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南低幅度披覆构造低电阻率油层成因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帆 肖承文 +2 位作者 边树涛 苏小军 王焕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轮南油田通过测井和试油相继在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发现了低电阻率油层。对塔里木盆地22个油气田57个油气层的统计表明,低电阻率油层对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及原油密度有一定的选择性,物性较差的储集层易表现为低油层电阻率,流体... 近年来轮南油田通过测井和试油相继在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发现了低电阻率油层。对塔里木盆地22个油气田57个油气层的统计表明,低电阻率油层对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及原油密度有一定的选择性,物性较差的储集层易表现为低油层电阻率,流体密度中等的凝析气藏或轻质油油藏易于形成低电阻率油层。高不动水饱和度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轮南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分析,指出:具有主力油藏(或古油藏)背景的低幅度披覆构造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条件;储集空间与油气类型的配伍关系可能是导致部分油层呈现低电阻率特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低幅度 古油藏 测井解释 高不动水饱和度 储集层流体配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及盒3段风暴岩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吝文 姜在兴 +2 位作者 向树安 游国庆 田继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首次提出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及盒3段发育风暴岩。前人认为该区盒2及盒3段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而风暴岩的发现证明还广泛发育一套湖泊沉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及盒3段沉积时期,湖泊水面广阔,地形平... 首次提出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及盒3段发育风暴岩。前人认为该区盒2及盒3段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而风暴岩的发现证明还广泛发育一套湖泊沉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及盒3段沉积时期,湖泊水面广阔,地形平缓,总体水体较浅,为浅水湖泊环境,易产生风暴回流。根据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资料,研究区内发育丰富的浅湖风暴岩沉积构造,主要有截切构造、渠模、丘状交错层理和冲刷面等典型的风暴成因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也反映出重力流和牵引流兼有的复杂的水动力机制。研究区风暴岩理想的沉积单元从下至上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即:A、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段;B、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段;D、波状层理段;E、泥岩段。风暴岩是湖泊发育的典型标志,所以风暴岩的提出对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增加了新的认识,并且对下石盒子组的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下二叠统 下石盒子组风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地区全新世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路 于兴河 +3 位作者 谭程鹏 杜永慧 单新 王志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障壁海岸 障壁—潟湖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加里东中期古岩溶作用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涛 蔡希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25-1134,共10页
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古生物、钻井地质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证实塔北地区存在加里东期运动及该期岩溶作用。本文探讨了原岩性质、断裂裂缝发育程度、古地貌形态、古气候等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岩石学、锶同位素、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建... 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古生物、钻井地质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证实塔北地区存在加里东期运动及该期岩溶作用。本文探讨了原岩性质、断裂裂缝发育程度、古地貌形态、古气候等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岩石学、锶同位素、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建立了识别加里东期大气水作用的标志,指出早期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程度是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总结了该期岩溶具有以下特征:①层控性:岩溶发育具有发育面积广,深度浅,在不整合面以下0~35m发育;②断控性:较大溶洞发育在断裂附近;③有效储层具较强非均质性。由此预测该储层发育区位于古风化壳剥蚀区和加里东期断裂发育区的叠合部位,主要位于阿克库勒凸起的轴部倾没端和塔河西南部、东南部的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发育区。该期岩溶的存在与发现,对塔河油田南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油藏 加里东期 岩溶特征 储集体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沉积相模式及有利目标区预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诗望 姜在兴 +3 位作者 高彦楼 胡学质 秦兰芝 徐小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3,共4页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处于海陆交互沉积环境,碎屑岩和灰岩频繁互层。通过分析钻井、测井等相标志,识别出研究区存在海岸平原、潮坪、陆棚和局限台地4种沉积相。通过联井和平面相演化分析,认为研究区为缓坡型混积陆棚边缘...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处于海陆交互沉积环境,碎屑岩和灰岩频繁互层。通过分析钻井、测井等相标志,识别出研究区存在海岸平原、潮坪、陆棚和局限台地4种沉积相。通过联井和平面相演化分析,认为研究区为缓坡型混积陆棚边缘沉积相模式,这一相模式以发育广阔的潮坪和混积陆棚为典型特征。潮坪砂岩主要出现在各段的下部,陆棚相的水下浅滩砂岩和灰岩滩出现在各段中部。潮汐水道砂体是最好的储层,灰岩滩为差储层。Wanke,Hormiguero,Horm_sur和Kupi地区为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相模式 目标区 预测 Napo组 Oriente盆地 厄瓜多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正演的测井曲线重构技术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龙国清 邓宏文 +3 位作者 李玉君 朱继田 杨希兵 王立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8,76,共4页
利用基于模型正演的测井曲线重构技术,采用同位协同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将储层物性、测井响应、地震属性间的关系相结合进行随机建模,是稀井网条件下储层属性建模的有效办法,应用此方法建立了莺歌海盆地某气田莺歌海组二段Ⅱ下气组... 利用基于模型正演的测井曲线重构技术,采用同位协同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将储层物性、测井响应、地震属性间的关系相结合进行随机建模,是稀井网条件下储层属性建模的有效办法,应用此方法建立了莺歌海盆地某气田莺歌海组二段Ⅱ下气组储层孔隙度模型。结果表明:测井正演重构曲线能有效地解决浅层气藏声波曲线畸变问题,建立较好的井震关系;用井约束反演波阻抗作为第二变量进行同位协同模拟,降低了随机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模拟结果符合地质认识,可以定量表征气藏内部的分隔关系,与实际生产测试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重构 同位协同克里金 序贯高斯 随机模拟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大黄山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相控成矿模式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东营 许浩 +2 位作者 李婧婧 杨永毅 孙美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5,60,共4页
采用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对准南大黄山油页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准南大黄山油页岩属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成因类型,主体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环境,缺少陆生植物输入,缺失底栖生物。凝灰质的存在... 采用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对准南大黄山油页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准南大黄山油页岩属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成因类型,主体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环境,缺少陆生植物输入,缺失底栖生物。凝灰质的存在指示火山营养物质促进了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繁衍。表层水体有机质繁衍旺盛,底层水体闭塞滞流且咸化缺氧,提供了巨厚优质油页岩特殊的分层水体悬浮加积与持续成矿的条件。含矿岩系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油页岩发育于不同的体系域,其中水进体系域的湖泛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整个加积过程更有利于油页岩沉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沉积环境 成矿模式 二叠系 准南大黄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鹿坤 冯佐海 +1 位作者 侯读杰 李晓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3,共6页
桂东北煌斑岩SiO2含量主要在33.74%~48.14%之间,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钙碱性岩系、钾质-超钾质煌斑岩;地球化学表明,桂东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为特征,轻、重稀土具有较好的分馏。结合... 桂东北煌斑岩SiO2含量主要在33.74%~48.14%之间,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钙碱性岩系、钾质-超钾质煌斑岩;地球化学表明,桂东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为特征,轻、重稀土具有较好的分馏。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发展史研究表明,桂东北煌斑岩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部分熔融 地壳混染 桂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曾维特 丁文龙 +4 位作者 张金川 李玉喜 林拓 王濡岳 付景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基于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利用测井、区域地质资料定量研究裂缝有效性,对其主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结合页岩岩心现场解吸实验,探讨页岩含气量与裂缝有效性关系。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发育,当裂缝开度... 基于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利用测井、区域地质资料定量研究裂缝有效性,对其主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结合页岩岩心现场解吸实验,探讨页岩含气量与裂缝有效性关系。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岩心裂缝发育,当裂缝开度大、角度陡倾、延伸较远时,深、浅侧向电阻率值差异明显,裂缝有效性高;若裂缝角度平缓、纵向上延伸较浅、开度小,深、浅侧向电阻率值无明显差异,裂缝有效性差,且多为矿物所封堵。页岩裂缝有效性主要受充填程度、溶蚀作用、异常流体高压、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其中矿物封堵对裂缝有效性造成破坏较大;溶蚀作用和页岩中的异常流体高压对改善页岩孔渗、提高裂缝有效性有积极效果,区域构造活动对不同构造部位裂缝的有效性产生不同影响。有效裂缝有助于吸附态页岩气的解吸,增加游离气含量,成为天然气运移、开采的通道,特别对改善页岩储层渗透率作用更大。然而过大规模尺寸的裂缝会破坏页岩密封性和超压,使天然气散失,不利于页岩气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黔北 牛蹄塘组 页岩 裂缝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启动压力对低渗透单相流体及油水两相渗流的影响--以沙埝油田沙7断块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浩 赵鹏大 刘柏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6,共3页
应用压差—流量法测定岩心启动压力,根据实验结果和数学方法分析启动压力对油水渗流的影响,并对达西公式和JBN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推导出适合低渗透储层规律的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启动压力的存在,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非达西现象突出,... 应用压差—流量法测定岩心启动压力,根据实验结果和数学方法分析启动压力对油水渗流的影响,并对达西公式和JBN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推导出适合低渗透储层规律的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启动压力的存在,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非达西现象突出,借用达西公式所获得的视渗透率随压力梯度发生变化,当压力梯度达到最大启动压力梯度时,渗流进入拟线性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启动压力 低渗透 相对渗透率 非达西渗流 视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松航 梁宏斌 +2 位作者 唐书恒 钱铮 赵俊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是冀中坳陷东北部亟待突破的勘探领域。文中基于大量的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古地温资料,分别模拟构建了大城凸起、文安斜坡和武清凹陷的埋藏史和考虑岩浆热液侵入作用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东北部石...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是冀中坳陷东北部亟待突破的勘探领域。文中基于大量的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古地温资料,分别模拟构建了大城凸起、文安斜坡和武清凹陷的埋藏史和考虑岩浆热液侵入作用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地层总体上经历了"三沉两抬"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印支运动前全区具有近似的演化历史,印支期、燕山期区内构造演化开始分异,至新生代形成总体"东隆西坳"的构造格局。区内烃源岩热演化包括一次生烃和二次生烃,并可细分为长期隆升型、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型和岩浆热变质型三种类型。一次成烃主要发生在三叠系末期,二次成烃分别在新近纪和古近纪岩浆侵入期。区内斜坡浅部和隆起区一次成烃,斜坡和凹陷深部为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二次成烃、斜坡和凸起岩浆热液侵入区发生岩浆热变质二次成烃。一次成烃期Ro值在0.7%左右,不具成藏潜力,二次成烃期烃源岩可达高熟、过熟阶段,成藏配置条件好,成藏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石炭一二叠系 烃源岩 热演化史 二次生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宇琪 张金川 +2 位作者 张鹏 唐玄 苏惠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8-16,共9页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盐湖沉积体系泥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潜力,本文通过多口钻井岩芯泥页岩全岩矿物X衍射、粘土矿物X衍射、氩离子抛光及能谱、扫描电镜等测试数据,研究了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陆相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盐湖沉积体系泥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潜力,本文通过多口钻井岩芯泥页岩全岩矿物X衍射、粘土矿物X衍射、氩离子抛光及能谱、扫描电镜等测试数据,研究了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陆相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认为储集空间以微-纳米级孔隙为主,包括无机原生粒间孔、无机原生晶间孔、无机次生溶蚀孔、有机孔及微裂缝等孔隙类型。其中,无机孔隙,特别是次生孔隙,对页岩油气储层具有明显的建设作用,有机质孔发现较少。矿物成分、岩相类型、成岩作用、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是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矿物成分是影响储集空间类型的内因;不同岩相类型对应的储集空间类型不同;成岩过程中易溶物质的溶蚀对储层物性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垂向上粘土矿物成分演化与孔渗高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页岩储集空间 沙三段 东濮凹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油层分布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晨 樊太亮 江越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明确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油层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方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油层分布特征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兴Ⅰ组油层主要分布于XⅠ1—2及XⅠ2—1小层内,为典型的边水油藏;兴Ⅰ组空间上... 为明确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油层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剩余油挖潜方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油层分布特征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兴Ⅰ组油层主要分布于XⅠ1—2及XⅠ2—1小层内,为典型的边水油藏;兴Ⅰ组空间上受构造高部位、断层及不整合面的综合控制,平面上受沉积微相及储层岩性差异的双重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识别 测井 油层分布 控藏因素 杜84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在变速成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清惠 赵中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6,210,共6页
简述了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的原理,提出将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应用于变速成图的思路。具体做法是:将目的层对应的井点速度作为观测数据,对应的地震速度作为猜测数据,对目的层速度进行贝叶斯-克里金估计预测;对估计速度进行时深转换... 简述了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的原理,提出将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应用于变速成图的思路。具体做法是:将目的层对应的井点速度作为观测数据,对应的地震速度作为猜测数据,对目的层速度进行贝叶斯-克里金估计预测;对估计速度进行时深转换,最终得到区域构造深度图。将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某研究区块的变速成图中,有效提高了该区构造解释精度:在井点位置,估计深度与观测深度的相对误差小于0.4%;在无井控的地方,构造变化比较稳定并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将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应用于变速成图的思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方法 变速成图 观测数据 猜测数据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君 黄文辉 王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宏观分析及室内薄片鉴定,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进行碳酸盐岩岩石组分、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分析。研究认为这2个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吐木休克组岩...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宏观分析及室内薄片鉴定,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进行碳酸盐岩岩石组分、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分析。研究认为这2个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吐木休克组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介形虫和三叶虫富集的泥晶生屑灰岩;良里塔格组岩石类型较多,包括似球粒藻粘结岩、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泥晶似球粒灰岩和纹层状叠层粘结岩等12种岩石类型。根据岩石学特征及野外露头分析认为,吐木休克组沉积于礁前上斜坡环境,而良里塔格组发育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生物礁相等,反映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浅。研究区Ⅰ号和Ⅱ号剖面间发育台地边缘礁相,由南向北发育3个藻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地区 吐木休克组 良里塔格组 碳酸盐岩 岩石类型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敬强 高小洁 +2 位作者 朱全胜 普明闯 姜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淮阳坳陷是南华北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但迄今一直未有突破,主要是由于对成藏条件的认识存在偏差。从构造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圈闭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分析了淮阳坳陷的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淮阳坳陷烃源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 淮阳坳陷是南华北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但迄今一直未有突破,主要是由于对成藏条件的认识存在偏差。从构造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圈闭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分析了淮阳坳陷的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淮阳坳陷烃源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碳含量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淮阳坳陷逊姆口凹陷构造形态被长期保存,有利于捕获原生油气;淮阳坳陷西部背斜带定型时间早,后期构造运动弱,圈闭时空配置较好,具备持续生烃、早期成藏、长期保存的油藏特征,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构造特征 圈闭时空配置 石炭-二叠系 淮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Zanazor油田石炭系KT-Ⅱ碳酸盐岩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伊硕 黄文辉 +2 位作者 金振奎 高白水 朱小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1-801,共11页
石炭系KT-Ⅱ碳酸盐岩层是扎纳若尔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层之一,研究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薄片观察及碳氧同位素、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的基础之上,阐明了研究区KT-Ⅱ碳酸盐岩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成... 石炭系KT-Ⅱ碳酸盐岩层是扎纳若尔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层之一,研究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薄片观察及碳氧同位素、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的基础之上,阐明了研究区KT-Ⅱ碳酸盐岩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1)对储集物性有明显影响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2)划分出滩相亮晶颗粒灰岩和潮坪相灰泥石灰岩两类成岩演化模式及孔隙演化模式,前者可细分为亮晶有孔虫石灰岩和亮晶砂屑鲕粒石灰岩成岩及孔隙演化模式两种亚类;(3)成岩作用是储层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岩石类型(受沉积微环境的控制)的差异决定着不同早期成岩响应,进而影响后期成岩改造,并控制着差异性储层的形成。因此,在沉积基础之上的成岩改造对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性分布具有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纳若尔 石炭系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婧婧 汤达祯 杨永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油气运移示踪剂。咔唑分子9号碳位上的氢原子易与疏导层基质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作用产生氢键,导致咔唑类化合物可逆或不可逆地吸附并部分残留在疏导层中。该氢原子受到的屏蔽程度不同,导致化合物受到的吸附... 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油气运移示踪剂。咔唑分子9号碳位上的氢原子易与疏导层基质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作用产生氢键,导致咔唑类化合物可逆或不可逆地吸附并部分残留在疏导层中。该氢原子受到的屏蔽程度不同,导致化合物受到的吸附几率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咔唑类化合物在正相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可推测其在疏导层中的运移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的咔唑类化合物在原油中的绝对含量和比值,可推断油气运移的方向和相对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类化合物 油气运移 示踪 机理 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忠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强化油气成藏体系动态演化过程,采用“正反演结合”的思路,探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整个的研究过程分5步:通过成藏要素研究构建地质模型;通过正演烃源岩生烃过程与时空演化,分阶段计算生烃... 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强化油气成藏体系动态演化过程,采用“正反演结合”的思路,探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整个的研究过程分5步:通过成藏要素研究构建地质模型;通过正演烃源岩生烃过程与时空演化,分阶段计算生烃量;通过输导体系研究来调整油气最终的分布;应用油气纽分追踪技术分析不同烃源岩层贡献比例;根据三维模拟结果动态分析资源空间分布及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油气成藏体系 动态演化 三维模拟 正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古水体特征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杜庆祥 郭少斌 +3 位作者 沈晓丽 曹中宏 张晓龙 李媛姝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古水体特征研究程度较低。以南堡凹陷南部为例,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和古水深。根据Sr/Ba值、Rb/K值和特殊藻类化石,认为其古盐度为微咸—半咸。通过Sr/Cu值和孢粉化...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古水体特征研究程度较低。以南堡凹陷南部为例,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和古水深。根据Sr/Ba值、Rb/K值和特殊藻类化石,认为其古盐度为微咸—半咸。通过Sr/Cu值和孢粉化石2种手段,恢复了研究区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古气候,认为其为潮湿气候但存在干湿波动。根据Mn/Fe值变化、干酪根类型和藻类化石以及似瘤田螺的发现,恢复了该时期的相对古水深,并结合自生黏土矿物、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等,通过加权平均值的方法定量计算古水深,得出研究区沙一段中亚段顶部沉积时期水体较浅,为4~15m,而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水体较深,为4~30m。综合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南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古盐度和古水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古气候条件和古地形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 古气候 古水深 古近系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