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杜鹏辉
丁虹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医院妇科
武汉大学药学院
-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
文摘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5只,其余大鼠以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子宫肌瘤模型。分为模型组及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低、中、高剂量(0.56,1.12,2.24 mg.kg-1.d-1,腹腔内注射)组各15只。正常组、模型组每只每天腹腔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共12周。末次用药后24 h将所有大鼠称重,酶标记单克隆抗体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随后处死大鼠,剖腹先观察子宫大体形状,剪取子宫称重,以子宫重量/体重(mg.g-1)计算子宫系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E2、P和血清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子宫重量明显增加,子宫系数变大,子宫平滑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升高。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E2、P及EGF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以2.24 mg.kg-1.d-1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结论米非司酮腹腔内给药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瘤机制可能为:①降低体内雌、孕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直接对抗孕酮活性并产生抗E2作用,从而使雌、孕激素效应显著降低,导致肌瘤体积缩小,子宫重量减轻,子宫系数变小;②降低血清EGF水平,抑制EGF-EGF-R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
-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雌激素
孕激素
表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Keywords
Mifepristone
Hysteromyoma
Estrogen
Progesterone (P)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ogen receptor (PR)
-
分类号
R984
[医药卫生—药品]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