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和石花洞园区的地质遗迹类型最为鲜明、突出;整个地质公园蕴藏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可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科普科研基地和世界知名地质科普旅游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价值评价 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切列克其大型菱铁矿床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朱明田 孔繁琦 刘文成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79,共8页
木吉—布伦口—黑黑孜站干—大红柳滩菱铁矿带是西昆仑最重要的铁成矿带之一,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分布于木吉—布伦口—切列克其一带,以切列克其菱铁矿规模最大且典型,但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成矿年代学数据来限定菱铁矿的形成时代。本文从... 木吉—布伦口—黑黑孜站干—大红柳滩菱铁矿带是西昆仑最重要的铁成矿带之一,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分布于木吉—布伦口—切列克其一带,以切列克其菱铁矿规模最大且典型,但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成矿年代学数据来限定菱铁矿的形成时代。本文从块状菱铁矿石中挑选出了大量岩浆成因锆石,它们均具有典型的韵律环带,LA-ICP-MS U-Pb定年给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88±3 Ma,指示块状菱铁矿体形成于寒武纪末期。另有3颗锆石给出了~434 Ma的年代学记录,其轻稀土含量变化较大,可能遭受了后期流体扰动。这一变质事件可能与原特提斯洋的闭合有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块状菱铁矿的形成。由此推测西昆仑北段菱铁矿带很可能形成于寒武纪末期,与原特提期洋演化过程中的海底喷流热液成矿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列克其 菱铁矿 成矿年代学 西昆仑 喷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地球科学:历史经验与现代挑战
3
作者 张栋 葛良胜 +3 位作者 吕新彪 戚冉 闫家盼 赵由之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9-732,共14页
军事地质学以战争和和平时期军事活动实践应用为研究领域,在军事行动、作战环境、战场情报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军事需求应用推动军事地质学向军事地球科学创新发展。军事地球科学基于地球科学交叉学科,致力于研究解决... 军事地质学以战争和和平时期军事活动实践应用为研究领域,在军事行动、作战环境、战场情报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军事需求应用推动军事地质学向军事地球科学创新发展。军事地球科学基于地球科学交叉学科,致力于研究解决军事活动涉及的多元自然物质属性、多层空间物理特征和多系统环境挑战。总结国外军事地质学应用研究历史经验,归类军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地学环境影响历史战争、地球科学对军事活动影响、地缘安全利益与资源需求、支持军事活动的地球科学技术等重点领域,建议我国军事地球科学关键问题聚焦理论方法、典型场景和全球议题,提出现代科学挑战:①战场地学空间情报的智能应用;②陌生地域特殊环境隐匿目标的遥感侦察识别技术;③战场侦察的法证军事地球科学;④军事新能源安全保障;⑤现代战争军事地球科学。综述研究成果为提升地质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质学 军事地球科学 地学环境 军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界澄江组沉积时限的厘定——来自凝灰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4
作者 吕勃烨 宛胜 +2 位作者 刘军平 何世军 马成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3-920,共18页
扬子陆块西缘广泛出露的澄江组是一套与Rodinia超大陆演化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其形成时限、构造背景对华南地区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以及古大陆重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在云南禄劝地区澄江组顶部发现2层的火山岩夹层,岩性为... 扬子陆块西缘广泛出露的澄江组是一套与Rodinia超大陆演化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其形成时限、构造背景对华南地区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以及古大陆重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在云南禄劝地区澄江组顶部发现2层的火山岩夹层,岩性为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对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735.6±5.2 Ma(n=24,MSWD=0.14)加权平均年龄,说明凝灰岩喷发年龄为南华纪早期,从而限定了澄江组的沉积时限为812~735.6 Ma。岩石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晶屑凝灰岩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亏损Ba、Sr、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燕式”型,与低Sr高Yb的南岭型花岗岩特征较为一致;凝灰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T_(DM2):1932~1265 Ma,平均值为1704.3 Ma)下地壳泥质岩石经5%~10%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与华南陆块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是南华裂谷重要的岩石学及岩浆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组 凝灰岩 南岭型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 扬子陆块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禄丰盆地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莫雄 关奇 +7 位作者 王伟 刘军平 孙载波 卢晓萍 董啟兴 王涛 许欢 吕伟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通过详细追索调查,笔者等在禄丰盆地滑石板村一带发现大规模的恐龙足迹化石产地,产于白垩系下统马头山组下部紫红色钙粉砂质泥岩层面。足迹主要有蜥脚类、兽脚类、鸟臀类恐龙足迹等,足迹指示恐龙运动方向明显、足迹深度自南向北变化体... 通过详细追索调查,笔者等在禄丰盆地滑石板村一带发现大规模的恐龙足迹化石产地,产于白垩系下统马头山组下部紫红色钙粉砂质泥岩层面。足迹主要有蜥脚类、兽脚类、鸟臀类恐龙足迹等,足迹指示恐龙运动方向明显、足迹深度自南向北变化体现了古湖泊位于产地南部的古地理特征;鉴于足迹类型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为深入研究滇中地区早白垩世恐龙演化、生存环境及科普提供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恐龙足迹化石 马头山组 禄丰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63
6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9-188,共20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中生代 三大成矿期次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大义山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58
7
作者 伍光英 潘仲芳 +2 位作者 李金冬 肖庆辉 车勤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34-442,共9页
通过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调查研究,对大义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认为它是由印支期和燕山期3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并对含锡多金属矿花岗岩提出... 通过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调查研究,对大义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认为它是由印支期和燕山期3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并对含锡多金属矿花岗岩提出了如下认识:①同一超单元内花岗质岩浆演化从早至晚次单元有由酸性向(贫钙富碱)酸碱性演化的规律;即晚期次更具弱钙碱性—偏碱性岩系,成矿专属性明显。②斜长石的An值常为4~15;以钠长石为主;黑云母Mf值<0.12,属铁叶云母—铁质黑云母。具高硅SiO2>73×10-2,富碱Na2O+K2O>7.5×10-2、K2O/Na2O>1.20,贫钙CaO<0.80×10-2;过铝指数AKNC>1.10,碱度指数AR>2.5,分异指数DI>90,氧原子数与分子总数比大于1.98及富F、B的特征。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Eu亏损值小于0.30。③岩石中Sn、W、F、As、Sb、Pb、Zn、Cu、U等有高的综合异常和重砂有锡石、黑钨矿、锑矿物、辰砂及铅、锌、铜矿物异常。④印支—燕山期北西向郴州—邵阳断裂有早期为左行压扭剪切,晚期为张扭的复合多次转换特征,与断裂同活动的花岗质岩浆有沿北西向构造带从南东向北西斜上方先后3期次顺序侵位的规律。岩体内部构造及接触带围岩的构造位态显示为“被动”侵位特征,岩体定位方式属剪切扩张型。锡多金属矿床(点)有围绕岩体展布的规律;矿床类型主要有蚀变花岗岩体型、云英岩脉型、断裂破碎带型等,并总结分析了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锡多金属矿 地球化学背景 花岗岩 大义山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
8
作者 吕林素 毛景文 +2 位作者 刘珺 张作衡 谢桂青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66,共19页
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笔者比较详细而全面地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北缘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时空分布规律,并将该成矿带划分为四个成矿亚带:①吉黑成矿亚带、②辽吉成矿亚带、③燕冀成矿亚带和④白云鄂博成矿亚带。文中重新厘定了... 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笔者比较详细而全面地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北缘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时空分布规律,并将该成矿带划分为四个成矿亚带:①吉黑成矿亚带、②辽吉成矿亚带、③燕冀成矿亚带和④白云鄂博成矿亚带。文中重新厘定了各个成矿亚带的形成时代,得出华北克拉通北缘Ni-Cu-(PGE)矿有三个主要成矿期,即古元古代吕梁期(2242~1962Ma)、晚古生代海西晚期(289~265Ma)和早中生代印支期(225~216Ma)。这三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克拉通北缘边缘裂陷环境、华北克拉通北缘晚古生代造山期后环境和古亚洲造山带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铂族)硫化物矿床 成矿时代 地球动力学背景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晓飞 周毅 +5 位作者 刘俊来 李树才 王必任 滕超 曹军 张华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5-1791,共17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合,岩性以流纹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件流纹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76±0.81Ma(MSWD=1.3)和280±0.76Ma(MSWD=0.69),说明大石寨组流纹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Eu和Ti的负异常。10000Ga/Al平均值3.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 A型 弧后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志丹 薛春纪 +2 位作者 张舒 石海岗 王思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3-998,共16页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是西南天山地区的典型矿床。矿床以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矿体呈板状、层状、似层状产于上泥盆统坦盖塔尔组上岩性段灰岩层位中,宏观及微观现象均显示后生成矿特点,围岩蚀变较弱。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是西南天山地区的典型矿床。矿床以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矿体呈板状、层状、似层状产于上泥盆统坦盖塔尔组上岩性段灰岩层位中,宏观及微观现象均显示后生成矿特点,围岩蚀变较弱。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以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为主。黄铁矿Co/Ni比值<1,指示其成因与盆地流体相关,闪锌矿浅色、贫铁〔w(Fe)0.652%~1.797%〕,反映中低温成矿。矿石中热液方解石、白云石δ13CV-PDB=-1.9‰~2.6‰,δ18OV-SMOW=22.41‰~24.67‰,流体包裹体δDV-SMOW=-102‰~-77‰,平衡流体δ18OH2OV-SMOW=9.97‰~13.35‰,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中的封存水,而其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围岩碳酸盐岩。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多数集中于16‰~24‰,指示硫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847~18.173、15.586~15.873、37.997~38.905,与围岩碳酸盐岩地层具有可比性,而明显不同于矿床附近二叠纪侵入岩体,指示围岩提供了成矿物质。铅同位素组成和相关参数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是造山期逆冲推覆作用使盆地流体大规模活化、运移形成的MVT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地质 矿床地球化学 MVT型矿床 霍什布拉克 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02
11
作者 毛景文 李晓峰 +3 位作者 张作衡 王义天 李厚民 胡华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20-637,共18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成矿围岩为火山岩类及同源花岗质岩石和周围地层。主要的蚀变组合为冰长石-玉髓-绢云母或明矾石-高岭石-石英(玉髓)。成矿年龄分布在180~188Ma,135~144Ma,127~115Ma和94~105Ma四个区间,前三组年龄分别响应于中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克拉通的造山碰撞后陆内造山的伸展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以及岩石圈大减薄,后一组为华南地区岩石圈再一次强烈伸展期间的产物。虽然这些矿床的形成时间有差异,但都是发育于大陆伸展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中国东部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E-MORB型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8
12
作者 刘希军 许继峰 +3 位作者 王树庆 侯青叶 白正华 雷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3-1389,共17页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经过俯冲-增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岩带,其中之一的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条蛇绿岩带,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壳的残余。本文的资料显示蛇绿岩带内的镁铁质岩呈现出N-MORB、E-M...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经过俯冲-增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岩带,其中之一的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条蛇绿岩带,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壳的残余。本文的资料显示蛇绿岩带内的镁铁质岩呈现出N-MORB、E-MORB和似OIB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阿克巴斯套岩体中的浅色辉长岩LA-ICP-MS锆石年龄测定,获得达拉布特蛇绿岩E-MORB型镁铁质岩的年龄为302±1.7Ma。鉴于达拉布特蛇绿岩中E-MORB和似OTB型镁铁质岩成因的复杂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辉长岩锆石U-Pb年龄所代表的意义存在两种可能性:(1)E-MORB型和似OIB型镁铁质岩可能是弧后盆地扩张后期的产物,代表蛇绿岩的年龄,其表明西准噶尔地区可能晚石炭纪还有洋盆存在;(2)E-MORB型镁铁质岩是蛇绿岩消亡阶段由于扩张脊和俯冲带碰撞作用而形成的弧前海山,形成时代晚于达拉布特主体蛇绿岩,但其成因与蛇绿岩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侵向于第二种可能性,认为新疆北部晚石炭-早二叠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俯冲作用仍然存在,扩张脊俯冲形成的板片窗效应导致地幔楔、俯冲板片和沉积物等熔融促使基性岩浆向长英质酸性岩浆转变,从而引发了二叠纪大规模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了该时期的构造-岩浆-成矿-造山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达拉布特 蛇绿岩 E-MORB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巴隆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有炘 裴先治 +5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刘成军 陈国超 裴磊 魏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30-2244,共15页
东昆仑东段巴隆南侧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中可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采用LA-MC-ICP-MS方法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870.6±7.7Ma(MSWD=2.6)和875.3±6.3Ma(MSWD=0.92),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并... 东昆仑东段巴隆南侧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中可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采用LA-MC-ICP-MS方法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870.6±7.7Ma(MSWD=2.6)和875.3±6.3Ma(MSWD=0.92),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并经历了早古生代变质作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高Si O2、Al2O3、K2O,低Ti O2、Na2O的特征,A/CNK平均为1.14,A/NK平均为1.47,矿物组合中出现石榴子石和白云母等富铝矿物,显示S型过铝质花岗岩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6.22~25.37),有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0.16~0.44)。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明显亏损Ba、Ta、Nb、Sr、P和Ti元素。综合分析,岩浆来源于陆壳部分熔融,可能为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长英质岩石发生脱水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是东昆仑地区响应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的物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花岗质片麻岩 新元古代 同碰撞花岗岩 RODIN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金厂沟梁金矿区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段培新 李长民 +2 位作者 刘翠 邓晋福 赵国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89-3202,共14页
本文对内蒙赤峰地区金厂沟梁金矿区内的金厂沟梁、西台子、对面沟花岗质岩体开展了相关研究。金厂沟梁岩体岩性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49.9±1.4Ma,为早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碰撞造山(CCG)。西... 本文对内蒙赤峰地区金厂沟梁金矿区内的金厂沟梁、西台子、对面沟花岗质岩体开展了相关研究。金厂沟梁岩体岩性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49.9±1.4Ma,为早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碰撞造山(CCG)。西台子岩体岩性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7±1.8Ma,为晚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后造山(POG)区域。对面沟岩体为早白垩世,其中心相岩性是石英二长斑岩,边缘相是石英二长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均属于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古亚洲洋构造域在晚三叠世已到末期,从而进入大陆碰撞造山的末期陆内造山阶段。本文提出岩基对后期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早于成矿时期所形成的板状侵入体为后期成矿提供必要条件,较为合理的解释金厂沟梁地区金矿分布的成因,并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厂沟梁地区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三叠纪 岩基后成矿模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晓飞 刘俊来 +5 位作者 冯俊岭 周毅 滕超 张华川 曹军 王必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5,共10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年龄为287.5±1.4Ma...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乌拉苏太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该火山岩年龄为287.5±1.4Ma(MSWD=3.1),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高铝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Ba、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有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结合大石寨组岩石学及地质学特征,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或弧间)盆地,是早二叠世早期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锡林浩特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早期 弧后盆地 古亚洲洋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林素 毛景文 +4 位作者 刘珺 陈刚 张作衡 谢桂青 王瑞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16,共20页
岩浆硫化物矿床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Rodinia研究的深入。最新的SHRIMP锆石U-Pb法和硫... 岩浆硫化物矿床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Rodinia研究的深入。最新的SHRIMP锆石U-Pb法和硫化物矿石Re-Os法定年结果表明,宝坛、煎茶岭、冷水箐和金川Ni—Cu-(P(正)硫化物矿床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成矿时代依次变新,即从宝坛(982±21)Ma→煎茶岭(878±27)Ma→冷水箐(约800Ma)→金川(833±35)Ma,而矿床规模从宝坛中型Ni-Cu-Co-(PGE)矿床→煎茶岭大型Ni—Co矿床→冷水箐中型Ni-Cu-(PGE)矿床→金川超大型Ni—Cu-Cp(PGE)矿床,这些矿床均处于克拉通边缘,即扬子克拉通南缘、北缘和西缘以及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按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划分为桂北、勉略宁、盐芦和龙首山等4个成矿带,且它们的形成均与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与裂解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铜镍(铂族)硫化物矿床 新元古代 地球动力学背景 罗迪尼亚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4
17
作者 路彦明 李汉光 +3 位作者 陈勇敢 张国利 张玉杰 李振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1,共7页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矿脉体的产出受控于NWW向断裂和褶皱构造,走向NWW。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成矿可分为4个阶段。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Au为一独立元素组。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CH4、C2H6,离子以Na+...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矿脉体的产出受控于NWW向断裂和褶皱构造,走向NWW。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成矿可分为4个阶段。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Au为一独立元素组。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CH4、C2H6,离子以Na+、K+、SO2-4、F-、C l-为主,Na+/K+为1.2~5.4,且富F-。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δDH2O介于-65‰^-92‰之间,氧同位素δ18OH2O-SMOW值介于4.71‰~11.01‰之间。硫化物的δ34S为3.0‰~9.2‰。矿石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围岩明显不同。金矿是在深部和浅部流体相互作用下,形成于中低温、低盐度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上金矿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盘陀山含钨花岗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国斌 李文明 +8 位作者 杨合群 田永堂 高永伟 杜涛 全守村 乔耿彪 雷永孝 杨涛 冯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836,共9页
盘陀山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北山盘陀山—古硐井近东西向挤压隆起带西段,为一复式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两种岩石单元构成,其中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与近年新发现的国庆钨矿床有关。前人测得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83.3... 盘陀山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北山盘陀山—古硐井近东西向挤压隆起带西段,为一复式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两种岩石单元构成,其中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与近年新发现的国庆钨矿床有关。前人测得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83.3±1.8 Ma,时代为泥盆纪。成矿岩体岩石的Rittman指数为1.86~2.28,A/CNK平均值为1.12,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的LaN/YbN值为1.90~7.63,δEu值为0.09~0.63,Nb/Ta值为1.07~10.77,Rb/Sr值为0.41~5.34,说明岩浆来源于地壳,具有明显的重熔型花岗岩特征。作者研究认为,在早古生代该区属白玉山—方山口—鹰嘴红山被动陆缘带,到泥盆纪本区进入板块碰撞造山阶段,动力转化为热量,前寒武纪古陆壳发生部分重熔,生成了含钨花岗岩浆。岩体的成矿作用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岩浆上侵后,挥发份携带部分成矿元素向顶边部运移,并在岩体内接触带聚集,形成了顶边部接触带型钨矿体群;第二阶段,随着岩体由边部向内部结晶,残余岩浆中挥发分及成矿元素逐步富集,最终在成矿岩体中部形成了石英细脉带型钨矿体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陀山花岗岩 成矿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内蒙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绿色产能评价研究:以吉林大安市为例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立胜 汪媛媛 +2 位作者 余涛 杨忠芳 白荣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885,共7页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绿色产能评价 吉林省大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夏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20
作者 韦萍 莫宣学 +3 位作者 喻学惠 黄雄飞 丁一 李小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81-3992,共12页
甘肃西秦岭夏河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内发育较多暗色微粒包体。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SiO2和全碱含量(分别为66.07%~69.18%、7.18%~7.69%)高于花岗闪长岩的平均值(分别为60.18%~66.22%、4.73%~6.7... 甘肃西秦岭夏河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内发育较多暗色微粒包体。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SiO2和全碱含量(分别为66.07%~69.18%、7.18%~7.69%)高于花岗闪长岩的平均值(分别为60.18%~66.22%、4.73%~6.72%),而Al2O3和CaO含量(分别为15.21%~16.37%、2.23%~3.04%)则低于花岗闪长岩的平均值(分别为16.60%~17.39%、3.54%~5.86%),两类岩石的K2O/Na2O比值均大于1,Mg#偏高(平均为55),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1.1,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夏河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La/Yb)N比值介于8.97~33.48,无或弱负Eu异常,以富集Rb、Ba、Th、U、K并相对亏损Nb、Ta、P、Ti、Zr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确定夏河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44~248Ma,属印支早期。夏河花岗岩类具有较高的(87Sr/86Sr)i(0.70714~0.70743)、较低的εNd(t)(-6.21^-8.36)和高放射性成因Pb(206Pb/204Pb=17.850~18.003,207Pb/204Pb=15.489~15.510,208Pb/204Pb=37.815~37.931)同位素组成,表明该花岗岩主要来自中元古代下地壳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且幔源岩浆的参与可能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该区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夏河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推测西秦岭地区阿尼玛卿-勉略洋盆的闭合时间晚于24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Sr—Nd—Pb同位素 夏河花岗岩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