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圆满完成
1
作者 李长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414,共1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共抓大保护”为导向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伟大事业,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共抓大保护”为导向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伟大事业,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服务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献礼70周年校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继2002年长江源首次科考之后,于2022年7月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长江源 科考 深度服务 母亲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8-153,共6页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层面的新举措,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一流学科”通过构建与学科特点相...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层面的新举措,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一流学科”通过构建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全”“大”“红”的课程思政工作架构,取得了一定的育人实效。从制度体系、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为“双一流”建设中的课程思政探索出一条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一流学科” 地质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生物与地质演化的耦联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根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11,I0001,共16页
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质循环的耦合,是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而了解地球系统演化的重要窗口。大气中氮气分压(pN_(2))是认识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地外生命探测的潜在生命标识。因而,深入认识p... 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质循环的耦合,是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而了解地球系统演化的重要窗口。大气中氮气分压(pN_(2))是认识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地外生命探测的潜在生命标识。因而,深入认识pN_(2)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深时大气pN_(2)的变化,简要总结了地球上主要的氮储库特征,从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氮的地质循环两方面探讨了氮的地球生物循环过程、影响因素、可能的演化阶段,总结了当前对深时pN_(2)变化总体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认识,提出了未来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分压 pN_(2) 生物地球化学 地幔氧逸度 氮代谢 地质微生物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普克金矿区黄铁矿和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刘旭 戢兴忠 +1 位作者 陈强 李源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7-990,共14页
贵州普克金矿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泥堡大型金矿西南方向的外围区域,与泥堡金矿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地层特征、构造样式基本相同,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对其开展成矿流体性质和物质来源研究,有助于理解普克矿区金的... 贵州普克金矿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泥堡大型金矿西南方向的外围区域,与泥堡金矿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地层特征、构造样式基本相同,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对其开展成矿流体性质和物质来源研究,有助于理解普克矿区金的成矿作用,并为下一步找矿勘探提供新的参考。本文在对普克金矿区地表发育的(褐铁矿化)黄铁矿-方解石脉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矿物学、方解石稀土元素以及黄铁矿电子探针与微区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普克金矿区内大部分方解石脉显示出与泥堡金矿床不含矿方解石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少数方解石样品显示出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期方解石稀土元素一样的中稀土元素富集和Eu正异常特征。该类方解石脉中的黄铁矿Au元素含量高出平均地壳丰度及沉积成因黄铁矿中Au的含量几个数量级,且Au在黄铁矿中以Au+离子形式存在,表明这些黄铁矿形成于金成矿期的热液环境。含金方解石出现中稀土元素富集模式和Eu正异常特征,表明金成矿流体系还原性质。由于地壳抬升剥蚀的影响,普克金矿区内中稀土元素富集、Eu正异常的方解石脉在地表的露头较少,也可能与普克金矿有利成矿地层层位(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埋深较大、能运移到现今地表层位(三叠系永宁镇组)的成矿热液相对较少有关,指示深部有较好的金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热液方解石 黄铁矿 中稀土元素富集 普克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验地球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2011-2020) 被引量:5
5
作者 章军锋 倪怀玮 +5 位作者 杨晓志 毛竹 张宝华 熊小林 侯通 许文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609,共13页
过去十年,我国的实验地球科学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高温高压实验领域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地球深部重要挥发分的赋存与效应、成矿过程和机制、壳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实验地球科学2... 过去十年,我国的实验地球科学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高温高压实验领域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地球深部重要挥发分的赋存与效应、成矿过程和机制、壳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实验地球科学2011-2020年间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平台与技术建设情况,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地球科学 高温高压 物理化学属性与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余庆地区层间破碎带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源洪 杜红毅 +3 位作者 陈军 徐石辉 胡涛 袁清松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热液型重晶石因其高品质而成为近些年的重点勘查对象。位于扬子克拉通中部的武陵-苗岭一带是我国主要的热液重晶石成矿区,已成为重要钡资源基地。近些年,在贵州黔北新发现了受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与下奥陶统桐梓组底部页岩接触部位... 热液型重晶石因其高品质而成为近些年的重点勘查对象。位于扬子克拉通中部的武陵-苗岭一带是我国主要的热液重晶石成矿区,已成为重要钡资源基地。近些年,在贵州黔北新发现了受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与下奥陶统桐梓组底部页岩接触部位控制的重晶石矿体,矿体延伸稳定,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但其特殊热液成矿机制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查部署工作。以贵州余庆地区热液型重晶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硅(碎屑岩)-钙(白云岩)界面产生的层间破碎带及张性裂隙是该区重晶石的主要控矿构造。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围岩白云岩样品δCe呈现无异常特征(平均1.06),而重晶石样品呈明显的δCe负异常(平均0.66),揭示重晶石在氧化条件下形成。(Cu+Zn)与Sr元素协变关系和Y/Ho比值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寒武系富Ba的碳酸盐岩(含膏岩)地层。同样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δ34SVCDT为30.94‰~41.27‰)也指示硫主要来自寒武系海相蒸发岩。综合前人研究认为,构造运动驱使盆地流体发生运移,并萃取富Ba蒸发岩地层,在层间断层(硅-钙界面)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重晶石矿床。研究成果为重晶石矿床的勘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热液重晶石矿床 余庆地区 贵州 层间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五届全国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简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春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6,96,共2页
2012年3月29日—4月1日,第五届全国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荷田大酒店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徐志琴、张国伟、李廷栋、金振民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65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封底照片)。尤其是... 2012年3月29日—4月1日,第五届全国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荷田大酒店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徐志琴、张国伟、李廷栋、金振民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65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封底照片)。尤其是学生代表人数具有相当的比例,为青年科学家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成果展示方式分别有大会报告、分组专题报告、展板和自由讨论等,大会共有13个专题分别在6个分会场进行讨论,13个专题分别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学术研讨会 地球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研究成果 专题报告 青年科学家 科研院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寒武纪地球表生环境演化:问题与思考
8
作者 朱祥坤 罗根明 +6 位作者 史晓颖 张世红 韩以贵 王水炯 孙剑 闫斌 高兆富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9-1864,共16页
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是21世纪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命题。这一重要性源于一个关键事实: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大气圈含自由氧(O2)的行星,而大气氧浓度的升高正是地球宜居性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前... 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是21世纪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命题。这一重要性源于一个关键事实: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大气圈含自由氧(O2)的行星,而大气氧浓度的升高正是地球宜居性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前寒武纪发生了两次标志性的全球增氧事件:太古宙与元古宙之交(约2.4 Ga前),地球的表层环境发生了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化,称为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GOE);在元古宙和显生宙之交(约600 Ma),大气氧含量再次跃升,被称之为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eoproterozoic Oxygenation Event,NOE)。这两次事件是地球宜居环境演化的核心转折点:GOE实现了地球大气圈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变,为真核生物的出现铺平了道路;NOE则使大气氧含量达到了接近现代的水平,直接促发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后生动物的出现。尽管目前人们对前寒武纪地球表层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演化已经建立了框架性认识,关键争议仍待解决,尤其两次增氧事件的起始时间和强度、中元古代表生环境的氧化还原演化的基本状态等问题仍不清晰。我国在地球增氧过程的地质记录方面得天独厚,如华北的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华南的新元古代地层内容丰富,是推进相关研究的理想对象。本文重点对前寒武纪地球表生系统氧化还原状态演化的基本特征、重大增氧事件的形成机制、铁锰巨量富集与重大增氧事件的内在联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介绍,并就这些问题的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表生环境 重大增氧事件 铁-锰建造 宜居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A型花岗岩与锡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9
作者 唐红峰 苏玉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74,I0004,共17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发育与富碱(碱长或碱性)花岗岩共生的卡姆斯特、干梁子、贝勒库都克和萨惹什克4个独立锡矿床。为深入揭示锡矿床和花岗岩的成因,利用高精度锆石原位U-Pb定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获得了喀拉萨依(300&#...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发育与富碱(碱长或碱性)花岗岩共生的卡姆斯特、干梁子、贝勒库都克和萨惹什克4个独立锡矿床。为深入揭示锡矿床和花岗岩的成因,利用高精度锆石原位U-Pb定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获得了喀拉萨依(300±2 Ma)、卡姆斯特(301±2 Ma)、干梁子(296±3 Ma)和贝勒库都克(300±2 Ma)4个岩体的成岩年龄,以及与锡矿共生的花岗岩和干梁子锡矿萤石的元素和Nd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年龄的系统对比表明,锡矿床和共生花岗岩都是东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后碰撞阶段的产物。从碱性长石高度发育和高Ga、低Al含量等元素组成特征判定,与锡矿床共生的花岗岩是典型的A型花岗岩。萤石与A型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特征,两者的εNd(t)值分别为5.5±0.1和5.0±0.4,表明锡矿床与共生花岗岩在物源上具有亲缘关系,因此新疆东准噶尔锡矿床是与A型花岗岩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锡成矿 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磷矿成因类型、成矿规律及重点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文浩 王春连 +5 位作者 王连训 刘开源 颜开 余小灿 游超 刘殿鹤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0,共18页
【研究目的】中国是世界磷矿资源大国,也是需求大国,2016年磷矿被纳入中国关键性矿产目录。随着对磷肥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矿山的资源日趋枯竭,急需加大磷矿资源的地质找矿和勘查开发,而成矿规律研究是资源勘查开发的重要基础。【... 【研究目的】中国是世界磷矿资源大国,也是需求大国,2016年磷矿被纳入中国关键性矿产目录。随着对磷肥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矿山的资源日趋枯竭,急需加大磷矿资源的地质找矿和勘查开发,而成矿规律研究是资源勘查开发的重要基础。【研究方法】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等进行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中国磷矿成矿规律及重点找矿方向。【研究结果】中国磷矿资源丰富,但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北4省。依据成矿作用类型将中国磷矿划分为岩浆岩型、变质型、沉积型、次生型和鸟粪型磷矿床五大类;中国磷矿成矿时代广泛,但主要产磷时期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古元古代锦屏期。按照《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可将中国磷矿划分为27个Ⅲ级成矿区带,4个成矿亚带,其中滇东—川西南成矿带、大巴山—鄂西成矿带、湘黔成矿带为中国主要磷矿成矿带。重要找矿地区为云、贵、川、湘、鄂西以及北方部分地区,南方磷矿资源以沉积型磷矿床为主;北方磷矿以岩浆岩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河北和新疆等省份。【结论】磷关乎农业粮食安全、新能源及医疗等重要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对于磷化学品的需求量较大,面对中国磷矿分布不均匀及磷矿开采过度等问题,应加强对磷矿资源的调查研究及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保障国内磷化产品供给及环境安全,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类型 时空分布规律 磷矿成矿带 找矿方向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玄武岩矿石和矿床类型、资源分布及工业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世龙 王春连 +5 位作者 杨飞 陈振红 王文浩 尹传凯 游超 刘开源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26,共17页
玄武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储量较大。满足工业标准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玄武岩矿石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和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我国玄武岩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学界对该矿种的研究较少,总结我国玄武岩矿资源分布特... 玄武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储量较大。满足工业标准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玄武岩矿石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和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我国玄武岩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学界对该矿种的研究较少,总结我国玄武岩矿资源分布特征、工业开发利用现状对我国玄武岩矿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梳理了中国玄武岩矿的分布特征,总结了玄武岩矿石、矿床类型及工业开发利用现状。研究表明中国玄武岩总量约为2万亿立方米,玄武岩矿石开采量截至2023年底已达到9150万吨,并还在逐年增加。玄武岩矿床依据地球化学成分的差异可分为拉斑、钙碱性、碱性玄武岩矿床。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建筑用、铸石用、岩棉用、饰面用、水泥混合材用5种类型,其中以建筑用玄武岩矿石和碱性玄武岩矿床最为常见。在工业开发利用上,玄武岩多用于建筑及建材领域,除此之外也可作为核废物固化材料、固碳材料和农业肥料。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上对玄武岩矿石的开采与消耗量以年均7%的趋势升高,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市场前景向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国内玄武岩矿石在建筑及建材领域消费占比高达98.5%,而在其他领域占比仅为1.5%,预期未来玄武岩矿石及其深加工产品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矿 分布特征 矿床类型 开发利用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晚期中国大型哺乳动物古D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桂莲 郑铭旻 +1 位作者 肖博 袁俊霞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7,共12页
从古DNA视角探讨古代生物的遗传组成已有40多年历史。自2005年开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的开发应用及对小片段DNA分子提取能力的加强,古DNA研究跨入全新的深时古基因组时代,不仅解决了诸多生物谱系系统学问题,丰富了包括人类在内的... 从古DNA视角探讨古代生物的遗传组成已有40多年历史。自2005年开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的开发应用及对小片段DNA分子提取能力的加强,古DNA研究跨入全新的深时古基因组时代,不仅解决了诸多生物谱系系统学问题,丰富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的迁移、演化细节,而且启动了“全基因组-大数据-多物种”尺度研究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分子响应,将古DNA研究涉及的样品年代从10万年以内拓展到近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中国科学家近几年在东亚人群遗传演化和迁徙融合方面实现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突破,填补了现代人类演化进程中的重要“缺环”。相比而言,学界对除人类之外的脊椎动物古DNA研究关注度较低。本文回顾了第四纪晚期中国大型哺乳动物古DNA研究系列进展,分别总结了相关研究在揭示古代群体与现生群体的系统演化关系、古哺乳动物基因交流、动物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分子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突破,并对中国哺乳动物古基因组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第四纪晚期 哺乳动物 二代测序 分子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的赋存形式:主量元素数据驱动的集成机器学习分析
13
作者 周锦涛 余文超 +3 位作者 杜远生 邓旭升 翁申富 雷志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铝土矿及含铝岩系中的稀土元素是重要的潜在供应源,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其勘探、开发和利用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对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和富集机制仍有争议,尤其是重稀土(HREE)。本研究汇编了中国含铝岩系的地球化... 铝土矿及含铝岩系中的稀土元素是重要的潜在供应源,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其勘探、开发和利用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对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和富集机制仍有争议,尤其是重稀土(HREE)。本研究汇编了中国含铝岩系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轻稀土(LREE)和重稀土(HREE)含量,探讨其赋存形式。研究构建了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SVM)和多层感知器(MLP)4种模型,并结合最优的2种模型构建集成模型,以提高预测性能。结果表明,集成模型在预测HREE和LREE含量方面表现更佳,能较好预测剖面尺度的稀土变化规律,并对高稀土含量剖面更敏感。特征重要性评估显示,P2O5和TFe2O3是预测HREE含量的关键变量,表明铁相矿物和磷酸盐矿物是HREE的主要载体。HREE可能通过类质同象替代和内环络合形式在磷酸盐矿物和铁相矿物中富集。含铝岩系中铁相矿物的存在是赋存HREE的基础,而磷酸盐矿物则是富集HREE的关键。对于LREE,P2O5的重要性显示含磷矿物是其重要赋存载体,即含磷稀土矿物为代表的独立稀土矿物是中国含铝岩系LREE的重要赋存形式。黏土矿物和铝矿物的离子吸附形式作为一种背景现象同样存在,但对稀土异常富集影响较小。研究建议,在找矿勘查中,针对LREE应关注P2O5含量较高的层位,含铝岩系的岩性应关注贫铁铝土矿和黏土质铝土矿。对于HREE,应首先关注TFe2O3含量较高的层位,若同时有较高的P2O5含量,则HREE富集可能性更大,建议关注的岩性包括富铁铝土矿和铝土质黏土岩。本研究建立的稀土含量预测模型在中国含铝岩系伴生稀土预测方面展现出潜力,需进一步验证、优化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模型 铁相矿物 磷酸盐矿物 稀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老君山片麻岩穹隆中含绿柱石石英脉的显微构造与流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14
作者 李清松 曹淑云 +4 位作者 李孝文 田韵 刘忠 范建伟 王淑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82,共24页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位于华南陆块与印支陆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并发育有锡、铜、锌等多金属矿床与祖母绿矿床。本研究重点针对区域中出露的绿柱石及其共生石英...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位于华南陆块与印支陆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并发育有锡、铜、锌等多金属矿床与祖母绿矿床。本研究重点针对区域中出露的绿柱石及其共生石英脉开展了详细的宏观与微观构造特征分析,并结合流体包裹体与石英EBSD组构开展了形成与变形温度环境限定。研究结果表明,绿柱石与石英中都保存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绿柱石中存在低温-高盐度两相与高温-低盐度三相流体包裹体类型,石英中存在低温-低盐度两相流体包裹体类型。绿柱石石英脉中的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发育底面滑移系叠加次要的柱面<c>滑移系,指示低温(约350~400℃)为主的变形环境,局部叠加相对高温变形。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流体伴随片麻岩穹窿隆升/剥露,带来了丰富的成矿元素,其中包括绿柱石成矿所需的主要Be元素。区域片麻岩穹隆从深部至浅部的剥露过程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容矿流体通道,伴随流体不混溶现象的出现,成矿流体pH值增高,进而促进成矿元素赋存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体 显微观测 变形EBSD组构 流体不混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野马山岩基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增保 郑建平 +3 位作者 李葆华 魏志军 漆玮 陈旭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6-420,共15页
野马山岩基位于中祁连地块西段,由早期岩体(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岩体(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早期岩体侵位时代为中奥陶世((469.0±1.3)Ma),晚期岩体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 野马山岩基位于中祁连地块西段,由早期岩体(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岩体(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早期岩体侵位时代为中奥陶世((469.0±1.3)Ma),晚期岩体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450.0±1.0)Ma)。早期岩体Si O2=59.8%~64.2%,K2O/Na2O〉1,且A/NKC=0.8~1.0,为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U、Th和亏损Ba、Nb、Ta、Sr、P、Ti;稀土总量为97.7×10^-6~185×10^-6,且(La/Yb)N=5.57~12.47,LREE/HREE=7.7~11.3,具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66~0.89)特征。晚期岩体Si O2=69.8%~76.5%、K2O/Na2O=1.2~1.7、A/NKC=1.0~1.1,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总量为78.97×10^-6~244.92×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1.90~5.72),强Eu负异常(δEu=0.11~0.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山岩基早期岩体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环境,晚期岩体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岩体产出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发生了双向俯冲,野马山岩基为其向南俯冲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双向俯冲 野马山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开化地区流纹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锦生 曹素巧 +6 位作者 李汉明 洪汉烈 钟增球 王朝文 王浩 殷科 韩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2-782,共11页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富硅偏碱,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1,显示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总量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相对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而相对亏损亲石元素Ba、Sr、Nb、Ta,Zr含量较高。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显示为板内火山岩。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华南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锆石LA-ICP-MS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武汉段冲积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帆 郝志红 +3 位作者 张舜尧 刘华忠 王成文 凌其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5-1964,共10页
长江沿江全流域的重金属元素镉异常带引发了人们对沿长江流域城市的镉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的关注。本文以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武汉为研究区,对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镉... 长江沿江全流域的重金属元素镉异常带引发了人们对沿长江流域城市的镉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的关注。本文以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武汉为研究区,对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和以BCR法分步提取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等4种形态的分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同时,配套分析了蔬菜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以便了解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铅、铜、镍元素含量接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指标,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满足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环境标准;铬元素含量较低,接近其背景值。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分量随着采样点位置距离武汉钢铁厂越近而增大,显示重金属污染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工业生产造成的。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存在积累效应,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对应深层的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镉和铅分量高,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这些土壤中种植的蔬菜中,重金属元素镉含量普遍明显超标,部分蔬菜中铅元素含量超标,铜、镍、铬元素含量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土壤 重金属 分步提取形态分析 环境地球化学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龚鹏 胡小梅 +1 位作者 李娟 仇一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1-1612,共12页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归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三位一体"(夕卡岩型-角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最新资料,构建了甲玛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该模型由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重要控矿因素6个方面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标准样本 同系统性 多元性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建水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超 周涛 +4 位作者 胡维云 陈桂凡 李华亮 张林友 李德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滇东南建水地区位于师宗-弥勒构造带的南段,区内出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研究这套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和形成环境对认识滇东南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建水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样品的... 滇东南建水地区位于师宗-弥勒构造带的南段,区内出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研究这套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和形成环境对认识滇东南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建水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1.9±2.2 Ma(MSWD=0.80)、264.8±1.7 Ma(MSWD=1.12),属中二叠世晚期,代表建水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建水玄武岩与安山岩具有低TiO_2含量(0.50%~0.88%)、高Mg~#(52.0~64.5)、弱富集LREE((La/Yb)_N=1.42~3.44)、富集LILE(Rb,Th,U,Pb)、轻微亏损HFSE(Nb,Ta,Ti)的特点,具典型岛弧玄武岩的特征;英安岩和流纹岩高ΣREE含量(139.5×10^(–6)~313.6×10^(–6))、富集LREE((La/Yb)N=4.16~9.78)和LILE(Rb,Ba,Th,U)、亏损HFSE(Nb,Ta)、强亏损Sr、Ti、Y等元素的特点与典型的岛弧流纹岩相似,但高钾(K_2O含量平均7.73%)、钙碱性(δ=0.93~2.94)、强过铝质(A/CNK=1.13~2.10)的特点使之区别于一般岛弧酸性火山岩,而具有一些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的特点。综合建水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建水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伸展环境,是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与上地壳混染作用的共同结果,与滇桂交界处岛弧火山岩、两广交界处岛弧玄武岩等同为哀牢山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滇东南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貌单元为依据的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城市地质研究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1 位作者 庞设典 官善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5-652,共8页
第四纪时期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地貌单元即是阶段性地质演化的宏观体现。不同地貌单元的构成土体具有特定的岩性、成因、结构、构造等组合及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对武汉市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征(地层、成因、岩性... 第四纪时期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地貌单元即是阶段性地质演化的宏观体现。不同地貌单元的构成土体具有特定的岩性、成因、结构、构造等组合及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对武汉市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征(地层、成因、岩性等)及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综合调查,发现地貌单元对工程地质条件具有明显的宏观控制意义。进而提出一级地貌分区即地貌区可作为工程地质分区的依据,二级地貌分区即地貌成因类型单元可作为工程地质亚区的划分依据。据此原则,将武汉都市发展区划分出4个工程地质区和14个工程地质亚区。并根据不同地貌单元的第四纪沉积物岩性、成因及沉积环境对各个工程地质区和亚区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都市发展区 地貌单元 第四纪沉积物 工程地质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